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家族家譜是什麼樣子的?叫牒記式世系表,很古老的一種

2020-12-14 悅華海音

上一篇寫到家譜世系呈現的最基礎樣式,樹狀圖。這篇說說家譜世系呈現的第二個樣式,牒記式世系表。

牒記式世系表,是一種很古老的樣式,不過現在還有些家族族譜在使用。先看看一個例子。這是範公仲淹後人所修的《範氏家乘》的一頁:

《範氏家乘》一頁

一、牒記式世系表的概念與概貌

牒記式世系表,民間又稱「連珠接續」。所謂「牒」是記有文字的薄木條、薄木片。在內容上,它是從第一代開始,用文字的形式將家族中的每一代每一人依一定次序分條表述。

由於是分條表述,在形式上與樹狀圖表的不同處也很明顯,第一,它採用了線性呈現方式,而非樹狀,將世系中的人物自左自向一條條地表述下去;第二,「表格」化不明顯,對人物的信息採用了純文本敘述的方式。

為便於說明,悅華做了一個樹狀圖(左)與牒記式世系圖(右)的樣式對比圖:

3代9人的模擬世系

這是一個3代9人的模擬世系,從圖中可以看到,左邊樹狀圖是分層級的,而右邊的譜牒式是從左向右依條排列的,是線性的,但內容的組織並非胡亂羅列,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這點下面詳述。

二、牒記式世系表的兩種類型

從內容的組織角度說,牒記式世系表有兩種基本類型:橫向敘述與縱向敘述。這兩種基本類型是根據族譜編修者對家族關係的不同思考而形成的不同樣式。我們分別介紹。

第一種,橫向敘述。即,敘述完初代之後,接著敘述二代(即兄弟輩),之後再敘述三代(即叔伯兄弟輩)。如下圖所示。

3代9人的模擬世系

因為將同一世代一起敘述,所以民間又稱這種橫向敘述的方式稱為「蟬聯式」。下面我們看下實例。首先看下範仲淹次子純仁公的世系圖,這個圖在牒記式世系表前。(此圖為悅華所錄,僅供形式參考)

此圖為悅華所錄,僅供作樣式參考

《範氏家乘》的編修者依據這個樹狀世系圖,對純仁公世系作了如下表述:

橫向牒記世表舉例(僅供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相對於純仁公世系圖,這個表格的內容更詳細,包含人物的生卒年字、職官經歷、妻子信息、子代信息等,儼然就是一個人物小傳,這也是「牒記」式世表的「記」的含義。所以,在形式上,徒有「表」形,實質是以文字為主的。

第二,這個世系表是把純仁公的五子正民、正平、正思、正路、正國諸公放在一起敘述的;當五公信息敘完後,再把他們的子代(也就是從兄弟、叔伯兄弟輩)放在一起敘述,次序按照純仁公五子的長幼次序來排。為了敘述不產生混亂,在名諱下分別附註「某某之長、次、三、四子」等。

這種橫向牒記式世系表的編修者重視的是兄弟關係,符合宗法社會中的「悌」的原則。當然這的缺點也很明顯,悅華將集中說明。

第二種,縱向敘述。即敘述完初代,接著敘述初代長子、長孫,再敘長子次孫等,等長支全部敘完後,再敘初代次子、長孫等直到全完敘完;然後依次類推。用模擬圖來幫助說明:

3代9人的模擬世系

這種先敘完一個支系,再敘另一個支系的方法,在民間還稱為「連珠接續」,十分形象。

下面我們看下實例。這是明萬曆年間創修(清道光年間續修)的山東郭氏家族家譜世系圖的一部分:

山東郭氏家族家譜世系圖節選

根據這一樹狀圖,其世表如下(節錄):

