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2020-12-20 綜投網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此前不久,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亦提到「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

  有觀點稱,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當天,有網絡傳言稱,馬雲表態,阿里巴巴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在這之後,一張關於社區團購的網絡截圖引發了不小的討論。該網絡截圖顯示,不止包括馬雲關於阿里巴巴之後的規劃,還提到美團、拼多多均表示「全面退出社區團購」。

  一時間,網絡上眾說紛紜,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不少人堅決認為是謠言。截至發稿,阿里、拼多多、美團對此都沒有官方回復。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人民日報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用價格優勢換流量,用戶下單就能等菜上門……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但輿論場上也有許多不同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前不久,一些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運用前沿技術破解科技難題,這深刻啟示我們: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美國接連在晶片上制裁中國科技企業,攻克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成為舉國上下的關切。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蓄技術,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所在。

  事實上,從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中國的企業日益注重向科技創新進軍。在當今時代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科技創新能力,掌握關鍵領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和長遠發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當然,網際網路企業也有生存的壓力,也需要獲得投資回報,但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中國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這不僅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沃土,更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超大規模市場,可以為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廣闊銷路,從而攤薄科技創新的成本,如果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夠運用數位化技術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知識疆土,再與超大規模市場結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依靠硬核科技,讓企業站上價值鏈頂端,讓國家競爭力、自主性更強,讓人類的知識邊界更大,不是更「香」嗎?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今日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上了熱搜,是怎麼回事?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呢?一起去看。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吳濤)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
  • 生鮮電商兇猛搶市 菜販該怎麼辦?|社區團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
    其實,手機線上賣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幾年前不少零售業者就試水賣菜類生鮮電商,但結果是大批玩家敗走麥城。誰也沒想到,一場疫情讓非接觸式的社區購物蓬勃發展,而賣菜因為高頻率、硬需求成了社區團購的最佳入口,進而成了資本追逐的寵兒。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近日,做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被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文章定義為「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抬頭看月亮」。事實可能更殘忍,這個「六便士」不是撿來的,而是搶來的。被搶的除了賣菜、賣水果的小攤販,還有社區周邊的超市、供應鏈上的弱勢商家。
  • 社區團購——將會奪走賣菜商戶的生計?看小農民怎麼說
    專家認為,電商巨頭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各家都有競爭機會,社區團購又迎來新一輪「風口」。  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寶媽等「團長」人群,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社區「團長」通過拉群快速收集訂單,平臺負責聯繫原產地直採發貨,有利於推動生鮮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隨後,以衛龍辣條為首的多家供應商表示,禁止給社區團購供貨,對於不遵守要求的經銷商將取消經銷權。兩則消息一出,便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不過已被證實為謠言。也就是說,這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還是得惦記!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冷卻降溫,這個千億風口「不...
    有觀點稱,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據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別全面絞殺社區團購!連菜販都當不了的底層正被它拯救
    在審視社區團購時,主流視野認為的底層,是凌晨3點在整理菜店的小販。然而沒看到是,在更底層的地方,有人連當菜販都做不到。弔詭的是,在主流視野中,社區團購是讓巨頭們奪走菜販生計的罪魁禍首。在邊緣世界裡,社區團購卻開闢了新的可能性,讓貧困的菜農有通道進入市場,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
  • 人民日報點名後,社區團購已成眾矢之的,我們為啥要對它說不?
    社區團購熱火朝天,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爭奪,這是一個每年幾萬億的大市場,蛋糕非常的大,很是吸引人。一般來說,只要某個行業有巨大的利潤,就會有資金往裡面衝。 不過,雖然各路資本都看好社區團購,但一直以來各方人士對社區團購的質疑聲不斷,正如長租公寓在三四年前就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一樣。
  • 聽懂了人民日報的喊話,更看到了高層的決心,網傳馬雲退出賣菜
    繼購物、打車、外賣之後,賣菜儼然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2020年下半年,阿里、京東、美團、滴滴等大公司跑步入場圈地,瘋狂燒錢,紛紛加碼社區團購。社區團購不是新鮮事。早兩年,就有企業布局,今年的疫情加快了社區團購的發展。目前的社區團購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團長」模式來主導購物。
  • 社區團購誰在支持誰又在抵制?
    巨頭們一出手就是10億20億的補貼,菜價比成本價還低,菜市場裡的個體戶哪有還手的能力?菜販只能感慨,跑不過網際網路巨頭,只能竭盡全力跑過同行就行了。便利店和超市的老闆被迫成為團長,發現自己店裡的東西,平臺上更便宜,但自己不幹,別人也會幹,連便宜賣的機會都會被奪走。只有一些快幹不下去的小店能憑此消化積攢的庫存,回點血。
  • 社區團購火爆,你最近常在哪個平臺買菜?
    沒錯,就是電商社區團購,也就是外賣送菜。幾乎你知道的網際網路巨頭都能看到賣菜的身影,這又是鬧哪出? 當然最近買菜確實便宜,但是周邊原本賣菜的小店鋪,小商超關門轉租也很明顯。有朋友從網際網路大廠辭職開個店,結果現在又被「招安」了,看來「打工人」的身份去不掉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這些店鋪不思進取,淘汰你的從來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 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啥?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應在科技...
    鈦媒體APP註: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於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而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更多追求、更多作為。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 阿里騰訊美團入局,網際網路巨頭「燒錢」賣菜,消費者:薅羊毛真香
    問題是,巨頭為何不惜燒錢也要將賣菜進行到底,這次薅羊毛的機會,又會持續多久呢?01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早在2016年,就有先知先覺者試水這一細分市場。目前,京東已經整合了友家鋪子、蛐蛐購、京東區區購等部門,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設置社區團購業務部。02市場到底有多大?說起社區團購,不得不從電商說起。過去幾年,中國電商的市場空間不斷打開,消費者也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
  • 才火半年的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是否會「全軍覆沒」?
    今年最火的生意,非社區團購莫屬了,各路豪強一擲千金,精心布局,展開了百億補貼大戰。賣菜,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廝殺的新戰場。一時間,美團、拼多多、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補貼、促銷滿天飛。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
  • 社區團購衝擊下的菜攤,他們還好嗎?
    這幾天,社區團購火了。先是多家網際網路巨頭斥巨資進軍社區團購領域;接著《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然後幾家供貨企業宣布嚴控供貨價格。  北京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介入,並不新潮的社區團購生意,正在逐漸影響生鮮產品零售行業。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賣菜,大戰之下3類人被無情碾壓,菜販:咋活?
    一、巨頭爭相賣菜 近段時間最火的關鍵詞無疑是「網際網路賣菜」了,目前社區團購大戰已經打響,各大巨頭紛紛加入這場大戰中,消費者也趁機薅羊毛,低至0.99元/斤的土豆、0.69元一棵的大白菜、5.9元/斤的雞腿……這些東西的價格顯然要低於市場價,還源於巨頭們投入了數億的補貼砸錢,從而打價格戰,將菜品以低於成本價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