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咱們知道,這個英文字母有大小寫之分,大寫和小寫形態其實不一樣的,漢字本身就是表意文字,所以咱們沒有大小寫之分,然而漢字的數字可是有大小寫。
一二三四和大寫的壹貳叄肆是不一樣的,經常跟銀行打交道的朋友們,如果填個支票,或者說你寫個借條,寫個財務文件的時候,我們都會主動的使用大寫文字。
因為大寫數字,不容易被更改,很簡單正常的一就是一個橫,很多人都能想到,我在上面添上一筆那不成三了嗎?
所以這是大寫數字,為什麼被發明出來的原因,那麼古代就有人相傳,說這個大寫數字是武則天時代,就被發明出來的,然而一直沒有得到長時間的推廣。
真正被推廣是到明代朱元璋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知道,老朱人家是窮苦人家出身,當年一家人連飯都吃不上了,為了混口飽飯,老朱到廟裡去當和尚,那是嘗盡人間百態。
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對各級官員是非常嚴厲,明朝一代最出名的就是什麼呢?官員的俸祿特別低,低到大概是宋代的1/10水平。
就這樣老朱還經常跟底層官員講,說你看,你作為一個七品縣令,你一年這個俸祿,需要5個莊稼人種70畝地,才能夠給你開這個工資,已經夠高了,你們應當知足。
而且朱元璋治貪是很有一手的,朱元璋甚至下過一個命令,全天下所有的窮苦老百姓,只要你感覺在你這個區域,有貪贓枉法的人,你有了切實證據,哪怕他是個官員,你都可以把他兩被綁了,送到京城來,我還要大大的褒揚你。
但是咱們也知道,封建時代,千裡做官只為財,沒有錢誰來當官,你當官了俸祿又給這麼低,就經常有貪贓枉法的行為。
在洪武18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大案,有一個正部級官員叫郭桓,他夥同很多其他官員,貪汙了2400萬噸糧食,這個總量大概跟大明朝一年秋收的糧食總量相同。
朱元璋一看火大了,你們這幫人也太能貪了,為什麼他們能常年貪這麼多錢呢?朱元璋派人經過調查發現,他們經常私改帳冊。
那個時候各地,你往京城送糧也好,京城下撥物資也好,都有各種各樣的會計帳冊,那個時候記帳的時候,就用的咱們現在的普通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很容易被篡改。
本來是一你添個豎變成十了,本來是三你添倆豎變成五了,朱元璋感覺這個不行,這個得改,我的建立好的制度,才能杜絕貪汙腐敗。
於是郭桓案處理完了之後,殺了一大批官員之後,朱元璋規定,從此以後,朝廷各個部門,中央和地方之間,往來的所有會計帳冊,不允許使用正常的數字。
必須得使用大寫數字,這樣才能杜絕,修改政策的行為,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才全面的推廣這個大寫數字的使用。
當然那個時候,咱們基本沒用過這個阿拉伯數字,而到了現代社會,也等於給咱們提個醒,處理所有有財務相關的事的時候,一方面要寫阿拉伯數字,另一方面最好括號裡,再補上一個大寫數字。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