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國寶做活 讓年輕人愛看 央視新聞「五招」致勝

2020-12-11 金臺資訊

11月9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肩負國家媒體責任,進行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再創新、再出發。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功打造的引領性重點項目,《國家寶藏》前兩季獲得了海內外、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上下五千年潑墨寫意的文明畫卷,因為《國家寶藏》的時空摺疊,記憶凝縮,湧動在骨血裡的家國情懷被深度激發。

「把優質的大屏資源向新媒體端傾斜」,這是總臺「臺網並重、先網後臺、移動優先」戰略的重要實踐路徑。啟動儀式當天,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就與《國家寶藏》欄目組實現牽手,在B站、微博等平臺開播新媒體直播和創建話題,#當雲講國寶遇上國家寶藏#,僅6小時話題閱讀量超過290萬,實現了「大小屏」文博IP聯動,傳播力融合互補的新模式。

招式一

將新媒體與大屏文博「IP」聯動

實現影響力最大化

「只有創新才能夠推出精品,只有響噹噹的精品才能體現價值」,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高度肯定《國家寶藏》系列節目,認為其做到了「國家舞臺的創新與堅守」,實現了「全媒體時代的引領與傳播」。《國家寶藏》基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一主陣地,主話題的閱讀量就超過52億人次,粉絲討論量破570萬人次,居文化類綜藝節目第一,超過10萬的豆瓣網友給出9.1的高分,節目一舉榮登豆瓣年度內地綜藝榜首。

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成立後,十分重視與臺內優質節目的合作,特別是富有網感、能夠帶動網民新媒體參與熱情的「爆款」節目。初步統計,《國家寶藏》觀眾的主體構成人群集中在20歲到25歲之間,15歲到20歲的緊隨其後排名第二,年輕觀眾的追捧,使得《國家寶藏》充分爆發「網紅體質」和「裂變屬性」。

隨著《國家寶藏》第三季的啟動,新聞新媒體與綜合頻道兩大「文博IP」珠聯璧合,在央視新聞客戶端與嗶哩嗶哩同步開闢直播節目「雲講國家寶藏」,全程在社交媒體平臺開啟「直播 彈幕」實時互動模式,具有極強的交互感和同場感,鎖定人群偏好,直達行業需求,實現傳播效果利益最大化。

招式二

以中華國寶為切口

開啟「雲講國寶」大型新媒體行動

為了向網際網路一代講好中華文化故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報社和嗶哩嗶哩推出大型媒體活動「雲講國寶」,以廣大青少年受眾為主體,深入挖掘蘊含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的文物,以網絡微視頻和網絡直播為主要傳播形式,創新手段、融合傳播,將「雲講國寶」打造為兼具講解比賽和網絡綜藝節目雙重屬性的文物傳播知名品牌,成功引導全民「雲參與」共赴國寶傳承盛宴。

珍稀的國寶、厚重的歷史文化,配合廣大講解員與UP主在活動中進行「雲講解」展示文物底蘊。既有內容的深度,也能迎合大眾學習、嘗新等不同層次的觀賞需求。可以說該活動在「速食」短視頻當道的時代是一股獨特的清流。

「雲講國寶」活動摒棄流量明星,堅持中華文化價值的內核,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融合素人的花式詮釋與講解員的「接地氣」式講解於一體,通過年輕人感興趣、流行的新方式,如混剪、帶貨、說唱等一系列年輕人獨有的文化,創造出一個個屬於文物的流行瞬間,成就了觀眾親身感知歷史的最好時代。

招式三

「UGC PGC」充分挖掘

用戶內容價值

央視新聞客戶端的「雲講國寶」活動採用了用戶內容生產(UGC)和專業內容生產(P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方式,通過吸引受眾深度參與,既保證了內容生產的豐富性,也充分挖掘用戶內容價值。活動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啟動直播,面向全社會徵集「國寶講述人」視頻。在啟動儀式當天,全網觸達人數超過5000萬。在截至6月底的初選階段就吸引了1200多個講解員和UP主上傳作品,190家博物館參與,極大鼓勵了文博工作者、文博志願者和文博愛好者身體力行。

