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火、鬧元宵——200多項非遺文化項目錯過遺憾一整年

2020-12-23 原創頻道

  西安網訊(記者黃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文化節日,更是印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情結,而春節的核心就是-----年節民俗文化、社火、芯子、竹馬.....春節就是各種喜慶文化產品的大亮相。

  西安有近200個非遺文化項目,其中社火、鑼鼓、舞龍、高蹺就是直接和春節有關的。

  十三朝古都再次驚豔世界,西安年最中國。從初一到十五到處都洋溢著濃濃的年節味道,這也是幾十年來西安年味最為濃鬱的春節。

  習俗傳承、人文情懷、文藝展演的熱鬧勁在元宵節達到高潮。

  一個古老的民族,總是有許多沉甸甸的東西耐人尋味。孕育在陝西關中平原這片厚土之上的人們,一輩一輩用他們的方式延續著生命與文明。

  「社火」 在陝西也叫「社虎」,是西北地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在黃土高原地區的農耕文化傳統中,社火是歷史最古遠、內涵最豐富、規模最宏大、氣氛最熱烈的一種民俗文藝形式。

  其熱烈的程度真可謂黃土高原上的狂歡節。故其稱謂又演變為更具有狂歡意義的「社火」——社人歡樂火騰。

  鄉村的孩子,他們對社火的喜愛或許很簡單,因為有趣,或許來自於祖祖代代流淌的血液裡。

  社火也常被人們叫做「看戲」。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臺亮相的形式進行遊展,觀眾對扮相角色的辨認靠的是臉譜。

  社火臉譜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徵出發,用日月紋、火紋、旋渦紋、蛙紋等紋飾的不同組合表現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辨認人物的忠、奸、善、惡,紅為忠,白為奸,黑色為正,金銀為神妖。

  對於社火之鄉的孩子來說,能否畫上臉譜,踩上高蹺,亦或僅僅是固定在高高的芯子上揮揮手,都是一份榮耀。

  陝西社火的種類繁多,有步社火、車社火、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蹺、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

  今天西安網記者就帶你去看社火、品非遺,感受老西安最傳統的濃濃年味。

  

  高陵船張村芯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非遺社火表演者下至三歲孩童,上至七旬老翁,隨著鑼鼓伴奏,秧歌隊伍、貝殼仙子、漁翁老者翩翩舞動,身架靈活,步態瀟灑。

  

  社火巡遊的最大亮點"背芯子"和"車芯子"。來自高陵船張村的60多名孩子參加社火背芯子表演,孩子們是芯子中的小角兒,他們被固定在高高的鐵桿上,扮演各種角色,呈現驚險優美的造型。

  

  身著華麗衣裝、頭上珠光寶氣,臉部施以戲曲的人物妝容,或鳳冠霞帔,或金盔鐵甲,時而英姿颯爽,時而婉轉嫵媚,藉助不同妝容、服飾講述不同的故事,有表現才子佳人的"牛郎織女"、有讚美英雄氣節的"穆桂英掛帥",還有三娘教子、草船借箭、嫦娥奔月等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精彩紛呈的表演、優美動人的舞姿、精美絕倫的造型、鏗鏘有力的節奏、憨態可掬的扮相,使得現場觀眾目不暇接。

  

  社火就是用最接地氣的表演將經典的民間故事、人物逐一呈現,不僅演繹了年味最濃鬱的西安年,也希望遊客市民們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像社火一樣紅紅火火。

  灞橋區十里舖街道鬧元宵活動豐富多彩

  

  李家堡社虎(芯子)歷史悠久,啟事於1887年,每年農曆正月十九舉辦廟會耍社虎(芯子)。

  

  李家堡社虎設計巧妙精細、充滿懸念,聲名遠揚。解放後,在各級人民政府導大力支持下,群眾積極參與並不斷發展提高。在1997年榮獲灞橋區文化活動調演一等獎,深受群眾喜愛。

  

