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輝
中共黨員,邢臺醫專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本科學歷,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20年初主動請纓作為河北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
專業特長:精通各種藥物毒物中毒、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慢阻肺等常見多發病的診治,對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等急危重症搶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承擔市科技局科研項目4項,獲省級科研成果1項,撰寫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及著作。
宋醫生告訴記者,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患者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無脈搏,無自主呼吸或瀕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臟性猝死。
數據表明,心臟驟停病人儘早搶救是關鍵。如果時間早於4分鐘,心肺復甦成功率在60%;4—6分鐘之間搶救,成功率下降為10%,晚於6分鐘,成功率只有4%,晚於10分鐘,成功率只有0.09%。
患者有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心臟驟停,因此掌握心肺復甦術對於患者家人在第一時間開展急救就顯得極為重要。
「心肺復甦是指對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採取緊急搶救措施,使其循環、呼吸和大腦功能得以控制、部分恢復的急救技術。」宋醫生表示。心肺復甦的要點包括:
一、按壓體位:呼救同時,迅速將病人擺成仰臥位,解開病人衣領、領帶以及拉鏈、保持身體平直、無扭曲地擺放到地面或硬板床、翻身時整體轉動,保護頸部、跪於病人右側。
二、按壓部位:胸骨下1/3交界處、雙乳頭與前正中線交界處。
三、按壓深度:胸骨下陷5-6cm、能觸摸到頸或股動脈搏動。
四、按壓頻率:100-120次/min、按壓與放鬆的時間各佔50%
五、按壓姿勢:地上採用跪姿,雙膝與病人肩部平;床旁應站立於腳踏板,雙膝平病人軀幹;雙臂繃直、與胸部垂直,不得彎曲。
人工呼吸之前,護理人員需要首先清理口腔,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假牙、嘔吐物、血液等雜物。
開放氣道是指護理人員站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用力將頭部下壓,右手置於病人下頜骨下緣將顏部向上,向前抬起,可以起到通暢呼吸道的作用。
人工呼吸可以採取口對口,也可使用簡易呼吸器。
發現室顫可立即除顫。
如果病人昏迷變淺,出現各種反射和無意識的掙扎動作、自主呼吸逐漸恢復、頸動脈開始有規律的搏動、面色、口唇顏色轉為紅潤、雙側瞳孔縮小,恢復對光的反射等現象,表明心肺復甦已經成功。(陳英文 王鴻彬 永娜)
從1950年美國醫生Peter Safar、James、Elam開始採用人工呼吸至今,這項心肺復甦技術已經歷70餘年發展歷程。什麼是心臟驟停?危害有多大?心肺復甦的操作有哪些要點呢?近日,記者採訪了邢臺醫專第二附屬醫院(邢臺腫瘤治療中心)急診科的副主任醫師宋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