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2020-12-14 中國機器人網

   幾年前,在

電影

《阿凡達》中,用腦電波控制軀體的技術讓人震撼不已。如今,科研人員正努力將這項技術變成現實。在老齡化加劇的今天,如果有一輛輪椅,不用動手便可帶你去任何地方;如果有一個餐桌,主動為你送上美食,那將是何等輕鬆自在的生活。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多信息源(腦控+眼控)智能輪椅

機器人

、腦控餐桌機器人已經具備類似的功能。在近期舉行的華北五省市區高校機器人大賽上,其中的腦控輪椅機器人項目一舉獲得機器人創意設計賽一等獎。

 

  目前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通過對人腦電信號的分析可以獲取人的運動意願,並利用眼球輔助檢測,從而控制輪椅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吳迎年是腦控輪椅機器人研發團隊的指導教師,他介紹,這項研發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那時他們希望為中風病人設計一款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輪椅輔具設備,讓病人無需他人幫助,便可自由行動。

 

  目前,通過檢測腦電波信號來感知人的意念,從而支配驅動機械設備,這在技術原理上已經可行,但是,在國內外,還沒有成熟的產品投入使用。這項技術的關鍵是要設計出可靠且高效運行的算法程序和控制系統,來完成腦電波信息與實體設備的匹配,從而使其準確執行大腦的命令。

 

  大腦意識和神經衝動的基礎都是電信號,經過兩年研發,目前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通過對人腦電信號的分析可以獲取人的運動意願,並利用眼球輔助檢測,從而控制輪椅。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採用全電力驅動,由腦電信號採集器、眼動儀、物聯網多信息源融合控制系統、輪椅、平板電腦等部件組成。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

 

  吳迎年介紹,腦控輪椅機器人採用的是多信息源融合控制系統,它安裝有腦電波傳感器和眼動儀,即「腦控+眼控」形式進行控制,「我們曾經利用腦電波控制輪椅運行,但是效果並不好,指令執行的成功率僅有60%至70%,後來我們加入了眼動儀測試輔助信號傳輸,目前指令執行準確率已經達到90%。」使用者在使用時頭部戴上一個「頭盔」,「頭盔」上的16個「觸角」扣住了頭部的各個部位,採集人腦電波中的電信號指令,人坐在輪椅上,眼睛注視著前方屏幕即可。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吳迎年說,用戶無需真正做出這樣的動作,只需想像它們即可,系統學習的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當傳感器完成學習後,用戶再次發出信號,傳感器就會根據這些信號代表的含義向輪椅的控制裝置發出指令。與此同時,用戶前方的平板電腦上有一個系統運行界面,界面上有一隻小球,用戶要左轉時,頭腦中就想著左轉的動作,眼球再微微向左移動,腦電波傳感器和眼動儀檢測到相應信號並進行信息融合處理,此刻電腦界面上的小球也會跟隨用戶的眼球移動方向移動,而輪椅則收到指令立即左轉。「隨著用戶日常使用中意念對於腦電波的反覆強化,輪椅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操控更靈敏。」吳迎年說。

 

  「系統設定出腦控輪椅機器人的運行速度,在運行時,為了保證用戶安全,發出一次指令,機器人運行一至兩米,之後再給指令,才會繼續運動。」吳迎年表示,目前這套設備所有子系統全部採用無線信號傳輸,設備有很強的用戶友好性,系統使用快速便捷。

 

  未來腦控輪椅機器人除了可以作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代步工具外,還可以隨時監測用戶的行進路徑、當前位置以及心跳、脈搏、血壓等生理指標,並將所得數據遠程上傳到雲客戶端,以便醫生和家人隨時了解用戶的情況

 

  研發兩年來,先後有數十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目前已經是第三代產品了,最早的腦電波控制智能輪椅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輪椅上加載的智能設備是由一根根線纜直接連接,不僅使輪椅的整體美觀程度大打折扣,而且各部件之間過多的線纜也導致整個系統的可靠性下降,例如,輪椅在運行過程中發生顛簸,或者用戶不小心碰到線纜,都會使線纜發生鬆動,線纜一鬆動,輪椅就無法執行腦電波的意圖命令。

 

  目前,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使用的無線模塊化控制系統,其優勢不僅在於大大提高了系統本身的可靠性,而且還可以隨意添加模塊,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吳迎年說,他們還添加了防撞系統和健康測試系統,未來腦控輪椅機器人除了可以作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代步工具外,還可以隨時監測用戶的行進路徑、當前位置以及心跳、脈搏、血壓等生理指標,並將所得數據遠程上傳到雲客戶端,以便醫生和家人隨時了解用戶的情況。

