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人口達4.34億 體育消費市場到底多火爆

2020-12-25 搜狐網

  近日,創刊174年享譽全球的著名財經商業類雜誌《經濟學人》,發布了中國體育產業專題報告——《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以下簡稱「報告」)。

  這也是這家創辦於1843年9月的英國百年雜誌傳媒集團,第一次對中國體育產業進行較為完整的梳理,旨在就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潛力等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為國內外體育產業管理者、從業者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和見解。

國內體育健身市場的構成


  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的帷幕剛剛拉開,從全球範圍看,中國商業界在體育健身產業的表現不算搶眼,知名度也不高。當前中國經濟結構中過時落伍的部分,正在經歷深刻而又經常令人意外的變化。中國體育產業展現出真正的實力,未來也會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市場體量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人參與體育鍛鍊的熱情日益高漲,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形成了經常鍛鍊的習慣,即34%的中國人經常性地參與體育鍛鍊——較7年前28.2%的數據有了大幅提高。這一比例意味著中國積極從事體育活動的人口高達4.34億。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所催生的諸多自下而上因素的作用,以及政府政策鼓勵所產生的自上而下的效應,未來這個百分比還會有進一步增長。

  在這一背景下,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培訓等細分市場所吸引到的資金可與全國體育彩票等量齊觀也就不足為奇了(兩者的市場總值分別為1,938億人民幣(約合280億美元,註:隨著中美匯率的變化這一數據會有不同,文中所有以美元為單位的數據採用的匯率均為6.92元人民幣/1美元)和1,997億人民幣(約合289億美元))。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達2.25億,中國消費升級正在悄然進行中,而體育消費也隨之迎來了最大的市場紅利。

  ECN(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ECN」)董事康仕學認為,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個人消費增長將會持續高於GDP的增長,並且隨著個人消費的增長,預計2030年個人消費總額將比2015年高出3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體育產業蘊含著巨大機遇。」康仕學說。

  報告分析,2016年中國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168億美元),其中體育產品和裝備的消費佔了近70%。

地區間體育活動比率 


  而目前,北京每周至少鍛鍊一次的人口比例最高,為50%,國內體育活動活躍人口規模居於前列的其他省市包括,重慶、瀋陽、上海和天津。鑑於國內各省市經濟持續發展,各地居民很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經濟發展會帶動消費能力的上升,這也將進一步推動體育健康休閒相關產業的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間接後果是中國社會老齡化速度過快。經過證實的最新數據(2015年)表明,總體來看中國人口尚顯年輕,40歲以下人口約為7.2億——比年齡更長人口群體多出約10%,而後者的數量正在增長,2020年將超過前者。

  再過10年中國40歲以下人口將不足5.9億,而40歲以上人口則將突破8億,後者比前者多出36.4%。中國13.6億人口中40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人口差不多各佔一半。報告預測,到2030年40歲以上人口將比40歲以下人口多出近40%。


  表面來看這對國內體育健身行業來說或許是個壞消息。然而中國在這些方面卻具有一些優勢,對體育和健身行業來說國內人口和消費力發展趨勢總體是令人振奮的。更為重要的是,當今中國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前幾代人做夢都不敢想的。

  目前,中國國內個人消費額將增長超過3倍,接近14萬億美元,到2030年時這一數字將增長超過三倍。在中國老齡化過程中,民眾的富裕程度也會上升。

  國內體質生產總值——新GDP

  報告對中國體育產業總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包括廣場舞在內的健身運動、滑雪等冬季運動以及傳統武術和養生健身等市場蘊藏巨大潛力。

  目前,在體育產業中佔比最大的體育運動產品和品牌方面,報告認為,中國服裝鞋類、保健、休閒和教育產業未來五年將強勁增長26%至42%。


  而其他機構預測2015至2020年期間,中國運動服裝銷售額將躍升增長50%以上,相關指標也表明,國內市場外資品牌陣容也在日益擴大,營造出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不僅將惠及國內消費者,也會推動國內品牌的發展進步。

  中國國內眾多產業都在經歷一個「高端化」轉型。就國內運動服裝市場而言,消費者將更加看重突出的產品差異化和功能性。

  IMG Ski Resort Management總裁Justin Downes認為,中國的滑雪等冬季項目潛力巨大,但內在文化缺乏,體育文化的培育正在路上。

  報告預測,目前中國體育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為1.9%,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將其提高至3%,這也是一個雄心勃勃也是切實可行的目標。

  而在2016年12月27日,國家體育總局召開的2015年度體育產業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宣讀了《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數據的公告》。公告顯示,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7萬億元,增加值為5494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8%。

  其中,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238.2億元和2755.5億元,佔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65.7%和50.2%;體育服務業總產出和增加值分別為5713.6億元和2703.6億元,佔比分別為33.4%和49.2%。

  據悉,2015年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比2014年增長26.02%,「十二五」期間平均增長率為19.87%,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長至0.8%。

