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去兒保檢查,經常會遇到醫生說寶寶「發育不達標」,然後會開一些「營養補充劑」或者益生菌啥的。而這種時候只要一說「發育不達標」,寶媽都比較焦慮,然後希望給寶寶各種的「補」。那麼,到底什麼才算「發育不達標」呢?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大家了解「生長曲線」,以及寶寶發育和生長曲線的關係。
首先和大家說一個好消息!口袋育兒推出「生長曲線」小程序。這是免費的!方便大家記錄自己寶寶的生長曲線。大家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生長曲線」!
同時,為了讓大家更準確的使用生長曲線,我們轉發澳洲醫學博士陳小舒的一篇介紹文章。(本文有編輯刪減)。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後,把「生長曲線」的小程序用起來,隨時記錄寶寶發育情況!
1|什麼是發育「正常」
實際上醫學上的正常範圍是指絕大數人的數值範圍,並不意味著超出這個範圍就一定不正常,而是需要引起重視,進一步觀察或者檢測看是不是機體出了問題。在說孩子的發育情況時,比用「正常值」範圍更準確的說法是「典型」的生長發育範圍,而不是「正常」範圍。
2|典型的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曲線常常是父母們焦慮的原因。個頭小了,長得慢了,一些孩子還被判定為「發育遲緩」,「不達標」。但是我遇到的絕大多數來諮詢的父母都發現,他們所說的不達標是因為錯誤地理解了「達標」和典型的(正常的)生長發育。你的孩子可能很瘦小,但是生長發育很穩定,這也是健康的、良好的發育。
3|生長曲線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生長曲線,是把一群樣本兒童多年來的身高、體重、頭圍數據記錄下來,做成幾條坐標曲線,以便於我們在育兒過程中,用自己寶寶的對應數據參考。生長曲線,比如美國CDC 2000年版生長曲線和世界衛生組織的2005版生長曲線的製作是非常龐大而複雜的工程。以世界衛生組織的版本為例,它從1997年開始持續收集數據,一直到2003年,為期6年多的時間,收集了巴西、加納、印度、挪威、阿曼、美國這6個國家8500名母乳餵養兒童的數據而繪製的曲線!
(口袋育兒註:「生長曲線」小程序,使用的是WHO的2005版權威數據)
以上圖為例,從上到下5條曲線,代表WHO樣本人群的97%-3%範圍(即97%的樣本人群身高在最上一條曲線的下面;3%的樣本人群身高在最下一條曲線的下面)
值得一提的是,參考生長曲線的製作是選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孩子的數據繪製的,無論還是是處於3th,還是處於97th,都可能是正常發育的健康的孩子。即,100個健康的孩子按身高和體重排序,一定有排第一的和排第100的,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排在前面,但這是不可能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決定了「你是你」。我們應該為孩子的獨特感到高興。
生長曲線的意義是,當孩子的發育處於人群中特別低,或者特別高的水平時,要引起父母或醫務工作者的重視,需要評估一下孩子是否有潛在的疾病,或者餵養問題,便於發現問題,給予及時的幹預。並不是說在曲線中特別低、特別高的孩子就一定「不正常」。用「達標」來評估孩子的發育是非常不科學的,是對生長曲線的錯誤理解,不當應用。
另外雖然只採樣6個國家的數據,但是WHO認為其頒布的生長曲線是多中心多樣本數據,可以全世界通用,無所謂地區、人種、膚色、收入水平。
這裡需要說一下,有的生長曲線是各個地方制定的。但各地製作的參考曲線不能代表真正的正常發育水平,因為地區間經濟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孩子們的發育可能出現整體的偏胖,偏瘦。比如上海市制定的生長曲線,可能由於孩子們整體發育水平都特別好(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正常偏高),這個地區的曲線就會發生往高、胖的方向偏倚,本來正常發育的孩子就可能因此判定為偏瘦小。所以參考地區的曲線,判斷孩子偏瘦、偏胖是不準確的。
4|如何理解和應用生長曲線
如何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是不正常的呢?穩定地發育,是正常的發育。在看孩子的生長曲線的時候一定要看整體的趨勢。如果孩子一直處於曲線中很高的位置,或者很低的位置,但發育趨勢是平行於參考曲線的,孩子的發育便是很高的發育。
