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想讓孩子更聰慧,家長應學會這樣「陪聊」

2020-12-11 IF枕邊育兒

很多家長都覺得和孩子「閒聊」,並沒什麼意義。有時間不如讓他去看書學習。我朋友恰好也是其中之一,兩口子都是高知,比起和孩子聊天,更喜歡三個人各抱一本書的閒暇時光。但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上小學以後,常常感覺學習越來越吃力。

像他一樣的家長比比皆是,大家都忽略了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看上去跟學習無關的「聊天」卻能讓他們更優秀。孩子是社區型學習者,思維活躍的兒童,是「聊」出來的,那麼該如何和孩子聊天呢?

大有好處的「閒聊」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的一篇文章提到,父母和孩子的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這非常神奇

聰明的孩子是」聊「出來的!聊天不只是語言交流,還會有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以及反應能力,社交方面的信息。孩子在聊天中發展的也不止是運用語言能力,還有社交能力和口頭推理的能力。

基於詞彙量的階級分化

曾經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的「3000萬字差距」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出生貧困家庭的孩子比出生富裕家庭孩子,到4歲時候會少聽3000萬個英語單詞。等到他們10歲時候,回訪的結果是詞彙量大的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非常突出。

聊天比閱讀更有用

基於「3000萬字差距」的研究,更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閱讀,甚至從娃去專門的早教班上繪本課。增加詞彙量就真的能讓娃更優秀?最近在麻省、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調研了波士頓地區超過30名兒童。結果發現,詞彙量對大腦的影響和數量沒有關係,但是和交談的次數密切相關。也就是說,那些思維活躍的兒童,是「聊」出來的。

不同階段如何跟孩子」聊天「

很多家長會說,我們當然知道跟孩子交流的好處,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該和他們說什麼?尤其是那些1歲2歲的牙牙學語的嬰兒,也要我鄭重其事的和他聊天嗎?其實聊天包含的內容,不僅是語言和聲音,還有你的表情和手勢,就算襁褓中的嬰兒,父母也可以和他「聊天「。

和剛出生的寶寶聊天,對於父母來說有點像是對牛彈琴。不過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娃其實在很認真的看著你。在短暫的清醒狀態下,寶寶會認真觀察你說話時的表情和嘴唇的動態,還能用表情反饋。娃能辨別的音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很快他就能建立聲音和物體的聯繫,他就能知道:你說奶,就是那個好吃的東西。

對於寶媽來說,這個階段很無聊。但是聊天還是必要的,大寶還在月子裡的時候,我會把他當做一個聽眾,跟他聊點我的想的事情。

語言-手勢表情階段(7-12個月)

寶媽一定都經歷過,你說「老虎在哪裡」寶寶就用小手指認的階段。或者他搞不清老虎到底在哪裡,就表現出很茫然的表情。或者你說來我們吃奶了,他就會咯咯的樂。這個時候娃已經知道你在說什麼了,聊天變得更有趣了。寶媽可以經常和寶寶展開這種對話,並且在對話中加入動作,同時調動寶寶的視覺和聽覺。學動物叫和動物的動作,都是很好的方式。

簡單對話階段(1歲-2歲)

一歲左右的寶寶,如果已經掌握了一些詞彙,寶媽就可以和娃展開更複雜的問答性質的「聊天」了。媽媽可以從這些對話中,掌握孩子學習的方式,從而更好的幫助他進行語言和其他方面的學習。

二寶小時喜歡重複我說的最後幾個字,比如我說,寶寶你要喝水嗎?他會想一想說:喝水。重複中他確認了這種狀態叫喝水,喝水和吸管杯有關係。我每次拿起吸管杯,他會說,喝水。寶媽可以在日常照顧的時候,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我覺得這次的飯很好吃。也可以自問自答,比如看到一朵花,可以問:寶寶這朵花美不美?很美是吧。

問答階段(2歲-4歲)

等自問自答的多了,寶寶就知道如何回答了。同時他還會覺得這樣一問一答很好玩。有很多繪本中的內容也可以拿來活學活用。不得不又提到卡爾爺爺萬能的《棕熊你看到啥》,裡面的句式就是很好的對話形式。出去遛彎我推著二寶進院子,問,寶寶寶寶你看到啥。他四處看看,踩著節奏說:我看到一個樹,我看到一棵樹。家裡有兩個寶寶的效果就更好了,我好幾次看到他們兄弟兩個在玩這個遊戲。

問答培養的是孩子觀察的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看這個世界,我們可以就一個問題一直問下去。就像在院子裡看到一顆樹,可以問,這是個什麼樣的樹?高高的樹;他的葉子是什麼顏色,黃色的;為什麼是黃色的,因為秋天到了。