  十九大召開後,為了使社區唯一的古老文化遺產得到傳承發展,2018年,在社區老藝人李純孝、李正義等的倡導下,李家堡社區重現社虎昔日輝煌,傳承民俗文化經典,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元宵節,中斷十餘年的李家堡社虎再次上演,灞橋區十里舖地區「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將持續開展。李家堡社區鬧元宵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還將舉辦文藝晚會,猜燈謎,吃元宵和桌球比賽等活動,讓群眾過好紅紅火火的農曆新年。

  非遺表演耍社火 最濃「年味兒」在北田

  

  臨潼區北田街道灘王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社火表演是元宵節的亮點。更是北田人對"年"的深刻記憶,當地群眾時常回憶起十幾年前、幾十年前自己的童年,與小夥伴一起追逐著社火的隊伍,追逐著對新年的嚮往。社火,正是北田人通過藝術表演的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灘王,一家老少上陣表演的比比皆是,此次參演者中最年長的已有72歲,最小的只有3歲,體現了北田灘王社火代代傳承的精神力量。

  

  隨著一聲鑼鼓響起,表演正式開始。首先由鑼鼓隊進行鑼鼓表演,廣場舞隊也是不甘示弱,扭起秧歌跳起舞,交相輝映熱鬧非凡。

  一切就緒,社火隊伍由鑼鼓車隊開道、灘王秦薯、精忠報國、三娘教子、虎牢關等花車及數十個高蹺隊伍組成,彩旗手左右護衛,浩浩蕩蕩,圍觀群眾無不拍手稱讚。

  震撼!這裡的元宵節非遺盛宴,吸引數萬人圍觀!

  

  西安的社火以長安侯官寨村的牛老爺社火和馮村社火最為出名。

  

  牛老爺社火獨行於長安區引鎮楊莊鄉侯官寨村,屬於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至今在侯官寨的村民當中還留傳著這樣的歌謠:「農家要得樂,祈水耍社火」。

  「鑼鼓不響,莊稼不長。」牛老爺社火寄託著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周至鄉村過大年 竹馬表演嗨翻天

  

  營西村竹馬會創始於1898年,距今已有110年歷史,第一代會長是張連芳。清朝光緒皇帝南巡時,曾在長安城中觀看過營西村竹馬表演,觀看後贊口不絕,並賞給張連芳100匹綢緞100顆元寶,至此後營西村竹馬表演從未間斷過。

  竹馬是用竹篾扎製成馬形,紙糊彩繪,再以白布條做圍裙的道具,表演時由兒童套在身上做戰馬狀。竹馬一般在晚上表演,首先以百面鑼鼓打開場為竹馬的進場作必要的造勢,烘託氣氛。入口處只見火光一閃,一人託著一個牛頭道具衝進場地,左拱右突,繞場一周群眾向後退讓,俗稱打場。

  馬號吹響,禮花四起,竹馬在中鼓、堂鼓、鑼、鈸等打擊樂器急促的節奏聲中入場。引馬人手持馬鞭,引導12名身套竹馬,穿著戲劇服飾,背插彩旗,戴銅馬鈴的兒童扮作戰馬,一一入場,繞場一周後,隨著引馬人馬鞭的指揮,竹馬時兒徐行、時兒奔馳、時兒跳躍,根據引馬人的指揮變換陣形和套路。

  富饒西村的竹馬陣形和套路豐富多變,稱為:單掏、雙掏、剪子鼓、百馬分鬃、三齊王亂點兵、蛇褪殼、纏四柱、纏八柱、小鑽翻、大鑽翻、跑列叉、羊羔遺屎、鴿子旋窩等。其中跑竹篾子很有特色,引馬者手中持八根二丈的細竹篾,竹篾的另一端分別發給騎馬者手中,四馬逆時針方向急馳,一時馬嘶旗飛,八根竹篾子快速飛旋,不亂不散,觀眾眼花繚亂,為之驚奇。

  竹馬表演完畢一一出場後,剩下最後一匹馬(通常是年齡最小的表演者)突然勒馬,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逆時針繞場一周,謝場。

