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2020-12-22 南方新聞網

深圳每年都會在大梅沙舉辦國際風箏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人們到了晚上都捨不得離開,能不能製作一個會發光、能夠變換圖案的夜間風箏?」基於真實情境,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驅動性問題,深度學習由此發生。

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展夜間風箏的設計與製作項目式學習。經過多次嘗試、反思、改進,最終利用科學、信息、美術等學科探究中所學到的知識,做出了輕質、漂亮、彩燈可變換的夜間智能風箏。

以上是樂群實驗小學近年來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一個縮影。2019年7月,樂群實驗小學校長王樹宏主持的課題《基於協同學習的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立項,全國僅四所小學獲此立項。11月27日,該課題正式開題。目前,樂群實驗小學向全國發起了「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共同體」的倡議,全國各地共有15所學校加入共同體。

撰文:葉淑萍 袁穎

學校供圖

跨學科課程整合在全校範圍展開

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必然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雖然能應付暫時的考試,卻不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2019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從中可以看出,課程整合是作為改革中小學課程結構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

實現課程重構,樂群實驗小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早在2015年12月,樂群實驗小學成功舉辦全國小學課程整合校長微論壇後,課程融合的理念就逐漸被老師接受。在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王樹宏帶領老師多次參加PBL項目學習,到全國各地取經,研究國內外理論、收集大量資料,老師之間不斷研究、討論,進行思維碰撞。

2016年9月的新學期教師會議上,王樹宏校長提出課程深度整合理念。「課程整合是基於學生面向未來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更基於樂群孩子品質的培養。」王樹宏表示。

樂驗實驗小學開展的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改變了傳統的課程形態,把課程、師生、學習時空、學習技術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統合起來,打破學科之間的邊界,學生圍繞來自真實世界的學習主題,進行基於現實生活的、以學科聯動為特徵的開放性學習。據了解,在深圳的公立學校裡,樂群實驗小學是唯一一個全校範圍展開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學校。

根據各個學科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用時的多少,樂群實驗小學將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分為串聯式和網絡式兩種形式。

串聯式整合是圍繞一個主題,採用串聯的方式,以某一學科為主線,將其他學科串聯起來整合成一個學科網絡,這是以一門學科為主導學科,其他學科為輔助學科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形式。這種課程整合形式有助於學生超越學科內容來發展認知能力。

網絡式整合是圍繞一個主題,各學科整合成一個學科網絡,各學科之間沒有主次之分,課程呈現為網絡狀結構。這種課程整合形式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主題活動與學科知識之間的關係。

不同學科教師同上一節課、長短課、室內外課……在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學習中,學科不再是課程的組織中心,它們被融入主題之中,學生作為研究者圍繞某一項目或某一問題參與學習活動。

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的各個主題主要來源於現實生活,但會對背後可能用到的知識進行預估,不破壞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王樹宏表示,在選擇主題時,學校既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考慮到現有教材的內容,嘗試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尋找那些來源於學生生活,又與教材相關並涉及多學科交叉的內容作為學習的主題。

截至目前,樂群實驗小學共開發了「自然與科學」「探·創春天」「探·研生態」「探·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萬物啟蒙」「粵研粵有趣」六大類42個小主題的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突破了靜態的結構化呈現模式,實現了動態的組合式課程模塊。

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坐落在美麗的東部沿海,校內風景宜人、古樹環繞,有大量鳥類棲息繁衍,是一個生態和諧的百年老校。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校園經常遭遇暴雨甚至是颱風天氣。

有一次,暴雨過後的草叢裡,同學們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鳥,於是,他們產生了「要給鳥兒建造一個溫暖的家」的想法。學生的想法得到王樹宏校長的支持。2018年3月,「餵鳥器」項目研究小組成立了。

「餵鳥器」項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實地調研等多種方法去研究認識鳥類,並以此為基礎,親歷設計、製造、美化、推銷、完善餵鳥器產品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逐層分析問題、逐步解決問題、探討新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會科學與工程在實際生活中的融合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

「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在粘鳥站時,發現粘好之後很不穩定,我們想到一個好的方法,運用了數學老師教的三角形穩定性,添加了一根木棍,讓它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它就很穩定了。」參與「餵鳥器」項目的賀美萁同學說。

2019年6月,「餵鳥器」項目組的同學赴芬蘭參加StarT全球峰會,榮獲「2019年度StarT中國區最佳學生項目」。

多元評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我想對你們組研究的問題提出我的想法,我認為罐頭主要成分是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另外,一些魚類、肉類的罐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是有營養的,而且可以作為下飯菜,所以我認為罐頭並不屬於垃圾食品。」「水果類或肉類的罐頭食品含有一些添加劑,會增加肝臟負擔,水果類罐頭的糖分過高,吃了易發胖,而且罐頭食品有太多色素,容易致癌。所以,罐頭食品是屬於垃圾食品。」……

