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點半管級領導發信息說,我們班有幾個男生晚修早退,還附上了名單,一共三位男生早退了。
現在是高三,晚自習的時間是比較長,從6點50分開始到晚上10點半,特色是十點之後的半個小時,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時間,有學生偷懶這個也是可以理解。
理解是可以理解,但是卻不能放任,於是今天早上的時候就找那三位男生談話了。
我一個個單獨詢問那三位早退的男生,昨晚為什麼早退。第一位男生,他好像很驚訝地說:「老師,我沒有早退,我25分鐘的時候去上廁所,覺得還沒有幾分鐘就走了。」
第二位男生則很吃驚地說:「老師我沒有早退,只是最後三分鐘先走了。」
第三位男生更加委屈:「沒有早退好吧,就是早走了一分鐘而已,不要太多計較了。」
面對比我還委屈,身高比我高了很多的男生,我絲毫不憐憫地說:「早退就是早退,管你是早退一分鐘還是三分鐘,五分鐘,都是早退,學校那已經做了記錄,班級管理分數也是已經扣了。」
批評了這三位男生後,又在班級上做思想工作說:「上下課的時間都是有規定,寧願早來也不要遲到,寧願遲走一分鐘,也不要早退一秒鐘。」
另外希望我們的學生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遲到就是遲到,早退就是早退,不要給我扯一分鐘還是一秒鐘的問題,一點意義也沒有。
馬上就有同學起鬨說:「老師,沒有那麼誇張吧?」
我的回答是:「我們都是很嚴格要求別人,寬容對待自己。今天你們遲到早退一分鐘,我說沒有關係,你們明天就會遲到早退2分鐘,後天就會遲到早退3分鐘,底線就會被無限的放低,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到最後遲到成為了常態,那個時候再來抓遲到早退,你們在內心只會埋怨老師,只是遲到而已,為什麼這麼斤斤計較,卻不會反思自己為什麼會遲到早退了。
這樣還不如一開始有苗頭,就把小火苗掐滅,大家共同維護好的紀律,大家都省時省力。
班主任就一定要強有力,不要隨意妥協,遲到早退問題一定要按照原則來。這樣的方法在孩子形成好習慣的幼兒園和小學,也是適用。
今天孩子看電視,到了時間點,你要關電視,孩子說:「媽媽,還差一分鐘等等。」
也許你覺得沒有什麼,就一分鐘,可是就是這一分鐘讓孩子看到了父母的妥協,讓孩子看到了原來規則是可以被打破。
於是就會衍生出無數問題,叫洗澡要等等,叫起床也要等等,叫做作業也是要等等。
家長等啊等,十分鐘還不來,還能忍住脾氣叫著快,20分鐘還不來,就開始用吼著快,30分鐘還不來就開始暴跳如雷。
孩子心裡委屈,不就是多一點時間而已嗎,至於這麼兇嗎?
家長心裡惱火,給了這麼多的時間,還拖拉,太沒有時間觀念了。
親子關係在這樣日復一日的鬥爭中,越來越緊張,而造成這樣的後果僅僅只是一分鐘而已。
無論是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作為班主任的老師,我們都應該一開始就不妥協,讓孩子養成好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規則是一定要遵守,這樣大家都省心省力。
你們覺得這一分鐘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留言說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