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永和豆漿總裁林炳生:中國風 臺灣味 兩岸情

2020-12-18 中國網

中國風 臺灣味 兩岸情 非轉基因的豆漿更健康

——專訪永和豆漿總裁林炳生

中國網6月1日訊 早餐時間,你會選擇牛奶還是豆漿?如果你是熱心的環保人士,我給你算一筆帳,也許從明天開始,喝豆漿會成為你早餐桌上的首選。

「許多歐洲人都在研究我們的豆漿,營養價值和口感是一方面,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喝豆漿更環保。我給你算一筆帳,用等量的土地種草和大豆,草長成給牛吃,牛奶和豆漿的產值為2:9,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氣卻是1:10。如果在生活裡多喝豆漿少喝牛奶的話,其實就是環保了。你知道,養一頭牛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汽車跑七萬公裡……」與和永和豆漿的總裁林炳生的對話從豆漿的低碳環保開始。坐在我對面的臺灣商人,言談舉止間,有著北方人的豪爽。

不浪費 才是最大的環保

中國網:據說永和豆漿要建「豆漿博物館」,這個我很感興趣。

林炳生:我們的豆漿博物館建在黑龍江的牡丹江市,那裡有好的空氣、土壤、水質,也是優質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豆漿博物館從豆漿的起源說起,西漢時期劉安為了給生病的母親補充營養,研究了《本草綱目》後他開始浸泡、研磨黃豆,最終得到濃醇味美的豆漿。這也是最早有史料記載的豆漿產品。

現代研究證明,大豆異黃酮對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可以延緩女性更年期。豆漿博物館就是從劉安的故事出發,從大豆原料到石磨機器各個方面演繹整個豆漿博物館。也希望參觀者能夠透過博物館,看到永和豆漿的生產基地,了解豆漿背後的文化根源。

中國網:有些人喝豆漿、牛奶會有不良反應,豆漿是否適合大多數人的體質?

林炳生:我們現在的工藝可以把大豆裡不好的因子去掉,留下好的因子。永和豆漿製作的過程包括烘乾、脫殼、去芽等工序,把其中的嘌呤去掉。此外永和豆漿還去除引起脹氣的因子。新工藝加工出來的豆漿更健康,保證充分吸收的同時也不會引起打嗝脹氣,適合的受眾範圍也更廣。

永和豆漿一直致力於做綠色環保的企業,用綠色的技術,做綠色的食品。傳統做豆漿要對大豆清洗浸泡,很浪費水的,現在我們採用無塵無菌的乾洗方法,不用泡豆子,光這個程序就節約了很多水。很多人都會說在後面的工序裡增加汙水處理的環節,我覺得如果能在前面的環節儘量不浪費,才是最大的環保。

永和豆漿 你喝得出鄉情和品質

中國網:永和豆漿除了於門店營銷外,推出了哪些新產品?

林炳生:永和豆漿是餐飲和商品雙足並進,除了四百多家門店滿足消費者隨時到餐廳就餐的需求外,我們目前在做豆漿類的固態飲品和液態飲品,固態產品即豆漿粉,豆漿粉又有分類;液態就是利樂包的包裝,也分了黑豆漿、燕麥豆漿、大棗豆漿等等,除了健康之外還很時尚,這也是我們永和用多樣化的產品品類來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除了喝到豆漿之外,我們還希望傳達給消費者濃濃的「鄉情」,世博會臺灣館的主題歌裡面也有提到「在寂靜的夜晚,來杯永和豆漿,淡淡的品味家鄉……」漂泊異鄉的人會在喝豆漿的同時想到自己的家鄉、家人,很溫暖。

永和豆漿致力於打造「養生文化,綠色經濟,立足中國,邁向全球」的品牌發展規劃。

中國網:國內豆漿品牌比如「維維」,市場佔有率很高,永和豆漿跟他的產品差異在哪裡?

