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荷蘭女性到底是怎麼淪為慰安婦的

2020-12-22 烽火營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在二戰中,其實荷蘭女性也是日本慰安婦制度的受害者。據統計,當時約有20萬左右的荷蘭女性在二戰期間淪為日本軍隊的慰安婦,這其中包括三百名當時生活在前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荷蘭女性。

  在這些可憐的荷蘭女性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居住在荷蘭殖民地巴達維亞的荷蘭籍女性。要知道,當時的他們作為「敵國百姓」,都被關進了集中營裡,在這期間,大批大批的荷蘭籍婦女被編入四個日軍「慰安所」。

  當時的荷蘭女性是怎麼淪為日軍的慰安婦呢,其實這些婦女之中,有一部分人是「偉大」的,她們自願挺身而出,一方面是為了挽救更為年輕的姑娘,不過,當然也有另一方面,有些女性錯誤地認為當了「慰安婦」後,她們的生活條件就會有所好轉。但當時的日軍仍然覺得自願充當「慰安婦」的婦女數量還遠遠不夠,於是便以武力迫使更多荷蘭籍婦女加入其中。

  曾經有一位名叫揚·魯夫的荷蘭籍「慰安婦」,當她在談到當年所經歷的噩夢和痛苦時,她憤恨地說:「他們(日本人)剝奪了我的一切,我的自尊、自愛、自由、財富和家庭……」雖然,日本戰敗後,揚·魯夫重獲了自由,但可憐的她卻失去了做母親的能力,婚後先後流產三次。二戰的那段噩夢般的回憶始終纏繞著她,使她無法再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相關焦點

