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名後,社區團購已成眾矢之的,我們為啥要對它說不?

2020-12-16 騰訊網

社區團購熱火朝天,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爭奪,這是一個每年幾萬億的大市場,蛋糕非常的大,很是吸引人。一般來說,只要某個行業有巨大的利潤,就會有資金往裡面衝。

不過,雖然各路資本都看好社區團購,但一直以來各方人士對社區團購的質疑聲不斷,正如長租公寓在三四年前就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一樣。隨著人民日報的發聲,對社區團購的質疑在這本周終於達到了高潮,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

雖然網上買菜方便了廣大居民、價格便宜帶來了實惠、有利於農業農牧業產業鏈集約化、可能會提高流通效率。但是社區團購為什麼成為了眾矢之的呢?

我們來看看它可能對社會產生了哪些很大的弊端。

1,低價傾銷

低價傾銷嚴重影響菜市場的經營者,近日有多家供應商包括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和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已經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因此社區團購低價傾銷實錘。低價傾銷的結果,就是讓廣大菜販轉行,從而形成壟斷。

低價傾銷是市場經濟打擊競爭對手的最好方式,這也是國際貿易談判的主要議題。所謂的貿易談判,實質就是防止外國產品的傾銷,導致本國企業的沒有利潤。

2,形成壟斷

市場經濟最怕出現流通渠道的壟斷,當社區團購的爭奪結束後,必然會形成壟斷,因為網際網路都是贏者通吃。這樣網購平臺就會兩頭壓榨獲取暴利,一方面壓榨生廠商,導致廠商利潤單薄,沒有利潤升級技術或產品;另外一方面提高銷售價格,損壞消費的利益。

最為典型的就是外賣市場,現在已經形成了幾家獨大,這些平臺形成聯盟,嚴重損壞了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現在的外賣餐館,利潤都很薄,經營壓力很大,如果不加入平臺,就會喪失生意機會,因為民眾已經形成了網上點外賣的習慣。一般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先給甜頭,培養用戶習慣,然後再依靠壟斷獲取利潤。當然還有網約車市場,大家會發現現在網約車已經不再便宜了,而路上的計程車卻已經不多了,以前有正規的計程車公司和專職的計程車司機,現在卻很少了。坐網約車的安全問題,已經沒辦法解決了,因為網約車司機都是兼職的,根本沒法知道這些司機的底細。

社區團購也會一樣,現在買菜很便宜,等用戶形成習慣後,價格必然會漲上去,那時候想要菜販再回來,可能就難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壟斷是各國關注的焦點,美國每年都會對各個大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企業的收購兼併,首先都要反壟斷審批。

3,影響就業

網際網路經濟帶來了新的就業,但是它破壞掉的就業數目遠遠大於它產生的新的崗位。就拿這幾年的網購,已經嚴重影響了成千上萬的個體店鋪老闆的生活,這些老闆一般都是四五十歲的人。而網際網路經濟產生的工作機會基本都是年輕人的,包括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外賣員或者快遞員。

社區團購,更是會影響很多四五十歲、乃至六七十歲的菜販的生活。如果不賣菜,他們能幹啥呢?也去跑外賣嗎?

當然也許還有其它弊端,人們還不能預料到,正如當初P2P和長租公寓一樣。我們需要產品創新、科技創新,但是對商業模式的創新、金融的創新一定要謹慎。(完)