林炳生:雖然現在維維的市場份額要高於我們,但我們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超越。目前有些傳統品牌還停留 「有就好」的現狀上,人的價值觀和享受度在不斷提升,消費者也不再滿足於「有」,而是需要「好」。維維的產品沒有除渣的工序,有很多豆渣纖維在裡面,而且它會加入一部分奶粉,市場定位是「豆奶」,所以蛋白質的含量比永和豆漿要低,這也是豆奶與豆漿的區別。

我們做的豆漿做了三步維維沒有的工序:一是脫殼去芽,去掉嘌呤;二是去酶,去掉脹氣的因子;第三是去除豆渣,消費者直接喝到的就是濃醇味美的豆漿。

中國網:增加了工序,成本會有所增加,消費者是否能夠承受?

林炳生:永和豆漿的三道工序會增加成本,市場價格會比同類產品貴1/3,我相信許多消費者喝過我們的產品,就會成為我們終身的消費者。因為雖然貴了1/3,但永和豆漿萃取的是43%的黃豆蛋白,其餘57%的大豆組織是處理掉的,這樣營養價值含量高很多,絕對不是1/3的價格可以衡量的。

為了世博,永和新建了中央廚房

中國網:世博場館裡面有永和豆漿門店,提供哪些產品供消費者享用?

林炳生:世博裡面會提供永和豆漿兩大系列產品:餐廳裡面有永和的豆漿、麵食、點心等商品,也有永和豆漿的可攜帶的產品銷售。到目前為止消費者的反饋還是很不錯的。剛開始世博會受到試營業的誤導,客流量不太穩定,目前隨著入園人數的增加我們的營業收入也很可觀,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原以為永和豆漿來世博會是貼錢做廣告的,現在算下來我們會略有盈餘的。

為了世博會永和豆漿的投入很大,你在這邊只是看到一個永和豆漿的門店,但是在它的背後我們的中央廚房的投入不小。所有的生產流程、物料都受到世博嚴格的控管,有政府、衛生等部門的代表檢查食品的質量。

非轉基因 是永和豆漿對消費者的承諾

中國網:最近有食品專家對轉基因的大豆製品提出質疑,永和豆漿是否用轉基因大豆?

林炳生:全世界食品領域都存在著轉基因的難題,目前永和豆漿出於企業的責任感來講,打造的是綠色基地,可以承諾永和的產品用的是飛轉基因的大豆。永和豆漿的大豆基地在黑龍江,黑豆基地在河南許昌,這些都是用的非轉基因的大豆。所以說,永和豆漿不是買大豆,而是從源頭開始種大豆,堅持品質的原料安全。如果作為黑心商家的話直接進口轉基因大豆就好了,成本要比國內的非轉基因的便宜,但是我們堅持本地產的大豆。

大豆是中國古老的物種,全世界的大豆基本是從中國傳播出去的,現在他們又要把轉基因的大豆「還」給我們,這個永和豆漿是無法接受的。

中國網:如果十年以後我在採訪您的話,您設想下永和豆漿的發展規模。

林炳生:永和是1985年在臺灣開始開店,到大陸這邊是1992年註冊的,96年開始發展開來,全心投入這邊是從99年開始的。

過去是立足臺灣邁向大陸,我們以「中國風、臺灣味、兩岸情」的目標去做品牌,希望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在兩岸關係很好的前提下,我們提出「以養生文化、綠色經濟,立足中國,邁向全球」的戰略目標。我們在2009年我們新成立了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在祖國大陸上上市,實現我們的遠期目標。(記者馮竹)

