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開行4000多列!中歐班列風雨兼程、聯通歐亞

2020-12-20 央視網

累計開行4000多列!中歐班列風雨兼程、聯通歐亞

原標題:

  5月22日在深圳鹽田港拍攝的深圳首趟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一列駝隊,滿載著東方的絲綢、陶瓷、茶葉等一路向西,穿過大漠、戈壁、綠洲。沿途駝鈴陣陣,迴蕩在歐亞大陸上。這是古代中國和歐洲往來的縮影。如今千年光陰過去,清脆悠遠的駝鈴已被寫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火車的轟鳴聲,一條條鐵路託起一列列「鋼鐵駝隊」。

  5年多以來,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聯通歐亞,風雨兼程。

  中歐班列是世界矚目的「鋼鐵駝隊」。它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各國的貨櫃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2011年1月28日,首列中歐班列——「渝新歐」班列開行。 2016年全年,中歐班列共往返開行1700多列,總行駛裡程超過1700萬公裡,相當於繞行地球424圈。截至目前,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達28個,累計開行4000多列。依託新亞歐大陸橋和西伯利亞大陸橋,已初步形成西、中、東3條中歐鐵路運輸通道。中國鐵路已經規劃了中歐班列運行線51條,到達歐洲11個國家29個城市,並且形成了以「渝新歐」、「鄭歐班列」、「漢新歐」、「蓉歐快鐵」和「長安號」為主體的五大班列運輸系統。

  「國寶」坐上中歐班列

  6月2日,一聲清脆的汽笛聲喚醒了武漢鐵路局漢西車務段吳家山站的清晨。裝載著「國寶」編鐘和舞美道具的X8017/8次列車緩緩開動,它即將經過漢丹線、焦柳線,由阿拉山口出境,駛往德國漢堡。

  「大型音樂史詩舞蹈《編鐘樂舞》6月下旬將在柏林亮相,被譽為「國寶」的編鐘古樂,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盧向榮說。這批「國寶」編鐘是文化精品節目《編鐘樂舞》中的道具,仿製了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編磬、建鼓等數十件古樂器,重達四五噸。坐飛機去歐洲運輸價格高昂,坐輪船海上航行耗時又太久。「以前因為運輸問題,跨國巡演總是很難『說走就走』」。盧向榮感慨道。

  2012年10月24日,武漢開通了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現在編鐘可以搭乘這趟班列從武漢直達目的地,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編鐘、服裝和舞美道具等867件文化演出用品,也搭乘著這趟中歐班列去往歐洲,即將與歐洲觀眾見面。吳家山站貨運副站長李瑋說:「這也是『國寶』編鐘第一次搭乘中歐班列(武漢)前往歐洲。」

  本次列車編組50輛,除了國寶「編鐘」之外,還裝載著武漢及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企業生產的電子元器件、服裝、日用品、機電產品。從2012年第一批中歐班列開通以來,中歐班列形成了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已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與空運比,運量大,成本低,運輸成本只有空運的1/5;與海運比,只有海運時間的1/4。中歐班列具有空運和鐵運的綜合優勢。」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田錦塵說。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正順利推進並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美國《福布斯》雜誌撰稿人韋德·謝潑德的眼中,中歐班列正在沿途停留的站點不斷催生出新的物流、工業和商業中心。加強「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使資源要素流通更加順暢、利用更加集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換車才能接軌

  5月13日,從浙江義烏出發的今年第1000列中歐班列,滿載著服裝、五金、家居產品等共50個貨櫃,緩緩停在新疆阿拉山口——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像往常一樣,工作人員把電氣化機車換成內燃機車,這輛內燃機車牽引行駛19公裡,便到達了哈薩克斯坦邊境。只見工作人員將中方的貨物吊裝到哈方車輛上,火車也換上了哈方司機。不一會,班列再次啟動,向目的地西班牙馬德裡駛去。

  這一幕是中國班列在阿拉山口換軌的情景。說是換軌,並不是更換軌道,而是換車。這是中歐班列長途之旅的關鍵。因為中國和歐洲實行的鐵軌標準車輪之間的距離是1435毫米,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使用的是前蘇聯時代的寬軌標準,車輪之間的距離是1520毫米,兩者相差85毫米。所以要想讓一列從中國出發的列車直達歐洲,途中就要換軌。

