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億級體育消費市場爆發 體育「新基建」布局加速到來

2020-12-24 21世紀經濟報導

在王裕雄看來,造成當前體旅消費貿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供需不匹配,亟需體育產業實現自身的「供給側改革」。

「你是通過哪個運動認識我的?」俘獲363萬粉絲喜愛的抖音健身達人鐵豆,在她的一條視頻中說道。

「潛水衝浪」「單板滑雪」「徒手攀巖」,這些極限戶外運動的個性標籤助她從抖音中脫穎而出。在2019年的《追我吧》綜藝節目中作為「高配」運動素人,鐵豆與多位明星共同競逐。

越來越多健身達人「出圈」背後,是一個漸漸浮出水面的萬億級消費市場。多份行業內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0億元,相比三年前,同比增長高達110.87%。

12月21日,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體育兩博會)網上開幕。此次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經濟司司長劉扶民在內的多位領導,展望「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並作主題演講。

甘俊 攝

引爆萬億級消費市場

體育產業背後的消費市場規模,想像空間巨大。

近年,大眾體育消費品類已趨向多元化發展。產品領域,從基礎的運動鞋服等體育品類的消費,擴展到跑步鞋、瑜伽墊、甩脂機等面向更細分專業領域的產品。服務領域,消費者更加追捧有品質的體育培訓,潛水、網球、擊劍等運動開始風靡。此外,消費者對智能手環、智能跑步機等科技類產品的需求也在快速擴張,中國產業信息網在調研中發現,已有近八成用戶會選擇可有效監測自身運動生理指標的產品。

實際上,與上述消費形態相比,體育旅遊融合實現了更大的撬動效應。「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是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劉扶民在主題演講中多次提到體旅融合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十三五」以來,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體旅市場發展成效顯著。據統計,全國山地戶外俱樂部已經近1萬家,每年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次達7000多萬,參加馬拉松人次超過700萬,滑雪人次超過2000萬,帆船帆板體驗人次超過500萬,體育旅遊在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體旅融合是個大趨勢,這個判斷非常準確。」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體育和旅遊要融合發展,這是由體育產業本身的自然特徵決定的。

一般而言,體育產業往往有較強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意味著市場可能失靈,導致供給不足。而破解外部性的重要方式就是由政府出手去扶持。另外一個途徑就是不需要政府出手,轉而通過企業或微觀市場的組織變遷去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外部性內部化,就要通過體育和其他產業融合來產生。其中,體育與旅遊融合是最重要的一種融合形態。」王裕雄說。

就目前而言,我國體育旅遊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空間廣闊。據有關研究機構統計,2018年我國主要體育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為人民幣1456億元,而體育旅遊服務進口總額達1316億元,佔比達90%以上。「這充分說明,我國體育旅遊消費外流現象較為嚴重,潛力巨大。而體育旅遊方面出現消費外流,歸根結底是體育旅遊產品供給不足、吸引力不強。」劉扶民在演講中說。

在王裕雄看來,造成當前體旅消費貿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供需不匹配,亟需體育產業實現自身的「供給側改革」。需要指出的是,體育產業的經濟特徵跟其他產業不一樣。體育的經濟價值需要通過產業融合,微觀層面意味著需要大的體育商業綜合體,才能讓融合能夠真正落地。而大體量的商業綜合體,往往投資體量大,回收周期也比較長,並且會涉及到人才、土地、用地、配套設施等等問題。

「在這方面,體旅融合的商業模式本身還需要繼續探索。」王裕雄說。

城市角逐體育消費賽道

體育為一座城市創造的經濟價值及帶來活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體育消費市場潛力不可小覷。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體育消費總量上仍處於領先地位,2017年和2018年體育消費市場總量分別增長49%、23%。而新一線城市中的成都、杭州、重慶等地,體育消費總量的增長速度表現非常亮眼。其中,成都在足球、籃球、羽毛球、健身、棋牌領域的消費總量位居新一線城市首位。

不僅是新一線城市,東北城市也靠體育旅遊成為中國冬季的「網紅之城」。《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8至2019年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人數已達到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

今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近年以來,已有不少城市摩拳擦掌,扎堆於體育產業賽道建設。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更需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王裕雄認為,政府最首要的角色就是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包括全民健身、戶外運動設施,以及全民健身活動和賽事的供給,從而直接釋放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潛力。政府也要當好守夜人的角色,來維護市場秩序的正常運營。另外,對於一些屬於高危的體育消費項目,政府則亟需加強安全監管。

「新基建」時代的體育之變

以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為傳統產業賦能的同時,也在不斷重塑體育產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體育月活躍用戶超過1.2億人,其中通過數字媒介觀看籃球賽事的月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足球用戶超過2000萬;健身領域中,數字健身用戶達到2000多萬。

疫情期間,線上健身受到極高關注,甚至誕生了一場在家做運動的「宅」潮流。在線健身,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被隔離在家,無法前往健身房進行鍛鍊的需求,但由於網絡傳輸產生延遲、互動體驗不佳的問題,也讓人詬病。不過,一旦5G、AI、VR等新技術介入,線上健身參與感、互動感不強的痛點將得到改善。甚至未來,家庭健身很可能增長為健身主戰場。