相關焦點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王九山專訪林炳生.合影】      林炳生,是永和豆漿的掌門人,1982年在寶島臺灣開始開店,1985年正式取得了「永和豆漿」商標註冊,1992年在大陸註冊,1995年永和食品公司跨過中國臺灣海峽,走進故土發展,總部設立於上海。
  • 趕上好時代 臺灣「永和豆漿」紮根大陸 贏在兩岸
    中國臺灣網1月4日北京消息 10年前,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臺灣「永和豆漿」到大陸紮根,已發展了近380家連鎖加盟店。如今,繼續在大陸擴大規模的同時,又計劃趁著兩岸「大三通」好時機,將在大陸生產的蛋白粉、豆漿粉等以海運直航方式回銷臺灣。
  • 永和豆漿董事長稱 將抓住「三通」機遇回銷臺灣
    永和豆漿董事長稱 將抓住「三通」機遇回銷臺灣 2009年01月04日 06:3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永和豆漿專家煉成記:董事長第一個微信問早安
    永和,其實是中國臺灣省臺北縣的一個地名。在永和的早晨,有很多供應豆漿油條的攤位。彼時還身在某美資企業、拿著穩定高薪的林炳生先生就覺得豆漿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產品。
  • 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兩岸企業同等待遇措施效果顯現
    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兩岸企業同等待遇措施效果顯現 2018年05月10日 11: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企永和豆漿籌備大陸A股上市  (圖片來源: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訊 臺資企業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近日表示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 永和豆漿:大豆方法論
    1983年,正在做房屋中介業務的林炳生聽說臺北市區一家豆漿鋪轉讓,對方要價60萬元新臺幣。林炳生跑過去一看,這家前店後廠式的豆漿鋪破破爛爛也就一百多平方米,可誰都沒想到,和豆漿鋪一起轉讓的還有「永和豆漿」的註冊商標。永和是中國臺灣省臺北縣永和市的地名。
  • 龍迦娜出席財富中國經濟論壇 對話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
    1月8日,2018世界500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第二屆年會(財富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辦。參會嘉賓名單中,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等多位中國企業家領袖、行業精英赫然在列。金融界電訊北京公司董事長、金融經濟與風險管理專家龍迦娜應邀出席論壇,並對話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炳生,暢談品牌經營之道與海外市場拓展戰略。  龍迦娜與林炳生圍繞新的經濟格局下的傳統實業變革、商業項目與資本的融合、推動全球化戰略等方面交換了意見。
  • 永和豆漿:大豆產業鏈初具雛形
    1983年,正在做房屋中介業務的林炳生聽說臺北市區一家豆漿鋪轉讓,對方要價60萬元新臺幣。林炳生跑過去一看,這家前店後廠式的豆漿鋪破破爛爛也就一百多平方米,可誰都沒想到,和豆漿鋪一起轉讓的還有「永和豆漿」的註冊商標。   永和是中國臺灣省臺北縣永和市的地名。
  • 他在人生困苦時,靠豆漿生意成為富豪
    幸好當時林炳生的人際關係比較好,大家都比較信任他。最後他找互助會(臺灣民間借貸組織)借了 20 萬臺幣。另外,林炳生還邀請了要好的同學和同事入夥。就這樣,他湊夠了錢,將永和豆漿店鋪和商標一起買了下來,開始創業。 此後,林炳生與幾個合伙人進行了分工合作,然而做豆漿是個辛苦活,賺錢又難,幾個月後,合伙人覺得太消耗自己,於是陸續決定退夥。
  • 永和豆漿一周內將明示「衝泡」信息
    對於有礙消費者知情權的質疑,永和食品董事長林炳生明確表示,一周內在直營店內,將豆漿粉衝泡信息公開明示。  「如有添加劑願賠百萬元」  永和食品總裁林建雄昨日面對滬上媒體表示,目前在永和豆漿連鎖餐飲店內,現磨豆漿和豆漿粉衝泡兩種形式都存在,「過去永和都是在店內現磨豆漿,但採用衝泡工藝更容易控制品質,也能保證口味的統一。」
  • 豆漿類飲品再獲肯定,永和豆漿林建雄講述永和故事
    作為大豆的發源地,中國擁有五千多年年的大豆歷史,而豆漿作為大豆常見的衍生品,相傳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在中國也已傳承了1900多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豆漿品牌,其中永和豆漿由林建雄先生從臺灣帶到大陸,開啟了全民豆漿的潮流時代,將豆漿搬上了大眾的餐桌,永和豆漿豐富的營養、精製的工藝等特徵在新階段再次風靡起來。
  • 永和豆漿:大陸10%門店用的是豆漿粉
