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老師——孔子的教育思想

2020-12-17 葉子教語文

孔子是世界公認的傑出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創規模巨大的私學,實行「有教無類」,擴大了教育對象的範圍,促進了文化學術的下移。

他強調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教育的地位。

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政治體制的建立做了輿論先導。

他從事古代典籍的繼承和整理,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學教育體系的基礎。

他誨人不倦的為師風範,為後人樹立了光輝榜樣。

他實施了許多好的教育方法,總結出了許多精闢的教育原則,如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學思並重、立志力行、推己及人、勇於改過等,都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且行之有效的。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提到四書五經。它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思想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思想。所載內容及思想至今仍對我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珍貴的參考價值。

希望廣大讀者能在空閒時間,放下手機,讀一讀四書五經。通過對四書五經的閱讀,增長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為弘揚國粹盡一分力量。

相關焦點

  •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光輝偉大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光輝偉大的,不僅應當研究借鑑,而且許多論點是教師們努力追求而難於做好的。《史記》裡有一篇《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孔子70幾個弟子。分析一下他們的出身,僅有兩人出自高門,其餘多出身貧。
  •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響
    為何人們在2500年後的今天仍然對孔子充滿了崇敬之情,這讓我對孔子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產生了濃濃的好奇心,驅使我去了解孔子的前世今生,他生活的年代和他經歷過的事跡。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期周王朝已經失勢,禮崩樂壞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
  • 孔子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有何影響?
    孔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奴隸社會中,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政府壟斷。孔子建立了私立學校,收集了弟子,打破了政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的範圍。這種思想在當今人生價值評價、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教育等方面,仍有著積極的借鑑和啟迪意義。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比如說在當今社會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得教育成為全體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權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顯得更為鮮明充分。
  • 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私學的創始人。孔子自幼受到西周傳統文化的影響,從小好學不倦,中年時開辦私學,任教40餘年。《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據,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我們就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教育思想進行分享,希望助廣大考生一臂之力。
  • 孔子教育思想是否過時?
    今天我們稍作探討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否仍然適應當今社會。一、教學的核心思想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下面就「學的方法」和「教的方法」兩點來說明他教育思想上的重要意義。1、學思結合學思結合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學的方法」。學問二字,就是學習與提問的意義融合,而提問是學習思考後的行為。
  • 孔子教育思想考點集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但不是所有的都是考試的考點。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做個孔子教育思想考點的梳理,以便於幫助大家有側重點的複習。
  • 教育大家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其本質是關注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強調在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孔子認為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學生,學生的學遠比老師的教更重要。孔子對學生的指點與啟發具有獨到之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從《論語》看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
    《論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在諸經中,《論語》得到的評價極高,對後世影響的時間最長久、地域最廣遠。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
  • 孔子及《論語》中的重要教育思想
    結合近幾年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情況,分析發現孔子及《論語》的教育思想為中頻考點,整體考試難度不大,通常以客觀題形式進行考查。需要同學們準確識記其中重要內容,並能夠與《學記》中的部分教育思想進行區分。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古代春秋末期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中國教育史上,孔子第一個創辦大規模私學,相傳培養弟子達3000人,其中身通六藝者72人。
  • 淺談孔子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孔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指的就是中人這部分,也正因為此,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思想也並非絕對的平等,而是在中人之內,沒有類別。二、教育的目的——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可簡括稱之為「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條件。
  • 李成泉:辦一所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學校
    題記: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面對世界多元文化的衝擊,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如何建設我國全面的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時代賦予每一位中華兒女神聖的歷史使命。「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八
    孔子去魯,命途多舛,弟子追隨而不棄;孔子之死,弟子哀甚,追問其因,蓋根於孔子的思想學問和人格魅力。追隨孔子修德治學是每個弟子的自願選擇;教授弟子成人成才是孔子的一生追求。在孔子看來,「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在弟子眼裡,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思想學問,「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孔子之賢,如日月「無得而逾焉」「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孔子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弟子,弟子以敬仰的心情崇拜孔子。他們師徒之間,有欣賞,有敬仰。這敬仰和欣賞皆發自內心,並非虛應故事,巧言令色。
  •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及補充論述
    【摘要】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為以「仁」與「禮」為核心的道德教育、「學而知之」的教學思想、「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因材施教」教學實踐。他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運用於教學過程的教育家。目前關於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對冉有、子路、子貢、顏回等弟子的教育上,而很少涉及到對宰予、子張、子夏等的教育。
  • 孔子教育的核心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有教無類和誨人不倦 人人應受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便是具有政治遠見的「有教無類」,即人人應受教育的主張。這充分表現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開創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國教育史上劃時代的革命創舉。「有教無類」是泛愛眾,而親仁」的具體化。
  •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如今還行得通嗎?
    有些觀點我是認同的,教育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但是在一個大班制下,如何才能實現因材施教?領導只是提出了觀點,但是具體做法還是由老師來完成。我認為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很難在普通高中學制之前實現,反而他的另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更符合——「有教無類」。
  • 孔子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① 創辦私學與編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② 「庶、富、教」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教育的社會作用);③ 「性相近也,習相遠 也」與教育的個體發展作用:但孔子並未完全擺脫先天決定論的羈絆,仍然認為有少數生而知之的聖人和學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
  •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當今學校教育中有什麼提現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當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對如今的教育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現代學校教育中有許多地方體現著孔子的思想。孔子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他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為當世的中國教育思想形成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因此,對於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們應該取其精華,發揚光大。
  • 港視文置 I 中國最偉大的教師:孔子
    而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教師節這種明確的說法,但是一直都有向老師表達尊重與感謝的類似節日。說到教師,就不得不提及春秋時代的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之一。「三十而立」對於孔子而言,是開啟自己教書育人的執教生涯。孔子認為,個性差異主要因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因此,他開創「有教無類」的全新教育理念,主張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一
    一、性近習遠: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我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了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禮記·學記》說:「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古代君王就已經把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地位。孔子一生,繼承了三代發展教育的智慧,把大半生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人才培養上,積累了極為寶貴的教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上,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性」,指人的先天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