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媽媽把女兒培養成博士,秘訣只有四個字:我們試試

2021-02-20 母愛無敵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作為父母,誰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太重要了,平凡家庭的孩子想要一飛沖天,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絕非一般!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育兒也是一樣,如果家庭情況很普通甚至貧窮,就意味著孩子無法得到很好的教育資源,孩子的格局和視野被限制,大概率上會成為和父母一樣普通的人。

可古往今來,「寒門出貴子」的事例屢見不鮮,這些人要麼要過人的智慧,要麼靠過人的膽識,皆能有所成就。就在人們紛紛探討「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候,泰國一則《豆芽引發夢想》的公益短片又讓人們對育兒有了新的思考。

泰國公益短片走紅,平凡媽媽僅憑一招將女兒培養成博士

沒有華麗的場景,沒有宏大的場面,只有一對樸實低微的母女,她們在社會的底層掙扎生活,可這部《豆芽引發夢想》公益短片還是不無意外的走紅了,因為它足夠撼動人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母女,媽媽只上過四年級,甚至還有很多字都不認識,她只能靠在菜市場賣菜為生。她有一個女兒,平日裡都在陪媽媽在市場賣菜,日子過得很是辛苦。

不久,女兒發現,市場裡有一家賣豆芽的攤位生意特別火,於是她就問媽媽:「我們也能種嗎?」沒想到媽媽立馬點頭肯定說:「我們可以試試!」

說幹就幹,媽媽回家後便找來了泥土、種子和種植籃,她們很快就把豆芽種進去了,可一段時間過後,豆芽卻絲毫沒有起色。第一次種植豆芽失敗了,女兒很沮喪,媽媽卻說「沒關係,我們再試!」

女兒瞬間又燃起了鬥志,她們一起找來書籍學習,得知豆芽不能見光後,她們把豆芽放在了陰涼處,又蓋上了一層布。過了幾天,當她們揭開布後發現,豆芽依然沒有種植成功,因為她們忘記了澆水。

有了這次的經驗,媽媽很快找來了垃圾瓶子,把它們改裝成了簡易水壺,母女倆又信心滿滿地開始種植豆芽。這次女兒有些焦慮地問媽媽:「這次會成功嗎?」媽媽的回答依然是:「我們試試!」

終於,她們這次成功了,她們成功地種植成了豆芽。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女兒的潛能、鬥志被激發,她的好奇心、探索欲得以滋養。

事實上,這則公益短片是根據現實改編的,這位女生的真實名字叫Netnapa Saelee,現在是一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她說:「我的夢想是從豆芽菜開始的!」

分析

有網友看了這則短片後表示這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有人說,換了我媽,只會說「你又在浪費錢了!」「你不要再白費這些心思了!」「你要把心思花在學習上才對!」還有網友說,最好的育兒是來自父母的愛和鼓勵!

的確,現實中有多少孩子的翅膀是被父母生生折斷的,只希望孩子去做那些他們認為正確的事,而旁的事則被認為「不務正業」「不思進取」。鼓勵孩子去嘗試,其實就是在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讓他們的成長充滿動力!

父母該如何鼓勵孩子多做嘗試?

1.保持耐心,看淡成敗,教會他持之以恆

愛迪生做了1200多次實驗才發明了電燈,達文西只是畫雞蛋便畫了3年……可見,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想要成功,想要做出一點成績,必須坦然面對失敗,屢敗屢戰,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作為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2.儘量放手,為孩子創造更多嘗試的機會

想激勵孩子不斷努力奮進,不斷激發孩子的求知慾,那父母就要學會放手,儘量做那個引導者、旁觀者,而不做決定者、命令者,即使你認為孩子做得很糟糕,也不能輕易幹涉,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體會到嘗試的喜悅,進一步激發探索欲。

