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新冠病毒,辨證論治開出「中國處方」

2020-12-18 光明網

  在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鏖戰中,中國累計確診8萬多例,絕大多數患者被治癒,其中有個中藥處方在全國28個省大顯身手,特別在武漢主戰場使用量最大,達39萬袋湯劑、50萬劑複方顆粒劑,有效率99.5%,無一例逆轉,一個療程僅百元。

  那麼,當針對性的疫苗和西藥研發尚處於摸索階段,中醫藥就第一時間狙擊新冠肺炎疫情,究竟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

  「作為中醫藥人,應行動起來攻克疫病」

  「疫情就是命令!」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國中醫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葛又文在電視裡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講這句話時,深有觸動。

  出身中醫世家,葛又文對藥典苦心鑽研多年,此刻他下定決心——「作為中醫藥人,應行動起來攻克疫病!」

  1月2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打來電話,提出要儘快拿出針對核心病機的關鍵方劑,葛又文立即投入戰鬥狀態。

  根據此次疫情發病的時間特點、人群的共性、區域等三因制宜,葛又文深入辨證,加以區別多年流感狀況,特別是結合從疫情前線發回的患者詳細病情資料,驗證對本次疫病核心病機和應對方法的判斷。

  「由於這次疫情遠比任何一次流感都要複雜,與當年非典區別也很大,於是我在統籌考慮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經典名方基礎上,將麻杏石甘湯、射幹麻黃湯、小柴胡湯和五苓散等多個方劑優化組合,兵團作戰,達到普適、速效、決勝。」葛又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設計這劑藥的難點何在?葛又文答道,「一個在於病情阻斷,即發揮中醫的前瞻性優勢,對新冠病毒做到攻守兼備,對可能受到傷害的臟腑提前保護,使藥力走在毒性前面,阻斷疾病惡化進展通道;一個在於細辛的用量,若劑量不大,很難防止痰飲阻肺及炎症風暴發生,為讓患者儘快痊癒,用量需超過藥典,以一定『藥力』調動增強人體免疫力,祛除體內病邪,通過咳痰、出汗和大小便排出。」

  由此,他親身試藥,充分驗證方劑的安全性、有效性後,一周內確定了包含21味藥的「清肺排毒湯」處方。

  「全部責任由我承擔」

  1月26日,研讀「清肺排毒湯」處方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徹夜未眠。為搞清疫病特性,研判收集的各種處方材料,他連續數日每天僅睡三四個小時,後來還引發兩次心梗。

  「如何結合這次疫病特點,針對核心病機,並從經典醫籍古方中篩選最對症的方藥,至關重要。」王志勇指出。

  據介紹,當時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薛伯壽提出,這次疫情病位在肺,表現內在溼邪,主要是「寒溼疫」。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院士、在武漢一線的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等均認同。

  「這個處方頗有創新,不但與幾位院士、國醫大師對核心病機的研判一致,還在考慮肺部疾患治療的同時,充分關注對心臟、肝臟、脾胃和腎臟的協同保護,周全而精妙。」王志勇感慨道。

  王志勇強調,「新冠肺炎傳播迅速,波及面廣,對每一個病人進行辨證論治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因此關鍵要針對這次疫病核心病機,拿出一個良好療效的通治處方,這本身就是辨證論治,也是歷史經驗。」

  1月27日凌晨3點鐘,王志勇鄭重寫下承諾書:「……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異常嚴峻,我們必須與死神和時間賽跑。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正月初一抗擊疾病的重要指示,加快臨床有效方劑的篩選,我決定在山西、河北兩省啟動臨床觀察。處方所有權、智慧財產權歸葛又文同志,課題研究成果由課題組成員共享。全部責任由我承擔!」

  當日,以臨床「急用、實用、效用」為導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緊急啟動「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劑臨床篩選研究」專項,首批在山西、河北、黑龍江、陝西4省開展「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患者的臨床觀察。

  「藥方行不行,療效是最好證明」

  「『清肺排毒湯』的處方設計嚴謹精妙,對核心病機的把握和疫病的嚴重性認識深刻。但臨床應用中藥方行不行,療效是最好證明。」項目組組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偉指出。

  山西有位病人,入院後拒絕吃中藥,經過治療新冠肺炎症狀雖然消失,但核酸檢測始終呈陽性。後來看到同病房病友服用「清肺排毒湯」後轉陰出院,才接受中藥治療,一個療程三天後即轉陰。「早期很多病人都是這樣,看到效果後方開始服用『清肺排毒湯』。」王偉介紹說。