 

  研發團隊的另一項發明腦控智能餐桌也使用了和腦控輪椅機器人相似的技術,它由三部可以自由運行的全向輪、有機玻璃的桌面板和圓形平臺組成,可以在用戶的腦電波控制下自主移動,「目前,腦控智能餐桌並沒有加入眼動儀輔助信號傳輸裝置,未來,我們想在其中加入手勢控制系統,根據人的手勢便可使其移動到指定位置,另外,還可以添加網際網路點餐功能,方便用戶使用。」他說。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韓璧丞團隊開發的腦機融合頭環,正是利用了腦電波和注意力的相關關係,他們設計的頭環獲取的腦電中α波和β波的比值,可以間接反映注意力。當α波/β波或θ波/β波的比例上升時,可認為專注度上升;反之,比例下降則意味專注度下降。
  • 「阿凡達」場景成真?意念操控電腦、電燈將成為現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看過電影《阿凡達》的觀眾可能會對影片中這樣一個情節記憶猶新:在潘多拉星球上,下身癱瘓的男主角躺在密封艙中,通過頭上戴著的設備,用意念操控人造的混血生物阿凡達。
  • 解開「腦電波控制」的虛偽面紗
    腦電波是大腦在思維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形成的生物電。至於腦電波控制,通俗地說,就是所謂的「意念控制」。人類都有著意念控制的夢想,期望腦子一想就可以控制身邊的物體和場景。如果能夠通過一個設備精準捕捉並破譯腦電波,轉化為具體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實現我們期待許久的「意念控制」。這種想像,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體現。關於腦電波控制,有兩個著名的科幻電影橋段:電影《阿凡達》:在潘多拉星上,下身癱瘓的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躺在密封艙中,通過頭上戴著的複雜設備,利用意念操控人造的混血阿凡達。
  • 大學生發明「意念翻書」卻遭嘲諷…網友看不下去了!
    使用這套系統,人不需要肢體動作,只需通過簡單的腦電波傳感器就可以實現對翻書機翻書的動作進行控制。這套系統的其中一位發明人祁煥強介紹,人體意念控制書本翻頁系統成本低廉,該系統通過TGAM腦電波模塊提取微弱的腦電信號,採集端將電信號轉化成數位訊號,再將數據通過藍牙模塊與STM32單片機進行通信,檢測人是否眨眼,一旦檢測到眨眼信號
  • 意念控制頭環:用腦電波來操控智能家居 4股受益
    =====推薦閱讀=====  "十三五" 規劃或多措施並舉 薦10股  今日股市行情午評:四利好提振A股 盤面暗藏驚人信號  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規劃啟動 6股有戲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7日訊  意念控制頭環
  • 大學生發明"意念翻書"卻遭嘲諷…網友看不下去了!
    這套系統的其中一位發明人祁煥強介紹,人體意念控制書本翻頁系統成本低廉,該系統通過TGAM腦電波模塊提取微弱的腦電信號,採集端將電信號轉化成數位訊號,再將數據通過藍牙模塊與STM32單片機進行通信,檢測人是否眨眼
  • 機器學習實現了腦機語言翻譯,那距離「意念交流」還有多遠?
    也就是從人之為人的數萬年時間裡,我們人類的最主要交互方式就是語言,以及在語言基礎上衍生出的文字、信號等溝通方式。而這次腦機語言翻譯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的交互方式出現了新的形式,也就是由大腦信號直接轉化為語言信號。儘管如我們所說,這一方式離三體人的「意念交流」還有很大距離,但已經是在向這一「意念交流」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 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導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觸角的延伸,大腦——這個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漸展現出其更新奇的一面。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
  • 科技前沿幾款意念控制器
    這款設備利用一部能夠測量腦電活動的、類似於腦電圖的裝置,來實時探測和處理腦電波模式。  通過使用非侵入式傳感器,Emotive可以測量很多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相較以前僅能探測基本、常見的精神狀態,如「精力集中」的技術,Emotive還能同時區分具體的想法,如:「推」和「舉」,以及情感,如「興奮」或「平靜」。
  • 除了讀懂你的想法,黑科技還能讓意念做什麼?
