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數字是武則天時代發明出來的,為何到了明朝才開始盛行起來?

2021-02-08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咱們知道,這個英文字母有大小寫之分,大寫和小寫形態其實不一樣的,漢字本身就是表意文字,所以咱們沒有大小寫之分,然而漢字的數字可是有大小寫。

一二三四和大寫的壹貳叄肆是不一樣的,經常跟銀行打交道的朋友們,如果填個支票,或者說你寫個借條,寫個財務文件的時候,我們都會主動的使用大寫文字。

因為大寫數字,不容易被更改,很簡單正常的一就是一個橫,很多人都能想到,我在上面添上一筆那不成三了嗎?

所以這是大寫數字,為什麼被發明出來的原因,那麼古代就有人相傳,說這個大寫數字是武則天時代,就被發明出來的,然而一直沒有得到長時間的推廣。

真正被推廣是到明代朱元璋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知道,老朱人家是窮苦人家出身,當年一家人連飯都吃不上了,為了混口飽飯,老朱到廟裡去當和尚,那是嘗盡人間百態。

所以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對各級官員是非常嚴厲,明朝一代最出名的就是什麼呢?官員的俸祿特別低,低到大概是宋代的1/10水平。

就這樣老朱還經常跟底層官員講,說你看,你作為一個七品縣令,你一年這個俸祿,需要5個莊稼人種70畝地,才能夠給你開這個工資,已經夠高了,你們應當知足。

而且朱元璋治貪是很有一手的,朱元璋甚至下過一個命令,全天下所有的窮苦老百姓,只要你感覺在你這個區域,有貪贓枉法的人,你有了切實證據,哪怕他是個官員,你都可以把他兩被綁了,送到京城來,我還要大大的褒揚你。

但是咱們也知道,封建時代,千裡做官只為財,沒有錢誰來當官,你當官了俸祿又給這麼低,就經常有貪贓枉法的行為。

在洪武18年的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大案,有一個正部級官員叫郭桓,他夥同很多其他官員,貪汙了2400萬噸糧食,這個總量大概跟大明朝一年秋收的糧食總量相同。

朱元璋一看火大了,你們這幫人也太能貪了,為什麼他們能常年貪這麼多錢呢?朱元璋派人經過調查發現,他們經常私改帳冊。

那個時候各地,你往京城送糧也好,京城下撥物資也好,都有各種各樣的會計帳冊,那個時候記帳的時候,就用的咱們現在的普通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很容易被篡改。

本來是一你添個豎變成十了,本來是三你添倆豎變成五了,朱元璋感覺這個不行,這個得改,我的建立好的制度,才能杜絕貪汙腐敗。

於是郭桓案處理完了之後,殺了一大批官員之後,朱元璋規定,從此以後,朝廷各個部門,中央和地方之間,往來的所有會計帳冊,不允許使用正常的數字。

必須得使用大寫數字,這樣才能杜絕,修改政策的行為,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才全面的推廣這個大寫數字的使用。

