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橄欖
可能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但20元一顆的橄欖你見過嗎?
在閩清白河江村
就種了許多這種橄欖
「這株的橄欖賣了6萬元,那株8萬元……」閩清縣梅溪鎮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橄欖種植大戶張孔江一邊巡查橄欖園,一邊向福州日報社十九大精神宣講採訪小分隊介紹他家的收成。
▲張孔江向記者介紹自家的橄欖
昨日,宣講採訪小分隊來到這裡,與村民共同學習十九大精神,探訪白河江因橄欖帶來的巨變。
位於梅溪鎮所在的閩江北岸,風光宜人。漫山遍野的橄欖樹,就像一幅波浪起伏的綠色畫卷。
張孔江的橄欖種植園有5個,記者昨日探訪的種植園,有80多株橄欖樹,去年產出70多萬元,今年掛果多於去年。
我家一共種了1000多株橄欖樹,下周開始大規模採摘,預計總產值能有兩三百萬元。種了30多年橄欖的張孔江,對園內每一株橄欖樹都了如指掌,在這片園子裡,年產值5萬元至8萬元的橄欖樹有不少,超過2萬元的更是數不勝數。張孔江笑著說,金樹銀樹都不如他家的橄欖樹。
從外觀看,橄欖只有成人大拇指一節大小。張孔江的看家品種有「孔江一號」「孔江二號」等,平均收購價每公斤達400多元。最好的一個品種叫三菱欖,每公斤市場價高達2000多元,按照每公斤110粒左右計算,每粒單價達20元。
▲三菱欖是橄欖中的一個名優特珍稀品種,其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光滑、肉質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無澀味,嚼後滿口生香,堪稱橄欖中之極品。
記者在種植園看到,不同於普通橄欖採摘用竹竿敲打,白河江的橄欖,都是聘請工人手工採摘。採摘時,工人爬上數米高的竹梯,一粒一粒採摘,確保果粒不會掉到地上摔傷。如果不小心掉下來,身價就會減半。
▲工人站在竹梯上手工採摘橄欖
同樣是橄欖,普通橄欖每公斤僅賣幾元,白河江橄欖為何能賣出如此高的價格?
「我們的橄欖,大小外形看起來與別的地方差不多,但含金量大不一樣。」張孔江說,這跟白河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白河江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溼潤,低溫凍害少,還擁有中性沙質土,再加上多年來不斷改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產自這裡的甜橄欖口感清香酥脆、肉質細嫩、嚼之無渣、回味甘甜,深受廣東、上海、天津和省內莆田、閩南一帶客戶喜歡。
雖然還沒有開始大規模採摘,但白河江的橄欖已被預訂一空。客商王禮營對記者說,在11月初立冬過後,他就開始向白河江的種植戶預訂,到上周光訂金就花了近1000萬元。
白河江甜橄欖歷年屢獲大獎。6日,由市農業局主辦的2017年「福州市鮮食優質橄欖」評選活動,全市共60多個品種參評。
全部14個獎項中
有5個來自白河江
包括1金獎、2銀獎和2銅獎
來自村裡合作社閩清縣錦龍橄欖專業合作社社員張世錦,年僅35歲,這次送評的甜橄欖梅香二號為村裡拿回一個金獎。
張孔江不是白河江最大的橄欖種植戶,今年產量比他高的有好幾戶。
白河江自然村只有85戶300多人,村裡家家戶戶以種植橄欖為業,全村目前有橄欖樹3萬多株,去年全村產值3000多萬元;今年預計產值將突破5000萬元,扣除成本後,人均收入約12萬元。
▲張孔江正在試吃,以確定橄欖成熟度
「村民腰包鼓起來了,風氣也變好了。」梅埔村黨支部書記黃可基說,如今村民在一起,話題都是如何種好橄欖,已經很多年沒人賭博、買「六合彩」了。接下來,梅埔村將推動「白河江」橄欖品牌做大做強,同時引導其他自然村擴大優質品種面積。
白河江橄欖種植的良好發展態勢,吸引了不少城裡年輕人前來創業,福建白河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銳就是其中一個。陳銳的外婆家是村裡種植大戶,他從小就在這裡長大,3年前在村裡創辦了公司,幫助村裡註冊了多個橄欖品牌。在當地政府支持指導下,公司通過用活用好黨的富民政策,並運用網際網路等新手段新渠道,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除了可以吃外
橄欖還有啥用?
橄欖知識小課堂
橄欖又稱白欖、青果、黃欖,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我國南部是橄欖原產地之一,橄欖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國也是世界上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福建則以閩侯、閩清、詔安、南安、福安、莆田、永泰、仙遊種植較多。
橄欖營養豐富,含有17種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果肉富含鈣與維生素C。橄欖花粉是驅除疲勞的保健品。橄欖核可以雕刻成工藝品,還可以製成活性炭。
橄欖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鹽漬品、蜜餞、果汁、果醬、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欖、拷扁欖、大福果、十香欖、去皮酥、鹹橄欖、橄欖汁、橄欖果醬、橄欖酒、橄欖茶等。
此外,橄欖苗還可以用作盆栽。
橄欖樹喜光耐乾燥,所以適合放在有光照且通風的陽臺或者窗邊。春夏秋三季是它的生長季節,這個時期陽光是必須的。日照時間不足會導致植株孱弱,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降低。但夏季需要避免直射光,用半透明材質的窗簾遮擋陽光,這樣可以防止葉片灼傷。
怎麼樣
看了文章後是不是更了解橄欖了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