3.不為孩子設限,鼓勵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想要做什麼時,會直接給出否定答案,比如「你不是做這個的料」「你還是別痴心妄想了」「你還是老老實實學習去吧!」這種否定就是為孩子設限,也讓他的一生難以有所成就。鼓勵孩子多做嘗試,就要大膽打破自我認知,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失敗並不丟人,丟人的是你連試都沒試,就已經被自己、被他人否定。永遠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只有努力嘗試了,你才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你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説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種豆芽引發的夢想:普普通通的4個字,讓賣菜媽媽教出博士女兒
    種豆芽引發的夢想:普普通通的4個字,讓賣菜媽媽教出博士女兒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這麼成功,自己家孩子就平平無奇?是孩子智商的高低決定的嗎?是家庭條件導致的嗎?就是這"我們試試"這4個普普通通的字,卻很好地教會了孩子不輕言放棄的品質,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才成就了Netnapa Saelee的成功。
  • 鄉村「赤腳大夫」的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有這麼一位爸爸,雖然自己只是一個小村落的「赤腳大夫」,但卻將自己6個孩子都培養成了棟梁和精英。鄉村「赤腳大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這位爸爸名叫蔡笑晚,是浙江瑞安的一個小村落的村醫,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6個孩子中,有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兒子名叫蔡天文,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生。
  • 她生5男8女,全部培養成博士,教子經只有15個字!
    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的而又平凡的母親。 說她偉大,是因為她生養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博士。說她平凡,是因為她自己默默無聞,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自己的事業。
  • 她生5男8女,全部培養成博士,教子經只有15個字
    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的而又平凡的母親。說她偉大,是因為她生養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博士。說她平凡,是因為她自己默默無聞,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自己的事業。王淑貞教育子女非常成功,而她的教子經卻只有15個字。
  • 一手培養了13位博士的單親母親,教子經只有15個字
    她是一名大家閨秀,為了養家餬口甘願放下原有身價去當傭人;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卻一手培養出13位博士,全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包括「華人第一神探」李昌鈺;在她100歲大壽時,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希拉蕊夫婦都對她欽佩不已,親自前往祝賀她百歲誕辰。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她的「15字」教育觀,值得每一位父母學習。
  • 村醫6個孩子5博士,魯豫請教秘訣,博士老爹的回答只有25個字
    近些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居高不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富裕階層的專屬物,但浙江的一位老人卻對這種言論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駁:這位老人名叫蔡笑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醫,家中有6個孩子,其中5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無論男女都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把5個培養成博士,育兒秘籍卻只有24個字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共6個孩子,把其中5個培養成博士,1個培養成碩士。這樣的教育履歷,可以說是光輝耀眼了吧。 不過,培養出如此多優秀子女的人,並不是什麼名人,而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 為何平凡的父親,能培養出6個博士生?這些育兒秘訣值得一學
    不過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節目,每一期邀請的都是平凡的家庭,但看似平凡的家庭中,卻發生了不平凡的事情。這位父親是一位普通的門診醫生,但是卻培養了六個優秀的孩子。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是博士生,而且六個孩子如今都是行業中的精英。
  • 賣菜媽媽教出博士女兒,4字激發孩子潛能:好的教育方式無關金錢
    短片中的女孩出身貧苦家庭,在菜市場賣菜的媽媽用自己的育兒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博士,很值得我們借鑑。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短片中,小女孩Ju陪媽媽在菜市場賣菜,她們的攤子生意一直慘澹,母女倆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天她看到隔壁賣豆芽攤位的生意很好,便提議媽媽:「我們也能種些豆芽賣嗎?」如果是普通父母,可能會說「種豆芽幹什麼,我又不會種。」