其中系列視頻《AI復原90年前上海時裝秀》《AI修復師為中國電視首播畫面上色》等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視頻播放量破千萬,頗受大眾的喜愛,關注度極高。獲環球時報、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轉發。

「雲講國寶」活動持續3個月以來,截止到11月9日,話題#雲講國寶#閱讀量6790萬,討論1.3萬;#雲講國寶晉級大PK#話題總閱讀量2億,討論次數2.6萬。當天,微博建立話題#當雲講國寶遇上國家寶藏#,僅一天閱讀量達273.6萬。閱讀量累計近2.7億,並被新浪微博熱搜榜置頂。

在各大主題的直播活動中,全國各大博物館「抖家底」式文物,配上講解員由淺入深且風趣幽默的講解,在輕鬆的氛圍下,讓博物館精藏的文物與網絡另一端的觀眾有了近距離的接觸,熟悉了文物的重要價值。

在「雲講國寶」活動的直播中也成就出了許多網紅講解員、網紅文物。甚至有不少文博愛好者請求再多給些「福利」。更有網友笑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直播有文化。」

招式四

以新技術手段

探索「雲 」新模式

疫情常態化防控條件下,央視新聞「雲講國寶」創新採用「雲錄製」「雲參與」的方式,給「宅」在家的觀眾更多參與的渠道。

雲講國寶「晉級大PK」四場直播活動以「雲錄製、雲連線」的形式播出,採用「雲」模式進行多地博物館連線、異屏合作加觀眾互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UP主與講解員隔著屏幕與主持人嘉賓齊聚一堂,產生了「雖在場外似在場內」的效果,全景式呈現文物故事與魅力。

另一方面,「雲參與」的方式更容易與UGC提供的接地氣的微視頻或者Vlog等相結合,這恰好為多屏互動的融合傳播提供了基礎。「晉級大PK」四場大直播通過「正直播+選手參賽短視頻」為文博類綜藝活動模式帶來了全新體驗。

「雲講國寶」活動的「雲」參與,不僅讓各界人士極為方便地為同一愛好跨界參與,更讓廣大熱愛文博的網友粉絲們重新認識到文物的傳統魅力。這一參與實現了傳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贏局面,也體現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作為主流媒體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堅定步伐,為挖掘出「雲 」新媒體產品提供了更多行動路徑。

招式五

延伸內容產業鏈

打造專屬文創周邊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活動期間開發出了系列周邊文創產品「十二月花神杯」,將傳世瑰寶「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完美復刻,精良的製作也使得「雲講國寶」成功出圈,大量「吸粉」。每隻花神杯都繪製一種應季花卉,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杯體精巧,造型規整優美。花神杯工藝配上唐詩的文化意境不僅是國潮風範帶來的視覺衝擊,也是國貨質造的純粹享受。

「雲講國寶」文創產品「十二月花神杯」是傳統與文創的融合,也不僅只是一種藝術感受,更是一次有溫度和靈魂的文化傳承。歷經千載歲月洗禮的文明瑰寶與中國製造的跨時空碰撞,讓更多的人對中華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創的魅力。

這種文化IP延伸到創意周邊,確保了節目品牌生命力的延續。不僅是央視新聞品牌年輕化、時尚化升級的關鍵一步,也是文化節目將美學關照與大眾接受兩者結合,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結語

《國家寶藏》造就了一場「年度文化現象」和「年輕流行事件」,其傳播體系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潮流有機結合的巨大空間。在百花齊放的短視頻年代,快節奏逐漸成為趨勢,將「國寶」這一成功IP通過新媒體、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呈現,既留住傳統文化的根基底蘊,又精準抓取到年輕群體的注意力,無疑為同類節目提供了新思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也正積極通過「5G 4K/8K AI」的技術前沿,集納更多眼前一亮、聞之一振、愛不釋手的融媒體產品,充分調動起大屏優質IP節目的固定受眾,打通社交媒體輿論場的「第三塊屏幕」,通過越來越多的大小屏聯動和「新招式」, 讓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推動我國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使總臺的創新媒體產品成為輿論場的中流砥柱。(監製 楊華 張利生 編審 徐朝清 撰稿 蔡一鳴)