  • 「慰安婦」,一個美化侵略的用詞
    這種做法本來無可厚非,但對於有些詞,我們就要慎重對待,比如「慰安婦」。所謂「慰安婦」一詞,是按日語直譯來的,搞得好像「溫情脈脈」一樣,實則,就是赤裸裸的性奴,尤其是從亞洲各國被強迫淪為日軍發洩性慾對象的婦女,性奴「名符其實」。
  • 二戰時期的日本:男性成為了戰爭機器,女性成為了生育機器
    除了奇葩,日本人還特別的狠,這個狠體現在對敵人和對自己身上,在二戰時期表現的特別明顯。日本是二戰的三大發起國之一,二戰時期的日本,充滿著軍國主義的色彩,軍隊擁有著至高的權力。那個時期的日本,國內的一切的一切都得為戰爭服務,男人上戰場是肯定的,那么女人呢?
  • 二戰時期荷蘭,海牙街頭的德軍
    【入侵荷蘭的德軍】1848年,荷蘭確立議會、君主制。該國允許宗教自由;法律允許性交易、安樂死等。1795年,法國佔領荷蘭;後荷蘭聯合王國(荷蘭、比利時)成立;1830年,比利時獨立。【德軍士兵與荷蘭女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荷蘭保持中立。
  • 日本歷史最悠久英文報紙篡改二戰歷史,修改「慰安婦」與「強徵勞工...
    導讀: 近日,《日本時報》這家在日本最老的、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表示自己在「有爭議的話題」中使用了「有誤導傾向」的詞彙,並表示以後將改變對二戰期間從朝鮮半島強徵的勞工與慰安婦的稱呼,轉而使用一些語義模糊的詞彙。這一行為無疑是想通過文字遊戲來改寫二戰史,為日本的罪行洗脫罪名。
  • 日本老兵親述慰安婦慘狀,死亡率遠高於神風特攻隊,臨死大喊兩字
    二戰時期,在日本的軍營裡有一特殊的戰士,她們叫「慰安婦」,當然也僅限於日本的軍隊有這種特殊的群體,二戰時,日軍的士兵巔峰時期達到了700萬人,而慰安婦也有30萬人,在戰爭條件下,這些慰安婦的待遇可想而知,當然日本女人還是會受到「最高待遇」的,其實是中國、菲律賓以及從其他國家擄走的女人
  • 德國立起慰安婦雕像,日本網友卻將「怒火」燒向了韓國?
    這是怎麼回事?還要從雕像本身說起。 這座雕像被稱作和平少女像,但它其實還有個名字「慰安婦像」。在這座雕像的底部則記載了慰安婦的來源。
  • 荷蘭政府公文證實二戰期間日軍曾強迫婦女賣淫
    荷蘭政府未公開的文件顯示,二戰期間,日本憲兵曾在其佔領的印度尼西亞擄掠婦女至「慰安所」強迫賣淫。日本共同社11日報導,從事戰爭犯罪問題調查的日本新聞工作者(木加)尾村太一郎發現約30份未曾公開過的荷蘭政府公文。這批文件包括1944年日軍在印尼麥哲倫等地強迫集體賣淫事件的受害者證詞等。
  • 韓國建立慰安婦問題研究所,日本非常不滿
    近日,慰安婦問題讓韓日關係又起波瀾。韓聯社報導,韓國女性人權振興院10日宣布,正式在首爾成立「日軍慰安婦問題研究所」,並舉行揭牌儀式。在前總統樸槿惠執政時期,韓國和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但是文在寅上臺後認為協議存在嚴重缺陷。
  • 二戰時期,這位日本女子為支持天皇,攜同14歲女兒一起當慰安婦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慰安婦這個名詞,當時給多少婦女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其實不僅僅是喪心病狂的日軍這樣做,這在歷史上其實並不罕見。如《臥薪嘗膽》中的勾踐,他就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能夠不擇手段的瘋子,大概是在臥薪嘗膽過程中讓他形成的人格扭曲,這才使他做了許多人神共憤的事情,其中就有組織的慰安婦。
  • 美國舊金山抗戰史維會舉辦活動 籲民眾紀念慰安婦
    中國僑網8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近日,美國舊金山灣區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下文簡稱史維會)召開記者會,公布了最新製作的紀念慰安婦海報牌,並呼籲民眾免費領取,插在自家前院草坪上,以便讓更多人了解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罪行。  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張昭富表示,2019年是史維會第一次發起該活動,希望民眾今後每年8月的第3個星期都拿出海報插在院子裡,以紀念國際慰安婦紀念日,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銘記真相
    博物館揭牌令阿嬤欣慰這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的名稱為:「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揭牌儀式現場,已經92歲高齡的陳蓮花阿嬤穿著套裙,化著淡妝,手持雨傘作為拐杖,被工作人員攙扶著走來,人們以熱烈掌聲表示歡迎。
  • 德國將永久立慰安婦雕像?!日本網友氣急狂撕韓國……
    這次爭議的重點是設置在德國柏林米特區的這座雕像,雕像被稱作「和平少女像」,但它還有一個更沉重的名字:「慰安婦像」。雕像底部的文字明確標記了慰安婦事件的來源。設立的初衷,自然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淪為日軍性奴隸的女性,督促日方正視歷史,做出道歉。
  • 臺灣課綱或定調慰安婦不寫「被迫」被痛批
    專家小組成員、「中研院」研究員林滿紅稱,目前僅剩一項爭議未解決,那就是原課綱寫的是「日本統治」,微調課綱改為「日本殖民統治」,到底要哪一個?專家小組目前傾向於從「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及「日本時期」中三擇一。臺「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完全尊重專家意見,希望大家能勇敢面對,相互包容、理解。
  • 臺灣慰安婦問題:馬英九堅守立場 蔡英文一退再退
    與「二戰」時期所謂「高砂義勇隊」「臺籍日本兵」一樣,臺籍慰安婦也是日本侵略者的炮灰。雖然她們也想向日本政府討回公道,只不過,由於歷史與現實的糾葛,直到如今依然等不到東京的一句道歉。更令人遺憾的是,2016年民進黨當局執政後,出於現實政治考慮,在慰安婦的問題上節節退讓。
  • 重返二戰改變命運《The Wednesday》Steam正式推出
    本作為一款以二戰時期作為時間背景,真實故事改編的3D動作冒險遊戲。遊戲是以二戰時期備受爭議的「慰安婦」作為主題,玩家們將飾演一名過去在二戰時期曾被抓去印尼作為慰安婦的女性,重返1945年拯救當時被困在印尼慰安所內的親友而展開一連串的冒險行動。
  • 一尊「慰安婦」雕像會引發大阪與舊金山「絕交」嗎?
    據美國《新聞周刊》10月30日報導,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上月揭幕的一座紀念二戰「慰安婦」的雕像激怒了日本官員。舊金山的姊妹友好城市大阪政府「坐不住了」,揚言已經準備好與這座姐妹城市斷絕關係。《華盛頓郵報》評論稱,「諷刺的是,日本對『慰安婦』雕像的憤怒最終將助推此類雕像的傳播」。
  • 日本NHK電視臺會長為慰安婦過激發言正式道歉
    資料圖:2013年7月30日,美國加州,揭露二戰時期日軍罪行的慰安婦少女像在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前的公園正式揭幕。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新任會長籾井勝人1月31日在日本眾院預算委員會上就25日其在就職記者會上有關慰安婦問題的發言進行了道歉。籾井說:「我對給大家帶來的誤會與麻煩表示由衷的歉意。我對自己的身份還非常不習慣。」他還表示將繼續擔任NHK會長。
  • 二戰期間,為激勵前線軍隊,日本女性的做法有多瘋狂?
    隨著戰事的不斷推移,日本國民都成為了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甚至為了激勵前線軍隊,日本女性還做出了不少瘋狂的舉動,那麼她們的做法到底有多瘋狂呢?由於日本女性不能到前線參戰,所以她們只能將精力投放在國內,隨著參戰日軍的不斷增多,日本女性便自發承擔起軍工生產的任務,她們源源不斷的向戰場上輸送各種武器裝備以及軍需物品。
  • 媒體:慰安婦議題在島內不應有藍綠之分
    臺灣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銅像總算在今年八月十四日設立揭幕,這是一座遲來的銅像,卻依然引發令人不可思議的風波。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的確為了慰安婦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少了紀念銅像。在二次大戰中被日本侵略的國家或地區中,例如韓國、中國大陸、澳洲、香港等地皆有慰安婦紀念銅像,甚至美國舊金山市也設立了銅像,因此臺灣這一座慰安婦銅像實具有特別意義,它至少代表了我們沒有忘記這些阿嬤在戰爭時所受的屈辱,也代表臺灣反戰的精神。
  • 日本人真會伺候美國兵:男配慰安婦,女配慰安夫。美國女面試官一眼...
    RAA以政府財政支持的形式,在全國招募婦女慰安志願者,很多普通百姓家的年輕女子變成慰安婦。在RAA全盛時期,在日本全國各地有約7萬名從業人員。▲美軍排隊享用日本的慰安婦二、除了慰安婦,還有慰安夫這段歷史並不是鮮為人知的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