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當代父母輔導作業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經常能看到父母被孩子氣的瘋魔的新聞。不過,能讓父母生氣的也不全是孩子笨,還有可能是老師。比如:埋怨老師留的作業多、抱怨老師不給孩子批作業,更有氣憤老師給孩子批錯試卷的。
「1.2+6.8=8」被打叉,寶爸不服氣質問老師,卻被其他孩子一語點醒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兒子在班級裡學習成績很好,尤其是數學經常考滿分。可在一次考試中,只考了第二名,原因是有一道題扣了3分,而這道題也讓媽媽百思不得其解。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列豎式計算題,1.2+6.8=?,媽媽反覆看了很多次。孩子的答案中既有豎式,也沒有落下寫橫式答案,而且豎式中的每一點都進位了,到底錯在哪裡了呢?
媽媽看不出來,就發在家人群裡,親戚朋友們都說孩子的答的沒問題。這時候,媽媽覺得是老師批錯了,發到家長群了,還點名老師說批錯了試卷。
沒想到,還沒等老師回答呢,群裡的其他孩子發言了,「他的8應該是8.0」。孩子的一句話把媽媽點醒了,原來是橫式答案寫錯了,應該是8.0寫成了8,趕緊跟老師道歉。
相信不少寶媽看到這道題時,第一眼都會覺得是老師批錯了,卻忘記了小學時也學過8.0的寫法,還多次被老師教育批評,過了幾十年就又忘記了,還誤會了老師。
為什麼當代父母總覺得老師文化低?除了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還有兩大原因
相信不少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都會發現老師給的答案或者批改的試題錯了,也造成了當代教師文化水平低的現象。可現在的老師學歷要求都比以前高,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多半是兩大原因。
1)教材在不斷改版,舊知識已經過時了
父母在輔導作業的時候,標準還是自己上小學時的課本內容,而教材已經改版過很多次了,不少知識已經重新做了定義。
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xia」變成了「xie」,「shui」說服改成了「shuo」,確鑿「zuo」改成了「zao」……兩代人知識的代溝造成了不少誤會。
2)輔導作業更上心,問題更容易被發現
以前的父母很少發現老師的不對,是因為那一代父母很少有讀書認字的,自然也不會負擔孩子作業,發現問題就更不可能了。
而現代的家長普遍對孩子作業很上心,每次寫完都要自己檢查一遍,害怕老師看不到,孩子學不會。這樣一來,也就能發現不少作業中的細小問題。
輔導作業時,面對答案不一別著急,詢問答案時也要尊重老師
面對孩子作業被判錯,但家長又不知道錯在哪裡的時候,不要盲目地質問老師沒文化。不論是不是老師判錯了,都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對孩子的學習不利,正確應該這樣做。
1)先問同班同學,看是否能自查出答案
遇到類似情況,先問其他孩子答案是什麼,如果有正確答案,可以對比查出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其他孩子跟自己孩子答案相同,老師給出的對錯卻不同,可能是判錯了,必要的時候可以告訴老師,沒有特殊意義就告訴孩子答案即可。
2)委婉的私聊老師,避免抱怨的語氣
如果其他孩子也沒答對,可能是題目本身有轉折,在詢問老師的時候要用學會私聊,不要在群裡質問,避免留下壞印象。
老師給出正確答案後,讓孩子主動說一句感謝,既能學到知識,又在老師心中留下了懂禮貌的印象。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