相關焦點

  • 開遠市人民法院「五個一」工作機制 做活預防青少年犯罪文章
    開遠市人民法院「五個一」工作機制 做活預防青少年犯罪文章 2020-08-13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國寶有個約會!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空降河北博物院
    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來到河北博物院,「青少年走進國寶」地面活動第二場在這裡啟程。此次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一睹國寶的風採。國寶來到我家門口啦「一束光能從西漢照射到現代,帶我們走進它的時代。一位西漢宮廷女子,眉眼細長,臉型圓潤,頭上佩戴著巾幗,身著曲裾深衣。
  • 央視新聞入駐B站的啟示
    12月8日,央視知名主播朱廣權在央視新聞B站官方帳號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向B站用戶官宣——央視新聞正式入駐B站。視頻中,朱廣權用一段新Rap迎來了在B站的首秀,此外還主動求起了一鍵三連(點讚、投幣和收藏)。該視頻一出,瞬間登上B站熱搜,央視新聞的粉絲也達到了92.7萬。事實上,早在央視新聞入駐前,主流新聞媒體和政務機構入駐B站已經成了一股風潮。
  • 《如果國寶會說話》走近中國國家博物館 20餘件國寶壓軸收官第二季
    8月20日,由央視紀錄頻道《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和全國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國寶」活動,迎來最後一站中國國家博物館。活動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節目裡播出過的近20件國寶,央視新聞新媒體全程直播互動,20餘萬人在線同步觀看,重溫國寶被塵封的故事,感受美好中華。
  •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文匯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
    西安網訊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文匯報、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我市。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入境》為題,報導12月17日清晨六時左右,一趟來自土耳其的返程中歐班列經霍爾果斯口岸駛入國內。
  • [戲精]央視,請收下我的膝蓋
    爸爸問我為什麼跪著看節目?媽媽問我為什麼眼含熱淚?我只想說,我對這檔節目愛的深沉。每一期一個國寶,每一個國寶只有五分鐘的show time。也就只是刷個微博看個抖音的功夫,但卻是了解我們這個國家,了解我們人類歷史的一個好機會。為了讓節目生動有趣,對年輕人的胃口,節目組緊跟潮流,什麼微博段子抖音梗,玩兒的溜溜的。
  • @所有人 央視喊你來上班啦!2018年央視校招正式啟動!
    (央視財經訊)你心中的央視是什麼樣子?是每晚7點雷打不動的《新聞聯播》?還是……作為中國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央視不僅是當今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傳播力的主流媒體之一,更是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自1958年成立以來,中央電視臺始終堅守「國家責任、全球視野、人文情懷」,基本建立覆蓋全球的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國際傳播體系。
  • 央視首席軍事評論員:年輕人看戰爭太浮躁(圖)
    第1頁:張召忠:年輕人看戰爭太浮躁 第2頁:專家必須提出新觀點   央視首席軍事評論員屢被調侃預測不準是烏鴉嘴  張召忠:年輕人看戰爭太浮躁  ■我的預測只有一個不準  ■不知中國網民為何看不起薩哈夫
  •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 娛樂 - 新鄉網新聞中心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6000年國寶開口講話,《如果國寶會說話》將文物變網紅!
    央視爸爸最近是越來越皮,繼《國家寶藏》的全方位diss乾隆後,又在元旦放出大絕招——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精選了100件國寶,以每集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述說一件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和眾多觀眾一樣,小編喜歡看央視紀錄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中文採滿分的文案。這次的《如果國寶會說話》也是自帶好詞好句buff,第一集介紹人頭壺是這麼說的:「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 如果國寶會說話:喲喲~切克鬧!
