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用詞犀利,網友:多學學任正非

2020-12-15 科技倌

文/科技倌

原創文章,全網分發,禁止轉載!

一年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也僅僅是在網購、外賣、打車等領域拼得你死我活,利用自己掌握的大數據損害一點實體商家和用戶的利益,這些影響也是在可控的範圍。

然而,這些網際網路寡頭居然利用資本,將手伸進老百姓的菜籃子。

近日,最火的話題莫過於「社區團購」,為什麼一個商業模式會引起這麼大的社會輿論呢?主要是因為人們深知壟斷的後果。

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電子商務的格局,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強爭霸,他們幾乎壟斷了95%以上的網購市場。

在他們確定行業內的地位,開始利用手中的大數據對用戶進行「殺熟」,深深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為自己攫取更大規模的財富。

電商市場就那麼大,現已被瓜分完畢,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已經沒有了可開發的「荒地」,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除非利用「壟斷霸權」,繼續損害消費者、合作商家的利益,他們也知道這種方法就是「涸澤而漁」,不可取!

為了背後財團的利益,他們還是把手伸進了老百姓的菜籃子!

這些巨頭們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數據、先進的算法和驚人的資本儲備,開始整合社區終端資源,將線上流量引到線下,通過強大的補貼力度,誘惑用戶通過他們的平臺買菜、買水果!

這種商業模式,看起來是科技的創新,實則是資本家的狂歡。

大家試想一下,那些賣菜、賣水果的商販賺的是什麼錢,他們有沒有能力抗住資本家猛烈「炮火」的攻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利益」面前,消費者必然會站在這些巨頭一邊,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些小商販「失業」!

如果成千上萬的商販下崗,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壟斷了「菜市場」,他們會繼續搞「慈善」嗎?不會,他們會為了攫取更大的利潤,會進一步壓榨菜農,從消費者身上「吸血」!美團、餓了麼不斷提高抽取比例,滴滴提高車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這也是「社區團購」這種商業模式,遭人們大力反對的主要原因!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聲,稱「社區團購」就是「鷺鷥腿上劈精肉」的行為,呼籲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報的用詞不可謂不嚴厲,不少網友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社評後拍手稱讚,紛紛呼籲呼籲網際網路巨頭向任正非學習!

近兩年,美方不斷升級打壓華為的手段,給華為發展的道路上設置了重重障礙,尤其是對晶片的限制,讓其不得不做出斷臂求生的選擇。

然而,在重壓面前,華為並沒有選擇妥協,為了突破困境,不但自建半導體產業鏈,任正非還於近日訪問了國內首座使用5G技術的「鋼廠」、煤礦,其真實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華為的「錢途」,更是為了中國科技的崛起!

如果國內那些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網際網路巨頭,能像任正非這樣,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科技創新上,何至於會讓國人們操碎了心?

今日反思

我國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尤其是那些創辦網際網路的企業家,他們都有著驚人的財富,在世界範圍內都排得上號的大富豪,但是,現在的他們已經忘了初心,一心只想著錢,可以用「不思進取」來形容。

反觀那些美國的企業家,如馬斯克,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在賺錢的同時,還不忘自己的使命,加大基礎科研投入。

兩個之間的頂級企業家格局的差距不可謂不大,如果我國企業家不深刻反思,還緊盯老百姓菜籃子的話,我們何時才能實現在科技上的反超?

社區團購:只是資本家的狂歡,如果國家不出手,後果不堪設想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今日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上了熱搜,是怎麼回事?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說了什麼呢?一起去看。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 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啥?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社區團購上演「百團大戰」,人民日報評論:別整天惦記幾捆白菜!
    11日,人民日報對近期熱議的話題「社區團購」發表了評論。評論指出,現在輿論場上有許多不同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社區團購」到底在做什麼?一組「財經連環話」帶你一圖讀懂最近,菜販子有點難,因為「社區團購」來踢館了。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 科技創新更令人心潮澎湃
    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今日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
    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往高科技方向發展,那什麼是高科技呢>今天是我第二次談到社區團購,是第三次談到電子商務平臺。但是今天不得不再提一下社區團購,但是我會用極少的部分講一下社區團購,主要講一下到底什麼算作高科技,因為通過這次社區團購啊,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作高科技。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人民日報為什麼點名社區團購,我想我12月1號的視頻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原創|社區團購為什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社區團購這個事有點火,必須承認,對於突然興起的社區團購我雖然不看好,但是當時認識問題的角度還是不夠高的——這幾天仔細想了想站在宏觀管理者的視角應該怎麼看待社區團購的問題,總算理清了其中的脈絡,這裡給大家講一講。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應在科技...
    2020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出行等大公司跑步進場,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對此,人民日報於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而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更多追求、更多作為。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冷卻降溫,這個千億風口「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人民日報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 人民日報熱評,社區團餐會不會成為巨頭「搶灘」風口?
    近一年來,圍繞「社區」一詞熱度不減。爭相湧入社區賽道的網際網路巨頭,包括在農產品上布局已久、以拼團玩法起家的拼多多,有「幫幫大家吃得更好」作為使命的美團,甚至還有滴滴這樣的跨界選手喊話要做到市場第一。而電商行業的老大阿里巴巴,正以盒馬、零售通和投資十薈團等方式切入社區場景。
  • 關於人民日報接連喊話社區團購的思考
    繼上周喊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人民日報又對社區團購發聲了。不過,這一次的發聲似乎要耐人尋味很多。按上面幾個邏輯再來看社區團購領域,很多事情就會清楚很多了。我個人的判斷是:1)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對拉動就業肯定存在正向意義,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封殺之,更可能適度鼓勵;2)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品都是米麵糧油等實打實的普通民眾生活剛需,也就是說,這背後其實已經上升到了整個國家的「民生」問題的高度。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 才火半年的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後是否會「全軍覆沒」?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
  • 《人民日報》評周杰倫打榜,用詞嚴謹有深度,但回復卻笑翻網友
    有位網友就發了一篇帖子,質疑說「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這位網友說的「微博數據」指的是明星微博超話的排名。而這個排名往往被看成是人氣的象徵,因為越是粉絲活躍、發相關話題多的明星,排名就越靠前。粉絲這種發布相關話題的行為就被稱為「做數據」或者「打榜」。
  • 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於是在疫情催化下,生鮮零售的主流模式開始轉向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這一業態。作為今年下半年競爭姿態最火熱的賽道,社區團購從資本熱捧到多個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從官媒點名批評到供應商相繼禁止供貨再到人民日報再發聲,這一路潮起潮落,走得跌宕起伏。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畢竟要說最近的網際網路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科技君早早就感受到巨頭們對藍海市場的虎視眈眈,果不其然,入局便是一片「腥風血雨」。就在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時,《人民日報》出面潑冷水,強調「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直接點名了。
  • 從爆發式增長到冷卻降溫,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
    ,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式增長。」A股投資者對於社區團購也頗為關注,在深交所互動易中搜索「社區團購」顯示,近一年有關「社區團購」的投資者提問有208條,上證e互動中相關結果有118條,內容多為有無布局相關業務、有無與大型的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等。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社區團購遭點名批評,巨頭們真的會退出嗎?網友:學學華為吧
    最近這段時間社區團購真的是火得一塌糊塗,在2020年你甚至可以用一分錢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這種事你敢信?不是賣東西,就是送外賣、做打車的,這些確實提高了消費者的生活便利,也是時代潮流的走向,但問題在於壟斷地位的形成,相應的也擠壓掉了商販的空間,現在興起的社區團購更是擠壓了菜販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