從線上健身、體育直播到線下場館,技術賦能無處不在。「依託網際網路+,加強體育博物館的數位化建設,鼓勵和支持開展線上博物館建設,探索體育博物館搭建VR、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沉浸式體驗。」會上,塗曉東描繪了一幅科技與體育融合創新的新景象。

王裕雄認為,體育「新基建」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連著供給,是體育升級非常好的抓手。一方面,新技術能更有效地促進體育消費潛力釋放。另一方面,技術賦能也能帶動體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比如在需求端,新基建誕生了新需求和新標準,體育基礎設施和這類基礎設施產品的製造者,也需要一併去進行升級改造。」

今年9月,《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印發出臺,提出爭取到2025年,有效解決制約健身設施規劃建設的瓶頸問題,「十四五」期間建設1000個體育公園,要求推進「網際網路+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能化、信息化、數位化。

10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亦指出,在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方面,要把握好五個重點,其中一條就是要引導各地對健身設施進行智慧化改造,在健身設施中注重嵌入5G網絡設施和配套設施,打造智慧體育公園、智慧體育館、智慧健身步道。

記者注意到,如今已有不少城市將體育納入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範疇之內。例如在浙江紹興,已啟動編制《紹興市智慧體育發展規劃》,實地走訪核查了12384個體育場地,共篩選出10848個體育場地上線全省「浙裡辦」APP的全民健身電子地圖,並完成10484個場地的定位、照片等信息錄入。

「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裝備、物聯網的加速應用,智慧體育為城市體育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化。」紹興市體育局局長吳海明如此感慨。

(作者:劉美琳,李瑩 編輯:周上祺)

