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首屆智慧型手機運動會時,我發現了一款名叫「腦波對抗儀」的遊戲,就是腦波皮球對抗,感覺很有趣。
我親身體驗、參賽了,還贏了兩局。當我把這個有趣的事發到朋友圈後,不少朋友都很感興趣,並問我:如何讓腦電波強大呢?好吧,嬛嬛姐今天就說說我的親身體驗過程。
我到了這個遊戲賽區,發現很火爆,要想體驗,得排隊。當時在對抗的是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子。我看了一下,輸贏是這麼定的:在軌道上的小球到了哪一方,哪一方就算輸,因為對方的腦電波更強大,把球推動了你這邊。結果,那個小女孩連贏了幾局。到我上場之前,和我同去的做「泰奇幻」公號的韓大黑同學一下子就被PK掉了。我帶著一顆為韓大黑復仇的心上陣了。
工作人員給我戴上了特製的耳機,耳機上還連著一個夾子夾在我的左耳垂上。這時我問工作人員,這遊戲的攻略是什麼?想什麼才能讓腦波強大,才能贏呢?
工作人員告訴我:「你要想那些有強烈情緒的事,比如老闆為何不給我漲工資?要不停地想,讓大腦迅速動轉,越快越好。」(現在回想,這可真是個坑爹的建議。)
好吧,小球擺在中央,按鈕按動,遊戲開始。嬛嬛姐閉上眼睛立刻開始想一個人,腦海裡對他各種打、各種虐。結果半分鐘後,睜眼一看,小球在軌道上已經衝到我這邊了,明顯我輸了。
我不服氣,心想,一定有什麼不對。我要求再賽一場。這一次,我想了下,決定什麼都不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兩眼之間,再用意念想著小球。嬛嬛姐打坐過,放空大腦,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種事,對我來說很簡單。
這一局,當我這樣做了之後,好像沒一會兒,我就贏了。好高興啊!此後,對方換了一個女孩來PK我。我如法炮製,又贏了一局。
這時,那個女孩子不幹了,比賽開始之際卻來問我決竅,我心想正好也試驗一下這方法。我就告訴她:「我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想。」
我說著話,分散了注意力,她呢,按我的方法行事,結果這一局她贏了。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這遊戲的玩法和所謂腦波強大的關鍵。
經此前前後後的現場體驗,我已經感覺到了,其實這個遊戲的根本就是專注。按我以前的對意念的理解,就是:一心一意才是最強大的。
我後來仔細了解了下,這遊戲的英文名字叫「MindFlex」,果然如我所想,這遊戲其實就是一種意念控制玩具,在國外早已經有了。對MindFlex,亞馬遜說:「2009年聖誕節玩具採購清單第一名」,美國《大眾科學》評價MindFlex為「2010年最值得擁有的科學玩具」。
但國外的MindFlex更複雜,有各種障礙,可以一個人玩。就是利用大腦,即腦電波控制海綿小球在空中的高度、控制小球的前進方向來完成穿越各種障礙。當然,也可以調節成兩個人的對抗,這個比較簡單,只控制小球的前進,而不能改變方向。昨天在手機運動會的這款遊戲就是後者,兩個人的對抗。
MindFlex意念控制遊戲的決竅就是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越集中越容易控制這個小球。
既有對抗的趣味性,也可以一個人玩,訓練專注。昨天只是體驗了對抗遊戲,感覺對大腦指令的收集還比較準確。像我什麼都不想,專注了之後,很快就贏了。但是,像超越障礙,以腦電波控制小球方向這個遊戲,控制精度如何,我沒有體驗,還不得而知。
意念控制遊戲,的確很科幻的感覺。小時候我們都有過這種想像:在大腦裡發功,要打倒對方,結果一想,對面的傢伙就倒下了。
科幻真的就要變成現實了嗎?
真正的意念發功我沒有見過,但現在通過科技手段,把腦波轉化為電波,從而控制物體,很有可能就會實現我們兒時的夢想。
這其實本來就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雖然目前還很初期,也是遊戲的方式呈現出來的。但這一技術的未來前景很值得期待。
就從遊戲來看,也挺有趣,也有價值,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集中精神做一件事,這的確是人訓練大腦的一種方式,這樣的鍛鍊之後,人腦也可更有效率地做事。甚至,通過放空,觀呼吸,也可以治療失眠。
這裡也要聲明一句,我與這個MindFlex完全不認識,沒有一點廣告色彩。就是覺得這遊戲好玩,多說了幾句。
另外,再回答下朋友們的問題,如何讓腦電波強大?唯專注爾。
再發張照片,是我在這個運動會上體驗Google Glass的照片,只可惜,國內網絡對Google+的不支持,沒法具體體驗更多,只是戴了一下,感覺了下。總體感覺:這眼鏡的重心太偏一側,會讓人更多地看一個方向,我就想,谷歌眼鏡戴久了會不會斜眼呢?
智能科技產品,應該如何發展?的確需要更多探索,Google Glass還只是那個拋出的磚頭。也希望讀者們多提出你們的意見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