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發展歷程中,我國古代時期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教育家孔子,那麼今天我們一起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第一個從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係上論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論上,孔子還把人性分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屬於上智;二等是「學而知之者」,屬於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學」,屬於下愚。「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指的是中人這部分,中人是有條件接受教育,可以對它們談高深的學問。
孔子認為教育對象應當「有教無類」。「有教無類」的本意是在教育對象上,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都可以入學。
以「六藝」為教學內容,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選集。詩有風、雅、頌三種類型。
《書》又稱《尚書》,古代歷史文獻彙編。是根據一些歷史文獻編撰而成。
《禮》又稱《士禮》,傳於後世稱為《儀禮》。孔子認為,禮是立國之本,在社會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樂》:「樂」是各種美育教育形式的總稱,內容廣泛,與詩、歌、舞、曲密切結合在一起。在社會生活中,樂與禮經常配合發揮作用而為政治服務,所以禮樂常常並提。
《易》又稱《周易》,是一部卜筮之書。
《春秋》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編年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孔子認識到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的過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三個過程:學—思—行
孔子主張「學而時習之」,對學習過的知識要時常複習才能牢固掌握。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另外,還強調「學以致用」。
(2)啟發誘導
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比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早幾十年。
(3)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實現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並了解學生的特點。孔丘了解學生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二是個別觀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4)好學與實事求是的態度
要有好學、樂學的態度;要有不恥下問的態度;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孔子主張德政,對君子強調三方面額修養要求,「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主張把官職與學習緊密聯繫起來,可見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養的是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
孔子主張以「禮」為道德規範,以「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其道德教育思想體系大體是以「孝悌」為本,以「禮」為規範,以「忠恕」為一貫,以「中庸」為準則。此外還提倡智、勇、信、義等道德。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論著作是( )。
A.《禮記》 B.《學記》 C.《論語》 D.《老子》
2.「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揭示了( )。
A.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B.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C.教育與文化的關係 D.教育與科技的關係
【參考答案】:1.B;2.A;3.A。
以上為《學記》中的教育思想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