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這是教育部、國家語委連續第十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報告稱,2014年,熱詞熱語勢頭不減。中國語言生活熱點頻發,網絡語言上廣播電視節目、進教科書、入詞典等問題引起社會熱議,網絡語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規範網絡語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會認同。(10月15日《中國日報》)

  曾幾何時,大眾媒體使用網絡詞彙被認為是「接地氣」的表現,誠然,網絡語境中孕育出的網絡語言已經成為漢語中比較活躍的一部分,然而,部分網際網路新詞如「草泥馬」、「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經常被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使用。由於網絡「虛擬社區」和自媒體「缺少人把關」的特性,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湧現,聚集了社會戾氣,整治網絡低俗語言刻不容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就應有其主流的一面,不能搞的面目全非,處處流露著低俗的氣息,目前某些文化和語言上的墮落,是中國當前面臨的較大問題。私下場合管不到,但是某些娛樂節目,甚至新聞類節目用這些詞就有些過了,畢竟是面向大眾的媒體,媒體肩負著引導作用,個人用了就用了,媒體跟著用就不太講究,公開文件、宣傳、新聞等使用就更是絕對不合適。

  作為媒體,應該自重,要想讓人有素質,首先自己得先有素質。質樸的語言有很多,都可以很「接地氣」,但絕不是這些低俗的用語。媒體應當是社會的文化高地,如果跟在網絡後面使用粗鄙不堪的詞彙,成何體統?另一方面,整頓並不是限制誰的言論自由,只是限制你別這麼低俗,尤其是媒體,別整天把髒話掛嘴上,儘管只是諧音。

  當然,對於普通公眾,能夠文明發言也是最好了,也許很多人在說「屌絲」和「逼格」的時候往往只是調侃和自嘲,並不像某些人自以為是想像中的那麼低俗惡劣,但是網絡屬於公共場所,說這些擦邊球的汙言穢語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今很多人都已經忘記基本的禮節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粗俗的網絡語言,只會將中國文化糟蹋得無以復加。網絡沒有帶來知識,卻帶給很多人邪性的莫名勇氣。無規矩不成方圓,網絡語言不能流於低俗化,這是一代人的責任。同時希望以整治網絡低俗語言為契機帶動整治全中國社會的俗賤落墮風氣。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相關焦點