  鐵路部門在阿拉山口中哈兩國的邊境火車站,辦理完貨物通關手續,對列車安全狀況進行檢測後,就要進行換軌。中哈在口岸都建有換裝庫,班列在哈方口岸進行換裝,換裝庫裡有兩國技術標準的兩條軌道。換好哈方的車輛和司機,中方車輛再開回來。另外,班列在境外運行時,為確保列車始終由熟悉路況的司機駕駛,班列每到國境線就會更換司機。

  「二戰」之後,歐亞大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的鐵路運輸由於種種原因從沒有被連成過一個整體。如果說,換軌解決了國與國之間軌道的差異,那麼前期準備和談判就是解決了國與國認知的差異。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麗瓊說:「我們整整談判了大半年,就是在怎麼明確各自的責權利,怎麼使其他國家既要有積極性參與,還要讓他們在整個運作過程中,不能對我們的通道產生負面作用等,在這些方面確實想了很多辦法。」

  終於,2011年1月28日,首列中歐班列「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正式開通。同年3月19日,「渝新歐」專列滿載重慶製造的電子產品從重慶鐵路西站出發,經過6個國家,行駛11179公裡,耗時16天,最後到達目的地德國杜伊斯堡。該次運行實現了「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的全線開行。同時,也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鐵路、口岸、海關的第一次全面合作。

  「中歐班列的開通,實現了在重慶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全程『開綠燈』,重慶就視同於邊境口岸,沿途經過各個國家再也不需要查驗。」 楊麗瓊說。

  「鋼鐵駝隊」領頭人

  「80後」的仲俊瀾是成都鐵路局的一名貨運司機,負責中歐班列成都至波蘭羅茲線。4月17日,出發前,他蹲下身、彎下腰仔細查看著機車的各個部位,對機車進行例行檢查。接下來的8個小時,仲俊瀾要和另外一名同事駕駛著滿載貨物的火車向遠方奔去。

  途中雖只有兩名司機,但各有分工,仲俊瀾告訴記者,他們上洗手間也需要打報告,把車停在站裡才可以,沿途一刻也不能馬虎。

  雖然有成就感,但仲俊瀾仍有遺憾,因為不能駕駛列車直接到達歐洲。現在的中歐班列開行像接力跑,一棒一棒接力下去,仲俊瀾執行的是從成都始發至廣元段的牽引任務,6至8個小時後會換下一班司機,直至歐洲。

  另一個來自重慶機務段重西運用車間的司機叫唐令,開班列3年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還是副司機的時候,我和師傅開首趟中歐班列,當時很自豪。」唐令說,「畢竟第一次貨車達到120公裡的時速,貨車啟動鳴笛的時候特別激動。」

  駕駛班列每周出行多次,24小時待在火車上已是家常便飯。每年過年,很多司機還得在班列上忙碌,不能回家。雖然工作繁忙,但唐令說:「當我的親人、朋友知道我是中歐班列的司機時,他們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父母都挺支持我的。有了他們的支持和理解,我才能幹好工作。」

  這些班列司機就像古絲綢之路上駝隊的領頭人、導航者。如今他們帶領著「鋼鐵駝隊」丈量著歐亞的土地。這份工作雖然有許多苦,但心中的自豪讓他們感到更加甜蜜。

  中國司機不僅把車開進歐洲,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也將班列作為中歐物流供應鏈的重要選擇,回程班列增長迅猛。2016年,共開行回程班列572列,同比增長116%;2017年,已開行回程班列346列,同比增長158%。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中歐班列的開闢,是通過鐵路這種基礎設施的聯通使得物和物之間、人和人之間進一步加強溝通,並且促使國家和國家、區域和區域之間溝通的升級,進而造就了新時代的東西方文明之間溝通的升級。」

  連結:

  部分中歐班列開通線路:

  1、重慶—德國杜伊斯堡

  2、重慶—俄羅斯切爾克斯可

  3、鄭州—德國漢堡

  4、成都—波蘭羅茲

  5、武漢—捷克帕爾杜比採

  6、武漢—德國漢堡

  7、武漢—俄羅斯託木斯克(回程)

  8、蘇州—波蘭華沙

  9、蘇州—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回程)

  10、義烏—西班牙馬德裡

  11、義烏—英國倫敦

  12、瀋陽—德國漢堡

  13、長沙—德國漢堡

  14、長沙—匈牙利布達佩斯

  15、蘭州—德國漢堡

  16、連雲港—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17、連雲港—土耳其伊斯坦堡

  18、營口—俄羅斯後貝加爾

  19、青島—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20、烏魯木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21、西安—匈牙利布達佩斯

  22、西安—波蘭華沙

  23、西安—德國漢堡

  24、西安—俄羅斯莫斯科

  25、昆明—荷蘭鹿特丹

  26、庫爾勒—德國杜伊斯堡

  27、義烏—拉脫維亞裡加

  中歐班列運輸貨物

  中國運往歐洲:手機、電腦等IT產品、汽車零部件、衣服鞋帽、皮具、燈具、食品、家用電器、各種小商品等。

  歐洲運往中國:汽車、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機械設備、醫療器械、高檔食品、化妝品等。