相關焦點

  • 中國體育人口達4.34億 體育消費市場到底多火爆
    在這一背景下,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培訓等細分市場所吸引到的資金可與全國體育彩票等量齊觀也就不足為奇了(兩者的市場總值分別為1,938億人民幣(約合280億美元,註:隨著中美匯率的變化這一數據會有不同,文中所有以美元為單位的數據採用的匯率均為6.92元人民幣/1美元)和1,997億人民幣(約合289億美元))。
  • 如何搶佔2025年體育戶外旅遊萬億市場
    並且,參考歐美等成熟市場的成長經驗,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交通基建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目前我國正處於戶外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初期,未來十年有望達到萬億規模。從旅遊角度來看,作為大眾參與性體育與旅遊之間的完美結合,戶外旅遊能夠提供遊客體驗性更強,休閒度更高的旅遊產品。
  • 阿里加速「新基建」 數位化「成人禮」提前到來
    「數位化一定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目前數位化基建正在蓬勃展開」,張勇認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顯然按下了數位化的加速鍵。「雲辦公」「雲開市」「雲首發」……從頂尖品牌到中小商家,從田間農戶到線下市場,都在奮力轉型「線上」。在霸蠻湖南米粉創始人張天一原有的規劃中,2019年及2020年應該是快速爆發的年份。大年三十之前,霸蠻幾乎每天新開一家店,但是每開一家店都沒有人。疫情暴發後,張天一感到恐慌。加上貨款帳期、員工工資和3月份房租,2月份有將近2000萬元的硬支出。
  • 愛奇藝+新英體育加碼體育市場 「騰愛優」體育版權大戰越發激烈(圖)
    8月6日,愛奇藝與當代明誠旗下公司新英體育共同宣布,雙方將成立「北京新愛體育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將統一運營合併後的愛奇藝體育平臺,包括新英體育公司旗下新英體育App、愛奇藝體育頻道。新英體育App更名愛奇藝體育,目前AppStore中新英體育App以及新英體育網頁版已經完成了更名。
  • ...體育產業未來更精彩——訪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小標題)2020體育產業——主動作為、化「危」為「機」今年受疫情影響,體育產業尤其是服務端產業遭遇「寒冬」:體育零售門店停業,體育賽事大面積延期、取消,健身服務行業遭遇衝擊……羅傑表示,面對「寒冬」,行業各方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在危機中看到了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轉型升級。
  • 2020首家上市體育公司!健身器材巨頭舒華體育探索運動健康新方向
    在延續泉州企業資本市場傳奇的同時,舒華體育也為後疫情時代百廢待興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提供了借鑑思路。 鍥而不捨二度IPO終獲成功,舒華體育加速向健康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 作為一家專業、科學的運動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建於1996年的舒華體育憑藉多年經驗打造的產品供應體系以及貼合市場的產品設計、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已在國內健身器材行業取得了領先地位。
  • 都市運動中心:融合「體育+」催生新消費
    隨著「體育+」概念的延伸,體育產業催生出新消費業態,也讓諸多商家嗅到商機。體商融合的消費新模式,走出了富有上海特色的都市運動中心發展之路,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48萬平方米的上海環球港成為周邊居民休閒消費的首選場所。除了常規的商場布局外,環球港的屋頂別有洞天。
  • 深度布局體育彩票智慧零售 蘇寧體育新年迎來新爆發點
    2019年1月,中國體育彩票官方信息顯示,PP體育正式接入體彩玩法的開獎直播。蘇寧體育彩票業務才第一次在官方場合浮出水面,此前,他們始終很低調。   事實上,面對體育彩票這片藍海市場,蘇寧從2017年底便開始了線上線下的深度布局,並融合蘇寧的多業態發展,彩票業務正在探索一條智慧零售之路。
  • Champion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杭州最大店開進城西銀泰城
    8月25日,它在紐約SOHO地區新開了旗艦店,9月更是在中國市場連開12家門店,並且在北京三裡屯落成了中國首家旗艦店,10月杭州最大的門店也將開店。截至今年9月,Champion在中國市場已開設25家門店。除此之外,Champion新晉籤約了NBA76人俱樂部旗下的電競戰隊Dignitas,成為其服裝贊助商,試圖瞄準這個吸引著年輕一代的熱門運動。
  • 北京「新消費」培育新模式 加速打造智慧新生活
    原標題:北京「新消費」培育新模式 加速打造智慧新生活為順應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習慣的轉變趨勢,北京市重點圍繞「培育消費新模式」提出三項具體措施,加速打造「新消費」時代的智慧化新生活。這是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一場政策解讀會上表示的。
  •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關口前移,延長健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激發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推動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充滿活力的體育消費市場。  創造發展條件。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 攜手羅永浩直播帶貨 舒華體育加緊布局家用健身器材市場
    舒華體育電商負責人戴志瑞指出,此次合作,羅永浩為舒華體育帶來新的消費群體,而舒華體育也在這次直播中更好地將自身品牌的價值與健康理念精準傳遞給目標消費群體。據悉,此次618系列活動中,除了攜手羅永浩直播帶貨家用健身器材,舒華體育還與影視明星張儷進行產品合作,攜手共同推廣新X5跑步機,並且在天貓、京東、微商城、唯品會等多個購物平臺,為消費者推薦更多的跑步機、健身車、橢圓機等健康生活新家電。
  • 校園體育教育:一個即將爆發的市場
    政策頻發,校內外體育市場被激活2. 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3. 藍海體育市場 生機與挑戰並存4. 校園體育目標和職能明確,市場勢必迎來紅利風口體育在教育體系中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正是因為體育與考試、人才選拔沒有直接掛鈎。而如今,當中考體育與語數外等值、體育納入高考項目之後,應試需求會成為剛需。
  •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研究
    總之,我國今天居民體育消費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正在逐步成為廣大居民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可以想像,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一步加速,我國廣大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還會有新的發展。 3 提高我國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的未來發展 3.1 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的前景預測   新的世紀,將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
  • 全民健身成熱點助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全民健身成熱點助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發布時間:2020-01-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輝 字體:
  • 【獨家】世界盃落幕 足球內容見長的蘇寧體育如何布局?
    此番 A 輪融資,更重要的意義是整個蘇寧體育產業集團四大板塊業已定局。7月上旬,蘇寧體育與咪咕戰略合作發布會上,蘇寧體育副總裁米昕闡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布局——蘇寧體育集團的四大板塊:體育傳媒業務; OTT服務業務;體育零售業務;以及體育培訓等新業務。
  • 早知道:國務院確定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的措施
    摘要:國常會:確定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的措施;體育設施有效供給仍不足,建設將加快推進;CMOS傳感器銷量連續13年創新高,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成長高峰;韓國巨資支持電子關鍵材料研發,國內相關公司受益。
  • 出售健身器材品牌 安踏體育加速瘦身「回血」
    同時,將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和威爾遜Wilson三個品牌分別打造成為「10億歐元」的品牌;中國市場和直營模式計劃實現收益10億歐元。安踏體育方面在今年初曾透露,亞瑪芬體育今年仍會按照計劃推進。不過,從目前來看,受到疫情影響,安踏在海外市場經營亞瑪芬體育仍難以恢復,國內的直營店經營也受到衝擊。
  • 扎堆布局旗艦店 體育品牌逆襲快時尚
    2009年,安踏體育以3億多元從百麗國際手中買下了FILA(斐樂)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隨後,便在國內快速擴張。記者查詢發現,目前,FILA(斐樂)在重慶已經有55家專賣店。旗艦店成消費流量擔當FILA並不是首家在渝布局旗艦店的運動品牌。在此之前,阿迪達斯、耐克和彪馬等運動品牌旗艦店已紛紛在渝落地。
  • 【創在北京】龍潭湖體育產業園 浪尖上的體育+
    我們做過統計,在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是電影產業的六倍,而美國體育產業年產值為4410億美元,約佔GDP的3%,相比之下中國目前體育產業年產值為3136億元,僅佔GDP的0.6%。一方面,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初級階段;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費正在逐漸從基本消費、功能消費開始過渡至健康消費、體驗消費……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化的細胞一旦被激活,空間巨大,這一點從電影產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就能看出端倪。」資本大鱷的搶灘登陸,無疑看中的還是即將步入發展快車道的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