緩緩上升,是正常的發育趨勢。
緩緩下滑,是正常的發育趨勢。只要排除曲線下滑的病理性原因(精神狀態良好,並無任何不適),緩緩的下滑是正常的發育趨勢之一。比如有的寶寶一開始可能由於夜醒頻繁,喝奶非常多,長得胖,隨後身體可能進行自我調整(基因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生長曲線緩緩下滑,回到她自己特有的(也許是基因決定的,她本應該有的曲線上)。緩緩的下滑,是正常的。突然長很多和幾個月不長都是正常的。幼兒的生長發育有明顯的快慢節奏,不是勻速的。孩子在前3個月長得很快,3-6個月明顯減速,大體上,頭半年平均會長大約4公斤多。6個月後孩子生長發育速度減慢,6-12個月平均會長不到2公斤。一歲後,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變得更慢,但相對穩定,之後大約每年長2公斤多。
在寶寶小月齡時,如果遇到生病,胃口不好,體重可能幾天內就會明顯下降,所以儘管大多數時候,體重每周都有變化,但我們也不能以每周的體重變化來看寶寶的發育狀況,至少以一個月來看孩子的發育狀況或者以4周的平均數值來看。
很多父母經歷了孩子每周體重都會變化的前三個月,和每個月體重都會變化的前六個月,就非常不適應孩子幾個月體重都沒有變化的後半年和一歲後。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發育規律。孩子可能會在一兩周內突然長很多,又可能幾個月都沒有變化。到了孩子一歲後,你再看孩子體重的時候,就不再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看了,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年看孩子長了多少。生長發育曲線出現大起、大落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的生長突然顯著偏離了他原本的生長曲線位置,無論是大起、還是大落都是不健康的。突然的顯著下跌要引起父母或醫生的重視,因為這可能提示孩子出現了疾病;突然的顯著升高也要引起重視,因為過快地生長,會以別的發育,特別是代謝系統的發育為代價,反而不利於長久的健康,這是有大量數據證據的。
來看兩個例子:
這是一個處於較低水平,但是很穩定的發育。如果孩子沒有醫學方面的問題,沒有餵養問題,精神充沛,運動、語言等各方面發育正常,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這就是一個很健康的發育。
這是一個減速的發育。4個月後發育速率減緩,10個月後曲線所在的百分位數明顯下滑(10個月開始身高增長緩慢),脫離了原有的發育趨勢。從這個生長發育趨勢圖來看,孩子的健康和發育狀況需要看醫生評估,一方面檢查孩子有沒有生病,另一方面檢查孩子的餵養問題。
5|注意測量誤差
另外,在使用「生長曲線」這個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測量誤差。在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由於體積很小,輕微的測量誤差都會讓孩子在曲線上的位置發生波動,另外,寶寶是不是剛喝過奶,有沒有排便、排尿都會影響孩子的體重。所以一定要注意測量誤差,最好是由專業的健康工作人員來測量,每次用同樣的體重計,穿同樣多的衣服或者完全不穿衣服和尿片。
(測量頭圍和身長)
(測量體重)
6|別忘了孩子的獨特性
其實每個父母都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是獨特的,但是一旦到了發育問題上,還是常常表現出不能淡定。和別的方面的發育一樣,孩子常常不能同時完成很多個發育裡程碑,比如,一段時間內語言發展特別好,孩子專注於此,大運動方面的發展就可能止步不前。小朋友也可能會長身高長得很快,幾年之後才體重才逐漸跟上,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孩子的身高-體重曲線就會波動較大。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關注生長發育曲線的意義是當孩子的發育數值出現大起大落,或者特別低,特別高的時候,提醒我們關注孩子是否有隱藏的健康問題,或者餵養問題,讓孩子及時得到治療和營養的改善。根本沒有所謂「標準」、「達標」,甚至沒有所謂「正常值」,如果你的孩子在按他自己的速度發育、發展,快樂,健康,活躍,睡眠良好,即使他非常矮小,也是正常的、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