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獲取更全資訊!
背景
疫情期間,鹽田區小學科學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切入點,根據學生年齡和動手能力等實際情況,分學段開展教學活動:1至3年級,在深圳市沒有具體指示開展科學課的情況下,鼓勵各校積極在科學課堂開展家庭項目式學習;4至6年級,根據課堂知識需要,開展相關的STEM教育拓展,讓課堂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雲海學校
雲海學校重視項目式學習的開展,在1至3年級均開展家庭項目式學習,由科學老師和班主任牽頭線上布置項目式學習,並提供案例供學生參考,學生學習興趣被極大激發。
根據學生上交的作品,層層挑選後發布於學校公眾號,供全校學習;選送部分優秀作品在區教科院公眾號發布。
二、田心小學
在線學習期間,田心小學科學科組積極開展家庭項目式學習活動,已有13篇項目式學習案例在學校公眾號報導,其中有三篇被區教科院公眾號選用報導。該校五年級洪萱同學的家庭項目式學習活動《手工家族致敬白衣英雄》被選中作為優秀微視頻課程錄入深圳市空中課堂。
除此之外,在劉漢文校長的策劃帶領下,六年級科學老師結合學校總體課程內容安排,開展了為期三周的《氣象衛星載荷設計初步》STEM學習,作為學科學習之外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有效途徑,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三、田東小學
田東小學科學組老師指導全校各年級的孩子們均進行了項目式活動,活動內容豐富。1至3年級為製作科學預防疾病宣傳小報,在認識病毒和疾病的基礎上,了解我們日常生活預防疾病的方法。4至6年級為:觀察醫用口罩結構,利用家中材料製作簡易功能型口罩。整理冠狀病毒的知識點、資料,出一份預防冠狀病毒的試卷。
四、外國語小學
疫情期間,鹽田區外國語小學科學學科在開展線上常規網課同時,創新課後作業形式,讓孩子在家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一步開展研究。孩子們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起來,並結合身邊現有的材料,動手創作一系列的作品。這種學習方式,不僅真正體現知識從生活中來,又運用到生活中去,並調節了較為枯燥的網絡課堂氛圍,讓孩子們繼續保持對科學學科的學習熱情。以下是部分學生學習作品:
五年級同學製作的「浮沉子」
五年級同學製作「潛水艇」
四年級同學尋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四年級同學做的小燈
滑動查看更多
五、樂群實驗小學
在線學習期間,樂群實驗小學全體科學老師積極參與學校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每個年級的主題不一樣,科學老師積極發揮項目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孩子大膽思考、積極動手、樂於分享。
以二年級STEM課程(科學+體育)防護病毒途徑知多少為例:
途徑一:認識口罩,學習佩戴口罩、回收口罩、重複利用口罩的注意事項並製作口罩;途徑二:洗手;途徑三:加強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相關科學知識為拓展相關口罩知識、洗手方法;體育活動為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簡易的運動器材,完成親子小遊戲。
成果呈現形式有口罩、洗手視頻或海報、親子遊戲照片等。
有態度I有溫度
有力度I有速度
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智慧教育 合作共享
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