  西安曲江三兆村耍社火年味濃

  

  三兆村社火歷史很久。三兆南社的劇裝上有「光緒二年」(1876年)字樣,距今已有139年歷史。由於該村以前曾有四個城門,分為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個自然村,形成四個社。

  

  東西兩社擅長芯子,南北兩社擅長高蹺。以前的芯子安裝在好幾個人抬著的方桌上,後來陸續安置在膠輪大車、拖拉機上,如今是在大汽車上。

  

  芯子原來是裝飾出樹草鮮花等物,其中暗藏鋼筋,將小孩化裝,穿上戲服站在上面,非常玄乎,十分驚險。芯子裝在大卡車上,孫悟空大鬧天宮、嶽飛槍挑小梁王,有白娘子手舉雙劍、劍鋒上站著許仙和青蛇,有劉備、關羽、張飛三英戰呂布的轉動芯子等。

  

  高蹺是用韌而不易斷的柳木做成,高六七尺,是各種高蹺中較高的一種。給表演者化裝後,穿上戲服,踩上高蹺,踩高蹺的人兩人抬一長杆,杆上騎坐一人,叫獨杆轎,甚為奇特。還有四人踩高蹺,抬著大轎,轎裡乘坐一人,轎頂有一人或兩人,這些表演都需要過硬的功夫。

  

  社火是群眾性極廣泛的文化娛樂活動。表演的,為表演服務的,敲鑼打鼓的,扭秧歌的,村民幾乎人人參加。

  鄠邑區:社火高蹺耍起來

  作為陝西有名的社火之鄉,鄠邑區每年過節必須要耍社火,社火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有芯子社火、背火、高蹺等,如果不耍社火,不打燈籠就鬧不起元宵節。在傳統芯子社火、背火上,採用創新手段,包括演出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演出富有教育意義,有三娘教子、白蛇傳等一系列演出,能完整地表述一個劇情出來。客觀性和欣賞性較強,內容方面講述了陝西故事和鄠邑故事。

  據鄠邑區文化館館長程君寶介紹,鄠邑區的社火在全國都非常有名。像「楊門女將」,很巧妙的把十幾個人綁在一個芯子上,客觀性非常強,也比較獨特。社火表演自娛性同時又富於表演性,即自樂樂人的表現感情。也就是自己真實的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

  元宵節市內各公共活動區域、各區縣通過社火、鑼鼓等具體形式,使年味更加濃厚。相信大家也都能感覺到大西安濃濃的年味兒~

  還等什麼,走,咱明天去看社火!

  各區縣元宵節活動時間早知道:

  活動地點:大唐芙蓉園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本屆燈會全園燈組分為帝王文化、非遺文化、兒童文化、年俗文化、生活百態、水上燈組。6個板塊,融合多種科技手段。遊園賞燈逛廟會,萬盞花燈錦繡溢彩璀璨,百場民俗經典嗨翻新年……

  活動地點: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年代光影大秀橫跨春節、情人節、元宵節,傳承盛唐「御樓觀燈」,各色各樣的燈組點亮西安的夜色,極致光影匯聚成最耀眼的光芒,千色萬彩照耀這個西安年。廟會、社火、百藝聯歡等等活動輪番上演。

  活動地點:漢城湖景區封禪天下廣場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漢城湖景區2018春節燈會、廟會於漢城湖景區封禪天下廣場舉辦,結合時代背景和戊戌狗年生肖特色,採用設置造型燈具、擺放主題門頭、擺放主題花燈的方式,在景區封禪天下主入口、大風閣入口、榆園等多處設置了狗年大吉、狗年快樂、狗年吉祥、十九大主題花燈。絲綢之路、花好月圓、恭賀新春、靈犬送福8組大型主題花燈。

  活動地點:大唐西市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2018年大唐西市春節文化廟會,以特色小吃、非遺展演、年俗用品等特色,組織開展40多項創意新穎、內容豐富、貼近群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互動、民俗文化、展覽展示和文體娛樂等活動。正月十五時,大唐西市金市廣場猜燈謎、送祝福、吃小吃、還有「新春大拜年」主題活動。

