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景德鎮藍」成為常態

2020-12-18 澎湃新聞

讓「景德鎮藍」成為常態

2020-07-01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27μg/m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97.5%,均列全省第一;2020年,截至6月22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25μg/m3,同比下降10.7%,列全省第二,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99.4%,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一……這是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的一組數據,數據的背後彰顯了我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空氣環境質量的改善,老百姓也有著深刻的體會。「入夏以來,景德鎮的天空更藍、能見度更遠,我拍下照片後發在朋友圈,大家紛紛為『景德鎮藍』點讚,感嘆景德鎮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喜歡攝影的市民小汪對記者說。

近年來,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結合「雙創雙修」工作,以科學分析、精準監測、精細管理、依法治理為思路,圍繞「控煤、減排、降塵、管車、治油煙、禁燃禁放」等舉措,打出了一套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組合拳」。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先後制定了《景德鎮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及工業廢氣治理、城市揚塵治理、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餐飲油煙治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細化、實化措施,推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全面開展。同時,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出臺了《景德鎮市環保問題整改工作問責辦法》和《景德鎮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傳導了壓力,壓實了責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大氣汙染防治具體工作上,我市突出重點領域,實施專項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狠抓工業廢氣治理。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場監管、工信、發改等市直部門對全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開展了專項整治,目前絕大部分已完成淘汰,剩餘鍋爐將在今年內全部完成淘汰。對火電行業優先施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在達到行業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執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對10家涉VOCs企業安裝了RTO焚燒爐,在審批時也將納入總量控制並要求配套治理設施;樂平工業園對涉VOCs企業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

——加大城市揚塵汙染治理。為規範建設、拆遷等工地管理,我市出臺了《景德鎮市建設工地揚塵治理暫行辦法》,建立了景德鎮市大氣汙染防治微信群。市住建部門通過建立揚塵治理管控平臺,對工地實現了在線監管;市城管、交警等部門聯合執法,查處渣土車「野蠻運輸」等違規行為,要求渣土運輸車在夜間事前灑水、事後清洗;環衛部門對城市道路進行專業化保潔,道路揚塵得到了有效治理。

——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市機動車排氣汙染監督管理中心定期採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對機動車檢驗機構進行抽檢,對抽查不合格的進行通報並限期落實整改;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安裝黑煙車立體遙感抓拍系統,聯合交警對冒黑煙的車輛進行查處;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所有機動車檢驗機構開展專項檢查,嚴格查處不具備能力檢驗、不按標準檢驗、超範圍檢驗、弄虛作假、擅自改變檢測設備準確度、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機動車檢驗機構。此外,我市還開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與編碼登記,並發布了《關於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的通告》,促進非道路移動機械向高標準、低排放轉變,目前已有1387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獲得牌照。

——禁燒農作物秸稈。市農業農村部門通過上戶調查,對秸稈利用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並組織開展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利用,有效避免了焚燒行為。各鄉鎮成立秸稈禁燒工作小組,按照禁燒管理要求,落實秸稈禁燒政策和措施,組織人員進行秸稈禁燒宣傳和巡查,及時發現和制止露天焚燒行為。

——管好餐飲油煙。市城管部門加大了餐飲行業的整治力度,通過逐戶上門的方式,持續推進餐飲企業安裝油煙淨化裝置,有效減少了餐飲油煙的排放。今年,我市還將浙江路和御窯景巷打造成為了餐飲無煙示範街。

——禁放煙花爆竹。我市出臺了《景德鎮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實施方案》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關于禁限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頒布了《景德鎮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在每年的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等節日期間,我市組織街道、社區幹部深入社區裡弄、商住小區、全市公墓大力宣傳文明祭祀、禁燃禁放政策;市民政部門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並在各公墓陵園設置「民政服務」點;公安部門嚴格巡查,採取「公安+城管」模式在公墓陵園和零散墓地開展巡查值守,同時聯合應急管理、城管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執法,嚴厲打擊非法燃放、銷售、存儲煙花爆竹等違法行為。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下一步,我們將一以貫之地抓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景德鎮藍』成為常態。」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章作者:官龍樣

