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一帶一路」中馭風前行

2020-12-22 中國山東網

自2013年, 首趟西安—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開啟以來,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點,搭建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新橋梁,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陝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平臺。

駝鈴聲聲漸遠,汽笛聲聲轟鳴。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中歐班列譜寫著華麗的篇章。

中歐班列暢通「健康之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空運、海運發展受限,中歐班列開行需求格外旺盛。自3月21日首趟搭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義烏髮出以來,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中歐班列今年開行超萬列,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有效的推動中歐沿線國家開展抗疫合作,助力經貿暢通和國際經濟交流。

中歐班列打造「發展之路」。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快速萎縮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正在為全球復甦注入關鍵力量、提供重要出路。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通過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加大與歐洲國家、中歐班列沿線的「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對降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衝擊、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等意義重大,也凸顯「一帶一路」倡議的遠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正當其時。

中歐班列深耕「合作之路」。中歐班列的逆勢增長再次說明,開放帶來進步,合作促進共贏。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目前,中歐班列正成為歐亞非大陸貿易的大通道,聯通起全球21個國家92個城市,形成全方位、高效率物流通道,這與中國熱誠合作、全力支持關係緊密。面對複雜而更具挑戰的全球發展未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願同歐方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的運力和效益,拓展中歐及沿線國家物流合作,為各國深化抗疫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的貢獻。

舊邦新命,古道新程。曾幾何時,漠上悠揚的駝鈴,搖出東西方交流的序曲,支撐起絲綢之路的繁華。再看今朝,隆隆的「鋼鐵駝隊」,用激情和速度實現跨越亞歐大陸的握手。站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馳騁穿梭於互聯互通、互利共贏康莊大道上的中歐班列更將一路高歌,汽笛嘹亮。(戴治國)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題:「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新華社記者李蓉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國際時評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原標題: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新華社記者李蓉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發展挑戰前所未有。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
  • 中歐班列啟動新引擎,加速「一帶一路」雙循環
    12月22日,伴隨著汽笛聲響,首趟中歐班列「商鄭歐」國際班列搭載35組貨櫃駛出商丘站,這標誌著中歐班列(鄭州)開啟了省會城市與地市的合作(新華網)首班「商鄭歐」號國際班列共搭載35組貨櫃從商丘站出發,商品種類主要包括電子產品、服裝原材料、日用品、機電設備元器件、建築材料等。
  • 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成立:打造國際物流品牌 服務「一帶一路...
    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成立:打造國際物流品牌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5月26日,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助力當地民眾克服困難。
  • 中歐班列搖號訂艙!82個艙位35家企業搶,疫情下「一帶一路」貿易...
    在搖號現場,一些熱門班列,比如新築至塔什幹、義烏至馬德裡、義烏至中亞等均出現了一艙難求的情況,這背後則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逆勢上揚。作為中歐之間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今年中歐班列逆勢增長。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
  • 探訪渝新歐:中歐班列借「一帶一路」釋放國際商貿紅利
    中新社重慶4月15日電 (夏賓 劉賢)站在重慶市團結村鐵路口岸——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下稱「渝新歐」)的起點放眼望去,深藍色外表上印有白色「中歐班列」字樣的貨櫃依次羅列堆砌,裡面裝載著中歐間往來的各類貨物,也承載了「一帶一路」釋放的國際商貿紅利。資料圖:重慶沙坪垻西永片區西部物流園區域實施內陸鐵路口岸貿易。
  • 新華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行走自貿區】成都中歐班列馳騁7年「一帶一路」上綻放出門戶樞紐...
    三天前,一個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就在這裡上演——8月26日,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數量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自2013年4月26日開行第一列以來,中歐班列(成都)沿著「一帶一路」加速來回奔馳,已連續最近四年領跑全國。中歐班列(成都)一次次清脆的汽笛聲,都是在向全球講述成都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精彩故事。
  • 「青州號」:「一帶一路」上的國際班列
    原標題:「青州號」:「一帶一路」上的國際班列  8月28日上午,山東港天物流運營公司青州物流園裡,伴隨著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貨物的「魯新歐·青州號」列車緩緩開行。它將沿著隴海——蘭新線一路向西,穿越關中平原、新疆大草原,抵達哈薩克斯坦。
  • 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開設11條線路 輻射「一帶一路」44個國家和地區
    地處西安國際港務區內的陝西思贏電子科技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液晶顯示器生產線上,數十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裝配、檢測產品;車間內外,叉車來回穿梭,運輸裝載即將搭上中歐班列「長安號」被銷往中亞的電子產品。  今年1月,這家企業首次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將千餘臺電腦液晶顯示屏銷往吉爾吉斯斯坦。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①:從中國開出的第一班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關注丨電池危險品搭乘中歐班列,吃螃蟹的人來了?
    這只是一個縮影,去年歐洲經濟因為疫情而焦頭爛額,但由於中歐鐵路運輸比航空運輸價格便宜,運輸速度還比海運快,所以中歐班列反而持續增加。特別是防疫物資,中歐班列堪稱最佳運輸手段。阿拉山口火車站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每天平均有10列中歐班列從這裡出境,而2020年增至每天14列,最高峰每天23列。分析稱,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中歐班列的未來更加明朗。
  • 話題:中歐班列搖號訂艙!82個艙位35家企業搶 疫情下「一帶一路...
    話題:中歐班列搖號訂艙!82個艙位35家企業搶 疫情下「一帶一路」貿易逆勢上漲   本報記者 徐芸茜 北京報導  「太瘋狂了,從新築至塔什幹的班列,一共82個艙位,需求量達700個,35家企業在搶。」
  • 中歐班列跑出了新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國際客運航線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等情況下,中歐班列成為中外企業進出口的主要運輸通道。有外媒感嘆道: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的運行次數不減反增,這展現出「一帶一路」在擴大貿易與商業交往中頗有潛力的一面。
  • 獨家丨中歐班列大事記 2011-2020
    2020年10月開始,中國一帶一路網對「一帶一路」的標杆項目——中歐班列,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集中的調研和報導。從專家、企業家的訪談,重點城市的班列調研,到漫畫、視頻、圖表、大數據等多種形式,對「中歐班列」的起源、發展和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從今天開始,這個系列的內容將在中國一帶一路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陸續推出。
  • 新絲路上的藍色長龍——中歐班列整裝再出發
    中歐班列開通之前,這種物流和商業模式似乎不可思議,如今已成為現實。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歐班列「換擋提速」,還在今年啟動統一品牌,重新出發。與千百年前的古老駝隊不同,這支「鋼鐵駝隊」搭載藍色貨櫃,整齊劃一,但相同的是,各種商品和不同文化正由此匯集交融。  恰如西方媒體報導,歐洲人開始接受並積極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最大原因是通往西方的火車開始行駛了」。
  • 「中歐班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輸網絡已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共計6萬多噸。「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歐班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鐵路貨運新聞網總編輯瑪約維·范萊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許多歐洲國家受到疫情影響,物資短缺、經濟下行。
  • 合肥成中歐班列重要城市
    安徽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中國館,記者看到了安徽宣城經濟開發區的展位,據宣城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姚正東局長介紹,宣城經濟開發區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醫藥食品等企業為主,在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宣城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正在搶抓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