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2020-12-17 騰訊網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這也是封建專制從歷代前朝得出的教訓,比如,吳國的大將伍子胥為報家仇率吳伐楚掘墳鞭打楚平王屍體,就是滅族不徹底的後果。所以,後來的皇帝為了防止復仇,誅族從夷三族到誅七族,在殘暴的隋煬帝楊廣手裡更是演變成了「誅九族」的刑法。那麼這兩種刑罰哪一種更殘酷呢?

判誅族後先抄家然後按戶籍逮捕族親

誅族刑法最早起源於夏朝,椐《尚書》記載,被後人稱頌為賢君的夏啟和商湯在每次出徵之前的都會警告士兵,如果戰鬥中逃跑,就會將他及他的父親、兒子及孫子一同處死。《史記》記載: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防原諸侯國造反,正式把「夷三族」列入法典,所以,夷三族只是把主犯這一直系血脈的男丁斬盡殺絕,並不牽連外房族人。

誅九族受牽連關係圖

現代人常常把誅九族和株連九族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歷史劇中的株連九族其意思就是一人犯法,九族五服內的人均要受牽連,多不至死,常為刺配充軍服官役之類。比如上官婉兒就是株連入宮為奴。誅九族就要命的多,「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身、子、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曾孫、玄孫整整九代人五服內的所有親屬。相當於整個姓氏分支家族全部處死。血脈相傳就此徹底斷絕,這對於注重家族延續傳承的封建禮教古人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這麼嚴厲的刑罰,那些即將受牽連被處死的親屬為什麼不逃跑呢!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被判誅九族的胡惟庸

一是消息知道得太晚,古代既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消息傳遞只能靠官方郵差。都城發生的事,常常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傳到地方。對於這種誅九族的刑罰,一旦定罪判處,官差會第一時間會拿著戶籍上門抓捕,往往在親屬完全不知的情況下就被逮捕了。

判誅族後從老至幼均被誅殺

二是古代的人丁管理制度使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交通不便利,地廣人稀,即使跑到再偏僻的村落,很快就會被當地人發現,那時候人們出行需要有官方開具的路引,類似於現在的身份證明,如果沒有路引,每個城鎮入口的守衛就會直接把你拿下。往深山老林跑吧,那更麻煩,古代的山林裡可真是啥猛獸都有,除非有武松那一身本事。

古代有人煙的地方

三是想跑也跑不了,古代的姻親關係錯綜複雜,一旦受株連的人跑了,等於成了正式犯人,這一族的人又會受到株連,而且那時同族的人都為聚集居住,官府實行保甲連坐制,一旦逃跑其它家同罪,因此不等官兵到來你已經被族親控制住了。

