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戰鬥機到底是選擇中型機還是重型機?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爭議很大,有些網友傾向於選擇重型機,比如我國的殲15;而更多的網友傾向中型機,因為這是世界的潮流,美國的F-18、F35,法國陣風都是中型機,而且我國下一代艦載機也是在中型FC-31基礎上發展而來,顯然我國海四代也響應了這種潮流。那麼中型機到底有哪些優勢呢?下面具體說說
第一 航母甲板本來就寸土寸金,除非是像美國那種10萬噸級別的航母,空間足夠大,能夠搭載的艦載機也足夠多,自然選擇重型機和中型機都沒有問題,但最終美國人還是選擇了F-18E/F、F35這樣的中型機,顯然在美國看來F-14那樣的重型戰機體型太大,影響航母艦載機編隊的出動規模。如果對於中小航母來說,選擇重型艦載機帶來的必然問題就是搭載數量太少,規模不足直接影響到了航母戰鬥群的總體作戰能力。
第二 假想敵方面的考慮,打仗的對象或者假想敵是誰?如果對手飛機作戰性能較好,那麼航母上必須選擇性能好的戰機,數量不足情況下就要在性能上壓制對手一頭,如果數量沒別人多,性能還差一截,那就會被對手絕對碾壓,恐怕我國選擇殲15艦載機的原因所在。如果對手的飛機性能很差,那麼選擇中型還是重型也就無所謂了,這時候中型數量更多、規模更大的優勢會更明顯一些。
第三 從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去考慮。美國擁有百年航母的歷史,一路趟過很多彎路最終選擇中型機為主流,目前世界上中型艦載機也佔據著絕對優勢,為什麼呢?一是中型機隨著發動機推力加大,起飛噸位不斷的提升,已經接近重型機了,比如早期的F-18A~D的起飛重量也就20噸上下,但換裝新發動機後尺寸放大了一些,如今F-18E/F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了29噸,變成改了一個準30噸的中型機,他的作戰能力和重型機已經沒有太大差距。而美國發展的下一代F-35C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達到31.7噸,雖然尺寸上還是中型機,但實際上與三代的殲15起飛重量差不多了。中型機的噸位不斷提升,作戰能力接近重型機,但尺寸明顯比重型機小很多,這樣在航母有限的空間內就可以多放幾架,這對航母非常重要。可不要小看了這多的幾架戰機,航母能夠搭載的艦載機本來就少,拋出故障的、維修的,然後航母出勤任務又重,關鍵時刻執行作戰任務不能集中所有力量,作戰飛機機群數量不足,作戰能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讓航母作戰指揮束手束腳。
第四 中型機肯定比重型機便宜,這樣同樣的錢可以多買幾架,零配件、使用、訓練、維修的費用都會相應的降低,這對於維持軍隊的日常運轉顯然是有好處的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艦載中型機相比重型機是有較大的優勢的,這也是我國海軍選擇FC-31作為下一代艦載機發展基礎的選擇。而且目前美國的F35C已經服役,艦載機隱身空戰時代已經來臨,期待著我國中型海四代能夠早日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