當然那個時候,咱們基本沒用過這個阿拉伯數字,而到了現代社會,也等於給咱們提個醒,處理所有有財務相關的事的時候,一方面要寫阿拉伯數字,另一方面最好括號裡,再補上一個大寫數字。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漢字大寫數字的來歷
    漢字大寫數字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這十個漢字並不是從先民創造出來後就直接用來表示數目的。「壹、叄、伍」是最早用作大寫數目字的文字。「壹」最初通作「一」,表示專一的意思。到了春秋時期,「壹」被用作數字。
  • 中國大寫數字是誰發明的? 大寫數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大寫數字是誰發明的? 大寫數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時間:2016-08-11 12:44   來源:《百科知識》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大寫數字是誰發明的? 大寫數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阿拉伯數字成為國際通用數字之前,世界各國和民族使用的數字不盡相同。
  • 大寫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和女皇武則天有關
    然而在重要的交易當中,大寫數字還是作為不可替代的存在。究其原因,還得從古代談起。大寫數字創於唐代———-即一代女皇后:武則天時期。據傳,在當時武后剛登基不久,發現各地的財政帳目是一團漿糊,存在許多貪汙腐化現象。為了加強對國家財務的控制,於是便創立了「貳、肆、捌、玖、拾」這五大形聲字。在此之前,僅有「壹、叄、伍」三種大寫漢字數字的存在。
  • 中國古人金額大寫這一發明究竟始於何時?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的數字大寫是10個「小寫數字」的同音別字,中國古人發明的金額大寫,成為防範篡改數字進行經濟犯罪的有效措施。那麼,大寫數字究竟是誰發明的呢?金額大寫始於何時? 在朱元璋執政的明朝初年,史書記載有四大案件轟動一時,其中的「郭桓重大貪汙案」更是震驚朝野。
  • 記帳時,數字必須用大寫漢字,可你知道這「規矩」是誰定的嗎
    財務記帳、銀行辦業務,數字必須用大寫漢字,這「規矩」一般人都知道。可這「規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你未必知道。告訴你吧,這「規矩」是從明朝開始的。朱元璋是從苦難中走出來的皇帝,對於貪官和姦商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他當即嚴令徹查。這一查,郭桓等人因貪汙秋糧等項,就給國家造成的損失,總計精糧2400萬石(石:古時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也相當於一擔。),而當時國庫一年的收入才2940萬石。與此同時,還牽出來全國各地十二個布政司等一批官員。
  • 為防範經濟犯罪,古人也是操碎了心,發明了金額大寫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的數字大寫是10個「小寫數字」的同音別字,中國古人發明的金額大寫,成為防範篡改數字進行經濟犯罪的有效措施。那麼,大寫數字究竟是誰發明的呢?金額大寫始於何時?然而,也有人認為金額數字大寫早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就已經被廣泛使用,明末清初考據家顧炎武的考證即可作為印證。顧炎武在《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中曾推斷:「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顧炎武認為,武則天除了發明了「曌」等很多「自製字」,數字大寫也是她首創的。因為武則天時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寫數字。
  • 我國大寫數字由來的故事
    大寫數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要大寫?大寫數字的形成,還有一段反貪樹廉的故事呢!
  • 阿拉伯大寫數字 阿拉伯數字大寫的寫法
    阿拉伯數字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數字,一般由1到9這是個數字組成,數字的應用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習慣了寫阿拉伯數字,往往忘記了阿拉伯數字大寫怎麼寫,你知道阿拉伯大寫數字怎麼寫嗎?趕緊了解一下吧!
  • 略知一二 | 中國大寫數字的意義和來源
    這一時段,我們就聊聊這使用率極高的中國大寫數字!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的。朱元璋之所以改進完善大寫數字並將其列入法令,是因為當時的一件重大貪汙案「郭桓案」。這「郭恆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大寫數字的意義和來源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
  • 大寫數字的由來,你知道嗎???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  而大寫數字的發明,最遲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當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則天。她是絕無僅有的敢於自創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證。
  • 數字大寫的傳說和由來
    相傳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孔子曾帶著他的高足子路、顏回,到東周列國遊說,因其學說不合時宜,終不見用,以致常處於困頓之中。  有一次,他們師生三人身上只剩下一文錢,正愁沒法吃飯,碰巧來到一家元宵店前,只見牌子上寫著:「元宵一文錢一個。」
  • 《說文解字》第27課:原來支票上用的大寫數字都來源於武則天
    朋友們留言說,前一篇《說文解字》解說的幾個字都是「石之似玉者」,重複而單調,其實,這遠沒有到《說文解字》的枯燥處,以後還會有許多同義字,這些同義字又多匯集在一起,要學習漢字,這些枯燥之處是難免的。(武則天)當然,玖,還是數字「九」的大寫。這個起源於唐武則天,《六書故.數》裡稱:「今維財用出內之薄書,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阡陌,以防奸易。」
  • 那些與數字有關的漢字們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它們是和小寫數字的讀音一樣的文字。在特定的場合,因為小寫數字容易被篡改,故使用大寫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如帳單、支票、發票、禮簿、日曆、合同等。小寫數字: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大寫數字: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二、大寫數字是誰發明的?一種說法是,大寫數字是朱元璋發明的。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萬,雖易寫,但也非常容易塗改。
  • 漢語大寫數字和反貪官
    漢語大寫數字和反貪官
  • 武則天造字,朱元璋改字
    一代女皇武則天,原名叫武媚娘,登基後改為武曌。「曌」字就是武周時代新造的字(有的學者稱取古生僻字),取意「日月當空,無微弗明,無遠弗照。」據說武則天為了紀念新政,展現一個嶄新王朝的恢弘氣象,曾經新造了十七個字(也有十八、二十二、二十三字說)。造字是當時一些御用文人的主意,得到女皇的首肯,頒行後就成了「武則天造字」。
  • 「壹、貳、叄」這些大寫數字本義是什麼?捌指農具,玖指的是美玉
    我們在一些收據、借條等等這些經濟活動中,都會使用大寫的「壹、貳、叄」等。這些數字在一開始其實並不是代表數字,而是擁有著自己的本義!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用這些大寫的數字來進行經濟活動呢?關於大寫的數字的啟用,其實有很多中說法:其一,有人稱大寫數字的說法是從武則天開始的!武則天時期所豎立的《岱嶽觀造像記》的石碑中就篆刻著大寫數字。據說,當時國庫管理混亂,有很多貪贓枉法的現象出現。武則天為了整頓吏治,防止官員們將帳本隨意更改,就下令統一了漢字大寫數目。其二,有人也認為是朱元璋在位時期定下的這種規則。
  • 大寫「壹貳叄」的來歷
    數字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可你知道嗎?「1、2、3、4、5、6、7、8、9、0」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推廣使用,直到20世紀初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至今才一百多年。那古人是用什麼方式來計數的呢?
  • 武則天傳奇的一生,為何死後卻只留下無字碑,這有什麼含義
    陵前豎碑的做法其實是從周朝開始的,而且那時候的墓碑大多數都是沒有字的,那沒事立個碑幹嘛呢?其實主要是為了標記下葬的地方,其中並沒有其他的含義。後來到了秦始皇的時候,立碑後在上面歌功頌德的傳統才正式開始,畢竟始皇帝的偉大可是無人能夠比擬的,所以他陵前的墓碑就直接交給了丞相李斯在上面大寫特寫,為了讓後人記住這麼一位尊貴的皇帝。
  • 搶佔發明成果?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為什麼偏偏叫做阿拉伯數字?
    如果我們穿越到中世紀,見到伽利略、牛頓,笛卡爾,然後這個時候你問他們是幹嘛的? 無論是如何去問,他們都不會說自己是科學家,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時代,還沒有「科學」的概念。對於牛頓而言,他是自稱「自然哲學家」的,所以他的代表作才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