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家譜】中華民族總始祖13世世系圖--黃姓世系圖表

2020-12-16 搜狐網

原標題:【黃氏家譜】中華民族總始祖13世世系圖--黃姓世系圖表

中華民族總始祖13世世系圖

第1世祖

少 典——有熊國君;配有蟜氏之女;子二(炎帝、黃帝)

第2世祖

炎帝——少典長子;與黃帝同為華夏族祖先。

黃帝——少典次子;生於軒轅之丘,故曰「軒轅氏」,因奠定了傳男制度,又號公孫,國於有熊,受禪於神農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長而墩敏,成而聰明」,開物成務,文明漸啟,黃帝是中國古代野蠻時期華夏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後世之「炎黃子孫」由此出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兩人同姓.

12姓為:姬(兩人同姓)、酉、祁(祈)、己(妃)(兩人同姓)、滕、箴、任、荀、僖、姞(吉)、儇(嬛、環)、

依(衣);配西陵氏之女螺祖為正妃,配女節,配彤魚氏,配嫫母;史載子四(昌意、玄囂、青陽、苗龍)

第3世祖

昌 意——黃帝次子(本宗);受封姬姓;配蜀山氏之女昌僕;子二(高陽、日安)

第4世祖

橋 極——玄囂之子;子一(高辛)

高 陽——昌意長子;即顓頊帝,是中國遠古時代社會秩序的建立者,自幼敏睿,10歲時成為氏族酋長,12歲時率領本族東遷少昊(即嬴摯)東夷部落所在地窮桑地區(今山東曲阜一帶),得信任而輔佐少昊帝,少昊去世後,20歲的顓頊即帝位,不久又內遷中原,承繼中原華夏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初國於高陽,後都於帝丘,在位78年;配鄒屠氏,騰皇氏;子十六(姒鯀、駱明、窮禪、季番、歡頭、瘦約、伯服、檮杌、蒼舒、聵凱、檮盛、大監、寵降、中容、仲達、稱)

日 安——昌意次子;居於西方,後入中原,子孫以安為姓。

第5世祖

高 辛——橋極之子;即嚳帝;配陳峰氏之女慶都,配娵訾氏之女;子二(娵訾氏生摯,慶都生放勳)

窮 禪——高陽三子;子一(敬康)

稱 公——高陽十六子;(本宗)子一(卷章)

第6世祖

卷 章——稱公之子;即老童;(本宗)子二(重黎、吳回)

第7世祖

吳 回—卷章次子;其兄重黎被誅後,繼兄位為祝融火神,後人在天水關,築火神苗宇來紀念之;子一(陸終)

第8世祖

陸 終——吳回之子;(本宗)配鬼方氏;子六(樊、惠蓮、籛鏗、會人、曹安、季連)

第9世祖

季 連——陸終六子;受封羋姓,封地在今河南省東北、山東省西南之地,其後裔有季氏、熊氏、英氏、嵇氏、嬴氏等;子一(女修)

第10世祖

女 修——季連之子(本宗);子一(皋陶)

第11世祖

皋 陶——女修之子;即大業(本宗),名繇,字庭堅,是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據《帝王世紀》的說法,他出生於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賜其為偃姓。

據《世本》和劉向《說苑·君道》,皋陶當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獄、法治。史書上說當時天下無虐刑,無冤獄,小人畏懼,天下太平。

舜帝對他的成績極為讚賞,便把他封於皋,所以,又叫「皋繇」。因為上古「陶」、「繇」讀音相同,所以又寫作「皋陶」、「咎陶」、「咎繇」。

皋陶幫助夏禹當上了中原華夏部落政權的領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為自己的接班人,正準備讓位,但皋陶卻於這時去世了。死後,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縣。古時,這裡有皋陶墓,世人又稱為「公琴」;配少典氏之女女華;

子一(伯益)

第12世祖

伯益——皋陶之子;原姓伊氏,字賾凱,又字虞餘,是傳說中的一位大英雄。年輕時的伯益,就很聰明,有才智,最早發明打井取水。

由於伯益富有才華,夏禹就向當時中原氏族聯盟政權首領帝舜推薦他,帝舜派他輔佐夏禹治水。

帝舜命大禹、伯益、后稷共同治水13年。伯益制出第一張水利地圖。治水成功後,被帝舜賜封為嬴姓,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姓為嬴,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成為嬴姓14氏之血緣始祖,時間約為公元前2100年左右。

14氏為:黃氏、徐氏、趙氏、秦氏、江氏、莒氏、郯氏、終黎氏、運奄氏、莬(wèn)裘氏、將梁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

