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學說了他的情況:「我真的很討厭那個學校,討厭那裡的老師,真的一邊隨地吐痰一邊說我們學生素質低。學習衡水但是形式主義,總是在做一些無用功,我感覺我學不到東西。我真的很難過。老師上課划水,全程讀教輔還覺得自己教得很好,成績不好是我們的問題。副校長還特別過分說什麼成績是管理出來的。覺得自己學校很厲害,我真的不想去。而且我一個初中在杭州住校就哭的人,真的很適應不了到外地三個禮拜回一次家。怎麼辦啊?父母都不理解我,我想回杭州借讀。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以下幾點:
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否能夠自我調節,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很困難。
然後,問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問你老師,問你父母:你是否有轉學的機會,不能轉學是否有轉班的機會。如果答案肯定,問自己到達新環境,你又是否能夠適應,新環境的老師同學是否會有歧視,你是否調查過。如果答案肯定,那麼轉學轉班可以是一個選擇,建議去高考工廠,在這些地方你會發現你甚至沒有時間去發現自己厭學。如果答案否定,那就要從現有條件解決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當然是溝通,找老師,找父母,找同學。如果他們只是告訴你直面困難,而沒有深層分析造成厭學的原因,那麼這些回答可能是沒有營養的。因為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沒有外部幹涉的情況下,所做的掙扎更多是一個自循環。
兩點忠告:
一、你需要有一個人告訴你怎麼做,你要找到這個你信任的人,並更多地相信他的建議,過多的不同人意見反而會造成你自己的混亂。
二、不要一味追求最優道路,你要記住即使是最長的路,只要它是通向終點的,那麼你從一開始就會比起你在起點花時間在那些差不多的短路之間重複切換做選擇,可能更早到達終點。
最後提出本人的一點建議,作為「自循環」的一點幹涉,高三的一段時間焦慮實屬正常,因為基本學完新課進入高考複習,這是一個新的階段,並且是大家都很緊張的階段,就像是水土不服,在初期你會有一定的不適。而你說的討厭學校環境,其實是在壓力環境下的一種責任寄託,學校的環境氛圍是一直都存在的,而為什麼自己在高三才發現並無法忍受,可以分析得出,變化的更多是自己或者與自己差不多的周圍小群體,是在複習任務發生大的波動後,與環境產生了「不兼容」,這時你就會逐漸去找這些本就存在的問題作為造成當前狀態的原因。
那麼如何調節?放下手機,這是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建議交給你的老師或者父母,時長是一年。你也許會說自己並不玩遊戲,但除了遊戲,手機對於思想的幹擾多樣且潛藏,譬如正在刷視頻的你也許認為自己在尋求解決方法,然而這個過程消耗時間可能是兩三個小時,而你得出的優秀建議是0,包括我正在提出的建議,因為你可能會很難滿足於尋找的過程,「建議」是一種很難量值的東西,這種無法數值化的東西很難在心中產生飽和感,從而驅動自己不斷尋找,消耗時間。
第二步,融入環境,打籃球也好,下課找同學閨蜜聊天也好。保持自己的節奏,如果環境的學習頻率較好,那麼跟上頻率會比較輕鬆,如果不好,找到自己的頻率,做好時間規劃。前一天給第二天立一個鬆緊合適的計劃,並在完成一件事後打勾,鼓勵自己,晚上也可以寫一點小總結。
總之就是要讓自己充實起來,並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減少自己的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