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抱怨,班上有個學生,他的婆婆真是太過分了,孩子回家寫作業,婆婆發現鉛筆沒削,第二天跑學校問老師為什麼不給他孩子削好再放文具盒,孩子用轉筆刀手受傷了怎麼辦?
這個老師是一個男老師,教高年級的課程和一年級數學,本來就不願意當班主任,但是學校沒人願意,他又是剛調來的,沒辦法當了一年級班主任,每天和爺爺奶奶打交道。
自從接了班主任,他一個男的都變得更細心了,耐心也是越來越好。老師都知道同樣都是班主任,一年級和高年級真的不能比。到這個偏僻的學校才發現,部分農村學校的一年級家長更是囂張,遇到這件事情也是他沒想到的。不過好在他脾氣沒那麼好,直接懟了家長。
同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們也驚奇地發現,條件越是不那麼好的學校,家,家長越囂張,幼兒園老師保姆式「伺候」孩子和家長,他們都習慣了被捧著,所以到了一年級,還以為老師依舊會順著他們的意,總是指揮老師做這做那。
以前一個朋友也帶過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學班上有一個女生上廁所在廁所呆很久不願意出來,後來有學生就去叫班主任,老師去廁所一看,這個孩子就對老師說自己不會提褲子,要老師幫忙提褲子。
老師先是很吃驚,然後沒有馬上伸出手幫她,而是對她說:「你會提褲子,老師不會幫你提,你已經一年級了,以後都要自己把衣服褲子整理好再出來。」
這個孩子遲遲不動,後來老師就說:「老師的手在外面凍了好久,很冰,幫你提會冰著你的。」這時候,小女孩才開始自己動手,慢慢提了起來,然後回到了教室。
放學時,老師告訴家長要多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孩子今天上廁所不會提褲子。結果這個家長居然對老師說:「你不能順便幫忙提一下嗎?幼兒園老師每次都會幫他整理衣服,你是怎麼當老師的,為學生做這點事情都不願意?」
老師聽完,也是暴脾氣懟了回去。從此這個家長每次見到老師都是很不滿意得樣子,但是她又沒有什麼辦法,不過孩子褲子倒是自己能提了。
幼兒園孩子確實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注,生活上也需要老師的參與,但是步入小學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應該具備了,老師肯定是要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與習慣培養上,不可能像保姆一樣伺候學生。
家長在幼兒園一般很有話語權,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需要受到什麼樣的照顧,需要教師做什麼事情,大部分教師都會去做。這種順著家長心意的事情多了以後,家長就會覺得學校老師本來就該如此,自己把孩子送進學校,孩子的生活起居,學習娛樂就該學校全權負責,孩子是嬌貴的,老師的責任就是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不知道是現在大部分幼兒園都是如此,但是「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越來越多,他們對小學老師也是毫不客氣,老師應該怎麼做成了他們的口頭禪,但是這樣的家長會給孩子做出錯誤的示範,即使部分老師比較軟弱,聽家長安排,但是大部分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家長如果把孩子一直當做「嬰兒」對待,孩子以後也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