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你的身上出現了以下這樣的症狀,那麼你很可能已患上「下班沉默症」:上班時侃侃而談,回到家卻疲憊懶言;聚會應酬時笑容滿面,面對親友時卻麻木冷淡。這種上下班時間判若兩人的症狀,被稱為"下班沉默症,患上這種症狀的人群對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絕親友的撫慰,容易進入了交際怪圈,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身體疾病。
出現這種上下班如此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工作壓力不得不讓人保持亢奮的精神狀態,時間久了身心疲憊,下班後工作壓力驟減,難以繼續維持興奮的狀態;
二是工作時間較長,造成身心疲勞,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慣性;
三是就是人們習慣性地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或者說容易把好脾氣留給陌生人,把快脾氣發在家人身上;
四是工作中的不如意或者焦頭爛額,加上交通、生活環境嘈雜,使得更加迫切尋求安靜空間,下班後自然而然更不願意多說話。
這種看似通過沉默的方式以補充自己的情感資源,進行自我保護,很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有心理學家指出,長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慣性,破壞必要的社會關係網絡,進而導致抑鬱症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身體疾病。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影響正常社會交際的狀況?
1、要善於發現生活的樂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尤其是不要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來,努力關注生活細節,尋找發現更多的人生趣味;
2、要主動跳出交際怪圈,多與親友溝通,通過交流獲得正能量,提升生活感悟,降低生活壓力。畢竟和家人、朋友的交流,是補充情感資源最有效的方法;
3、用人單位應當加強人性化管理,多讓員工感受到家人般的溫馨,創造更多的機會提升員工的集體認同感,員工的歸屬感增強了自然而然會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為用人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4、親友也要給重壓下的家人更多理解和關懷,多些疏解負面情緒的方式技巧,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讓對方敞開心扉。
與其自暴自棄,不如多聽聽親友的意見。與其盲目沮喪頹廢,不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選擇對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壓方法,重燃生活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