  活動地點:西安城牆永寧門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城牆燈會以「歡樂祈福中國年,萬家燈火最長安」為主題,本次燈會有5大活動區域,萬邦賀歲區、中華祈福區、河燈映彩區、盛世絲路區、童話世界區。文化傳承30載,城牆歸來不看燈、燈中縱享滿目琳琅,新春奏響異域華章。炫酷時尚的創意理念,帶你領略古典與現代之間的藝術碰撞。

  活動地點:西安白鹿原白鹿倉景區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中華絕技文化大廟會暨迎春燈會從臘月二十八至正月十七,天天有精彩,時時有驚喜。銅梁火龍表演、赤腳斜走大刀、高空走鋼絲、環球飛車、高空飛輪……

  活動地點:西安都城隍廟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今年城隍納福迎春廟會幾十項傳統絕活齊亮相!祈福轉運、城隍仙樂、西安鼓樂、四大國粹和琴棋書畫,在西安都城隍廟,逛正宗廟會、看精彩表演……西安都城隍廟除了舉行一系列傳統祈福活動,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活動地點: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樓觀景區2018年新春廟會活動以逛廟會、拜財神、逗萌寵等活動為主的一系列精彩活動將在這裡一一上演,為大家送上一份具有濃濃中國韻味的元宵大餐。求健康、求財富、求平安、求事業、求學業,將你的心願卡片掛在相應的「樹枝」上,祈求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活動地點:藍田縣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藍田縣舉辦「2018藍田中國年新春盛典暨新時代民俗文化年展」系列活動。有社火、新春燈會、新春詩會、千場文化惠民演出、祈福等系列活動。第二屆「詩意慢城」新春燈會活動地點分別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藍田新城、環灞河沿岸大道。

  活動地點:小金街辦後院廣場  活動時間:3月2日上午10:00

  此次元宵喜樂會共計22個主題鮮明、獨具地方特色的歌舞、獨唱、小品、相聲等類型節目。

  活動地點:周至縣城北大門 活動時間:2018年3月1日(正月十四)、2018年3月2日(正月十五)9:00

  周至縣春節文化活動元宵節要「放大招」。2018周至縣迎新春盛典暨新時代周至民俗文化藝術節將在正月十四、十五隆重舉行。一場空前規模的「元宵盛宴」正在等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光臨!有鑼鼓、秧歌、彩車、竹馬、社火、芯子巡遊表演。

  活動地點:經開區涇渭新城.涇渭體育運動中心文化廣場(南廣場)  活動時間: 正月十五(3月2日)

  「頭彩」內容:藥惠竹馬(市級非遺項目)、扭秧歌表演、西營戰鼓(區級非遺項目)、旱船、舞獅子等特色民俗活動,讓群眾感到濃濃節日氣息。

  活動地點:閻良區千禧廣場 活動時間:2月28日(正月十三)至3月2日(正月十五)

  共推出40場演出,展演活動包括曲藝雜耍、歌舞話劇、詩詞誦讀以及「年味」非遺民俗展覽、攝影精品展出、流動圖書服務等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節目內容。