  • 規範網絡用語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記協、首都網際網路協會在座談會上發布《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倡議書》,號召新聞媒體和網站負起主體責任,淨化語言傳播環境。現將會議發言內容予以摘發。建議有關部門搜集網絡低俗詞語,開出網絡低俗語言「清單」,供主流媒體把關使用,消除這些低俗詞語擴散傳播的途徑。
  • 丁道師:2015年十大網絡文明用語
    這次報告以非常嚴厲的口吻批判了網絡低俗語言,提出了規範網絡文明用語勢在必行。  在報告發布之際,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特別指出了「草泥馬」、「屌絲」、「逼格」等低俗詞彙,表示這些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被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使用。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湧現,聚集了社會戾氣,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 堵住粗鄙網絡用語不能只靠傳統媒體
    可是如何才能堵住這些玷汙漢語純潔粗鄙網絡用語?有專家鄭重建議,傳統媒體應當謹慎把關。在專家看來,追求用語親民無可厚非,適時更新、靈活運用一些新鮮生動、符合大眾口味的網絡詞彙也未嘗不可,但低俗網語不可碰、粗俗之風不可長,網絡語言泥沙俱下,媒體從業者要慎之又慎,肩負起應有的把關責任。可問題是,是否只要所有的傳統媒體謹慎把關,就能讓那些粗疏的語言煙消雲散?答案自然一個字:難!
  • 網絡用語有趣與文雅能否兼得?
    身處於網際網路時代,即使你不是網絡用語的追捧者,也能隨口說出幾個「給力」、「菜鳥」這樣的網絡詞彙。
  • 網絡謾罵惡意中傷粗鄙低俗 網絡低俗語言須"卸載"
    《報告》顯示,在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尼瑪」「屌絲」「逗比」位列前三位。如何淨化網絡語言,構建網絡空間的「綠水青山」,成為熱議的話題。  調查:「尼瑪」「逗比」成高頻網絡低俗詞語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根據網民用到的低俗詞語篩選統計,選取了25個(組)網絡詞語進行信息檢索,發現2014年全年共有16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千萬次以上,其中4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了億次以上。
  • 卸載低俗詞語 建設網絡「綠水青山」
    調查:「尼瑪」「逗比」成高頻網絡低俗詞語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根據網民用到的低俗詞語篩選統計,選取了25個(組)網絡詞語進行信息檢索,發現2014年全年共有16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千萬次以上,其中4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了億次以上。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藍瘦香菇」這樣的「爆款」網絡流行語產生。作為網際網路的一種次生文化,層出不窮的網絡用語被大眾廣泛熟知和使用,豐富了漢語的多樣性。然而,那些不規範甚至粗俗化的網絡用語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成為當前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社會問題。
  • 專家談粗鄙網絡用語流行:某種意義上是社會放縱
    而且,低俗化網絡語言已經開始向部分紙質媒體轉移。如何看待這種網絡語言的大狂歡現象?  A  網絡語言有低俗化傾向  羊城晚報:最近,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尼瑪」、「屌絲」、「逗比」、「磚家/叫獸」位列榜首。
  • 這些詞上了「網絡低俗語言排行榜」
    2日,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人人善語良言、網絡綠水青山」——淨化網絡語言研討會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舉行。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請看看這些低俗詞彙有沒有出現在你的寫作空間中。
  • 網絡用語:寬容之餘請"過濾"對待-網絡 寬容 對待 低俗 文化-社會...
    、「莓兲想埝禰巳宬儰⒈種漝慣」、「打醬油專用通道」、「真是太囧了」……如果你閒來愛逛逛各大論壇的灌水區,那麼你一定會對這些時下風行的網絡表達方式熟稔於心,抑或你本人就是這些網絡語言的愛用者,語不「雷」人誓不休。
  •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
    姚喜雙:網際網路的持續繁榮發展,尤其是社交媒體形式的不斷更新,為網絡流行語的創造、傳播提供了平臺。一些網絡流行語因其簡潔、形象、生動的特點,深入人們的網絡生活,並已逐步發展至線下,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這不僅豐富了網絡語言自身的發展,也豐富了漢語語言的表現形式,如「給力」「蠻拼的」「點讚」等,都很接地氣。
  • 從網言網語到日常用語 新詞迭出更得咬文嚼字
    網絡語言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都有特色的社會方言   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制副教授、研究員邵燕君仍清晰地記得,2011年春季學期,她開設了一門網絡文學研究課程。在課堂上,邵燕君突然發現,自己聽不懂學生說的話了。比如,「人品不好」不是批評人的品格脾性,而是說運氣不佳;「羈絆」不是束縛、阻礙,而是難以割捨的情感紐帶。
  • 專家呼籲抵制網絡用語 還能不能讓人好好說話了
    ,某專家發出呼籲,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低俗的網絡語言,還網民一個純淨的網際網路環境。─|||表示尷尬,而這些正是在得到網民們認同的情況下傳播開來的,不是語言,勝似語言。可以說,表情符號的誕生,是網絡用語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種網絡通用語言幾乎奠定了未來網絡用語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通俗易懂,形神兼備。從某種意義上說,表情符號可能就是網絡用語的鼻祖了。
  • 曾潔玲:禁用不文明網絡詞語須多管齊下
    各種含有調侃玩笑意味的網絡流行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網際網路的發展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許多便捷,但由此也帶來了不少網絡垃圾。對於網絡中不文明語言的使用現象,若不加強管理與引導,長此以往則會導致語言文字應用失範的風險。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對於公共媒體語言使用也有規範要求,網絡作為特殊公共交往平臺,自然也不能脫離規範要求。用語應嚴謹規範,不使用低俗、血腥、暴力、色情等用詞用語。
  • 求擴列、暖說說、xswl……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網絡語言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都有特色的社會方言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制副教授、研究員邵燕君仍清晰地記得,2011年春季學期,她開設了一門網絡文學研究課程。在課堂上,邵燕君突然發現,自己聽不懂學生說的話了。比如,「人品不好」不是批評人的品格脾性,而是說運氣不佳;「羈絆」不是束縛、阻礙,而是難以割捨的情感紐帶。
  • 「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專家:對網絡用語要寬容但不能縱容
    《答覆》中稱,「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 鼓勵接地氣摒棄粗俗化 網絡語言也要講規矩
    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關於減少網絡語言汙染的呼籲,又引發了對網絡語言的討論。   冒新詞兒是語言自我發展的常態,一些網絡語言因為表達形象、接地氣而受到大家的歡迎並進入到主流的語言表達體系,但一些網絡語言粗俗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草根力量,是不是就可以不受約束?
  • 高校網絡媒體BBS用字用語調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校網絡媒體BBS用字用語調查 2006-10-12   網際網路的誕生,無疑是20世紀人類科技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使人類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網絡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
  • "十大網絡用語"遭質疑:真是依據"語料數據"選出?
    用腳丫子想,誰信「中國大媽」成為今年十大網絡用語之首?  「中國大媽」是個中性名詞,沒有感情,沒有調侃,沒有技術含量。在今日自戀、浮躁、暴虐、非62度二鍋頭不算酒、不能砸得你跳起來的話不算話的氛圍裡,中國大媽太沒血性,太低度數,太不穿越了。
  • 別拿粗鄙低俗當個性表達
    昨天,在國家網信辦主持召開的「淨化網絡語言」座談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指出,網絡低俗語言的使用主要表現為,以情緒發洩為目的的網絡謾罵、以惡意中傷為手段的語言暴力、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網民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