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了,會想很多事,就像有人說的,小孩子才說錯或對,成年人只在乎合不合適?
長大後會考慮理想、愛情、婚姻,能追求一樣算一樣,最慘的莫過於與愛情失之交臂,與理想揮手道別。
今天要分享的這部國產佳片,就探討了愛情與理想。
雖然看過它的觀眾不足千人,可看過它的觀眾都願意給好評,電影也獲得了獎項和高分,推薦它,也是希望好電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它的名字就是——《飛》!
《飛》於2006年上映,總片長僅僅89分鐘,與現在刻意加戲拖時間卻無營養的商業爛片相比,這部電影的片長很合適。
該片在豆瓣獲得了8.3的高分,參評人數僅僅639人,算是極度的冷門了。
電影上映後,提名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夏衍劇本文學獎!
是的,電影就是改編自夏衍先生創作的文學劇本《飛了》!
電影的導演喬梁是出了名的小成本佳片導演,他導演的《基隆》就曾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低成本電影導演獎。
《塬上》也被提名蒙特婁世界電影節的中國電影競賽單元!
喬梁導演的影視作品也很多,也獲得過一些獎項,但在國內的名氣並不算高,他的作品相對會冷門一些。
他找的演員大多是演技好但沒太多名氣的!
比如《飛》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的確很熟悉,但大家可能會發現,他們好像真的沒有紅過。
比如男主,由特別臉熟的趙毅飾演!
很多觀眾對他感到熟悉,可能多是因為《雍正王朝》,他在裡面演了李衛這個角色,也因此被大眾所知。
後來在《大宅門》裡他又演了白敬業,《天下糧倉》裡演了許三金,《太平天國》又演了恭親王。
有人說他是老字號演員,雖然演的是配角,但演技和實力卻是有目共睹的。
而女主的扮演者吳澆澆也是個演技很不錯,卻一直不怎麼紅的演員。
吳澆澆在唐國強主演的電視劇《大唐歌飛》裡演過「小玉」。後來在蔣雯麗主演的《立春》裡又演了歌星「阿琳」。
在《離婚律師》裡又演了土豪的情人「吳依」,她演過挺多作品,雖然鮮少演主角,卻獲得了法國「世界之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及最佳女演員獎。
後來她嫁給了青年導演蘇蓬,是著名戲劇大師曹禺的孫媳!
所以這部電影從演員陣容看,真的很難火起來,導演和主演都是有演技卻沒太多名氣的那種,可都是打了很久醬油,演了很久配角的他們,卻成就了《飛》這部電影。
那麼這部片子到底說了什麼故事呢?這裡就和大家說說劇情!
故事發生在山東的一個農村,男主名叫劉百剛。
這個傢伙從小就被人看作是精神異常,用農村話說就是少根筋。
連媽媽都對他很失望,沒指望他能出人頭地。
可鄰居家的小姑娘小猜卻挺喜歡和他玩,也對他「胡說八道」的世界感興趣。
小時候他們常常看到飛機飛過,他的夢想是造一架飛機,這在落後的農村人眼裡,就是個笑柄,母親也因此被村裡人嘲笑。
長大後,他沒有進入專業學校學習怎麼製造飛機,依然留在村裡種地賺錢。
扎心的是,與他青梅竹馬的小猜卻因為年齡不得不選擇婚事。
小猜的父母看不上缺根筋的劉佰剛,碰巧村裡的教書先生帶來了聘禮。
小猜告訴了他這個事情,他賣掉母親的豬去創業,在村裡當起了結婚的迎親演奏,的確賺到錢。
可拿到錢他先是買豬還母親,還打算拿去修茅房。
小猜聽到後氣憤地告訴他:「等你修好茅房,就等著吃我的喜糖吧」!
可哪怕是這樣,他還是扎進造茅房的事情裡。
那時候農村沒有水廁,他在城裡看到覺得農民也該享受這樣的便捷,就自己學著做了村裡的第一個水廁,還抓來小猜試用。
但結局可想而知,一晃眼小猜的婚禮時間到了。
她穿著紅衣,盤好頭髮準備嫁過去,卻被劉佰剛拉走。
她坐在他的自行車後座,跑到一半她跳下車不走了。
她問:自己為何與他走?的確,逃婚容易,以後的生活就難了。
最終她藉口說劉佰剛找她有事,新郎也懂事地不計前嫌。
喜歡的姑娘嫁給了別人,劉佰剛傻眼了,不說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很久。
有人勸他繼續做迎親事業賺錢,到時候娶媳婦過日子。
但失去了愛情,他更堅定了自己的理想。
他要完成自己的理想,開始潛心投入到造飛機事業裡。
他不斷學習造飛機知識,不斷嘗試與實踐,一次次的失敗差點死掉。
當他終於完成自己人生中第一架比較像樣的飛機,他飛出去了,是第一次,但也是最後一次。
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平平無奇,卻在釜山電影節上獲得了全球評委的誇獎,趙毅也被說是「中國最具潛力和靈氣的男演員之一」。
這部電影是會刺痛我的,雖然我不是男性,沒法領略劉佰剛因為金錢錯失愛情的痛苦。
但能感受到那種錯過的心痛,小猜從自行車上跳下來的反轉我覺得很好,她上自行車是對愛情的嚮往,跳下自行車是對生活的思考。
而劉佰剛,哎,有人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也有人說,理想就是拿來嘲笑的,因為實現不了。
他從小對機械感興趣,對造東西好奇。
可他生錯了年代,生錯了家庭,他又太偏執和固執,不懂得變通。
很多人說理想實現,不過是在遭受社會毒打後的一次次讓步。
就像有人說擇偶標準,以前要求身高180,長得帥有房有車。
然後,遭受打擊後退而求其次,175也行,長得順眼就行,沒房有車也好。
可在被各種催婚後發現,啥身高長相,是個異性好像就已經很不錯。
理想何嘗不是?小時候都想當科學家發明家畫家。
長大後則是只想搞錢,儘量活得體面。
可劉佰剛不是呀,他從小到大就只死磕造飛機,但以他的資產、本身的專業、當時的設備等等各方面,他要造飛機不就是天方夜譚麼?
他不妥協他的理想,必然要失去些東西,比如愛情和理解。
而拿這些去換來的,也是造飛機的失敗,想想是不值的。
可儘管如此,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在嘗試,哪怕失敗!
我和朋友說這部電影,朋友也笑劉佰剛是個憨憨。
但擁有夢想並為之實現的劉佰剛也值得鼓勵一下吧,現實裡我們大多是妥協之人,只能嘲笑那些一股腦不懂得變通的「傻子」。
但是,我並不覺得,我有資格去嘲笑他們。
畢竟,所有的理所當然都是從不切實際的幻想開始的,有勇氣把夢想付諸實際的人也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