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年都會在大梅沙舉辦國際風箏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人們到了晚上都捨不得離開,能不能製作一個會發光、能夠變換圖案的夜間風箏?」基於真實情境,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驅動性問題,深度學習由此發生。
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展夜間風箏的設計與製作項目式學習。經過多次嘗試、反思、改進,最終利用科學、信息、美術等學科探究中所學到的知識,做出了輕質、漂亮、彩燈可變換的夜間智能風箏。
以上是樂群實驗小學近年來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一個縮影。2019年7月,樂群實驗小學校長王樹宏主持的課題《基於協同學習的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立項,全國僅四所小學獲此立項。11月27日,該課題正式開題。目前,樂群實驗小學向全國發起了「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共同體」的倡議,全國各地共有15所學校加入共同體。
撰文:葉淑萍 袁穎
學校供圖
跨學科課程整合在全校範圍展開
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必然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雖然能應付暫時的考試,卻不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2019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從中可以看出,課程整合是作為改革中小學課程結構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
實現課程重構,樂群實驗小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早在2015年12月,樂群實驗小學成功舉辦全國小學課程整合校長微論壇後,課程融合的理念就逐漸被老師接受。在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王樹宏帶領老師多次參加PBL項目學習,到全國各地取經,研究國內外理論、收集大量資料,老師之間不斷研究、討論,進行思維碰撞。
2016年9月的新學期教師會議上,王樹宏校長提出課程深度整合理念。「課程整合是基於學生面向未來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更基於樂群孩子品質的培養。」王樹宏表示。
樂驗實驗小學開展的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改變了傳統的課程形態,把課程、師生、學習時空、學習技術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統合起來,打破學科之間的邊界,學生圍繞來自真實世界的學習主題,進行基於現實生活的、以學科聯動為特徵的開放性學習。據了解,在深圳的公立學校裡,樂群實驗小學是唯一一個全校範圍展開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學校。
根據各個學科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用時的多少,樂群實驗小學將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分為串聯式和網絡式兩種形式。
串聯式整合是圍繞一個主題,採用串聯的方式,以某一學科為主線,將其他學科串聯起來整合成一個學科網絡,這是以一門學科為主導學科,其他學科為輔助學科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形式。這種課程整合形式有助於學生超越學科內容來發展認知能力。
網絡式整合是圍繞一個主題,各學科整合成一個學科網絡,各學科之間沒有主次之分,課程呈現為網絡狀結構。這種課程整合形式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主題活動與學科知識之間的關係。
不同學科教師同上一節課、長短課、室內外課……在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學習中,學科不再是課程的組織中心,它們被融入主題之中,學生作為研究者圍繞某一項目或某一問題參與學習活動。
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的各個主題主要來源於現實生活,但會對背後可能用到的知識進行預估,不破壞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王樹宏表示,在選擇主題時,學校既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考慮到現有教材的內容,嘗試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尋找那些來源於學生生活,又與教材相關並涉及多學科交叉的內容作為學習的主題。
截至目前,樂群實驗小學共開發了「自然與科學」「探·創春天」「探·研生態」「探·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萬物啟蒙」「粵研粵有趣」六大類42個小主題的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突破了靜態的結構化呈現模式,實現了動態的組合式課程模塊。
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坐落在美麗的東部沿海,校內風景宜人、古樹環繞,有大量鳥類棲息繁衍,是一個生態和諧的百年老校。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校園經常遭遇暴雨甚至是颱風天氣。
有一次,暴雨過後的草叢裡,同學們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鳥,於是,他們產生了「要給鳥兒建造一個溫暖的家」的想法。學生的想法得到王樹宏校長的支持。2018年3月,「餵鳥器」項目研究小組成立了。
「餵鳥器」項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實地調研等多種方法去研究認識鳥類,並以此為基礎,親歷設計、製造、美化、推銷、完善餵鳥器產品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逐層分析問題、逐步解決問題、探討新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會科學與工程在實際生活中的融合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
「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在粘鳥站時,發現粘好之後很不穩定,我們想到一個好的方法,運用了數學老師教的三角形穩定性,添加了一根木棍,讓它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它就很穩定了。」參與「餵鳥器」項目的賀美萁同學說。
2019年6月,「餵鳥器」項目組的同學赴芬蘭參加StarT全球峰會,榮獲「2019年度StarT中國區最佳學生項目」。
多元評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我想對你們組研究的問題提出我的想法,我認為罐頭主要成分是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另外,一些魚類、肉類的罐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是有營養的,而且可以作為下飯菜,所以我認為罐頭並不屬於垃圾食品。」「水果類或肉類的罐頭食品含有一些添加劑,會增加肝臟負擔,水果類罐頭的糖分過高,吃了易發胖,而且罐頭食品有太多色素,容易致癌。所以,罐頭食品是屬於垃圾食品。」……
以上是發生在樂群實驗小學六(3)班畢業答辯現場的一幕,臺下的同學對正在展示的小組,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畢業答辯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展示,更要面對臺下觀眾、指導老師、評委老師的多方質疑。要想順利過關,不僅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還有隨機應變的控場能力。
樂群實驗小學學生早已告別「一張試卷論英雄」的傳統考試時代。學校制定的「631」的學業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終結性評價(60%)+學科綜合展示評價(30%)+過程性評價(10%)三方面,全方位、多元化地評價學生。其中,學科綜合展示評價方面,六年級採用畢業論文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這一項目已開展三年,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近年來,因課程改革成績突出,樂群實驗小學被授予國際StarT項目式學習共同體實驗學校、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種子學校、中芬學習創新研究合作學校、廣東省基礎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年度最具未來特色學校、2019年StarT中國區實驗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稱號,2019年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