編輯:劉偉

相關焦點

  •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2017-12在現場,一女生正在聚精會神地為「青衣」臉譜「化妝」。 趙曉 攝  華裔青少年楊宇浩當天選擇了「財神」臉譜,正在上色的他說,提起臉譜,首先想到的是京劇臉譜,這是第一次接觸形象更豐富的社火臉譜。「上手容易,但想畫得完美又很難,要講究技巧和方法」。
  • 武山縣12項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山高蹺)近日,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在入選的41個項目中,武山高蹺、武山馬社火、姜維黃龍帶把槍、武山春秋大刀等12個項目或技藝入選。至此,我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8項。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窟文化、史前文化、三國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構成了武山歷史文化的基本框架。
  • 五一小長假來了|鶴壁:逛古城、看社火帶您穿越大商王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張曉華文圖  大河報訊 4月2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鶴壁市文化和廣電旅遊局獲悉,五一假期的臨近,為了豐富遊玩體驗,全市各旅遊景區舉辦各種特色活動,讓您在欣賞美麗景色同時,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 五一出遊策劃 | 鶴壁:逛古城、看社火、帶你穿越大商王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張曉華 4月2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鶴壁市文化和廣電旅遊局獲悉,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為了豐富遊玩體驗,該市各旅遊景區舉辦各種特色活動,讓您在欣賞美麗景色同時,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 呼和浩特最全的過年攻略來了,社火展演、冰雪運動等260餘項...
    期間相繼開展非遺中國年系列活動、呼和浩特市首屆傳統民間社火展演巡遊活動、劇場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百人百組社區烏蘭牧騎文化志願者走基層活動、公共文化場館文化惠民活動、旗縣區春節文化旅遊體育活動,主要內容包含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文藝演出、非遺展示、冰雪運動、烏蘭牧騎惠民演出、圖書閱讀、社火展演、書法筆會等多個大類。
  • 朔州市2020年元旦、春節、元宵節期間系列文化活動安排出爐
    時間為2019年12月下旬—2020年2月下旬,活動內容分為送福進萬家、歡樂迎新春、吉祥拜大年、喜慶鬧元宵、如意祈豐年「五大板塊」共100項活動。(一)送福進萬家(33項)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送歡樂、送溫暖,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 看花燈、猜燈謎、賞最大最圓月亮,逛廟會、鬧元宵
    在這喜慶團圓「皓月當空」的傳統佳節,天津歡樂谷以八千萬盞華美浪漫的自貢花燈和一場「尋趣非遺」新春歡樂大廟會為所有遊客帶來一場不一樣的元宵節體驗。廣大遊客在歡樂谷可以看花燈、猜燈謎、賞超級月亮,逛廟會、鬧元宵、享最潮、最IN十五! 八千萬盞自貢花燈和 最大最圓月亮點亮浪漫十五
  • 吃湯圓 甜甜蜜蜜 鬧元宵 歡歡喜喜
    這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山張堰鎮昨天張燈結彩,蚌殼舞、採茶舞、手獅舞等傳統民俗項目重現街頭,盤扣、喜慶四寶、金山堰菜等非遺項目展現濃濃特色年味。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現場迎來浙江平湖林埭鎮「文化走親」,浙北特色民俗「九彩龍」經過全新編排,熱熱鬧鬧「遊」到張堰老街。
  • 非遺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寶藏,許昌大學生紮根農村售賣「鄉愁」
    她的老家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霍莊村,是一個具有100多年社火道具製作歷史的村莊,製作的社火道具包括旱船、花燈、彩扇、戲服等30大類200多個品種。2012年年底,和靜靜回老家時發現,祖輩傳下來的做社火道具的手藝,鮮有年輕人學習,但國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號角已經吹響。「老手藝裡有我們的鄉愁,有國家政策扶持,肯定有市場。」和靜靜決定抓住這個機遇,留在老家創業。
  • 西安年·最中國|猜燈謎、耍社火、品湯圓,三學街——書院門民俗...
