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 首趟西安—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開啟以來,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點,搭建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新橋梁,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陝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平臺。
駝鈴聲聲漸遠,汽笛聲聲轟鳴。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中歐班列譜寫著華麗的篇章。
中歐班列暢通「健康之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空運、海運發展受限,中歐班列開行需求格外旺盛。自3月21日首趟搭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義烏髮出以來,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中歐班列今年開行超萬列,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有效的推動中歐沿線國家開展抗疫合作,助力經貿暢通和國際經濟交流。
中歐班列打造「發展之路」。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快速萎縮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正在為全球復甦注入關鍵力量、提供重要出路。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通過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加大與歐洲國家、中歐班列沿線的「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對降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衝擊、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等意義重大,也凸顯「一帶一路」倡議的遠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正當其時。
中歐班列深耕「合作之路」。中歐班列的逆勢增長再次說明,開放帶來進步,合作促進共贏。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目前,中歐班列正成為歐亞非大陸貿易的大通道,聯通起全球21個國家92個城市,形成全方位、高效率物流通道,這與中國熱誠合作、全力支持關係緊密。面對複雜而更具挑戰的全球發展未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願同歐方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的運力和效益,拓展中歐及沿線國家物流合作,為各國深化抗疫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的貢獻。
舊邦新命,古道新程。曾幾何時,漠上悠揚的駝鈴,搖出東西方交流的序曲,支撐起絲綢之路的繁華。再看今朝,隆隆的「鋼鐵駝隊」,用激情和速度實現跨越亞歐大陸的握手。站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馳騁穿梭於互聯互通、互利共贏康莊大道上的中歐班列更將一路高歌,汽笛嘹亮。(戴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