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介紹法國啟蒙思想家笛卡爾

2020-12-23 汗青論史

引言

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笛卡爾雖然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是他卻喜歡在信奉新教的荷蘭居住和研究。笛卡爾的父親是布列塔尼地方議會的議員,擁有一份相當大的地產。笛卡爾在父親去世以後繼承了這筆遺產。

從1604年到1612年,他一 直在一所耶穌會的學校裡接受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數學根底,1612年去了巴黎,後來又退居鄉下,1617年,他加入荷蘭的軍隊,當時荷蘭太平無事,他享受了兩年太平無事的沉思的生活,在1628年他曾經加入圍攻胡格諾派的軍隊,可能是為了逃避紛爭,他不久就選擇 荷蘭居住。1629年至1644年他長期居住在荷蘭,成為一位不願意公開露面、行為隱秘、 喜歡隱居的哲學家,其座右銘是「隱居得越深,生活得越好」。據說他也喜歡荷蘭的氣候, 更喜歡這裡安靜的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是他在巴黎辦不到的。

1631年左右他在荷蘭出版 了一本名叫《論世界》的書籍,這是一本在物理學方面涉獵廣泛而頗具前瞻性的著作,不過在他生前並沒有公開出版。在這段時間,他的思想非常活躍,每周都要花一天的時間寫信,藉此引發哲學的討論。他還把主要的時間花在光學以及生理學的試驗方面。他還用錢去買來人的屍體進行解剖,當時只有在荷蘭才能夠做到,在天主教國家這種做法是不可想像的。1633年,他出版了《人論》文集。在此之前不久,他聽到了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判罪的消息。由於害怕像伽利略一樣受到教會的譴責,他非常謹慎地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思想。1635年,他的朋友勒內裡開始在烏特勒支介紹他的自然哲學思想。

從這一年到次年的冬季,他決定發表《論正確地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裡尋求 真理的方法》,簡稱《方法論》,他希望這本著作能夠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用法語而非拉丁語寫成。1637年8月,就在《方法論》出版之時,他移居哈勒姆附近的荷蘭海岸,一直居住到1639年底,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他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處理信件,主要是回答對於《方法論》一書的各種意見。他也經 常到一個牧草園裡從事耕作,解剖動物的屍體,對自己的著作加以評註,對諸如滑輪、槓 杆以及齒輪等各類簡單機械原理進行解釋。從1638年開始,他從事《第一哲學沉思集》 的創作,雖然在這部著作的前言中他對於教會以及索邦神學院表示了感謝,但其中闡發的物理學觀念卻隱含了地球不是太陽系的靜止中心的觀點,表現出一種革新的思想,不過他也沒有做出更明確的陳述。

從 1641年開始,他寫作了《哲學原理》,並寫作未完成的對話錄 《真理的探求》。《哲學原理》包括四個部分,是笛卡爾自然哲 學和形上學的完整闡述,採用的是教科書的形式,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但是該著作的第 五和第六部分則沒有完成(據說是涉及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等內容的)。以後的一段時間 裡,他又恢復了對於解剖學的興趣,並寫了《人體描述》的短論。從1629年到1649年,除了少數幾次短時間去法國以及一次去英國以外, 他在荷蘭居住了20年。晚年,他想回到法國,但是巴黎卻在動亂中。1646年,在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的邀請之下,他去了瑞典,1650年逝世。 約翰·洛克在1683年至1689年間為躲避斯圖亞特王朝保皇黨人的迫害流亡到了荷蘭,在阿姆斯特丹他與那些像他一樣流亡到荷蘭的法國新教徒以及鼓吹寬容的荷蘭人頻繁往來。

1685年的冬天,他與菲利普·凡·林堡格進行了多次交談並且受到促動,寫下了《論寬容第一書簡》 。就在那一年的10月18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宣布廢除《南特敕 令》,剝奪法國的新教徒的一切宗教自由和公民自由。在以後的幾年中,移民到英格蘭、 普魯士、荷蘭以及北美的胡格諾教徒達40萬之眾。洛克看到了法國持續不斷的對新教徒的 排斥,也看到了英國的開明思想家們被逼迫的命運,由此產生了深刻的思考,這就是這部 後來聞名遐邇的著作產生的背景。林堡格是當時阿姆斯特丹抗辯派的領導人,與洛克同在 一個文學社團。這封信的原文是以拉丁文寫成的。洛克充滿激情地呼籲宗教的寬容,這在 歐洲的政治哲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本著作特別適用於當時英國和法國的情況,但是卻是在荷蘭的土地上產生的。荷蘭聯省共和國為所有基督教宗派的和平相處提供了榜樣,這是促使洛克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社會環境。1688年,「光榮革命」發生,洛克回到了英國。 次年,林堡格用匿名出版了這本書簡集,不久以後,威廉·坡普爾的英 譯本很快就面世了。 《論寬容第一書簡》首先指出寬容是基督教教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寬容是純正的教 會的基本特徵」。每個人都以自己為正統不是基督教會的標誌,只不過是爭奪他人權利或 者是最高權威的標記。倘若缺乏仁愛、溫順以及對全人類乃至非基督徒的普遍的友善,就 不配稱一個基督徒。他指出信仰不是一個意志的問題,個人不能在受到壓迫的情況之下突 然決定去信仰他事實上並不信仰的東西。