相關焦點

  • 陝西:2018年第100列中歐班列開行
    新華社西安3月7日電(記者 張斌)7日上午,X8001次中歐班列滿載45車貨物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築車站駛出,這是2018年陝西開行的第100列中歐班列。本趟列車主要裝載著我國製造的汽車配件、食品原料、家具電器、日用百貨等產品,開行目的地是德國漢堡。
  • 「灣區號」中歐班列發貨量累計破萬噸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吳德群 通訊員 郝振宇 夏望)近日,一列滿載口罩、耳機、服裝等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鐵路場站鳴笛發出。這標誌著自8月始發以來,「灣區號」中歐班列累計發送貨運量突破1萬噸。
  • 中歐班列"長安號"提速擴線 今年開行已突破3000列
    一組數據令人矚目:2017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94列,2018年開行1235列,2019年開行2133列,2020年截至10月18日開行突破3000列。七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提速、擴線,實現常態化運行,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 中歐班列(成都)7年累計開行超過5000列,泛歐泛亞「開放樞紐」漸成型
    紅星新聞記者4月26日獲悉,2013年4月26日,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青白江始發,架起快捷暢通的亞歐大陸橋,從而打破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為中西部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自首班開行至今,中歐班列(成都)已整整七周年。
  • 中歐班列 月開行首破千列(新數據 新看點)
    5月31日9時35分,汽笛鳴響,X8031次中歐班列從黑龍江省大慶市臥裡屯火車站緩緩駛出。這趟滿載123輛沃爾沃小汽車的中歐班列,於6月1日抵達內蒙古滿洲裡鐵路口岸,經換車後奔向比利時。  「這趟車是我們今年開行的第十九趟奔向比利時根特市的中歐班列,已有2346輛小汽車運往當地。」
  • 中歐班列(鄭州)發送量突破1000列
    (央視財經 記者 王若喬)2017年12月25日,19時30分,X8005次滿載著44節貨物的中歐班列(鄭州)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順利開行,本次班列是中歐班列(鄭州)首列開行以來的第1000列。2017年是中歐班列(鄭州)發展的黃金期。
  • 山東港口日照港首條中歐回程過境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
    原標題:山東港口日照港首條中歐回程過境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   記者9日從山東港口日照港
  • 中歐班列(商鄭歐)國際班列開行!
    12月22日10時許,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中歐班列(商鄭歐)國際班列從商丘車站西貨場緩緩駛出,一路向西,向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進發。據記者了解,這是河南商丘開行的首趟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商鄭歐)班列上都裝了啥?
  • 深圳「灣區號」發運貨物累計破萬噸,海關助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
    近日,一列滿載口罩、耳機、服裝等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鐵路場站鳴笛發出,至此,「灣區號」中歐班列8月份始發以來累計發送貨運量突破一萬噸。因疫情影響,國際客運航線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中歐班列憑藉時效快、全天候、分段運輸的獨特優勢,成為聯通亞歐大陸的主要橋梁和通道,成為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國際防疫合作的重要載體。
  • 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共開行三千一百六十七列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共開行三千一百六十七列新華社西安11月22日電 (記者姜辰蓉) 來自陝西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共開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
  • 多點開花 逆勢增長 中歐班列何以成為「寵兒」?
    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3月份,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了800列,其中去程班列的數量突破了500列,均創下了單月歷史最高紀錄。受疫情影響,歐洲防疫物資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國際空運價格波動、海運班次大幅削減,作為重要國際物流通道的中歐班列近期逆勢增長,在實現多國之間貨物進出口的同時,為全球戰「疫」按下「快進鍵」。
  • 中歐班列(西安)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
    這是繼2013年以來西安開行的第11條國際班列線路,同時也標誌著陝西中歐班列2018年開行數量首超1000列,為助力陝西「三個經濟」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保障。開行西安至裡加新線路 陝西中歐班列「朋友圈」再擴大今日首次開行的中歐班列(西安-裡加)從新築車站出發後,由我國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終點抵達拉脫維亞首都裡加,全程約9000公裡。
  • 中歐班列「長安號」前11個月開行3441列
    記者從西安國際港務區了解到,今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3441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運送貨物總重約264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8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自2013年11月底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提速、擴線,已經成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之一。
  • 中歐班列8年運行12000餘列 開行城市從激烈競爭轉向合作共贏
    2018年9月,「滿漢」班列正式開通。(「漢歐國際」供圖)從2011年的17列,到2018年的6300列,中歐班列的運行數量逐漸增多。截至2018年底,8年間全國累計開行12937列。以西安為例,2018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共1235列,是2017年全年開通數量的6.37倍。與此同時,2018年前三季度,陝西對中亞地區貿易額達7.6億元,同比增長71.2%。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前7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4.57萬億元,增長11.3%。
  • 金華中歐班列今年第400列啟程
    新華社杭州12月15日電(記者魏一駿)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4日,載有88標準箱出口貨物的X8020次列車從浙江金華南站啟程駛往法國杜爾日,這標誌著金華中歐班列今年第400列(含中亞方向)成功開行。
  • 中歐班列助抗疫:聯通亞歐 累計運送防疫物資497萬件
    從3月21日首趟搭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義烏髮出以來,截至7月底,累計運送防疫物資497萬件、3.9萬噸,有力支援國際疫情防控,傳遞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團結合作精神,起到良好示範效應。伴隨開行量發貨量逆勢增長,中歐班列穩定中歐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作用更加突顯。以汽車行業為例,7月以來,已有5列「奧迪專列」從德國不萊梅抵達長春。
  • 去程和回程開行數量極不平衡,中歐班列如何探索優化?
    2020-08-27 15:08:34 來源:第一財經 據國鐵集團最新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共開行中歐班列8225列,其中歐洲方向去程開行3110列,回程2711列;俄羅斯方向去程1118列,回程988列;白俄羅斯方向去程297列,回程1列。
  • 新絲路上的藍色長龍——中歐班列整裝再出發
    「通過『蓉歐快鐵』運輸全程僅14天,相比傳統海運時間少了一半還多。」他表示,物流時效大幅提升,提高了生產效率,讓產品更具競爭力。  厄倫德所言正是中歐班列最大的商業價值所在。在美國《福布斯》雜誌撰稿人韋德·謝潑德看來,中國西部城市高端製造業迅速發展,催生了中歐班列的市場需求。
  • 中歐班列,「一帶一路」中馭風前行
    自2013年, 首趟西安—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開啟以來,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點,搭建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新橋梁,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陝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平臺。
  • 中歐(商鄭歐)國際班列開行
    據介紹,此趟班列運載的貨物主要包括電子產品、服裝原材料、日用品、機電設備元器件、建築材料等,以商丘及周邊地區為貨源地,覆蓋河南、山東、江蘇和安徽四省貨物。截至今年11月底,中歐班列(鄭州)7年多來累計開行3774班,累計貨值156.68億美元、累計貨重204.9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