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

2020-12-12 天氣網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今日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上了熱搜,是怎麼回事?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呢?一起去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用價格優勢換流量,用戶下單就能等菜上門……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但輿論場上也有許多不同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前不久,一些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運用前沿技術破解科技難題,這深刻啟示我們: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美國接連在晶片上制裁中國科技企業,攻克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成為舉國上下的關切。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蓄技術,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所在。

  事實上,從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再到華為建成國內首家晶片製造廠,中國的企業日益注重向科技創新進軍。在當今時代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科技創新能力,掌握關鍵領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和長遠發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當然,網際網路企業也有生存的壓力,也需要獲得投資回報,但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中國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這不僅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沃土,更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超大規模市場,可以為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廣闊銷路,從而攤薄科技創新的成本,如果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夠運用數位化技術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知識疆土,再與超大規模市場結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依靠硬核科技,讓企業站上價值鏈頂端,讓國家競爭力、自主性更強,讓人類的知識邊界更大,不是更「香」嗎?

  國家領導人反覆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啥?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社區團購上演「百團大戰」,人民日報評論:別整天惦記幾捆白菜!
    11日,人民日報對近期熱議的話題「社區團購」發表了評論。評論指出,現在輿論場上有許多不同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社區團購」到底在做什麼?一組「財經連環話」帶你一圖讀懂最近,菜販子有點難,因為「社區團購」來踢館了。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用詞犀利,網友:多學學任正非
    近日,最火的話題莫過於「社區團購」,為什麼一個商業模式會引起這麼大的社會輿論呢?主要是因為人們深知壟斷的後果。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電子商務的格局,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強爭霸,他們幾乎壟斷了95%以上的網購市場。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 科技創新更令人心潮澎湃
    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今日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原創|社區團購為什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社區團購這個事有點火,必須承認,對於突然興起的社區團購我雖然不看好,但是當時認識問題的角度還是不夠高的——這幾天仔細想了想站在宏觀管理者的視角應該怎麼看待社區團購的問題,總算理清了其中的脈絡,這裡給大家講一講。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畢竟要說最近的網際網路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頭們對藍海市場的虎視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風血雨」。就在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時,《人民日報》出面潑冷水,強調「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直接點名了。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冷卻降溫,這個千億風口「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人民日報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今天是我第二次談到社區團購,是第三次談到電子商務平臺。但是今天不得不再提一下社區團購,但是我會用極少的部分講一下社區團購,主要講一下到底什麼算作高科技,因為通過這次社區團購啊,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作高科技。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人民日報為什麼點名社區團購,我想我12月1號的視頻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應在科技...
    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於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而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更多追求、更多作為。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 關於人民日報接連喊話社區團購的思考
    繼上周喊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人民日報又對社區團購發聲了。不過,這一次的發聲似乎要耐人尋味很多。按上面幾個邏輯再來看社區團購領域,很多事情就會清楚很多了。我個人的判斷是:1)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對拉動就業肯定存在正向意義,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封殺之,更可能適度鼓勵;2)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品都是米麵糧油等實打實的普通民眾生活剛需,也就是說,這背後其實已經上升到了整個國家的「民生」問題的高度。
  • 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於是在疫情催化下,生鮮零售的主流模式開始轉向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這一業態。作為今年下半年競爭姿態最火熱的賽道,社區團購從資本熱捧到多個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從官媒點名批評到供應商相繼禁止供貨再到人民日報再發聲,這一路潮起潮落,走得跌宕起伏。
  • 才火半年的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是否會「全軍覆沒」?
    他們以社區為單元,通過集體下單、採購完成了無接觸配送,大批量採購提高了社區團購平臺的議價權,讓全國人民養成了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也讓消費者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實惠。實際上,在疫情期間完成使命的社區團購,在年中已經退場,但隨著冬季疫情的反覆,社區團購又迎來了新增長,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一個高跳,躍入這片商海。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 人民日報熱評,社區團餐會不會成為巨頭「搶灘」風口?
    還有一些地區頭部玩家在社區消費方面加快下沉市場的全國布局。人民日報也相繼評論了社區團購和社區小食堂等新的社區服務業態。我們大膽猜想,當社區團購、社區新零售這樣的商業模式被逐步驗證後,下一個,會不會是社區團餐? 社區消費在巨頭眼中是一個「流量池」?
  • 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熱火朝天布局「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點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人民日報對入駐「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進行點名批評,是對當下整個商業時代的最大的定局,即反壟斷,因為一旦社區團購被壟斷,隨後的結果就是更多小商販失業、商品價格會更高等等,更何況,網際網路巨頭有人有錢有物力去做更高端更大的事情
  • 中央兩提「反壟斷」,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澎湃新聞,江西南昌,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多個APP都在今年上線,顧客只要通過APP選擇自提點購買生鮮後,就可以到店自取。但當地農貿市場有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悉,今年農貿市場的銷量至少減少了三成。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近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該公司稱,現在廠家也難做,很多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大家的剛需產品,使得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這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 媒體環境下的社區團購
    今年前半年,社區團購話題並未引起太多討論,但進入10月份,社區團購話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尤其是11月份以來,網絡上關於社區團購的話題內容不斷增多,直到11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社區團購話題才被更多的公眾所熟知,市場壟斷、底層生存、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成為輿論場中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