相關焦點

  • 原創|社區團購為什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社區團購這個事有點火,必須承認,對於突然興起的社區團購我雖然不看好,但是當時認識問題的角度還是不夠高的——這幾天仔細想了想站在宏觀管理者的視角應該怎麼看待社區團購的問題,總算理清了其中的脈絡,這裡給大家講一講。
  •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但是今天不得不再提一下社區團購,但是我會用極少的部分講一下社區團購,主要講一下到底什麼算作高科技,因為通過這次社區團購啊,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作高科技。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人民日報為什麼點名社區團購,我想我12月1號的視頻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才火半年的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是否會「全軍覆沒」?
    今年最火的生意,非社區團購莫屬了,各路豪強一擲千金,精心布局,展開了百億補貼大戰。賣菜,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廝殺的新戰場。一時間,美團、拼多多、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補貼、促銷滿天飛。於是,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搞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人民日報社評一出,網上便流傳出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眼看著社區團購這是要涼。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今日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上了熱搜,是怎麼回事?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呢?一起去看。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畢竟要說最近的網際網路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頭們對藍海市場的虎視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風血雨」。就在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時,《人民日報》出面潑冷水,強調「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直接點名了。
  • 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啥?
    在其他巨頭紛紛入場的同時,哈囉出行卻悄悄關閉了旗下社區團購平臺「哈囉惠生活」的多個入口。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哈囉惠生活」,進入後卻顯示「伺服器錯誤」,另一個「哈囉惠生活門店端」小程序也顯示「目前歇業」。
  • 社區團購之後,阿里又被央視點名
    尤其是在之前阿里進軍社區團購領域之後,人們對馬雲的意見就更大了。因為電商打倒了線下實體店,社區團購也將徹底斷了那些靠賣菜為生的普通人的生計。可以預料的是,一旦社區團購全面普及開來,消費者們為了方便肯定會拋棄出門買菜的方式。而且剛開始社區團購會帶來很多優惠,在網上買菜比去店裡買要更便宜,這進一步刺激了人們的消費心理,而那些賣菜的攤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客戶流失。
  • 網際網路巨頭重倉的社區團購遭點名批評 是風口還是一地雞毛?
    原標題:網際網路巨頭重倉的社區團購遭點名批評,是風口還是一地雞毛?   12月15日,資本邦獲悉,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點名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
  • 官媒點名社區團購不會涼!不幸災樂禍,下一個失業的可能會是自己
    不要用道德去評判商業行為,資本逐利的本質是不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的,更不要幸災樂禍,下一個失業的可能是自己。最近,社區團購的商業行為被人炒得沸沸揚揚的,幾多歡喜幾多愁。網際網路巨頭扎堆的「社區團購」大戰,人民日報重點點名了這些巨頭們: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官媒點名後,又一次把社區團購討論這事推向高潮。
  • 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於是在疫情催化下,生鮮零售的主流模式開始轉向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這一業態。作為今年下半年競爭姿態最火熱的賽道,社區團購從資本熱捧到多個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從官媒點名批評到供應商相繼禁止供貨再到人民日報再發聲,這一路潮起潮落,走得跌宕起伏。
  • 社區團購看似蜜糖,實則砒霜!點名批評後,衛龍等不再給平臺供貨
    最近熱度極高的社區團購到底是什麼?簡單一點來講,就是通過APP下單,在平臺上直接採購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蔬菜水果等等。同一個社區的會有一個團長負責,然後通過統一的配貨後可以由團長配送或者自己到自提點提貨,同一個小區拼團採購價格會更加優惠。
  • 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熱火朝天布局「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人民日報對入駐「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進行點名批評,是對當下整個商業時代的最大的定局,即反壟斷,因為一旦社區團購被壟斷,隨後的結果就是更多小商販失業、商品價格會更高等等,更何況,網際網路巨頭有人有錢有物力去做更高端更大的事情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最有戲劇性的是,12月11日晚,業內傳了很久的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的融資消息終於落定,京東進場投資7億美元,但就在這前後腳,人民日報發評論說,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追求。很多人說社區團購搶走了小攤小販的飯碗。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不幹了,斷供。」有供貨商對社區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中新網記者還聯繫了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電商業務的某經理稱,經銷商要拿到授權,在約定的區域內銷售,特價銷售要報備,這都很正常,「具體是否發過針對社區團購的通知,我還要去核實。」對於「社區團購被供貨商斷供」一事,目前有社區團購業務的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均表示不接受採訪。
  • 社區團購遭人民日報點名,網傳馬雲王興等宣布退出,相關人士闢謠
    繼人民日報評論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社區團購後,12月12日,一張關於「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接近這些公司人士表示,上述網傳為謠言。自今年6月疫情平穩後,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相繼重金入局社區團購。AI財經社此前了解到,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在成都,據稱拼多多、美團、滴滴把興盛優選的門店撬走三分之一。此外,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也在近日被指賣身京東美團。
  • 被點名的社區團購:一場預謀已久的資本收割,將影響千萬人的就業!
    最近一個朋友問我說:你怎麼看社社區團購?然後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社區團購,其實這個社區團購,無非就是送送菜上門。沒什麼其他太高端的東西。但是說起來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它事關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實正在看文章的你已經捲入其中,但你不自知而已。
  • 正部級官媒點名批評社區團購,為何京東還要花50億入局?
    但就在前幾天,人民日報卻點名批評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讓他們「別只惦記這幾捆白菜」電商這篇評論員文章一出,網上就流傳出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等巨頭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消息為何這樣惠民的業務,前段時間還做的風生水起的社區團購會招致央媒的批評呢
  • 關於人民日報接連喊話社區團購的思考
    繼上周喊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人民日報又對社區團購發聲了。不過,這一次的發聲似乎要耐人尋味很多。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同時,社區團購團長、版權購買師等新職業仍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文章還寫道,新職業隨新業態而生,孕育了眾多就業崗位。49分鐘後,該文被中央政府網站「政策-解讀」版塊進行了全文轉載。這讓很多人都開始疑惑:政府到底是對社區團購是個啥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