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今年9月的新學期,浙江三到九年級信息技術課將替換新教材。消息一出,引起浙江學生家長的關注。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八年級將新增Python課程內容。新高一信息技術程式語言由VB替換為Python,大數據、人工智慧、程序設計與算法按照教材規劃五六年級開始接觸。
昨天,快報記者採訪了浙江省教研室,確認了這一消息。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根據現行的高中教材,對小學、初中的老教材進行了修訂,新教材將於今年9月投入使用,最新的線上教師培訓也剛剛結束。
在最新的教材目錄上看到,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九年級,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三年級新增了「信息社會」和「網絡生活」,四上新增了「走進多媒體」、「製作演示文稿」和數字名片(H5),五下加入了「算法和程序設計」,六年級更是出現了「大數據」、「初始人工智慧」、「萬物互聯」。
初中階段新增以及修訂的多達11處,課程目錄雲集了當下網際網路技術的熱門名詞: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算法與程序設計、物聯網、人工智慧基礎、數據分析與應用、3D列印與3D建模等等。
消息發布後,網友的第一感覺是「難」。有網友說,八年級學生開始接觸大學的課程了。也有人說,Python比舊版教材的VB好玩多了。
快報記者採訪了幾位信息技術老師。有初中老師表示,已經接到了相關通知,也看到了這套最新教材。杭州一所初中學校的信息技術夏老師上周剛剛結束新教材的培訓。
「之前整個初中都沒有接觸的Python,現在在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啟蒙,到八年級,學生會花費一個學期的時間專門學習Python,比老教材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
夏老師也同步翻看了小學教材。「以後小學生就要學會做PPT、H5,開始接觸算法、大數據等。總體來說,新版的教材更接地氣。」
聽上去難,夏老師認為,學生學起來並不難。「替換了當下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程序,難度上很難判斷,因為現在很多孩子從小開始玩樂高,學機器人,所以對他們來說,上手不難。」
不過,夏老師說,新教材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新修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結合了生活中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一定的教學難度。一位初中老師說,特別是在編程教學能力上,對很多老師來說,需要實現新的突破。
採訪中,業內人士建議新時代信息技術教師要轉變角色定位,不斷學習。要學習新技術,加強專業技術,做好技術儲備。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員李偉說,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學科內容、教學理念亟須更新,小初高課程需銜接;信息技術教師要轉變觀念關注核心素養,要加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加強教研堅守課堂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