等待被處決的被誅族親

誅九族雖然殘酷,但封建皇朝的君主為了統治的穩定,也不是濫用的,秦朝末年禍亂朝綱的李斯,西漢大將韓信,英布等,都只是夷三族,荊軻刺秦王如此嚴重的罪行,始皇誅其七族。造隋煬帝楊廣老兒反的楊玄成了誅九族刑罰第一人,明朝的方孝孺,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詔書,被威脅誅九族,他厲聲回答:要殺便殺,誅我十族又如何!最終朱棣將其學生算為第十族,連同其它九族一併誅殺,共計誅殺八百七十三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夷九族,為「族誅」之刑的其中一種,比夷二族、夷三族、夷四族……更為殘忍,是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給予自己所認定的有罪之人的最為殘酷的刑罰,比凌遲、滿門抄斬更為殘酷。漢初,西漢延續秦制,繼續實行「族誅」刑罰,並公布夷三族之令,其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漢高祖時期,西漢開國功臣彭越、韓信等均受族誅之刑。文帝曾廢除過「族誅」刑罰,但後來因受方士新垣平的欺騙,文帝大怒遂下詔再次恢復「族誅」之刑,並將新垣平「夷三族」,之後晁錯、李陵皆以族誅。
  • 古代被誅九族的家族,家人為什麼不逃跑,而是束手就擒
    古代刑法很多有,各種折磨人的方式,有時犯人罪過過深,甚至還會連累家族其他成員,誅九族就是如此,一人犯罪,全家被斬,從上到下老老少少一口不留,說來也是相當無情,這樣嚴厲的懲罰足以讓一個家族消失覆滅,但是為何誅九族的命令下達之後,家人都不敢逃跑呢?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充其量就倆
    因此秦朝才開創了夷族這樣的殘忍刑罰,秦末李斯和趙高均被處以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統統殺頭,後加以延伸發展形成了更加殘忍的誅九族。這裡的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說這個可能大家感覺不到什麼,參考秦末的夷三族,父母、繼父繼母、嶽父嶽母這算三族之內的親戚。九族是什麼概念,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這個人可能從生下來到死他都沒見過犯人,然後因為犯人被誅九族他就被拖向刑場了。封建統治者為了不留後患手段可見一斑,這其中就包括出嫁的女兒以及女婿,這都算近親了,必然是在誅殺的行列之中。
  • 古代皇帝下令株連九族,為何族人不提前逃走?留下的才是聰明人
    族刑連坐制就是其中的一個變種,這是古代刑法中族誅的一種。視所犯罪狀的輕重分別予以誅三族,誅九族等懲罰。三族一說為「兄弟,父母,妻子三族」,一說為「父族、母族、妻族」。等等不同的說法。而原因就是在古代,「夷三族」這一刑罰沒有明確的指代性適應標準。而是由上位者指定,只要君主認為其是罪大惡極,便可下令。而在範圍上,以族刑懲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斬草除根、殺雞儆猴。所以在法律上沒有劃定基本範圍,以便統治者針對不同的案件,因人而異的做出不同的選擇。
  • 株連九族和夷三族,區別在哪裡?實施的頻率又有多大差別?
    眾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等級制度非常森嚴,任何逾越等級制度的人,都會遭到極為殘酷的懲罰。當然任何一個王朝的建立,單靠維護已有的等級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夠震懾百姓的刑罰。現如今在影視劇作品當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株連九族。
  • 古代做了什麼事要被誅九族?明成祖又為何誅人家十族?!
    在歷代的刑法中,最聳人聽聞、最極端的刑罰是族誅,它不但懲罰犯事者本人,連同犯事者的家屬和親人都難逃罪責,牽連之大,受眾之廣,令人咋舌。族誅制度早在奴隸社會時就已經存在。《左傳·哀公十一年》引《尚書·盤庚》:「其有顛越不共,是劓珍無遺育,無俾遺種於茲邑。」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在重視親緣血統的中國人裡,一直都有一項被稱為滅門律條的刑罰,那就是株連九族,其實在誅殺九族之外,還有七族、三族等刑律,這些殃及家人的懲罰都出自與「族」刑。其中以九族最為酷烈,就是將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
  • 「六親不認」是哪6親?「株連九族」又是哪9族呢?
    我們經常罵一個人殘酷、冷血,連親戚都不認,眾叛親離為「六親不認」,那麼,何為「六親」?他們都包含哪些親屬呢?以上就是六親,都是直槓槓的血親啊,如果連這些人都不認,那真是夠狠,難怪被人罵哩。此外,在古代,還有一種刑罰叫「株連九族」,這裡的「九族」又是哪9族呢?他們和「六親」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
