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 - 是改變人命運的一種能力 | 知識改變命運

2020-08-28 再學二十年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高爾基

&34;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閱讀能力缺失

老師在上課時,給學生帶來的是知識點,學生只需要被動吸收消化知識點,把閱讀、理解、思考……這些必須掌握的能力丟到了一邊。

這樣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不能說高分低能,但能力有欠缺是一定的,這其中閱讀能力欠缺是最為嚴重的。

本來應該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經過獨立思考後,理解掌握知識,現在變成了老師們去思考理解,然後,再教給學生。也不知道,這樣學習的學生有沒有一種&34;的感覺。

閱讀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必備技能,也是學習知識的基礎技能。對於參加高考、中考的學生來講,語文或者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這個類型的題,就是分數產生&34;的原因之一。在複習階段,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本末倒置而不自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古人的閱讀方法,現代人可以借鑑。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古人通過學習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讀書學習經驗。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古人讀書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經典讀書法

1、陶淵明:五柳先生「不求甚解」讀書法

晉代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描述五柳先生讀書: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喜歡讀書,也不探究字詞詳細解釋,只要領會文中意思,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陶淵明告訴我們:讀書抓要點,獨立思考,領會中心思想。在知識、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對浩如煙海文章、書籍,如此方法閱讀,尤為適合。

有人會說,這樣的讀書就是&34;,而我想要說的是,難道你只用這一個方法閱讀嗎?那你把閱讀想得未免也太簡單了。

2、蘇軾:&34;讀書法

宋朝的蘇軾,再加上蘇洵、蘇轍,一家子&34;。他在《又答王庠書》中,給侄女婿王庠介紹了自己的學習方法。信中說:

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大概意思是說,年輕人學習,一本書要多讀幾遍。

很明顯,蘇軾讀書,也是使用了陶淵明讀書這樣的方法,而且講得方法更詳細,讀書要有目的,又告誡年輕人:讀書,不能好高騖遠,&34;,

蘇軾與陶淵明在說到讀書的方法時,都講到了&34;,&34;的&34;。把兩人的讀書法結合起來,就是:要帶著目的去讀書學習,不要在意看不懂,如果看一遍沒學會,那就多讀幾遍。

3、鄭板橋:&34;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在《板橋自序》中寫道:

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徒多徒爛耳。

讀書貴精不貴多,讀得再多的書,沒有領會到&34;,那也是白白浪費時間罷了。這就是鄭板橋想要告訴我們的讀書學習方法。

經典讀書法總結

陶淵明:&34;。

蘇軾:&34;,&34;。

鄭板橋:&34;。

總結經典的讀書學習方法:讀每一本書,都要帶著單一目的去讀,多讀幾遍,這樣就讀懂了。


另類讀書法

1、&34;讀書法

歐陽修:&34;讀書法

這種方法適合記憶力超強,又要有毅力的人,嗯,算術還要超好。

歸納起來就是,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把書按字數按天數平均分配,然後背下來,背不下來,誓不罷休。這就是歐陽修的&34;讀書法,歐陽修應該算是&34;的先驅者了。

立身以力學為先,學以讀書為本。今取孝經論孟六經,以字計之:孝經一千九百三字,論語萬有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周易二萬四千一百七字,尚書二萬五千七百字,詩三萬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禮記九萬九千一十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傳一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止以中才為準,若日誦三百字,不過四年半可畢。或稍鈍,減中人之半,亦九年可畢。其餘觸類而長之。雖縷秩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所不至。諺曰,積絲成縷,積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丈匹。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爾輩勉之。

這段是對歐陽修讀書方法的描述,出自元無名氏所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 歐陽文忠公讀書法》。先不說歐陽修讀書法的真實性,單單是把這幾本書的字數數下來,也需要超強耐心,還要加減乘除的算一遍,每天都要執行。無論是誰使用這種讀書法,具有的毅力、記憶力、計算能力以及執行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2、比較&34;的讀書法

張溥: &34;讀書法

明朝張溥的&34;讀書法:抄一遍、讀一遍,然後燒一遍,如此反覆六、七次,抄書抄得右手執筆處長了繭子,而且手上生了凍瘡。張溥成名後,給自己的書齋起名曰&34;。

雖然不清楚在明朝紙的價格,但要做到讀一本書,焚燒六、七次,估計也是相當有錢才行。

《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六》中記載: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34;。


楊大眼:聽書法

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而坐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 而竟不多識字也。