責任編校:曹璇月 江 超

審 核:餘 珺

監 制:伍冬新

原標題:《讓「景德鎮藍」成為常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景德鎮藍」成為瓷都新常態 多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
    原標題:環境空氣六項指標綜合指數和優良天數比率列全省第一  「景德鎮藍」成為瓷都新常態  「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這是所有瓷都百姓的切身感受。近年來,景德鎮市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以「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要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使「美麗瓷都」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 「景德鎮藍」成新名片 「南昌藍」頻頻刷爆朋友圈
    記者 梁振堂攝    「瞧,今天景德鎮的空氣品質為優,在全國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又居前列。」3月6日,景德鎮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主任李振輝高興地說。    對藍天白雲的渴望源於曾經的「切膚之痛」。2017年7月,因水環境惡化、空氣品質下降、個別企業廢氣擾民等問題,景德鎮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被環境保護部約談,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揚塵汙染。
  • 元代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賞析
    藍釉白龍紋盤,元,高1.1cm,口徑16cm,足徑14cm,故宮博物院藏 盤折沿,淺壁,平底。通體內外施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白龍。龍細頸,三爪,作昂首翻騰狀。 此盤屬於高溫鈷藍釉瓷器。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
  • 鎮館之寶·首都博物館藏景德鎮窯灑藍釉缽
    首都博物館中國著名的瓷器專家耿寶昌、付大滷等人齊聚一堂,經過一番仔細辨認,專家們認定這件瓷器是一件中國宣德年間燒制於景德鎮瓷器,而且工藝十分特別,叫做灑藍釉。根據器型特點專家們把它命名為景德鎮窯灑藍釉缽,隨後就被定為了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大明宣德皇帝是中國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名叫朱瞻基,他從小聰明好學,在位期間民間富足,對外採用安撫政策保持了社會的穩定,歷史上把他和他父皇明仁宗朱高熾開創的時代稱為仁宣之治。
  • 空氣品質持續向好 「景德鎮藍」強勢刷屏
    空氣品質持續向好 「景德鎮藍」強勢刷屏 發布時間:2019-06-21 15:22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景德鎮,世界瓷都,旅遊勝地
    景德鎮面積比較小,只有5256平方千米,下轄珠江、昌江兩區以及浮梁縣,代管縣級市樂平市。景德鎮雖說屬於江西省的城市,但是其城市特點很有徽派色彩,山清水秀、植被繁茂、風光秀麗,中國最美的十大古村落之一的婺源就在景德鎮隔壁,開車沿高速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到。
  • 元青花——元代景德鎮的創世之作
    在宋代我國「名窯倍出、各爭雄長」的基礎上,元代南方制瓷業的興盛以及景德鎮瓷業的蓬勃發展,逐步確立起以景德鎮為中心的我國制瓷中心,從而確立了景德鎮「瓷都」的地位。元代作為中國陶瓷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為後來明清兩朝景德鎮官民窯業的發展與繁榮奠定了基礎。
  • 千年瓷都景德鎮,文化名城,旅遊勝地
    景德鎮雖說屬於江西省的城市,但是其城市特點很有徽派色彩,山清水秀、植被繁茂、風光秀麗,中國最美的十大古村落之一的婺源就在景德鎮隔壁,開車沿高速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到。
  • 景德鎮四大名瓷之——玲瓏瓷
    玲瓏瓷作為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與其他三大名瓷相比,其聲名要遜色得多。因現今的文獻資料和歷史遺蹟鮮有玲瓏瓷出現,研究不夠透徹,導致人們對其知之甚少。在宋代景德鎮瓷器中有一種叫燻爐的產品,爐蓋採用鏤空裝飾,在燒成過程中,由於釉料的高溫流動性好,加之燒成溫度往往控制不嚴,常使窯內溫度過高,從而使釉料熔融後流動而將爐蓋上的孔洞填平,出窯後對光一照,光亮透明。這種偶然的產品缺陷卻使工匠們大受啟發,終於在明代永樂年間成功燒制出晶瑩剔透的玲瓏瓷器。
  • 灑藍釉——揮灑自如的美
    灑藍釉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清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灑藍釉創燒於明代宣德年間的景德鎮,之後停燒。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 遊景德鎮-了解千年歷史,探究景德鎮名稱的由來