縱向牒記世表舉例

據圖表可知,錫公是詵公次子,在表中先敘錫,再敘其長子倉,再敘倉長子文舉,再敘文舉長子賀,再敘賀之子汝康(汝康公為獨子),再敘汝康之子應選(應選公為獨子),再敘應選長子蘭若,蘭若無子,於是敘應選次子欽若,欽若子未成年因而不落入下一行,再敘應選三子聖若,再敘聖若長子延普……很明顯,這種縱向式的牒記世表是以嫡長子世代傳承為敘述線索的,與橫向的強調「悌」不同,它強調的是「孝」,是宗法社會中的嫡長子繼承制。

當然,圍繞一個人物,也有小傳式的說明,這個同橫向式牒記世表相同,從略。

三、牒記式世系表的優勢與缺陷

牒記式世表最大的優勢就是編輯容易。如果編輯者手頭上有一份樹狀圖「大綱」,那麼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只要一個個把名諱記錄在紙上,然後將其信息填入名下就可以了。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不像樹狀圖那樣「所見即所得」,閱讀者去檢索時難度非常大。假如一個家族人口較少,只有三五代,那麼檢索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假設把一個2000人的家族就這樣一行一行地排下去,簡直無法卒讀!而且如果編輯者一旦遺露掉一個人名或一個支系,成譜後連插入的地方都沒有,可編輯性太差。