出自《北史·列傳·卷二十五》。

現在流行聽書閱讀,各種聽書app、聽書網站不一而足,而這個南北朝時期的楊大眼,愛兵如子的將軍,應該是最早的聽書學習受益者,聽書學習的&34;了。依靠聽書,從一個沒人待見的庶生子,最終做到了光祿大夫、平東將軍,而且還有封邑。這也是比較勵志的故事了。

聽,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

學習語言,聽說讀寫,如果不能做到流利地聽、說,那不算是熟練掌握一門語言。出國曾經遇到過外國文盲,不識字,但是聽、說流利,一下就把我驚到了,我能讀會寫居然還不如文盲說話流利,由此可見學習當中聽的重要性。

另類讀書法總結

另類讀書學習方法,對我們來說借鑑意義更大些。但是,對天賦異稟的你來說,也許就是最適合你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古人需要學習,現代人更需要學習。學習可以提高自身修養,學習還能改變命運。作為學生,就更應該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把缺失的能力補回來。

相關焦點

  • 閱讀能力:是改變人命運的一種能力|知識改變命運
    這樣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不能說高分低能,但能力有欠缺是一定的,這其中閱讀能力欠缺是最為嚴重的。本來應該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經過獨立思考後,理解掌握知識,現在變成了老師們去思考理解,然後,再教給學生。也不知道,這樣學習的學生有沒有一種"拾人牙慧"的感覺。
  •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人類的智慧和能力
    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都深信不疑,因為這句話確實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道理,而且也誕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很多人都在疑問,我擁有了很多的知識但為什麼不能獲得成功呢?首先我們要把知識和智慧分開,你得到了知識但不一定能夠得到智慧,你所擁有的知識到底算不算一種能力,這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在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知識的獲取方法變得更加快捷,你所想要解決的事情都能夠從網絡上尋求答案,解決問題。你覺得你自己得到了答案,獲得了知識,但是你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尋求結果,那麼到最後你獲得的只有那些知識,而沒有得到智慧。
  • 知識改變命運隨談
    問的啞口無言,其實先進與落後可以演繹出六種形式,落後就要挨打只是其中的一種情形。同理,知識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恐怕也有幾種形式。1、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成功改變命運的事例比比皆是,毋庸置疑也是絕大多數家庭的信奉,高考也好,國考也罷,都在向莘莘學子傳遞著一個信號:考試是公平的,寒門學子也有翻身機會,所以,家長寧願砸鍋賣鐵 ,擠得頭破血流也要把孩子送進名校也就不足為奇了。2、知識沒有大的改變命運。
  • 《天道》為什麼知識不等於能力,智慧改變命運,知識成就人生
    《天道》為什麼知識不等於能力,智慧改變命運,知識成就人生。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沒有知識未必沒有文化,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可以不讀書,知識就像計算機中的硬碟,是數據,人的思維和智慧就是算法,每個人文化屬性不一樣,究竟就是因為處理機制和處理方式不一樣,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讓每個特殊孩子都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但有智力障礙的學生不一樣,溝通、互動、傳遞情感都存在巨大障礙,知識傳授參與度低。生源結構的明顯變化,帶來的是教學理念及方式的改變和更新。「十三五」期間,該校針對各種類別的殘疾學生新建了康復訓練室等硬體設施,推行醫教結合及個別化的教學方式,程彥蘋和她的同事也在積極研究,儲備最前沿的特殊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改變命運的知識。
  • 知識改變命運,從命運說起!
    電臺主講人:小魏同學字體看不清、閱讀困難的家人們可以選擇收聽文章語音版本哦~【格拉思亞】的企業文化,跟中企聯國際的企業文化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利他、救人心、救企業。今天,為什麼我們要來給大家聊【格拉思亞】的企業文化呢?
  • 貧困女碩士自絕前程 專家:別盲信知識改變命運
    當代「範進」就業無門 貧困女碩士自絕前程被喻為「當代範進」的41歲大學生曹湘凡,臨近畢業卻空嘆就業無門「前景迷茫」;考了4次才考上研究生的貧困女生楊元元前些時自殺身亡,臨死前發出感慨:「知識改變命運,而自己學了那麼多知識,卻沒見有什麼改變。」
  •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嗎?
    改變命運真的只有高考嗎?高考真的能改變人的命運嗎?也不 能這麼說吧,畢竟如果是對於那些貧困 山區的人 來說,那確實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畢竟一但能夠考個好學校,他們未來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只有他們肯努力,那命運也可以隨之改變。但對於那些家境還行,就是一般家庭來說,高考並不能決定一切,他們即使高考失足,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
  • 高考結束了,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嗎?