    2月19日,書院門——三學街民俗文化廟會歡天喜地鬧元宵,豐富的年俗活動陪伴市民遊客共度元宵佳節。跑旱船、扭秧歌……社火所到之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關中「 社火」 亦稱 「射虎」 ,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是特指在節日裡的各種傳統技藝、民間雜耍的表演,寄意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燈謎現場,千幅謎條隨風舞動、數百遊客爭相競猜,民風濃鬱、年味十足。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元宵節特色活動。燈謎不僅豐富了節日氣氛,更展現了參與者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張掖:古稀老人「復活」高臺社火鼓譜
    古稀老人,「復活」高臺社火鼓譜  挖掘整理的文字譜已被張掖市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具有600多年傳承歷史的高臺社火鼓譜,也同樣是通過輩輩老藝人口口相傳才延續至今。為了不讓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社火失傳,現年73歲的高臺縣退休老幹部葛立新挖掘整理了一批傳統社火鼓譜,並且自編新鼓譜近20套,鼓譜內容逐步完善,使得這一古老民間文化能夠得以恢復傳承。  難忘兒時社火情  2月5日,是寒冷冬日難得的一個好天氣。
  • 社區鬧元宵 廢舊紙盒做花燈
    昨天下午,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第十八屆元宵燈會在改建後的地下社區文化活動室內舉辦,居民用廢舊紙盒、瓶罐等製作了環保花燈,慶祝元宵節的到來,該活動將持續到3月2日元宵節當天。與此同時,北新橋街道和前門街道也於今天上午舉辦了元宵節活動,各類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輪番上演,與居民一同鬧元宵。
  • 興慶區城鄉社火「喧」動節日氛圍
    17日,銀川市興慶區2020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多彩興慶」社火展演在興慶區南門廣場舉行,來自興慶區兩鄉兩鎮、11個街道辦事處、永寧縣組織的18支社火展演隊為市民帶來一場歡慶鼓舞的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隊伍分為鑼鼓喧天隊、彩扇飛舞隊、龍騰虎躍隊,現場氣氛一片歡悅。舞獅、舞龍、高蹺、旱船、彩車、鑼鼓齊上陣,加上表演者妙趣橫生的經典扮相、幽默詼諧的互動表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 【甘肅文化】非遺展演:盡顯隴原民俗風情
    皮影戲煥發生機「淨街」民俗弘揚傳統  皮影戲是臨洮縣古老的傳統戲劇之一,歷史久遠,但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快,這一傳統戲劇受到衝擊,特別是當地青年人對皮影戲的認知度普遍降低。近年來,為弘揚這一優秀文化遺產,臨洮縣通過完善演出設備、創作新劇目等措施,提高皮影戲演出的觀賞性,使這一古老戲劇重新煥發生機。
  • 龍園裡來鬧元宵|賞花燈看演出 猜燈謎搶紅包
    (原標題:龍園裡來鬧元宵|賞花燈看演出 猜燈謎搶紅包)
  • 西安一老人手繪21米長「社火圖」
    「小時候捏了一排土地爺放在門口,被家裡老人打了一頓。」昨日中午,說起自己的愛好,戴萬直老人笑著說,平日裡兒女給的生活費都被他用來買宣紙顏料了。老人住了三間瓦房,幾乎沒有什麼家具,後院的房子地震時垮塌後再沒修復。  「我怕我再不畫,後人們就不知道社火了。」戴萬直說,10年前他就有了想法,想將「社火」這種民間藝術畫出來留給後人,因為村裡已經很多年沒有耍過社火了。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 攜非遺之美「迎新年第一縷陽光」 去航海「聚焦地」迎新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通訊員黃佳萍12月21日報導:東方網記者從位於浦東的中國航海博物館獲悉,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該館祈願季主題活動將以「發現非遺之美」為主題,圍繞「慶元旦」「賀新春」「鬧元宵」三大節日板塊
  • 十大「溧陽市非遺保護傳承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出爐!社渚鎮這一項目榮獲一等獎
    據悉,非遺傳承人不僅將這一民俗表演技藝帶進了社渚中心小學,還編寫了以蔣塘馬燈舞為代表的儺文化鄉土教材,打造了一支「小馬燈舞」表演隊伍。2013年嵩裡跳幡神獲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金獎,同年榮獲第十一屆民俗禮儀表演山花獎。
  • 安慶潛山市:聚焦文化自然遺產 共享多彩非遺盛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人民網消息,非遺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4000多名市民觀看非遺、體驗非遺;鼓書、琴書、三句半、木偶戲輪番上演,讓老百姓過了癮、解了饞……連日來,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潛山市文化館和非遺保護中心以「聚焦文化自然遺產、共享多彩非遺盛宴」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