壓迫與信仰之間絕對沒有因果的關係。正因為如此,使用武力或進行壓迫是非理性的,至多只能造成假的和偽裝的信仰,這違背了上帝只接納真心信徒的意願。他認為政府在信仰方面使用武力是不明智的,況且起不了什么正面的作用,只能在公民中引發騷亂。他強烈地呼籲政教分離:認為國家的目的是「謀求、維護和增進公民們自己的利益。所謂公民利益,我指的是生命、自由、健康和疾病以及諸如金錢、土地、房屋、家具等外在物的佔有權。官長的職責是:公正無私地行駛平等的法律,總體上保護所有的人並具體地保護每一個公民屬於今生的對這些東西的所有權」。

「教會屬於一個自由的、自願的團體,因為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屬於某一教會,教會的宗旨是 共同禮拜上帝,並以此手段求得永生。」他認為政府和教會都是人們自發組成的機構,但 是它們的目的和手段各不相同:國家應當執行法律和維護秩序,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 全、解決各種衝突,國家是壟斷強權和武力的。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灌輸信仰、勸誡以及樹立好榜樣使得人的靈魂得救。兩者的目的與手段各不相同,不能侵犯彼此的權威,國家不能干涉個人的良心問題,教會也不能對觸犯法律的人實施懲戒。

洛克的這封信在英國發表以後,遭到牛津大學女王學院的一個高級教士的反駁,他認為為了促進「純正 的宗教」,使用強制的手段是正當的和合法的。洛克後來在1690年、1692年和1704年,又 以書信的形式寫了三篇論宗教寬容的著作,但是最後一篇沒有寫完就與世長辭。這四篇書 信後來合起來收在洛克的《論宗教寬容》中。洛克的主要思想後來成為近代歐洲宗教自由 觀念的基礎,也是後來被納入歐洲各國憲法的政教分離原則的基礎。他的宗教觀點和政治觀點都帶有理性主義的特徵和對自然理性的信仰,在17世紀後期得到廣泛的傳播。

主要生活在18世紀的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早年在旅居英國時已經深受洛克的哲學思想和牛頓的科學思想的影響,他對於當時天主教會的腐敗和不寬容是極度不滿的。他曾經五次來到荷蘭省。早在 1737年,他就對荷蘭的教授們以及各個大學通過提供給學生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特別在科學以及醫學方面)來吸引外國學生的能力十分欣賞和震驚。他認為當時無論法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在介紹本國和外國的新思想方面趕不上荷蘭。他發現荷蘭人雖然自己不能撰寫書籍,「但是由於他們是全世界的經紀人,所以他們能夠同時出售別國的精神產品以及食品」。

馬克斯·加洛在《伏爾泰的一生》中寫道:「在荷蘭吹拂的自由之風使他沉醉。他發現一個強大的、商業繁盛的、自由的國度。『在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裡有一千多艘船隻,在居住在這座城市裡的五十萬人之中,沒有一個遊手好閒的人,沒有一個窮人,沒有一個二流的作家,沒有一個粗俗無禮的人。在那裡看不見任何捧場的人。人 們不會為了看到一位王子走過而排起人牆。人們只知道工作和謙虛。」

荷蘭的人們則如饑似渴地閱讀他編撰的《哲學辭典》,這是一部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短文集,其中包含了討論寬容的一個章節。這本書與他1763年出版的《論寬容》一書共同闡述了他的關於寬容的思想。他並沒有對於洛克的思想注入新的內容,但是卻更加廣泛地傳播了洛克的思想,並且對當時法國民事當局與天主教教會持續不斷地迫害新教徒進行了猛烈的鞭撻。