伯益來自東夷少昊鳥氏族,所以傳說他能知禽獸之言,能與飛鳥通話,《漢書》云:「伯益知禽獸」。

《後漢書》云:「伯益綜聲於鳥語」。夏啟即天子位以後,便開始消滅伯益的勢力,在夏啟六年,將伯益殺害。伯益死後,夏啟以隆重之禮厚葬伯益,又「歲善犧牲以祠之」,即每年都以犧牲來祭祀他的亡靈。

伯益雖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後裔卻十分繁榮昌盛,所分衍出黃、趙、江、秦等十多個姓氏,都尊他為始祖。伯益娶塗山氏之女;子三(大廉、若木、恩成)

第13世祖

大 廉——伯益長子;號東方,夏帝啟在殺害伯益之後,為籠絡、安撫伯益部落及其後人,遂加封伯益的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

封長子大廉於有黃之地的光州(即今河南潢川)一帶,建立古黃國。從此,古老的黃國一直生存延續到公元前648年,後被楚國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黃氏;公娶三苗之女;子三(文仲、懷文、隱)

若 木——伯益次子;夏帝啟封若木於徐(今淮河流域),建立徐國,其後人乃以徐為姓。

恩 成——伯益三子;餘情不詳。

文/傳承黃氏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
  • 崑山這個長長長長長的家譜世系圖!
    跨越300多年的時間,共十六世,其中還不乏歷史名人,這是潁川陳氏錦溪支世系圖所呈現出的別樣精彩。這個長卷總長4.5米、寬0.4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崑山最長的家譜世系圖。日前第一版正式完成。展開這幅錦綾裝裱、宣紙彩印的家譜世系圖長卷,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卷首人物為東漢名士陳寔,後續配有大有裡支、敦和裡支、長埭廊支、同昌裡支錦溪陳氏後人四個主要支系。清順治初年,陳元瑛從松江府青浦朱街閣鎮遷居至錦溪鎮,成為了遷陳一世祖,現錦溪陳氏共有十六世。
  • 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  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  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     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     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
  • 家譜|世系編修格式、形式、字體、人員信息格式詳解!
    家譜是中國歷史三大文獻之一,並且還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記載的珍貴古籍。近年來,人們對於編修家譜的熱情逐漸高漲,但人們對於家譜的了解普遍不高,編修出來的家譜良莠不齊,不僅沒有很好的傳承家族精神,還無法讓後輩很好的學習家譜精神。
  • 【家譜】海陽桃林于氏世系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於」,先點上面藍字于氏總群,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編著注】本平臺發布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
  • 中華民族黃國江夏黃氏來源
    目錄基本定義姓氏淵源世系字輩世系一覽字輩排行史料記載黃氏遷徙郡望堂號得姓始祖黃氏名人在以陸終為始祖之說中,黃氏家譜中還出現了幾種與此緊密相關而又不盡相同的說法。一是以陸終之子為始祖,如廣東《開平黃氏族譜》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的譜序說:「我黃氏,派出陸終之季子諱雲者,軒轅黃帝七世孫也。」另一種情況是以陸終之孫為始祖,如《中國文化百科全書》「氏族」章所引臺灣《黃氏宗譜》以陸終長子昆吾之子高為黃氏一世祖。
  • 範仲淹家族家譜是什麼樣子的?叫牒記式世系表,很古老的一種
    上一篇寫到家譜世系呈現的最基礎樣式,樹狀圖。這篇說說家譜世系呈現的第二個樣式,牒記式世系表。牒記式世系表,是一種很古老的樣式,不過現在還有些家族族譜在使用。先看看一個例子。這是範公仲淹後人所修的《範氏家乘》的一頁:
  • 新家譜應記載的內容
    事實上,永遠居住在一個地方的家庭是很少的,家庭遷徙以後,人們對自己家族的發祥地始終懷有深深的眷戀,這種眷戀就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尋根情懷,所以,人們很重視家庭遷徙的過程和歷史。家譜自然也要記載家庭的遷徙情況。」臺灣、港澳地區的同胞和海外華僑到大陸尋根,就是根據家譜的記載。記述遷徙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是人世系圖表上加注說明;二是在世系錄內作簡要的記述。傳統的記述方式就是這種記述方式。
  • 家譜體例
    家譜體例明代中後期是中國家譜體例演變與內容更新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體例的變化與內容豐富是此前譜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餘氏會通譜》內容包括新舊序、跋、辨、圖、外傳、外紀圖、世系圖、塋域圖、卷末跋、後序。