當然牒記式世表不是不可用。

相關焦點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主要方面是讀者沒有家譜查閱、檢索的常識;但編者也需要反思,我們在編輯世系圖表時,有沒有考慮到檢索的便利性?要想讀懂家譜,首先要對世系圖表有個總體認識。一、世系圖表的內容通俗地說,世系圖表就是一個家族所有人員構成的大名單。
  •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後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譜(或稱族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 另外,商周兩代,還有刻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家譜。但司馬遷說的《譜牒》《牒記》,出自周代以後。周代的《世本》,曾對創作《史記》有過參考作用,目前學術界公認它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祖。 戰國時代的《春秋公子血脈譜》,啟我國家族史籍以「譜」名之先河。這些修譜行為,是家族自發性質的,在全國範圍內並不普及。
  • 「歐蘇遺式」:以歐陽修、蘇洵為代表的譜法,是家譜世系編修主流
    以範公仲淹家譜為代表的牒記式世表,其使用歷史久遠,影響至今尚存,但北宋時又出現了新的體式,今稱「歐蘇遺式」。「歐蘇遺式」即北宋歐陽修、蘇洵二公在分別編修自己的家譜時使用的世系表的樣式。與牒記式世表不同,它無限接近樹狀圖,有效地避免了牒記式存在的世代敘述交雜、檢索不便等問題,從而達到了易修、易懂的效果,因此成為後世修編家譜通行的範式。
  • 家譜|世系編修格式、形式、字體、人員信息格式詳解!
    家譜是中國歷史三大文獻之一,並且還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記載的珍貴古籍。近年來,人們對於編修家譜的熱情逐漸高漲,但人們對於家譜的了解普遍不高,編修出來的家譜良莠不齊,不僅沒有很好的傳承家族精神,還無法讓後輩很好的學習家譜精神。
  • 講一講家譜的重要性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姓氏同宗共祖家族的世系繁衍,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及重要人物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傳承之書。家譜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紀及王侯列傳、年表等演變而來。皇帝的家譜稱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 家譜的格式
    也見過有些族譜沒有體現這些要點,而僅署某氏族譜,甚至在譜內也沒有特意強調家譜所在籍貫村名,除了自己族人外,讀者很難知曉究竟是哪個家族的譜牒。2.譜序規範的家譜,卷首要有一篇、幾篇乃至十幾篇序文,是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譜序可有譜牒專家序言、原修族譜舊序、幾次重修序言、自序,也可把友人賀詞收錄於此。
  • 數典不忘祖,家譜是個什麼存在
    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後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正因為古代譜牒不復存在,加上遷徙的頻繁,各姓氏修譜也都有了合理的「想像空間」。
  • 家譜:中華文化特有種類
    譜牒是中華文化圈中特有的一個檔案種類譜牒是記載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一般稱作家譜、族譜或宗譜。總之,譜牒體現了檔案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的旨要,在歷史上曾起到「明血統、序昭穆」,記載家族歷史的作用,是中華民族尊重祖先之美德的一種產物。譜牒主要由表、牒、圖、傳等組成,內容為族姓源流,世系輩字,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榮表述(制誥、族節、恩例、進士),祠堂家墓(族規、祠產、義莊),家傳著述和家訓等等。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在夏、商、周時,氏是獨為貴族階層的宗族制度中,男子使用的「稱」,而女子多用姓「稱」,例如,孔子的孔就是氏,而子才是姓,丘則為名,所以按照當時稱氏的做法,就是叫孔丘,而不是子丘。家譜又名宗譜、世譜、族譜、家乘、會通譜、統宗譜、支譜等等,是一種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其中"全部"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我們通過家譜,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真實面貌、時代獨有的精神,也可以了解在那個歷史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具體情況。
  • 六種家譜格式對比(多圖)
    六種家譜格式對比(多圖)陸 焱一、歐式      又稱橫行體、五世表,據說由宋朝歐陽修創立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關於家譜的起源,人們是眾說紛壇,佔據最主流的是:殷商起源、周朝起源、春秋戰國起源、宋代起源這四種說法。雖說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有一定的文獻資料, 但是每種說法都太片面,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是以文字出現為基礎的,而根據考證,早在文字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口傳方式存在於漫長的原始社會中。
  • 家譜是什麼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家譜、族譜就是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係的圖冊。  宗法式家族是一種血緣組織,內部的血緣關係必須十分清楚,這種組織才能維持和發展。即使舊的家族裂變成許多新家族後,以及新家族再裂變之後,各家族之間的血緣關係也必須十分清楚。一個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誰?始祖如有幾個妻子的話,誰是嫡?誰是庶?他們各有幾個兒子,名叫什麼?
  • 略論家譜體例
    傳統家譜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世系代數、昭穆、名諱,一看此圖,便一目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也叫世系錄,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諡號、行次、職官、封爵、功績、享年、卒日、姻配、葬地等。 對於世系圖,主要有歐體、蘇體、寶塔體三種方式。
  • 天下譜系|什麼是填入式家譜?
    其中的第一代家譜又稱《現代家庭檔案》,突破了我國幾千年來由各個家族手工抄寫或各自印刷成冊的傳統家譜模式,以標準化、表格化、通用化的方法,用填表方式填寫與相關人物、家庭、家族有關的內容,是一種不同於舊式家譜體例、可以永久使用的表格或填寫式的新式家譜。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聊一聊外國人的家譜
    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譜,又名家乘。包括外國,他們也有自己的家譜,只不過他們不叫家譜,他們都有自己國家的名字,有的叫『家族樹、家譜樹』。尋根留本,承前啟後。樹高千尺,落葉歸根。萬裡江水,源起何處?不管什麼人,哪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
  • 趙氏家族家譜大全!(值得收藏)
    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志的最明顯的標誌。世系表除歐陽修、蘇詢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 l )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產品。( 2 )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跡,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 宗譜與族譜、家譜、支譜稱謂涵義
    家譜還有一個狹義上的叫法,單純指家譜,即一個以小範圍編修的譜的具體叫法。比如一個家庭因為脫離了原居地之後,單獨想成立一個譜,這裡就用家譜更為恰當。一般這種家譜人數以及世系的跨度都不會太大,用宗譜和族譜顯然就不適合。簡言之,以單個家譜為單位所編修的譜,就稱為家譜。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家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籍。最早的家譜為古代氏族時期的口述家譜,在當時有著「瞽蒙主誦詩,並誦世系」之說。家譜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親疏,凝聚族群,優化生育。就是所謂的「親親以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