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2020-12-19 北方網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

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都有過類似的情形。菜,得搶著吃才香?

那種認為「網際網路+社區團購」不是創新的觀點,我認為有失公允。事實上,這也是優勢產業對弱勢產業的慣性衝擊。巨頭們前期為搶奪市場份額,各種補貼是少不了的,消費者可能買到遠低於市場價的菜。但是,一旦戰局塵埃落定,社區團購業務只剩下極少「寡頭」在做,消費者還能繼續享受「福利」嗎?不好說。想想外賣一度出現零元免費餐,可現在呢?再想想某款熱門生鮮App上,很多菜的價格明顯貴於市場價。

巨頭們蜂擁而上,是看準了未來賺錢空間,提前在露天電影場玩搶板凳遊戲而已。這確實是市場行為,也似乎很難找出法律規則方面的問題。但是,社區團購戰局,是以犧牲小攤小販為代價的——甚至直接打碎他們的飯碗。這是我最擔心的事。

我的一位長輩親戚,兩三年前就不再賣菜了。賣菜二三十年,他養活了一家老小,過上了比較體面的生活。在網購時代,他發現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去市場攤位買菜的人比之以往明顯減少。加上年過六旬,再也承受不住每天披星戴月批菜、搬運的艱辛。我十多年前在家門口認識的一位操著蘇北口音的菜販,以買菜送蔥聞名於市場。他的菜流動快,因此新鮮,很少需要噴水增「鮮」。但慢慢地,我發現,他逐步向「流俗」低頭了,因為他的菜不再流動得很快,他也向我感嘆錢不好掙了。最近,我發現他的攤位換人了,菜場裡更是多出了幾個空攤位。

我的那位親戚做了保安,因為他缺乏更多的謀生技能。而另一位在我小區門口開店賣水果的老漢,則開上了三輪車載客,三天兩頭閒著。「時代淘汰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打」,也許如此。可是,讓菜市場這個人間煙火氣最集中的地方加速凋敝,讓菜販離場且迷茫,真的是客觀規律,不可避免的嗎?

有人拿網購時代商超的不景氣來說明市場競爭、洗牌的殘酷和「不必同情」,但別忘了,商超還有更換思路重新崛起的機會,可絕大多數菜販是不可能有這個機會的。

近年來,菜品零售終端的變遷、買賣方式的改變,是實體攤販生意逐步不好做的核心原因,而巨頭們掀起的社區團購戰爭,刀兵相見之間,壓垮菜販中的絕大多數人——仙人打架,凡人遭殃。社區團購戰爭可能不是菜販經營艱難的全部原因,卻是背後的沉重推力。

大企業要有大企業的樣兒。巨頭們應該重新思索「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命題。一個企業做大了,掌握巨量的資源,應該具有不同凡響的、立志造福於民的境界,而不是把注意力盯上平民口袋裡的仨瓜倆棗,盯上那些被認為過時的、低端的、合該被淘汰的販夫走卒式生存方式。

在輿情壓力驟增的情況下,社區團購大戰走向如何,很難說。但退一步說,巨頭們如果鐵了心一定要堅持到底、「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話,那是不是應該拿出更多注意力和資源,去關注弱勢者的生計被打破之後的解決之道呢?

一個大半輩子都靠賣菜謀生的人,是經不起這場「賣菜革命」折騰的。菜販們抗打擊的能力,可能要遠遜於計程車司機。為了流量、份額、面子,確實可以分分鐘把賣菜老李、賣瓜王婆們送回老家去,但是,接下來呢?難道都推給政府嗎?