  • 她一手培養13個博士,教子經卻只有15個字!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1她,生5男8女,40歲守寡,一手培養13個博士,教子經卻只有「15個字」;她,生於書香門第,大家閨秀,但為了養家餬口,甘願放低姿態去當傭人;她,62歲刻苦學習英語,最終通過移民考試,順利移民美國;她,養育的13個子女,無一例外均獲得博士學位;她,是一位普通的華裔,得到兩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布希)的稱讚,被譽為"偉大的母親
  • 將13位子女培養成博士,晚年道出教子秘訣
    而母親也將自己最溫柔的一面呈現給了我們。相比於父親的嚴厲,母親的溫柔總是我們更加喜歡的,也更喜歡呆在母親身旁。母親的教育更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有一位傳奇的母親,不僅自己一個人將13個孩子拉扯長大,更是將他們都培養成為了博士。而對於自己如此成功,她在晚年卻說自己教育孩子成功的經驗只有15字秘訣。
  • 王淑貞 一手培養13個博士
    她生5男8女,40歲守寡,一手培養13個博士,教子經只有15個字她是一名大家閨秀,為了養家餬口放下原有身價去當傭人;她62歲時為了取得移民資格,刻苦學習英語,最終通過了移民考試;她一生養育13個子女,13個子女都獲得博士生學位;她是一位普通的華裔,得到兩任總統(柯林頓,布希)的讚譽,稱她為"偉大的母親";
  • 下崗工人培養出兩個「名校博士」兒子,他們的教育秘訣有"四點"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在未來有所成就,不說有多麼優秀,但我們期望他們的學術生涯是順利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無論從事各行各業,只有掌握了知識,才是王者。那麼我們如何使得自己的寶寶變得優秀呢?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得有自己的一套正確的教育方式。但同時我們也要及時吸取一些有效的教育經驗來彌補自己的教育盲點。使得我們的家庭教育做得更好,更出色。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對下崗工人夫妻培養出博士兒子的教育故事。他們分享到的自己的四點教育秘訣,我想是可以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帶來很多啟發的。
  •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視頻中的小女孩跟媽媽去菜場買菜,她發現菜市場的豆芽賣得特別快,就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得這麼好呢?」媽媽告訴她,因為市場只有一個攤子在賣豆芽。小女孩期待地問媽媽:「我們可以種來賣嗎?」媽媽認真地說:「嗯,可以試試!」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值得父母借鑑
    他家中的六個孩子,培養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六個孩子成為別人家長眼中的精英,這一成就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蔡笑晚教育孩子的秘訣便是這6個要點、24個大字: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和多溝通。01早教教育,贏在起跑線上讀書一定要趁早,早期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尤為關鍵。
  • 秘訣只有四個字
    想吃的好還容易瘦,秘訣只有四個字:營養均衡。 沒錯,就這麼簡單! 給大家看個很酷的東西: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哺乳期婦女膳食平衡寶塔——
  • 鄉村醫生6個娃5個博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卻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孩子是否平凡,歸根結底在於父母的教育,世界上沒有「笨小孩」,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都說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他是一位鄉村醫生,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6個孩子5個博士,另外一個是碩士。
  • 6個子女裡5個博士1個碩士,說到這位父親的育兒經,只有短短6個字
    她把六個孩子全部送進了哈佛耶魯,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不可置否,媽媽對孩子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再怎麼精明能幹的媽媽也替代不了爸爸的作用,爸爸與媽媽對孩子的意義和影響是不同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當孩子還處於嬰兒時期時, 媽媽的作用可能更大,因為媽媽更容易偵察到孩子各種各樣的需求。
  • 博士媽媽太有才!把小學英語單詞表貼牆上,健忘女兒1天記300個!
    點擊上方「學霸秘訣」關注我們!
  • 一門6學霸,5位博士1位碩士,「傳奇」父親說,秘訣是這16個字
    有這樣的一位父親,他被譽為"人才魔術師",他的家庭中有6個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學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共有5位博士和1位碩士。;25歲時,博士畢業就出任華爾街基金管理經理,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主席;他的三子蔡天師,18歲時便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20歲時就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他的四兒子蔡天潤,17歲時就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21歲時就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