    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繼肯德基之後,近期永和豆漿也被爆出豆漿系豆漿粉調製的消息,永和食品總裁林建雄昨日(8月9日)在上海表示,目前永和豆漿在大陸地區有10%的終端餐飲店採用豆漿粉衝泡工藝。並稱,相對現磨豆漿,豆漿粉衝泡工藝成本價格更高。
  • 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全新定義豆漿飲品的營養升級新消費
    2020年,在特殊時期的加速催化下,植物基尤其是植物蛋白飲品迎來高熱升溫,作為中國植物基飲品的典型代表,豆漿產業進入新的上升階段。永和豆漿作為家喻戶曉的豆漿品牌,憑藉其強大的品牌背書和醇香濃鬱的豆漿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與好評。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永和豆漿不只有情懷更有營養和健康。
  • 江蘇海安市委蒞臨永和食品公司,永和豆漿林建雄探討未來發展
    日前,在江蘇省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書記的帶領下,海安市委代表團一行蒞臨永和豆漿總部參觀調研,永和食品公司林建雄董事長向來訪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海安市委代表們對於永和品牌的發展實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盛讚永和集團是民族的脊梁、民族振興的基礎和支撐力量,林建雄先生是有民族情懷、家國情懷的企業家和思想家。永和豆漿原指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在中國臺灣的永和縣中正橋畔,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到中國臺灣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創辦了一片早點的攤鋪。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國民飲品」豆漿成新消費選擇,永和豆漿林建雄帶領品牌發展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大豆文化,豆漿更是國人舌尖上的重要選擇,兩根油條、一碗豆漿,這種中國南北方人都喜愛的早餐,長久以來以早餐鋪的形式存在於人們的日常飲食中,近年來以永和豆漿為代表的綜合性的餐飲店、便利店也推出了豆漿熱銷單品,得到了更多的飲用場景和消費喜愛。永和豆漿林建雄先生認為,在近兩年的茶飲、咖啡、牛奶這些常見飲料的消費升級對比下,「國民飲品」豆漿有機會以新面目成為新的消費選擇。
  • 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昨日,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回復網友,「在海南省暫未授予任何門店」,頓時引起網友一片譁然,原來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非臺灣永和豆漿。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及餐具。(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永和豆漿林建雄:永秉初心,傳承中華美食文化
    永和豆漿的味道是一個時代的烙印,也是95後一代美好的童年回憶,而這個傳承仍在繼續,這個在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已經發展三十餘載的品牌,究竟有什麼魅力,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常豆漿油條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早餐搭配,為了讓兒時橋畔的美食美味延續傳承,讓老百姓都能吃到這份美味,讓遠離家鄉在外漂泊的人也可以享受到熟悉的味道,林建雄創辦了永和豆漿。傳承美味,向中國傳統美食致敬,就是他創立永和豆漿的初心。
  • 永和豆漿的成功秘訣
    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他說:「創業這些年來,我一直以三分傻勁、七分幹勁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努力。」
  • 臺灣企業永和豆漿店在利津落地生根
    中國臺灣網6月26日利津訊 永和豆漿利津店坐落於利津縣城商業繁華地段,位於銀座商城商業區,周邊是東營百貨大樓利津店以及多處住宅小區3000餘戶,還有即將開工建設的利三路中段改造小區。 自2014年落戶利津以來,在臺灣董事長林炳生先生的帶領下,秉持「健康、養生、環保、文化」的發展理念,注重在發展健康飲食、傳播養生理念的同時,支持環保事業、文化事業、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等公共事業,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該店鋪開業以來生意一直紅紅火火,店鋪規模不斷擴大,經營範圍以豆漿油條為主,兼營其它主食,特別是豆漿油條深受利津人民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