  據統計,在臨床救治觀察試點持續使用這個處方中,效果令人振奮:第一批對確診病例214例的有效率達90%以上;第二批10個省(不包括湖北省)66個定點單位,臨床收治的1262例病人,有1253例治癒出院,其中57例為重症患者。

  2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文推薦在全國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並將其作為唯一一個通用方劑納入第六版、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王永炎院士、國醫大師路志正、金世元、薛伯壽、張大寧、孫光榮等專家也對這個處方充分肯定,並分別撰文向公眾解讀推薦。

  「從一線情況看,關鍵是無一例由輕症轉為重症,或者由普通型轉為危重型,說明『清肺排毒湯』可以『有效阻斷患者向重症危重症方向發展』。」王偉介紹。

  4月17日,王偉在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信心十足地說:「各項臨床觀察和基礎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湯』是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治療的通用方劑,具有速效、高效、安全可靠的特點,因此是治療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也誠懇歡迎國內外醫療和研究單位開展對比研究。」

  記者 華 凌

[ 責編:塗子怡 ]

相關焦點

  • 從柯琴對桂枝湯的運用談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辨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求疾病本質或者是尋求根本癥結的過程。而論治,則是在辨證的前提下,根據證的不同而確立治法、處方及用藥,論治是以辨證為前提,論治是辨證在治療疾病中的具體體現。中醫要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辨證是關鍵,而對證的認識及其演變過程的探析,則又是最根本或者說是最基礎的要求。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中,第一次提出了「辨證論治」,但同時還有「辨別論治」、「辨證論方」、「論證立法」等;而且「辨證論治」,在書中也僅出現了一次。在漢唐時,因為用經驗方治療疾病,所以其診療方法是「辨證論方」,即「辨方證」;北宋以後,因為儒醫們開始用《內經》理論指導中醫藥,所以在診療方法中就出現了先「論證立法」,即根據病人的症狀與體徵,確立一個大概的治療原則,再選擇對應的處方或自擬處方進行治療。
  • 辨證論治有境界,看看你到了哪層
    中醫講辨證論治,也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第二境界是「圓機活法,醫者意也」,第三境界是「非法為法,協辨開新」,各位,你們到哪個境界了?臨床療效取決於醫生辨證論治的水平,辨證論治水平的高低又是醫生的理論功底、臨床經驗、思維感悟和文化素養等方面因素綜合運用的結果。從學術而言,辨證論治有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即是把病人的病情和臨床規範相比較,對號入座,看與孰相應,就從其證的範式名證,立法,處方。
  • 《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教學最好的教科書
    針對這些問題,我曾在第十五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上作了一個發言,其中我談到中醫臨床診治疾病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有兩種:一是不辨證論治,又叫對症療法,用《傷寒論》的研究術語叫做「方證相應」;一是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又可分為兩種,即一般性辨證論治和複雜性辨證論治。
  • 北京中醫局發布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對成人和兒童開出預防處方
    《方案》中對密切接觸者、成人確診病例、兒童確診病例、恢復期患者等開出了對症的方藥和中成藥。同時,對成人和兒童還開出了中藥預防處方。二、成人確診病例中醫藥治療方案(一)疫邪外犯證【症狀】適用於無明顯臨床症狀、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
  • 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溫病學家開出新型冠狀病毒預防處方
    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溫病學家開出新型冠狀病毒預防處方 2020-01-22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治恆從誤治談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法則,如果我們離開它去奢談臨床治療經驗,甚或誇大某方某藥的療效,都將失去理論指導,把人引向經驗主義的斜路。無數事實說明:中醫臨床,只有掌握了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和各科疾病的特點,並能將這些理論熟練地運用於臨床實際,才能解決好臨證中的各種問題,並取得應有的治療效果,而不致發生差誤。 (一)不辨表寒表熱,治療必生差誤凡外感疾病初起,無論風寒或溫熱,都多有發熱之候,但絕不能一見發熱,便投以寒涼清洩。
  • 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銀屑病性關節炎經驗
    中醫學對銀屑病性關節炎沒有明確的記載,多從「白疕」和「痺症」兩個方面論述頗多,如《外科證治全書》記載:「皮膚瘙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坼裂,血出痛楚。」《諸病源候論》云:「風溼邪氣,客於腠理……若其風毒氣多,溼氣少,則風沉入深,為乾癬也。」表明銀屑病多於風溼毒燥相關。《素問·痺論》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表明關節炎的病因病機。