以上是發生在樂群實驗小學六(3)班畢業答辯現場的一幕,臺下的同學對正在展示的小組,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畢業答辯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展示,更要面對臺下觀眾、指導老師、評委老師的多方質疑。要想順利過關,不僅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還有隨機應變的控場能力。

樂群實驗小學學生早已告別「一張試卷論英雄」的傳統考試時代。學校制定的「631」的學業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終結性評價(60%)+學科綜合展示評價(30%)+過程性評價(10%)三方面,全方位、多元化地評價學生。其中,學科綜合展示評價方面,六年級採用畢業論文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這一項目已開展三年,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近年來,因課程改革成績突出,樂群實驗小學被授予國際StarT項目式學習共同體實驗學校、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種子學校、中芬學習創新研究合作學校、廣東省基礎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年度最具未來特色學校、2019年StarT中國區實驗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稱號,2019年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焦點

  • 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走在時代前沿
    以「生態教育、和樂人生」為辦學核心理念的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風雨兼程,匆匆走過近百年校史;砥礪前行,繪具出以跨學科整合的「課程減法」,走在時代前沿。2019年7月,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王樹宏校長主持的課題《基於協同學習的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立項,11月27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校長老師齊聚鹽田樂群,共同見證此次重點課題開題。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僅四所小學獲此立項,樂群實驗小學便是其中之一。
  • 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探索
    圍繞區域發展定位,2017年4月鹽田區政府出臺《鹽田區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2017-2019年)》、2017年10月鹽田區教育局出臺《鹽田區教育局整體推進「課堂革命」改革指南》、2018年12月鹽田區教育局出臺《鹽田區中小學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指南》等文件,以行政力量「促進跨學科課程整合和項目式、主題式學習和評價方式的改革。」
  •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跨學科課程 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別出心裁將風箏文化引入課程,成了孩子們跨學科學習的內容,孩子們在觀察風箏、製作好風箏、繪製風箏、放飛風箏等環節中,感受探究帶來的快樂,合作帶來的快樂,實踐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於一線學校來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核心素養落地,花家地實驗小學找到了跨學科主題課程的突破口。
  • 大概念整合科學教育 跨學科實踐深度學習
    長沙教育學院首次成功進行了在大概念理念下的整合科學教育內容的跨學科深度學習的培訓活動。來自長沙市市直及各區的近60名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學教育學科教師,圓滿完成了2020年長沙市初中大概念科學教育深度學習策略主題研修項目第一階段的集中培訓。
  • ...實驗小學:追隨童心-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研討展示
    [黃浦]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追隨童心-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研討展示時間:2020/12/1 15:13:49 來源: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鹽田區線上教研系列報導之十:小學科學學科線上教學階段性總結
    背景疫情期間,鹽田區小學科學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切入點,根據學生年齡和動手能力等實際情況,分學段開展教學活動:1至3年級,在深圳市沒有具體指示開展科學課的情況下,鼓勵各校積極在科學課堂開展家庭項目式學習;4至6年級,根據課堂知識需要,開展相關的STEM教育拓展,讓課堂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 設計"大山"、節水主題……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來了 中小學課堂準備好...
    …… 這是上海市盧灣中學八年級學生的一門跨學科學習項目《設計「大山」》。題目看上去挺難?盧灣中學校長張怡表示,以問題為牽引的項目化學習,沒有傳統的教材和考試,這些項目可以從課程標準與教材中延伸而出,也可以來自日常生活、新聞熱點,學生的困惑等。從課堂教學實踐來看,一個經過教學團隊設計的「非現實任務」可以引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投入、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當前,學校亟需一種指向綜合素養的課程形態和教學模式,讓孩子在初中階段就學會指向跨學科的深度學習。」
  • 全國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 鹽田區10個項目獲評一等獎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鄧雪婷 通訊員 王欣昀 曾桂泓)近日,由中國教育信息化創客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學術研討會暨2020年度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活動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舉行。
  • 【樂群·驕傲】樂群小學劉文祺老師在2018年鹽田區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中斬獲小學組一等獎
    2018年7月9日下午,由鹽田區教育局主辦的2018年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在鹽田高級中學隆重舉行。