相關焦點

  • 經不起折騰的賣菜小販怎樣了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  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都有過類似的情形。菜,得搶著吃才香?
  • 社區團購火爆,「賣菜革命」苦了誰樂了誰?
    2020年12月11日,據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將出資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參與和滴滴、美團、阿里、拼多多等巨頭的競爭。「這些平臺鬥得越厲害,我們老百姓越受益。」王大姐樂得見平臺大戰,坐收戰果。不難看出,對於社區團購,大佬們都沒有退縮的意思,網際網路巨頭在奮力搏殺,而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普通消費者「薅羊毛」之時。但能薅多久羊毛?
  • 網際網路巨頭開啟燒錢賣菜大戰 搶佔社區團購風口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春蓮 李喬宇近段時間以來,關於網際網路巨頭進場賣菜的消息不斷。12月1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上線「淘寶買菜」業務,採用社區團購模式。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向社區團購業務開放核心流量資源。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社區團購在批評聲中並沒有退場,仍然做得如火如荼
    社區團購在批評聲中並沒有退場,仍然做得如火如荼,我小區邊的超市都在做社區團購,美團、多多、十薈團、橙心優選、興盛優選等都在做。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仍然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海量的資本和超低價擠壓菜販的生存空間。現在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做的社區團購還賣日用品、雜貨,超市能賣的,除了煙,社區團購都能賣。我今天買東西,向小區兩家超市老闆了解了一下,她們都是社區團購的團長,一個做團長有三個月,一個做團長有兩個月。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最有戲劇性的是,12月11日晚,業內傳了很久的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的融資消息終於落定,京東進場投資7億美元,但就在這前後腳,人民日報發評論說,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追求。很多人說社區團購搶走了小攤小販的飯碗。
  • 網際網路社區團購賣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有人說,巨頭入場、高額補貼,搶佔和擠壓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說,這是新的商業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未來企業競爭版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惜「放下身段」,加入「賣菜」這麼傳統的生意?
  • 起底巨頭混戰的社區團購
    最近,社區團購正在混戰,滴滴,美團,阿里,拼多多正在開啟未來三年的大決戰,今天我以四個維度來講述,巨頭正在火拼的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以及我們如何通過社區團購賺錢。1.社區團購是什麼?團購集採+到店自提怎麼對線下生鮮小販整個鏈條的進行打擊?2.興盛=社區團購,興盛模式為什麼跑出來,優於前置倉,正在被各大巨頭抄襲?
  • 社區團購席捲線下零售:又一家便利店推出線上賣菜小程序
    線上賣菜與社區團購,可謂是近兩年網際網路最受關注的領域,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討論度更是再創新高。對線下零售業態,這兩個風口也是轉型的機遇。僅在連鎖便利店行業,目前孵化出的社區團購平臺便有:興盛優選(芙蓉興盛)、考拉精選(新高橋)、蘇小團(蘇寧小店)、美宜佳選(美宜佳)、蜂超市(便利蜂)等等。而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近日,安徽的鄰幾便利店也推出「菜姐菜市」小程序,以今天下單明天自提這種典型的社區團購賣菜模式,上線果蔬肉禽蛋水產海鮮全品類生鮮。
  • 社區團購動輒補貼20億,菜市場小販們的生意還好做嗎?
    2020年,除了直播帶貨外,也就數「社區團購」最為紅火了。仿佛一夜之間,各小區裡就冒出了不少「團長」,他們拉群推廣平臺,利用補貼促使消費者在線上下單買菜。有人說,在2020年尾巴裡網際網路巨頭們把最後的「偏愛」留給了社區團購,以動輒十億、百億的補貼搶佔市場,從效果來看,面對巨頭的巨量補貼,菜市場小販們也有些「招架不住」。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最有戲劇性的是,12月11日晚,業內傳了很久的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的融資消息終於落定,京東進場投資7億美元,但就在這前後腳,人民日報發評論說,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追求。很多人說社區團購搶走了小攤小販的飯碗。
  • 京東大手筆,投資50億元「賣菜」,「東哥」的真面目暴露無遺
    2020年下半年,國內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湧入所謂的社區團購,上演了一出「網際網路巨頭賣菜」的大戲;菜販子作為底層人,其被網際網路遺忘,處於科技的邊緣,無人為其發聲,那幾捆白菜的微薄利潤,甚至都有人眼紅。
  • 白馬晶選|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入局背後,社區團購涼了?
    近日,勢頭正盛的社區團購,被潑了一盆冷水。在《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的波瀾之下,「吃瓜」聲四起。網傳阿里、美團、拼多多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隨即又集體出來闢謠;同時,有報導稱,多家供應商已表示斷供社區團購。
  • 親測:社區團購怎麼樣?店主:還不如自己賣
    可能還有沒用過社區團購的朋友,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社區團購。雖然叫團購,但消費者購物體驗就是直接從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平臺網上下單,第二天到就近的便利店自提,實現蔬菜電商次日達的同時,降低了電商賣菜的損耗和物流成本。
  • 社區團購衝擊農貿市場,狼來了?
    社區團購則異軍突起,開展得如火如荼。誠然,在疫情防控最艱難的階段,傳統農貿市場適度讓位於社區團購是合理的。但是,隨著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農貿市場的生存卻依然舉步維艱。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逐漸了解並接受認可了社區團購,而這龐大的市場自然不可避免地被網際網路商業巨頭們敏銳的嗅覺所發現。巨頭們紛紛砸下巨資,搶佔社區團購的市場。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巨頭陣營的阿里,重倉投資了創業陣營的十薈團,騰訊投資了創業陣營的興盛優選、食享會,但同時又是美團、拼多多、滴滴的股東。 這些玩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興盛優選——2014年就已經成立、2017年探索出社區團購模式、總部在長沙。它被業內稱為社區團購的鼻祖,而長沙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賣菜只是社區團購階段性品類。再加上比興盛優選更寬鬆的團長審核制度與單量要求,我們可以判斷,巨頭已進入的這些城市,站點覆蓋比興盛優選只多不少。 那麼這些數量龐大的團長,若以近日引起巨大對立輿論的標準來看,早已將賣菜生意搶佔完畢。但在與一線團長的溝通當中,我們發現,少有團長的日收入過百,主要復購人群並不買菜。 社區團購掙錢嗎?
  • 網際網路巨頭齊聚社區賣菜!網友:希望改進算法
    網際網路巨頭齊聚社區賣菜!網友:希望改進算法,別買一次土豆都是土豆  繼外賣、打車、共享單車之後,社區團購成為2020年最火的風頭,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搶佔陣地。線上買菜是個萬億級別的生意。根據歐睿數據估計,2020年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可超5萬億,同比增速近5%。
  • 社區團購的另一面:新基建的親歷者
    來源:鋅財經2020年,一輪社區團購的新混戰開啟,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跑步進場。除去早就置身其中的十薈團、興盛優選、同程生活等第一梯隊老牌玩家,滴滴、美團、拼多多、蘇寧、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親自下場競逐。市場如火如荼之時,卻迎來了一盆冷水。
  • 社區賣菜的隱喻和終局 | 獵雲網
    在這8年裡,有四種主要的模式被砸了出來:第一種是「店倉一體」模式,代表企業是盒馬、永輝;第二種是前置倉模式,代表企業是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第三種是到家平臺模式,代表企業是京東、淘鮮達;而第四種便是「社區團購」模式,代表企業就是2019年倒閉的呆蘿蔔。但當年呆蘿蔔搞的社區團購,跟現在興盛優選搞的社區團購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