    知識確實可以改變命運,可是高分名校對於大部分人,也不容易做到。剛畢業的學生,普通的家庭很想通過創業改變命運,現在家裡和自己努力湊了10萬元,去開一家奶茶店。如果是我堅決地反對這個決定,一面是能力都不足。另外就是因為他輸不起。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但其實,很多人大學畢業後明白的很:還遠遠沒完!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叫做「高考改變命運」。不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這句話奉為信仰:農村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上大學,將來有知識有文化能成為人上人,城市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原生家庭的固有階層,將來成為行業精英待在社會中上層,有錢人的孩子當然不止高考一條路走,他們有錢,可以很小就出國,可以曲線考名校,沒錢的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指望在高考這件神器中變魔法。
  • 清華寒門女孩畢業典禮上的發言,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完美詮釋!
    針對這位清華寒門女孩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發起了「你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嗎?」的投票,近19萬的投票基數,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居然達到了92%!那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嗎?又是如何改變命運的?恐怕大多數人都會直觀地給出答案,某某某學歷高,工作好,收入有保障,日子也過得更舒適。
  • 是知識改變命運?還是現實改變命運?
    按照傳統觀念的想法,當今社會,還是有絕大多數的人認同這種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知識改變命運,這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應該是當公務員,進好單位或坐在高檔的寫字間裡當高管,開啟前程似錦的人生。而那些沒有努力讀書的人,大家會覺得就應該回家務農或找一些辛苦的工作餬口,開始苦逼的人生。
  • 篤信知識改變命運的女孩,她差一點就真的改變人生了
    篤信知識改變命運的女孩,她差一點就真的改變人生了「落榜」後,懷著大學夢的陳春秀不得不開始自己跌宕的前半生:她當過餐廳服務員,去電子廠的流水線上當過螺絲釘,但和很多廠妹不同的是,陳春秀內心仍對「知識改變命運
  • 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正確認識命運改造技術
    2、人的命運能改變多少?3、改變人命運的原理是什麼?第一個問題: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一個人很有體育才華,但一直碌碌無為,直到有一天被一個教練看中,把他招入體育隊伍中,最後這個人得了世界冠軍,這也是一種命運的改變!
  • 不是屏幕改變命運,而是品牌學校改變了他們命運!
    它講述了一個科技改變命運的故事,戳中了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痛點,於是被瘋狂轉載,引起大家的熱議。那麼,這塊屏幕真能改變命運嗎?它又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如今,網際網路上最熱門的領域莫過於在線直播。其實,國內不乏有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好的課程,但為何就只有成都七中這塊「屏」被曝光?
  • 知識改變命運,貧困山區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同,家庭狀況也會對每個孩子造成影響,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仍然要靠知識來改變命運,並且這也是改變命運相對公平的方式了。貧困女孩的逆襲之路《小蘭高考》感悟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小蘭是貧苦家庭中的一個女孩,生活在農村鄉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下定目標,終於考上了上海的一所理想的大學,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那一霎那,便是等待著命運被改變的時刻。小編覺得小小的她或許還不知道將來要經歷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她的將來一定會很好,因為她用最公平,最捷徑的方式,努力的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知識改變命運,感情溝通心靈
    為了豐富這些鄉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帶領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豫湘鄂蒙」新文明實踐隊開展了「三下鄉」的志願活動。關鍵詞:三下鄉,志願活動,學習,溝通 7月17日,「豫湘鄂蒙」新文明實踐隊的索雅雯經過一段時間對於所在地的鄉村兒童的調查,發現了他們因為所在地方閉塞,而父母們因為忙於農活和掙錢,很少帶他們出去看這個世界,就導致了孩子們接受的教育極其有限。
  • 申論範文賞析:築公平之基 搭知識改變命運之橋
    知識是風,命運是帆,知識之風助推命運之帆,駛向成功的彼岸。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公平問題亟待解決,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阻力。由此可知,唯有多方發力,共築社會公平之基,才能成功搭建知識改變命運之橋梁。  第一段:開篇點題。通過舉例論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然後表明目前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社會公平問題。
  • 不明白這一點,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將是一句誤人前途的謊言
    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那這樣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難道僅僅是運氣好?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杭州37歲的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文學碩士彭敏,奪下了總冠軍。01.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認知這個讓無數人為之振奮的故事,因為主人公堅持積累知識,讓我們再次相信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