    說起景德鎮,很多人會知道是怎樣一個城市,為什麼名揚於世。現在的人們到景德鎮來,大部分是要了解一下景德鎮陶瓷的。可以這麼說,不知陶瓷,等於沒來景德鎮。景德鎮之所以稱為瓷都,是當之無愧的。據說十八世紀初,法國人首先用景德鎮附近的一個名叫"高嶺"的村莊(景德鎮東郊的高嶺村)的名稱命名中國瓷土,並轉譯為「Kaolin」。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引用,傳播開來,就成了一個國際的通用名詞-高嶺土。
  • 景德鎮:在傳承與創新中「窯變」
    如何做好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這篇大文章,充分彰顯景德鎮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品牌價值,已然成為今天的瓷都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2017年11月,時任省長的劉奇同志在景德鎮調研時提出創建國家試驗區的構想,並將其寫入2018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正式開啟了國家試驗區的前期籌備工作。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國家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意見》《2020年前工作要點》。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朝廷在景德鎮設立了專門燒造官府用瓷的全國唯一的瓷業行政管理機構——「浮梁瓷局」,專門對景德鎮制瓷業實行管理,成為延續了630餘年的中國皇家瓷廠的開端,為景德鎮成為全國瓷業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⑶步入巔峰——明清時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鎮設御器廠,專門燒造宮廷、皇家用瓷,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改稱為御窯廠,景德鎮繼續成為明清兩朝皇家瓷廠所在地。
  • 朱筱平(景德鎮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筱平朱筱平,男,江西景德鎮人,現任景德鎮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景德鎮市豐瑤胭脂紅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南社主席團副主席等職務.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榮獲2015江西旅遊商品大賽「特等獎」榮獲2016第六屆大地獎「金獎」榮獲2017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銀獎」榮獲2017中國品牌旅遊商品榮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胭脂紅釉料配製
  • 精品推薦—灑藍釉觀音尊
    灑藍釉:瓷器釉色名。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清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 景德鎮珍品館連續數年力邀之作:張松茂玉蘭飄香瓶,填補珍品館翡翠...
    景德鎮百年陶瓷珍品館醒目位置陳設著一件美輪美奐的陶瓷作品——來自陶瓷泰鬥張松茂和徐亞鳳夫婦共創的《玉蘭飄香》瓷瓶。這件玉蘭飄香瓶是罕見的高溫翡翠藍釉工藝,它的誕生,源於珍品館連續數年的誠摯力邀,才終於請動張松茂大師夫婦合力創作而成,得以填補了珍品館翡翠藍釉的空白。
  • 荷蘭最大博物館裡的館藏珍寶,居然是中國景德鎮的「山寨品」?!
    而且,這還是一幅「眾籌」的群像,類似於今天的集體照,而出錢最多的兩位,自然就是畫中的核心人物——繫著紅披巾的隊長和旁邊側臉的副隊長,後來當隊長的那位,還成為了阿姆斯特丹的市長……梵谷的《自畫像》——這位荷蘭的國寶級藝術家,在國家博物館裡,就只有這麼一幅神情靦腆的作品展出,他的大部分畫作,都放在專門的梵谷博物館裡。
  • 景德鎮法藍瓷實業有限公司
    法藍瓷的作品製作於世界最古老的瓷都「景德鎮」,承襲了最純正的傳統技術,並以大自然為創作主題,藉由設計師巧妙的眼光,傳遞東方人師法大自然,悠遊天地間的哲學思想。法藍瓷不但重視傳承,更鼓勵創新,以驚人的創意,把當代的時尚設計風格融入作品當中,每每成為消費者收藏與贈禮的首選,傳達人與人之間無限的情感與善意。
  • 景德鎮仿木欄杆廠家水泥製作農村圍欄,景德鎮景觀仿木護欄
    景德鎮是江西省地級市,是遠近聞名的瓷都,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們的遊玩,景德鎮作為旅遊城市,在建設景區景點和鄉村建設生態古鎮上的安全及外觀非常重要。景德鎮仿木欄杆登山圍欄扶手、景德鎮仿木護欄河岸河堤欄杆上成為重要角色。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展覽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