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讀書法》是朱熹談論讀書方法的書,這本書最早由朱熹的弟子輔廣系統整理朱熹生前談論讀書方法的文字讀書編輯而成。後來巴川的度正侍郎安排綏寧的於和之做校刊,鄱陽的王式又加以增補,然後張洪和齊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補充校正。調整了輔廣原書文字的次序按新擬定的讀書方法分門別類,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近一倍的內容,使得體系更加完備。

文中解釋說,黃勉齋在著作《論語通釋》中寫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這一章時,記載道:「先生專心撰寫《四書章句集注》這本的場景,鄙人是親眼見過的。有一字不妥,一語不順,便深思熟慮,不斷修訂,不會擱置,有時一兩天都放不下,在夜裡靜坐到三四更。就比如這一章,我就親眼見過他辛苦修改。和他相對靜坐到四更,先生說,我已經心思枯竭了,今天先休息吧。於是我便退下休息去了,沒等到睡著,就又見小僕拿著木簡過來,上面有改動的數字,這說明,先生在我退下去之後根本沒有休息,沒過多久天就亮了。先生對這部書傾注心血至此,而求學者反而漫不經心的閱讀,怎麼能領會到聖賢的本意?追憶往事,謹記在此,世人當以此為戒。錢穆先生曾讚許朱熹為孔子之後第二人,可見朱熹作為理學集大成者的地位之高。
關於朱子讀書法的六條分別:
一、循序漸進:按照次序,逐步提高。
讀書遵循次序進行研習,要有持之以恆、量力而行的治學態度,同時強調踏踏實實,穩步前進。
二、熟讀精思:反覆熟讀,精湛思考。
讀夠遍數以致背誦,從而繼續熟讀達到完善理解。同時,讀書形成疑惑後仍繼續讀書,安心靜坐,精湛思考,自然有所事宜。
三虛心涵泳:謙虛學習,深入體會。
以謙虛的態度求學,不可先入為主,不可穿鑿附會的理解書中義理,同時反覆探究、深入體會,落實自身修養,達到聖賢境界。
四、切己體察:身體力行,反覆考察。
將書中體會運用於日常活動當中,身體力行,親自實踐進一步加深體會,然後不斷地反覆自查,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
五、著緊用力:抓緊課程,奮發努力。
讀書不能悠哉遊哉,得過且過,而是要在精神上振作集中,制定好課程計劃,抓緊時間進行研習。
六、居敬持志:持身恭敬,堅定志向。
讀書要持身恭敬,端正學習態度,專注精純,排除私心雜念,堅定志向長久,堅持永不懈怠。
《朱子讀書法》反對漢代以來儒家專在名物訓詁上下功夫,認為讀書的根本要求是通曉義理。這本書對於閱讀古文經典書給出了具體的方法論,書中具體的章節都引用了,原文。注釋和譯文對內容進行了仔細的解說,非常值得作為閱讀古文經典圖書的一本指南,建議每個人自己去仔細閱讀一下,同時可以參照梁啓超的讀書法,輔以考證學的觀點,可以左右參照,指導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