聊天階段(4歲後)

以上都是聊天,之所以把聊天階段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這個階段我們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真正的「聊天者」: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達觀點是很複雜的思維訓練,需要觀察,思考和總結。經常和孩子這樣真正聊天,對他的思維發展和自信培養是大有好處的。

在我家這種聊天基本在我和老公以及大寶中展開,大寶幼兒園回來會跟我們聊一下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儘管這些事情很無聊,我和爸爸還是會說點自己的觀點,基本上是從老師和家長的角度出發。大寶一開始只是做簡短的評價,比如今天張宇涵打了王樂一,老師批評了張宇涵。王樂一也罵人了。罵人不對。

爸爸有時候會引導他思考,被罵了就一定要打人嗎?還能怎樣。後來大寶也學會了舉一反三,有時候會表達出我們都覺得很驚訝的觀點,比如對比賽並不一定非要得第一的思考。小寶一般都是旁聽,時間長了,也會參與討論。

和孩子聊天的注意事項

對於能夠正式聊天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不但應該主動和孩子聊天,更應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思考和表達。

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聊天是隨時隨地發生的,但是最好發生在大家都能放下手頭事情並且聚在一起的時候。在我家基本上吃飯和睡覺前,聊的話題不大一樣。吃飯時候大家會討論問題,睡覺前孩子基本是表達情緒。

擺正態度,平等對話在陪孩子聊天的時候,很忌諱的事情就是父母幹著手頭的活,心不在焉的聊天。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大人有很大差距,聊天中的語氣和表情都是幫助他正確理解和思考的元素,有一搭沒一搭並不適合和孩子的聊天。

引戰:創造簡單的思辨等孩子能流暢表達自己觀點,甚至有了更深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容易引起「辯論」的課題,讓孩子鍛鍊思維,並且學會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問題。同時教孩子,如何在面對不同觀點時控制情緒,理性思考。

別害怕」新名詞「我一個朋友和我說,他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都會把要說的話,想一下,然後把那些他認為孩子不會理解的詞彙,換成孩子能理解的。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除非你大段都是學術詞彙。孩子會通過上下文大概猜出這個詞的意思,如果實在不懂,他還會問你。別忘了孩子是要通過和你的聊天,掌握更多更精細的詞彙。

枕邊育兒寄語:

麻省理工研究:想讓孩子更聰慧,家長應學會這樣「陪聊」,在寶寶成長的各個階段,我們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和寶寶「聊天」,相比閱讀而言,看起來簡單的聊天,所調用的腦部區域更多,情感連結的效果更好。所以想讓娃更優秀,回去跟他好好聊天吧。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讀書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在很高的憧憬,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所以,在父母普遍的認知中,只有多讀書才是開發大腦最佳的方法。但是閱讀真的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嗎?關於孩子智商的問題,不全是靠著父母遺傳因素決定的,更多的是家庭教育與生活環境。麻省理工最新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讀書,更多的來自於親子遊戲!
  • 6歲前,「話癆家長」培養的孩子更聰明,麻省理工研究結果證明
    的重要研究後來,我在育兒路上不斷地學習,看到了麻省理工2018年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從而佐證了為什麼「話癆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更聰明,語言表達能力更強。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總結來說就是:在嬰兒期,家長時常跟寶寶交流,孩子大腦中主管語言輸出的區域的腦白質會比那些交流很少的寶寶多很多。也就是說,家長在嬰兒期經常跟娃兒說話,能促進大腦的發展,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 麻省理工:每一個聰明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會陪聊的媽
    研究結束時,研究團隊對這些孩子進行了智商測試,貧困家庭孩子的智商值平均為79,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低收入家庭生活的窘困與不順,使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心情與孩子交流,即便交流語言也比較消極甚至粗鄙。這樣孩子的大腦,每一天的發育都比語言豐富家庭的孩子大腦發育落後一些。然而,貧富差距不過是表象,真相是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家長更善於溝通、回應和有積極的狀態。
  • 麻省理工研究:孩子6歲前,父母當"話癆家長",將來娃更聰明
    麻省理工研究:6歲前,父母當"話癆家長",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偶然間得知了一位媽媽的育兒經驗,就是要做一個話癆家長。當然這位媽媽的話癆並不是將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講個不停。她是在孩子6歲之前,每天都喜歡問孩子問題,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還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故事的感受。孩子也喜歡媽媽這樣的"嘮叨",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跟媽媽分享。
  • 孩子話多像「唐僧」?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愛聊天的孩子更聰明
    可能很多父母都曾經抱怨過,自己的孩子話太多,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這讓他們很頭疼。可實際上,如果擁有話多的孩子,那他們的父母都非常的幸運。之所以這樣說是有原因的,擔心孩子話多像"唐僧"?其實父母完全不必這麼想,根據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愛聊天的孩子更聰明。
  • 孩子話多惹人煩?麻省理工研究表明:話多的孩子更聰明
    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發布了一則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在同齡人中,愛說話的孩子比不愛說話的孩子智商高出不少。這項研究成果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相關領域的激烈討論。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並非取決於「閱讀」
    麻省理工有一項研究表明,通過閱讀來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孩子大腦發育的程度,取決於和父母的「聊天」中獲取了什麼。同時,家長應該用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等等;通過和孩子聊天,理解孩子的思維。
  • 麻省理工研究:鍛鍊孩子大腦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悶頭閱讀」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工作很好,生活很好。而這一切都有一個最根本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的頭腦是很聰明的。為了讓孩子變得聰明,以前很多家長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早教工作,甚至胎教,也成為了很多父母選擇的一種教育方式。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讓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好方法,並非靠閱讀
    導讀: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讓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好方法,並非靠閱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讓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好方法,並非靠閱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麻省理工研究:愛聊天的孩子更聰明,超過安靜看書的孩子
    可最近麻省理工卻做了這樣一項研究部,結果表明愛聊天的孩子要更聰明,超過那些總是安安靜靜看書的孩子,思維更加活躍,掌握的詞彙量也更大。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麻省理工的一項最新研究或許能給出答案。為此,他們在這些孩子收聽音頻故事和與家長互動時,分別利用大腦掃描儀來搜集孩子大腦產生的核磁共振圖像,並對這些素材進行分析研究。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寶寶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閱讀」並非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是與人交流,而不只是讀書。但是,這項研究也推翻了大多數家長的這種認知,研究結果表明:想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得更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展?
  • 她如何養出麻省理工金融碩士?
    N海都網記者 高欣 海都網訊 近年來,留學費用的降低加上各國留學政策的利好,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出國讀書。但是如何監督並幫助孩子順利進入更好更適合的國際學校,大部分家長還是一頭霧水。本期《海都出國全程通》欄目特邀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麻省理工「學霸」的媽媽陳採霞教授,從家長、孩子的角度來介紹出國留學準備階段的工作。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手段",不是早期的閱讀
    根據麻省理工教授的最新研究,孩子的大腦發育其實真的不是靠早期的閱讀,而是靠遊戲。研究目的是看孩子在聽故事與玩遊戲過程中大腦腦區的激活程度。最後根據神經影像學結果顯示,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他們的腦區得到了大面積的激活。而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只有海馬部分得到了激活。我們的大腦有左右腦之分,一般來講,我們的左腦主要負責邏輯抽象思維。
  •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比如說每天都要面對孩子這樣說:媽媽,你知道我今天在樓下遇到什麼事嘛?媽媽,今天的動畫片那個大壞蛋……媽媽,明天晚上我想吃……等。證明這些父母錯誤的道理有很多,最近有一則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給這些父母提了個醒:美國早教界一項「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發現,從小愛說話、會聊天的孩子,長大後不僅詞彙量豐富,成績也比同齡人高!這個結果來自於對42個家庭2年半的觀察。
  •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面對孩子囉裡囉嗦、儼然一副「小話癆」的樣子,很多家長表示擔憂,因為在公共場合,會讓親戚朋友感到反感,久而久之喪失了自己的面子。比如說每天都要面對孩子這樣說:媽媽,你知道我今天在樓下遇到什麼事嘛?證明這些父母錯誤的道理有很多,最近有一則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給這些父母提了個醒:美國早教界一項「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發現,從小愛說話、會聊天的孩子,長大後不僅詞彙量豐富,成績也比同齡人高!這個結果來自於對42個家庭2年半的觀察。
  • 印度理工有多牛?印度小夥:從麻省理工畢業只因沒好好學習?
    說到麻省理工,相信廣大芊芊學子和家長們都不陌生吧?它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學院。這所學院的聞名,從冷戰和二戰時期此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對雷達、慣性導航系統、以及計算機等科技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麻省理工研究:智商高的孩子都「話多」
    文/彩玉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愛聊天了,很多時候都給家長整的煩躁不已,以前在公園是很多孩子在互相你追我趕,但是家長坐在一邊聊天。現在是很多孩子坐在家長身邊聊天,家長們就更無聊了,因為孩子的話和家長們的話不在一個頻道上最後就只能互相遷就,並且有的時候和小孩子聊天真的很累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秘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共同組織了這個新項目。
  • 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導讀:麻省理工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大腦的發育,不靠閱讀,而是聊天
    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秘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共同組織了這個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