相關焦點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笛卡爾(1596—1650年)笛卡爾(1596-1650年),全名勒內·笛卡爾,17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歐陸理性主義"哲學開拓者,被黑格爾譽為"現代哲學之父"。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約翰·洛克是英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著述家
    約翰·洛克[1](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 --- 1704年10月28日),是英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著述家。約翰·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他的理論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理性的地位從笛卡爾開始改變。1笛卡爾(1596-1650)。1596年3月31日,出生於荷蘭海牙。笛卡爾的祖父是醫生,父親是法國地區議會的參議員。笛卡爾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就染上重病,生下笛卡爾不久就去世了,笛卡爾的身體也孱弱多病。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你一定想不到,這名老人的原型,竟然是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家——笛卡爾!(某礦泉水廣告)1596年3月31日(明萬曆24年),笛卡爾出生於今法國中部的笛卡爾鎮(原名圖賴訥拉海,1967年為紀念笛卡爾而改名)。
  • 洛克: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約翰·洛克是英國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他被視為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     1632年8月29日,洛克出生於薩默塞特郡威靈頓村的一個並不富裕的律師家庭,雙親都是清教徒。他的父親是一名在薩默塞特郡擔任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
  • 啟蒙思想家嚴復 :一個有價值的普通人
    幾十年以後,他成了一個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的、非同凡響的、普通人。什麼叫啟蒙思想家?咱們中國,自古就有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一大堆聖賢,這麼牛一國家,還需要誰來給俺們啟蒙?中國確實很牛,可老子、孔子和墨子這些大聖賢們都忘了教俺們老百姓一件事兒,啥事兒呢?發展科學技術!結果科學技術讓西方的洋人佔了先。
  • 笛卡爾與帕斯卡爾:隱居的法國人
    在這個世紀裡,法國貢獻出了三位科學天才,即笛卡爾、費爾馬和帕斯卡爾。眾所周知,費爾馬的興趣主要在純粹數學方面,尤以久而未決並最終在上個世紀末被攻克的「費爾馬大定理」聞名於世。而笛卡爾和帕斯卡爾因為多才多藝,並一度生活在巴黎,他們在世時就已聲名顯赫了。
  •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笛卡爾(法語: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者的代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黑格爾稱笛卡爾為「現代哲學之父」。
  • 王汎森北大演講|當代西方思想史流派及其批評
    從洛夫喬伊到勒高夫在演講中,王汎森先生結合他的閱讀經驗,深入介紹了二十世紀有深遠影響的不同西方思想史流派。他認為從洛夫喬伊(Arthur O. Lovejoy)的觀念史(History of ideas)開始,西方思想史寫作體現出了二十世紀的全新面貌。
  • 荷蘭為什麼是歐洲啟蒙思想家最愛的國家?-虎嗅網
    在書架上沉睡多年的一本小書,狄德羅的《荷蘭行記》終於引起我注意,大約兩個半世紀以前的荷蘭給這位啟蒙思想家留下了什麼印象?這個低於海平面的蕞爾小國其實土地並不肥沃,氣候也不算宜人,但利用其處於海上交通要道的地理優勢,靠商業立國,17世紀迅速崛起,成為「海上馬車夫」,被稱為「全球市場」。
  • 出格的留學生涯,讓學駕駛的嚴復成了近代啟蒙思想家
    留學英國期間的嚴復 不過,在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中,後世聲望最大嚴復卻沒有成為軍人,反而成了文人,擔當了啟蒙近代中國的重任時間長了,閱歷多了,嚴復同學開始懷疑起清廷讓他來歐洲學習駕駛技術的效用來了,認為西方的富強不僅僅在於人家有幾個強大的兵艦和威風的大炮,更在於人家有一個能使「公理日伸」的政治和立法制度。換句話說,人家英法等國的政治制度好,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條,「莫不極治繕葺完」。而大清呢,專制制度搞得動亂不止,饑民遍野,老百姓有理也沒地方說……。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笛卡爾可以說是近代哲學的始祖,在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一筆可觀的地產,地產被他賣掉,用錢來投資,每年大概有六千法郎左右的收入,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計而發愁。在聽到了伽利略被秘密判罪的事,笛卡爾搬到了荷蘭,住了二十年,荷蘭在當時是一個有思想自由的國度,在荷蘭最少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還可以出版他寫的書。笛卡爾一心只想思考,做研究,不想和麻煩靠近,總是能躲就躲。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羅素在《西方哲學史》的緒論裡邊說過一句話: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想要徹底理解笛卡爾的哲學思想,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和時代背景。一、笛卡爾的生平背景笛卡爾於1596年出生於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彼時的歐洲正處於社會歷史的劇烈變革當中。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興起和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教會的權威開始沒落。
  • 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法國人寫了十本普及讀物
    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       這套給少年兒童製作的哲學普及讀物,主角是10位西方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哲學思想,分別是《神聖的蘇格拉底之死》、《第歐根尼的另類生活》、《伊壁鳩魯的笑》、《笛卡爾先生的小精靈》、《盧梭的歌劇》、《康德教授的夢幻一日》、《萊布尼茨的美好世界》、《馬克思的誓言》、《愛因斯坦的靈感
  • 數學教育-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兒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
  • 2006年7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全國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課程代碼:0026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5小題,每小題 1分,共 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唯物論開創者——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試論法國大革命與啟蒙時代的關係
    這些啟蒙思想家們提出了新的政治制度藍圖和政治觀念,但並沒有提供達到這一結果的合理途徑。柏克在法國大革命發生後所寫的《法國革命論》中諷刺說道:「那位雖然古怪卻很敏銳的觀察家已經察覺到,要打動和吸引公眾,就必須創造出奇蹟。」 顯然,啟蒙思想家們,尤其是盧梭,之所以可以發揮如此強大的力量,與其學說所塑造的「奇蹟」是分不開的,而這種奇蹟即是對生活、風尚、政治、道德的前所未有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