  • 「家譜文化」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範例:《黃氏敦睦堂重修家乘》⑥ 原籍
  • 家譜:明辨祖宗世系、重溫先祖門風、教育鞭策後世
    家譜,是以特殊的形式記載家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其價值和意義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家譜,後輩或不明祖宗,三代之後世系無以傳承。一、明辨祖宗世系傳承家譜的基本功能是延續血脈親情的載體,是孝道文化的重要體現。一部家譜記載著家族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人口變遷等,通過修家譜,可以明辨祖宗世系傳承,尋根問祖,受到親情教育。
  • 家譜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現代修建新家譜應記載哪些內容?
    在宋代家譜由官修進入民間,私修家譜最有代表性的是歐蘇體例家譜,主要內容有譜序、譜例、世系、世系錄和先祖考辨等。明清時期的家譜更加豐富完善,基本上都有世系、官職、遷徙、贊像、祠堂、祭田、墳墓、恩榮錄、五服圖、字輩譜、家訓家規、人物傳記等等,歷代不同的家譜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 新家譜要充分反映民主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突出家譜的特點和時代的特點。
  • 臺灣桃園大溪黃氏家廟江夏堂
    黃氏姓源,出自姬姓。黃姓始祖,有謂伯益,有謂陸終,但皆為黃帝姬軒轅之後。而黃姓族人絕大多數以江夏為郡望,各派又一致奉漢朝名列二十四孝的黃香為共祖。「江夏黃氏大成宗譜」的紫雲始祖守恭公世系分譜中稱,「元方公為香公第十世孫,為我氏入閩始祖。傳至岸公、崖公,分派為二:崖公遷居泉州,傳下有守恭公,為紫雲開宗始祖。岸公遷居莆田,其後復支分三派,即莆田派、檗谷派、(廣東)南雄珠璣派等是也。」
  • 西南地區王懋家族世系概要
    ,作為姓氏文化主體中的家譜文化與國史、方志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為什麼會把家譜藏在菩薩肚裡呢,只有知識者才想出來!再者,那譜稿上只記載到仕字輩,若是後面的先祖所為,為何又只記載到仕字輩呢。祖上有靈,落入我手,善齋,善齋![供參考]玉林祖第七代孫樹有回憶於自貢[76歲] 】)對其始祖上源世系有所載錄。【王樹有,號:不孤,筆名:閒人,懋公之第十六世孫,於1944 年8 月28日在貴州畢節海子街出生,居住於貴州六盤水市黃土坡。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  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  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     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     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
  • 略論家譜體例
    家譜體例在宋以前是很簡略的,體例以圖表為主,輔以文字敘述。圖表用來表示世系,以表格分代,分格填寫;文字則用來敘述得姓源流與遷徙情況。 自宋以後,私家譜開始興起,譜學由官府向民間轉換。經歐陽修與蘇洵的倡導,家譜體例開始定型。歐體與蘇體兩種主要體例大行於天下。歐體與蘇體有何區別呢?
  • 中華陳氏世系
    據《中華陳氏大族譜概略》(以下簡稱大族譜)載:陳氏世系,從始祖陳胡公滿一世起,至二十世湣(閔)公,其後繁衍支派,主要有戶牖衍公支派,浚儀全溫公支派,聖徒亢公支派,田齊完公支派。 他們的後裔,不僅繁衍昌盛,成為當今海內外陳氏的主體,而且代有偉人,英賢傑士流芳古今。
  • 琅琊世系:王守仁家族
    南渡餘杭世系 建炎南渡浙江餘杭始祖王道生子:資之、補之(王守仁祖上), 王補之一元龍一松一應良、應茂與應榮。 王道,生於宋政和二年,宋進士,為秘書郎改太常博士,歷朝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建炎之亂,南渡家餘杭縣之仙宅界。七十三歲,墓在餘杭縣。
  • 說家譜:蕭氏6種始祖的所指及其內在關係
    但是,精神始祖又可能同時是血緣始祖、開代始祖等,比如中華民族的不少姓氏在把黃帝、炎帝作為精神始祖的同時,也在把他當成血緣始祖,甚至也直接把世系清理到那裡,因而同時也成了某些姓氏的開代始祖。此類情形在蕭氏家族中也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蕭氏的精神始祖可以列出一長串,但主要的是蕭何,此前的伏羲、黃帝、微子等,後來的八葉相、蕭國梁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看成是精神始祖,但有些同時又是血緣始祖、開基始祖。
  • 數典不忘祖,家譜是個什麼存在
    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任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歷代英賢等保存下來,並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