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重要一點,就是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
正是這種能力讓我們可以發明和創造,去改造自然,讓我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我們未來的質量,取決於我們思考的質量。而我們思考的質量,取決於我們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下有關「批判性思維」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這個詞似乎隨處可見。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交流中,我們都能時不時地聽到這個詞。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意去分析信息的行為,它能進而使我們的判斷和決定更加合理。它主要通過運用邏輯推理和發散性思維來得出結論或更好地理解信息
它是一個有意識的思維過程。當我們遇到難題或者是需要做出重大決定時,我們就需要調用批判性思維來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呢?
成為批判性思想者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但是你可以建立以下7個習慣,讓自己向著那個方向前進。
1.多閱讀
不只是要讀得多,還要讀得廣。
一個問題可以引伸出很多種觀點。而廣泛的閱讀會讓你接觸到不同的觀點,讓你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同時,大量的閱讀還能激發你的好奇心,讓你保持開放的心態,更加平靜地面對不同的觀點,而會對於某些觀點視而不見。
2.不要著急下結論
一個好的批判性思想者,是不會倉促下結論的,尤其是在沒有任何證據支撐的背景下。
批判性思考是講究邏輯性和合理性的,他們只有在對某一個主題有深入了解之後,才會去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且能夠通過合理的推理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3.建立系統而不是目標
為什麼要把關注的點從目標變成系統?
因為目標是靜態的,你不能對其進行迭代和優化,但系統可以。
比如說,我想要提高寫作能力,那麼比起「每周寫一篇文章」的目標,建立一套寫作系統更容易讓你提升寫作能力,因為系統有一個評價和反饋的迴路,可以讓我們不斷迭代提高。
簡言之,系統關注的是產出的過程,而目標只關注產出。
比如說,為了提高寫作的質量,我們可以給自己建立一個檢查清單,然後在完成每篇文章之後對照清單進行逐一的檢查。
當你把執行的步驟程序化、標準化之後,剩下的交給時間就行了,
系統的不斷迭代與時間的積累,會幫助你取得你想要的結果。
4.反駁自己
偉大的思想家常常會和自己爭論,直到他們窮盡了所有的知識,找出了那個最有說服力的觀點。
科學家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總是從證偽出發,試圖證明自己是錯的,然後修正自己的方向。
當他們窮盡各種可能不斷失敗時,剩下的那個就只能是真理了。
5.願意改變你的看法
不要依附於任何信息。
對於任何信息,都要存有3分的懷疑。同時對於任何信息,都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
只有這樣,當出現了相反的觀點是,你才不會立即反駁,而是先去了解觀點背後的邏輯和數據支撐。
也就更願意在更好的數據面前改變觀點,而不是固守陳規、冥頑不化。
6.多寫作
寫作使人精確。
我們寫得越好,就越善於思考
因為通過輸出,我們能夠將接受的知識和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因為通過輸出,我們可以發現自己觀點中的謬誤。
因為通過輸出,我們能夠分別出哪些是我們真正知道的,哪些是我們自以為知道的
而寫作就是最好的輸出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寫作就是思考。
7.擁抱逆境
這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確實最有用的。
為什麼學校教不了批判性思維?
因為學校過於標準化和結構化,有一套成熟的規則。
而一旦學生們理解了規則,學校就成了一種策略類遊戲。當他們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遊戲策略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被動地玩遊戲,但依然能取得高分。
但這樣做會使他們思維固化,對於任何信息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並記憶,而懶於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
要想真正學會批判性思考,你就需要遠離這種環境。
把自己扔到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環境裡,迫使自己從被動思考者到積極思考者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