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屌絲」「逼格」「逗比」三個詞在微博上的使用次數是多少麼?
告訴你,僅去年一年加起來差不多有3.6億次!
這些詞彙在網絡上經常被使用,但用得多不意味著詞語就不低俗。
網絡語言作為網民交流不可缺少的「通行證」,經常會自我更新以貼近生活現實,反映時事熱度,但網絡語言低俗化的現象也越發突出,出現了不少低俗語言、黑話、粗話、下流話,甚至以身體器官為名的攻訐謾罵,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甚至造成了一些嚴重的後果。
2日,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人人善語良言、網絡綠水青山」——淨化網絡語言研討會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舉行。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請看看這些低俗詞彙有沒有出現在你的寫作空間中。
「2014網絡低俗詞語排行」
(數據來源:新浪微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中文報刊系統。截取日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
什麼樣的網絡用語比較低俗?
首先,一些生活中的髒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例如「草泥馬」「尼瑪」等詞語的同音利用。
其次,也有一些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例如「艹」。
再次,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也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例如「碧池」「逼格」「zhuangbility」「滾粗」。
另外,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近年也有增多,例如「屌絲」「土肥圓」「窮矮矬」「綠茶婊」等。
低俗化語言有何危害?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單學剛表示,網際網路帶來了話語權平等、去中心化、權威解構,同時也使得社會負面情緒、文化粗鄙現象經由網絡放大。此外,部分網民在網上將自己的現實壓力、生活不滿情緒轉變為惡意中傷的暴虐釋放,對網絡語言空間產生嚴重毀傷。在一些話題中,一些網民更是極盡侮辱之能事,對話題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
2013年年末,一名廣東陸豐少女因被懷疑盜竊而遭遇網民圍攻,各種性侮辱語言對這名少女造成極大壓力,終使一個年輕生命選擇了自殺。
2014年11月,四川瀘州一名少年因感情受挫而在微博中聲稱自殺,跟評中不僅有各種辱罵,「不行博主必須死」等惡意評論不在少數,最終這名少年因未能及時救治而身亡。
近期的雲南導遊辱罵遊客事件、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上海女教師撐傘事件中,網民通過「腦補」情節以補全自己認定的事實,進而對當事人進行各種低俗謾罵。
其實,網語傷人事件不僅僅在中國存在。2007年,韓國女歌手U-Nee自殺身亡,因為她生前長期遭到網民的無端謾罵攻擊。這起意外事故讓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閔丙哲感到震驚,成為他發起「善意回帖」運動的契機。這場公益運動旨在「改善網絡語言文化,營造美好社會」,如今韓國已有6000餘所學校和100多個社會團體參與其中。
(圖為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閔丙哲)
閔丙哲說:「一些網民在網上用難以啟齒的髒話罵人,這不但玷汙了網絡世界,也使兒童與青少年毫無防備地接觸到了髒話。」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副主任藺玉紅表示,網絡低俗語對人生觀、精神追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危害更大。數據顯示,城市中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92%,農村中超過80%,娃娃軍已經成為網絡使用的主力軍,他們身心發展不成熟,但同時是受網言網語影響最大的人群,在充滿負能量的網言網語中,有的孩子困惑彷徨,有的激進暴戾,有的拼爹曬富,有的日狗罵娘,有的仇官仇富,否定一切。
淨網:還網絡綠水青山
網絡不是某個網民的「自留地」,而是數億網民的「公地」,公認的文化認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運行規則、嚴格的約束機制,才能讓低俗淡出、讓文明回歸。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彭波說,淨化網絡語言要從關注青少年未來、網絡安全和網絡文化傳播的高度來重視。讓健康陽光的語言活躍於網絡世界,讓低俗汙穢的語言沒有市場空間,最終優勝劣汰,達到淨化網絡環境的目的。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單學剛表示,淨化網絡語言環境不是要求社會對粗話髒話的極端去除,口語中部分詞語的意義隨語境、語氣而轉移,有時褒貶不一,有時甚至是親近的含義,但網絡語言是固定後的「屏幕語言」,其低俗化的呈現顯然讓受眾不適。
淨化網絡語言環境,也並非是要打壓網絡語言、刪帖、禁網,不是要求網民「出口成章」,而應該對於低俗語言中的低級、惡俗、暴戾則應予批評指正。我們在此也倡導網友、特別是青少年網友自律、自覺使用規範用語;建議大家吸收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語言,比如麼麼噠、給力等,拒絕充滿負能量的低俗語言;同時網絡管理部門也要加強管理,網絡運營部門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營造網民生活的舒適空間。
專家支招: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 陳曉樺:大家在網上「籤」的用戶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要特別看看協議中有沒有已經默認勾選的可選項。建議大家把協議完整看一下,再點「我已知曉全部內容」。另外,要小心對方要求過多的個人隱私信息。比如說,下載一個軟體,就需要你的手機號、住址甚至銀行卡號。第三就是要注意,在有些交易過程中,會過早地要求提供個人信息,比如,有些服務在成為付費會員之前為什麼要知道你的銀行卡號呢?
歸納起來,就是「四個看清楚和一個想清楚」。
4+1看清楚:對方要拿你的信息做什麼看清楚:對方要求你提供什麼具體信息看清楚:在當前步驟中是否必須提供詳細信息看清楚:在彈出或浮動窗口中有沒有已經替你打上勾的選項想清楚:註冊這麼個服務,是否值得我付出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