  • 芬蘭教育專家走進珊瑚實驗小學 共探「親親課程」開發與融合路徑
    為更好地對項目學習「把脈問診」,提升教師深度建構項目式學習研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能力,芬蘭專家首先聆聽了「親親課例」展示。珊瑚實驗小學1-6年級的老師依次從主題選擇、目標制定、活動開展、活動評價及活動成果等方面,匯報了上學期各年級開展項目學習的情況。
  • 鍾南山回信引關注 開學首日鹽田中小學開展主題思政課
    項目式學習成果獲鍾南山回信2020年初,因為疫情的緣故,田心小學全體學生居家開展項目式學習,三(3)班的唐珩越每天都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關注疫情最新動態。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這個項目式學習入選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作為優質案例製作成鹽田區家庭項目式學習可視化課程資源。唐珩越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給了鍾南山。日前,她得到了鍾南山的親筆回信。鍾南山在信裡提出要「多問『為什麼?』、保持好奇心、努力求創新」這三點希望。
  • 聚焦「深度學習」的發生與發展 培養學生持續學習力 杭州市下城區...
    10月14日上午,在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唐西勝的主持下,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開幕式於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舉行。此次備受關注的「課堂節」將主題聚焦於深度學習,這也是指向深度學習的教育變革主題論壇。課堂節的活動應更注重價值觀融入,例如大概念指導下的數學、大單元整合教學、STEAM教育、項目式學習、學材二次開發和拓展等偏向內容擴展式的課程,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成長。」
  • 鹽田區實驗學校:以學生為本,打造愛拼敢贏的校園文化
    成就每一個學生的光明未來,提高每一位教師的職業素養;讓教師與學生感受到教與學的幸福),探索三個實驗(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驗;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實驗;探索中小學銜接實驗),強化四個定位(建設信息化的窗口學校;創辦後髮型的示範學校;探索智慧型的實驗學校;追夢新樣態的先鋒學校),奠基五大戰略(人才強校戰略;文化興校戰略;課程教研戰略;魅力課堂戰略;智慧校園戰略),爭做教育改革、課程革命的先鋒隊
  • 三個經典案例告訴你,如何實現真正的跨學科整合
    真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從現實情境中提煉出更多的跨學科課程研究的視角,進而整合生成全新的課程。很多老師都好奇,這些內容是怎麼有機整合到一起的呢? 在本課中,學生要了解藝術史方面的內容,不但要學會從作品當時的社會、宗教、物質、事件等多個角度對名作《扶鋤的男子》進行分析,還要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特點;學生學習審美,練習美術方面的基本功,通過觀察畫家對於空間和線條的把握來學習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
  • 教育與生活有機融合 鹽田教育項目式學習品牌持續擦亮
    2020年10月29日,鹽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系列活動之「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成果展評在鹽田區外國語小學多功能廳舉行,由鹽田區各學校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自主完成的17個項目設計一一登臺亮相,接受專家學者的現場考驗。  活動由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總課題組共同主辦。
  • 萬泉小學"燈韻"主題實踐課程 以各學科為基礎實現跨學科融合
    這一主題設計凸顯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的同時,實現了跨越學科邊界、課堂邊界、資源邊界、時空邊界的整合,幫助學生建立綜合學習與實踐的意識,掌握綜合學習的方法,形成綜合能力。    景小霞介紹,萬泉小學開展創意燈籠實踐活動已有四年的歷程了,今年活動的變化體現在「工作目標、學科融合、多主體參與、活動過程、成果外化」五大方面。
  • 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項目課程熔鑄學生優秀品格
    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教育資源——雨花臺紅色教育基地,以項目課程為載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跨越學科邊界,通過學生的研究性主題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推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用好身邊的紅色教育資源,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南京市雨花臺,古稱瑪瑙崗、聚寶山,是一座美麗的山崗。
  • 合肥市廬陽實驗小學新校招生PBL主題項目式學習告別傳統「填鴨式」
    隨著合肥市廬陽實驗小學「全課程PBL項目化學習教學實踐基地」揭牌,該校將開啟校園「PBL主題項目式學習」新階段。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簡稱,也被稱為問題式學習。該學習模式區別於傳統「填鴨式」教學,提倡學生是學習和信息獲取的主體,而不僅僅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鼓勵學生在試圖解決問題時探尋和掌握技巧,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合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於犯錯,激勵他們從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培養思辨創新思維能力。
  • 「基於冠狀病毒主題的項目學習評比」結果公布
    團隊成員指導教師學校題目名稱二年級全體學生石家麗  肖世歡 易小蘭 蔡曉潔 林文勇 張舒函 李瑞敏 歐圓 宋昕何訊波深圳市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抗擊疫情  防護知識」PBL項目報告葛元昊廖海怡趙昶雯鄒詩涵馬丹萍許露丹李丹洪春萍深圳市鹽田區田東小學為你寫詩,童心戰「疫」袁芯寶
  • 小學語文學科與地方課程整合的已有經驗
    學習包整合課程,可能涉及多個學科相同或相近知識點的架構,也可能涉及學校德育課程、實踐課程、特色課程的並行設計,充分考慮開發性學習包的深度以及拓展性學習包的廣度,凸顯學科的現實性與社會性,加強課程建設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繫,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