  • 株連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你確定你認得完這麼多親戚?
    我們都知道在君權至上的古代,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者往往會制定十分嚴苛的律法來震懾朝野,其中不乏許多嚴苛的暴虐手段。但有一種刑法,僅僅光是聽就足以叫人聞風喪膽,雖然從字面上看,它並不是什麼殘酷的折磨刑具,但卻連十大酷刑在它面前都是小兒科,這就是「株連九族」。
  • 是變態還是人性淪喪:比誅十族還要可怕的瓜蔓抄
    自秦首創「夷三族」的刑罰後,統治者特別喜歡用族誅這種酷刑來震懾威嚇異己分子。歷史上最早記載了商鞅、嫪毐被族誅,李斯,趙高被「夷三族」,漢初功臣彭越、韓信等人也被夷三族。
  • 古人被滅九族時,親人為何不逃跑?其實逃跑的都是傻子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一個人如果犯罪了,常常會逃跑在外,或是潛逃,或是攜巨款逃走。他們在外的日子,因為逍遙法外,所以過的格外舒坦。那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古代呢?又會咋樣呢?若古代人犯了罪,要不就是抓起來關著,到時候去菜市場處以死刑。要不就是被流放,然後在那邊做苦役,受盡無盡的折磨與考驗。還有一種,就是人人常說的,誅滅九族。那時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 人們常說的九族、六親,以及祖宗十八代,都是指的哪些親屬關係?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性會看到什麼諸如「拖下去,株連九族!」、「祖宗十八代都要被你氣活了」以及「你簡直就是六親不認」之類的話語,也讓不少人產生疑惑,這裡的又是「九族」,又是「祖宗十八代」,又是「六親」,還有什麼「三族」的,到底都是些什麼關係?
  • 姨、娘、舅,叔、姑、表,漫談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來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也即高祖至玄孫的九代,通常被人們稱為「本宗九族」。「九族」範圍內的親屬,有直系和旁系親屬之分,也即古代喪事中的有服親屬(即為死者服喪),服喪時,直系親屬服重孝,旁系親屬服輕孝。那麼,親屬中的姨、娘、舅,叔、姑、表,哪些親屬在五服內,哪些親屬在五服外呢?接下來看一下,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 古時候重罪「株連九族」,具體是指哪九個族,如何區分更合理?
    談秦說漢(288)古時候的重罪「株連九族」,具體是指哪九個族,如何區分更合理?「九族」的說法最早出現在禮制中,是講究人與人之間的親疏恩愛,區別不同宗族之間的血脈關係。但自商鞅變法後,秦國推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被滅族,甚至「株連九族」。所以「九族」的劃分就變得複雜起來。
  • 秦朝的刑罰,究竟有多殘酷?
    再說即便你自己不覺得什麼,這也肯定會影響你的上司、同事對你的看法,乃至影響你的仕途。財產刑:貲這類刑罰一般和罰錢、沒收財產等相關,針對的都是不太嚴重的罪行——其實很多在如今看來都稱不上罪行,至多算過錯,比如稱糧食的秤不準、傷了拉車的駕馬、跟人打架傷了人、私自掩埋屍體等。
  • 株連九族指的是哪九族?那十族又增加了哪一族呢?
    株連九族,是古代一項極其殘忍的刑罰制度,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這個有違人性,卻又能斬草除根的方法歷來都是統治者剷除罪臣愛用的手段。那麼,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呢?九族:通俗意義上講包括父親母親,父親的兄弟姐妹,母親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妻子的兄弟姐妹。以鄭玄等為首的古文經學家認為九族是「上至高祖下及玄孫」,父、子、孫三代為三族,所以九代就是九族,其核心理論是異姓不在族中。
  • 中國古代的酷刑究竟有多殘忍,你所不知道的事
    江蘇省廉政文化教育示範基地舉辦的中國古代刑具展,展示中國古代近兩百種刑具,為廣大遊客了解和研究古代刑具文化提供實物標本。貫鼻和貫耳是兩種殘酷的刑罰,使用鐵鏈穿透鼻腔和耳朵,犯人會異常痛苦,並且由於鐵鏈的長度,只能保持一個很難受的姿勢。
  • 秦朝的刑罰,究竟有多殘酷?丨壹起讀書
    斬左右趾可謂肉刑中最重的處罰,名義上雖然斬的是「趾」,但其實是腳,這種刑罰在春秋時期被稱為「刖」,十分常見,以至於晏子形容當時「履賤踴貴」——因為被砍腳的人太多,結果沒人買鞋,導致鞋價下跌;反倒是「踴」(穿著鞋的假腳)的價格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