    >大腦通過傳導神經信號控制著人體,神經信號本質上就是一系列的電信號。而消費級別的腦電採集設備,不可能像臨床腦電圖那樣要求用戶戴上塗有氯化銀的電極帽(戴起來非常難受並且使得頭髮相當難受),所以消費級別的腦電採集設備一般採用金屬電極或者導電布,並且往往電極數量較少(電極數量決定了你能獲取的腦電波維數,頭上的電極越多,能獲取的腦電波信息就越多)這就進一步增大了消費級別的腦電設備開發難度和開發成本。
  • 意念控制機械手,居然沒打開我的頭蓋骨
    到時候,人類不僅可以用意念控制電腦,原則上還可修復失明、癱瘓、老年痴呆等一切大腦問題。通過意念與外部設備互聯互動,這種科幻電影裡的黑科技就是腦機接口技術,目前有兩大流派—— 全球10大最受關注的腦機接口公司中,有3家是侵入式的,包括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腦機要通過手術和人腦相連,走的是《黑客帝國》風; 另7家是非侵入式,走的是《阿凡達》路線,就像是人類通過意念來控制克隆納威人的身體一樣
  • 用腦電波玩遊戲 意念方舟玩具試玩體驗
    那我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個讓人熱血沸騰的產品——意念方舟,如果你不信就接著往下看。   用腦電波玩耍的意念方舟    我們在集中注意力時會產生腦電波,意念方舟運用了腦電圖一類的技術,通過耳部和額頭的感測器來讀取腦電波的活躍度。在讀取腦電波後將之轉化為電信號。
  • 用腦電波定製衣服音樂成時髦
    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每個人的大腦獨一無二,腦電波不僅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理想的生物密碼,它也是實現「意念控制」的神器。專家聲音「刷腦登錄」離現實更進一步「刷腦」的概念,在前幾年便有研究者率先提出,在早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已證實腦電波在身份識別上的巨大潛力。最近,西班牙科學家研製出了可錄取腦電波的耳機。
  • 意念也能幹大事了!中國腦控打字冠軍:意念一分鐘就能打出69個字
    不用手、不用鍵盤,靠意念打字的方式你見過沒有?像這樣直接通過大腦和外界環境、機器甚至是替身進行交互的場景現在可不是只能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出現了。靠意念打字,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據了解,參賽選手通過佩戴「腦電帽」這種腦機接口設備,在這種範式下,屏幕上出現的字符都以不同頻率進行編碼,選手頭戴腦電帽去看屏幕上閃爍的字符時,不同頻率給視覺帶來不同刺激,從而產生不同腦電波信號。腦機接口設備捕捉到腦電波信號並進行識別後,就會將目標字符輸出到屏幕上。
  • 看大學生如何用意念翻書
    11月14日,在長春理工大學舉行的「新電感應」電子科技展活動中,一套名為「人體意念控制書本自動翻頁系統」的作品頗具看點。  記者看到,使用這套系統,不需要人體的肢體動作,只需通過簡單的腦電波傳感器就可以實現對翻書機翻書的動作進行控制。
  • 如何讓腦電波更強大?看看意念控制遊戲
    我看了一下,輸贏是這麼定的:在軌道上的小球到了哪一方,哪一方就算輸,因為對方的腦電波更強大,把球推動了你這邊。結果,那個小女孩連贏了幾局。到我上場之前,和我同去的做「泰奇幻」公號的韓大黑同學一下子就被PK掉了。我帶著一顆為韓大黑復仇的心上陣了。 工作人員給我戴上了特製的耳機,耳機上還連著一個夾子夾在我的左耳垂上。這時我問工作人員,這遊戲的攻略是什麼?想什麼才能讓腦波強大,才能贏呢?
  • 「新緊箍」:可以讀懂腦電波的智能穿戴設備
    緊箍圈可以說是最早也最有名氣的一款可穿戴設備,可以無線接收伺服器命令,可以根據命令調整自身大小;尤其將用戶識別安全系統做到了極致,只認「師父」一個人的密匙;設備的信號接收範圍也非常大,任用戶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也跨不出有效輻射範圍。
  • 宏智力BrainLink意念頭箍全面進行測評(圖)
    從宏智力官網(www.macrotellect.com)看到的BrainLink意念頭箍零售版本,筆者得到一臺工程機。這款利用腦波技術實現意念控制的BrainLink於今年1月通過蘋果MFi認證後備受網友的關注,我們也第一時間跟大家揭曉BrainLink腦波科技背後所實現的神奇功能。
  • 起底BrainCo:腦機頭環之外的「意念」控制野心
    近日,金華一所學校,採用了專門檢測腦電波的BrainCo頭環,上課的時候戴在小學生的頭上,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APP同步監測學生上課注意力狀態。相關輿論發酵之後,金華市教育局立即責令相關學校停用該款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