  • 學辨證:一種病用4種辨證方法都有效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2克,清半夏9克,枳實9克,白芍9克,酒大黃(後下)9克,生石膏(先煎)24克,白芷9克,生甘草3克。3劑,水煎服。  方法二:辨證屬肺胃熱盛,治療以清瀉肺胃為法,方用涼膈散加減。處方:連翹15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薄荷(後下)9克,酒大黃(後下)9克,竹葉3克,桔梗12克,生甘草3克。3劑,水煎服。
  • 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家再開出新型冠狀病毒預防處方
    英美疫情幾近「失控」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25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達7940萬多例,死亡病例累計達到174萬多例,疫情嚴重反彈,總體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出現更高傳播性的新毒株最新研究發現,英國已出現變異新冠病毒,新毒株的傳播性比過去高出70%。
  • 仁壽中醫周禮伯:遵循疾病「多因邏輯」圓通平衡辨證處方
    分科治療,治不勝治、輾轉奔求於各科之間,效果甚微。對於這種複雜的「多系統疾病」,周禮伯醫師根據中醫學的「多因邏輯」提出了「多病同辨、圓通平衡、多因齊治、整體復健」的學術思想和治療方法。這是中醫學整體觀觀念指導臨床治療的新創意、新舉措、新方法。
  • 雙黃連能治新冠病毒?這些專家的集中表態,意見高度一致
    文| 遊勇 編|祝同 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之時,一則雙黃連可抑制病毒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引發了全民搶購雙黃連口服液。
  • 北京市中醫局最新版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來了
    6月11日以來,北京市陸續報告了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日,北京市中醫局組織專家,在總結先期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救治經驗的基礎上,對《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四版)》進行修訂,形成了《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八綱辨證是指對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四對綱領性的證候性質進行辨別的一種辨證方法,是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和基礎,其他辨證方法都或顯或隱地包含了八綱辨證內容,是對疾病病性、病位從宏觀視角層次上的整體把握。「求病因」自然是治病求本一種必要的視角。
  • 北京6天確診新冠137例,防治方案中連花清、雙黃連等藥品又被點名
    近日,北京新冠疫情再次爆發,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剛開始對疫情放鬆,一夜之間貌似又回到了解放前,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統統備好,時刻做好抗疫準備。與此同時北京市印發的新冠病毒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五版中,金花清、連花清、雙黃連等中成藥,再次被點名。北京疫情情況北京市從日已經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7例。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熊繼柏投稿/農豔編輯/蔡仲遜編輯按:細閱此文,實在過癮。臨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熱虛實,不分陰陽表裡,不審臟腑經絡,不察標本緩急,或隨意開藥,或依賴成品,或抄襲「秘方」,或僅憑習慣,守一方而待百病,執一法以應萬變,如此生搬硬套,膠柱鼓瑟,脫離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則不可能當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 前列腺炎有急緩可用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辨證論治,採取清熱瀉火、利溼解毒的治療原則處以中藥治療,再結合應用敏感抗生素,往往康復較快,一般1周~2周便可恢復。    而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與房勞、情緒、飲食有關,往往虛實夾雜,以實證居多,治療上重在辨證論治,攻補兼施。因為前列腺位於人體下焦、盆腔的深部中央,位置深險,一旦溼熱瘀滯鬱結,則聚而難散,所以治療時間上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個~3個月。
  • 關於過敏性體質人群,中醫是如何辨證論治的
    基於辨證論治的基礎, 中醫依據徵候屬性, 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溼熱內蘊:患者疹斑上常有水, 水抓破後, 皮膚會呈現鮮紅糜爛, 造成組織液滲出,液幹後會結黃色的厚痂, 並同時可見大便幹、 小便黃, 舌質紅。
  • 論八綱辨證
    中醫常用的臨床辨證有八綱辨證、六經辨證、臟腑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但公認八綱辨證為辨證的總綱。八綱辨證標誌著中醫辨證學成為有科學邏輯思維理論方法指導的臨床應用辨證方法學。      中醫的靈魂在於辨證論治,證的確立基於四診合參,醫者並加以提煉分析而成。正邪相爭的某一階段稱之為證,而證的描述和確立則依賴於八綱。
  • 解碼陰謀論:誰要借新冠病毒 控制全世界?
    很遺憾,「陰謀論」一定名列前茅。 新冠病毒是從實驗室洩露出來的?還是比爾·蓋茨為牟利啟動的邪惡計劃?聽說5G網絡會加速傳播新冠病毒? 以上內容,在歐美流傳甚廣。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這種天方夜譚,怎會有人相信呢? 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ies,已經與人類共生數百年,指的是認為重大事件背後,隱藏著驚天陰謀的認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