    它就是由央視紀錄頻道打造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選擇在這一天開播,向觀眾發送新的國寶「留言」。翩若驚鴻的《洛神賦圖》、魏晉的「朋友圈」《蘭亭序》神龍本、風隨心動的敦煌飛天……節目一開播,網友們就激動地刷起了密密麻麻的彈幕,「還是熟悉的味道」「可愛賣萌的國寶又回來了」。
  • 明晚,山西博物院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2月2日(周六)19:30,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即將迎來山西博物院專題——「根系三晉,貫通5000年華夏文明」。在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的帶領下,滿載山西歷史和文化的三件國寶浮出水面。
  • 國寶故事個個精彩!《國寶檔案》幕後編導原來是咱山西閨女
    作為一檔持續了14年的電視節目,央視的《國寶檔案》粉絲無數。然而,你或許不知道,為了讓國寶「活」起來,為了讓它身上承載的歷史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螢屏上,幕後編導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查閱史書、核對細節、請教專家,每一期節目都是一場考驗實力的「燒腦」風暴。而且,令人驕傲的是,欄目組有一位名叫陶夢清的資深編導,是從山西走進央視的才女,她用勤勞和智慧,支撐起了一期期精彩節目,也讓山西的文物,在該節目中散發出了無限的魅力。
  • 再看央視新聞rapper朱廣權的經歷,他的圈粉無數不是偶然
    這不,央視新聞主播開始直播賣貨了。優秀的業務能力讓他2003年大學一畢業就順利考入央視當播音員不過進入央視六年一些同事已經頗有名氣他卻還在主持午夜新聞他的經歷也和其他央視名主播類似但朱廣權自己並不認為這些是段子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更多的觀眾愛看新聞這些段子不是由網絡爛梗堆砌而成而是幽默的同時還帶有文化底蘊
  • 喊話央視新聞,還被央視新聞點名cue
    李雪琴,是一位95後,來自於東北遼寧,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學院,還是紐約大學研究生。她是一個抖音網紅,她有一句開場白,特別樸實,每次都會用到:「大家好,我是李雪琴……」。因為很喜歡吳亦凡,她的視頻有很多都是喊話吳亦凡,帶他旅遊看風景的。
  • 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原標題: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12月23日,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引發人們對如何用好館藏文物展現燕趙歷史文化魅力話題的關注—— 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 新聞聯播cue飯圈女孩和帝吧 網友:四捨五入等於我上了央視
    連日來,飯圈女孩和帝吧網友的愛國愛港行動不斷衝上微博熱搜,他們「血戰」亂港分子、力挺香港警察的行動也得到了新聞聯播的認可。昨晚的新聞聯播播發央視快評時提到飯圈女孩和帝吧網友:止暴制亂的主流民意不可違…止暴制亂不僅是廣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心聲,也是14億中國人的一致心願。這些天,從飯圈女孩到帝吧網友再到廣大海外留學生,所有愛國愛港的力量正在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呵護香港、力挺香港!網友熱議九號凌晨- : 媽媽!我上新聞聯播了!
  • 國寶四川大熊貓在秦嶺找到親戚了
    最近,央視新聞頻道講述了一則國寶四川大熊貓的有趣事情,據說秦嶺大熊貓從外觀顏色和體型上都酷似四川大熊貓,它們不僅長得相似,而且有權威機構對兩種大熊貓做了DNA檢測,發現兩者還是近親,但是已經有將近30多萬年沒有來往了。有網友調侃道,它們是否能夠聽懂彼此的交流。
  • 央美畢展《真假美猴王》走紅:「抖音讓年輕人發現傳統的東西很酷」
    「可能有些人已經沒了民族自信心,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文化裡真正好的東西再呈現出來給大家看。」而一直致力於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抖音,與這種理念不謀而合。2017年底,抖音與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進行合作,共同發起「給我五分鐘,展現全新國寶,向世界打招呼」活動。
  • 連續五期!央視《美食中國》深度講述銀川飲食文化!速速看起來!
    連續五期!央視《美食中國》深度講述銀川飲食文化!速速看起來!背靠沙漠、擁抱黃河銀川的血脈裡永遠不缺豪放在麵食的世界中功夫早已隱藏在一日三餐一招一式間或行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