  報告認為,健身已經逐漸成為國民主要生活方式,同時也也蘊藏巨大的發展和消費潛力。報告顯示,國內據估有8000萬-1億老年人(幾乎是清一色婦女)都熱衷於「廣場舞」這種舞蹈健身操運動。廣場舞這種運動形式在國內老年人中蔚然成風,儘管也會招致非議,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也引來了國內企業和投資者競相追捧。

  滑雪等冰雪運動正逐步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運動,但仍落後於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能夠提高國民對於冬季運動的關注度和熱情,高山雪上運動國內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大發展。

  此外,報告認為,推動中國社會運動健身熱發展的最大潛在動力可能來自於傳統武術和強身健體方法。傳統武術和健身法(後者又稱「養生術」)風靡今日之中國,不過這些文化色彩獨特的體育健身手段也已與國家潮流脫節。釋放國內體育健身市場潛力的一個重大機遇在於實現中國傳統養生健體理念和現代消費需求的對接。

  政府著力將體育產業打造為中國發展和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增長領域,在此背景下,體育產業已成為構建繁榮、創新、高效、平衡經濟體這一總體目標的一部分。此前政府主要強調的是提升高科技能力,而目前則開始注重將「肌力」作為「腦力」的一大補充。

  中國國務院已將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大目標,到2025年時實現該產業規模突破5萬億元人民幣(合7,225億美元)。這一量化指標也引發了熱議。

  我們估算中國體育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為1.9%,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將其提高至3%。這是一個雄心勃勃但也是切實可行的目標。美國是中國經濟和文化影響力方面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亞洲鄰國——韓國憑藉媒體輸出和國內繁榮的體育市場,在展現國家軟實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中國政府的測算,這兩個國家體育產業在GDP中的佔比都達到了3%。

  我們預測2018年中國GDP增速將顯著放緩,但個人消費則仍將保持5%以上的增速,超過GDP增速。換言之,即便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降2%左右,這也不會導致國內消費的衰退。

  中國的經濟體量及其在全球經濟產出中的份額快速增長,這也對中國作為全球領先體育經濟體的發展前景構成了支撐。受本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積極影響,中國的GDP在過去二十年裡增長了超過15倍。

  以前它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微乎其微,而今天這一佔比已接近13%。中國已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大國,目前在基礎產業方面已和發達國家並駕齊驅,經濟發展重點將轉向包括體育健身在內的欠發達的經濟領域。


  為引導國內消費群體向理想的方向前進,中國政府推出了一攬子方針和計劃,旨在加強全民的體育健身意識。在頒布《加速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這一重要文件後,國務院又於2016年配合「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年)這一國民經濟綱領性文件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其中《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給予了武術等次級體育門類一席之地。

  其中,政府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便是制定了《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至2050年)》。國家著力實現足球領域的三項偉業:再次進軍世界盃決賽圈,舉辦一次世界盃,在世界盃奪冠。

  在中國爭取世界體育榮耀的過程中,足球相對其它體育項目更具諸多優勢,但其當前的足球競技水平還需大幅提升。

  2016年3月中超聯賽(CSL)迎來了新賽季,在之前的冬季轉會窗口期國內俱樂部在引入外援上投入了3.31億歐元(3.51億美元)——不僅創下中國之最,而且比英超聯賽轉會方面的投入還多出了三分之一。

  在投資領域,中國投資客對歐洲足球市場的投入已達15億美元左右,並且還將為其心儀的歐洲俱樂部投資20多億美元。

  在一代人的時間裡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由低成本製造業國家向消費驅動型經濟體的華麗轉身。今天中國既是家庭洗漱用品、行動電話和汽車等現代生活必需品最大的生產國,同時也是這些產品最大的消費國。

  對於中國廣大消費者而言,「力量」這個詞在體育健身領域有著更深刻的含義。中國人越來越喜歡體育運動,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著原本已經規模龐大的體育相關行業進一步發展,市場規模和發達程度隨之水漲船高。

  政府也在積極地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參與、提供資金、制定具體目標等方式努力將國家打造成為全球體育強國。

  其影響遠超經濟層面。中國不僅在構建一個龐大的市場,還在降低社會過度老齡化的成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體育健身意識,建設一個物質消費更為富裕,民眾身心更加健康的國度。

  由此帶來的內在裨益對普通百姓和市場中的工商企業都是一大潛在福音,其中熱情和激情這兩個任何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體育和積極的運動型生活方式的好處並投身其中,他們將成為塑造市場規模和特性的重要力量。除消費能力增長以外,國家規劃、現諸報端的跨國投資、諸如數年後將舉辦的冬奧會這樣的重大賽事以及中國體育健身運動愛好者的喜好等等都在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說,屢創紀錄的廣場舞大媽與中超聯賽著力培育的未來足球巨星一樣都是這一向前趨勢的象徵。中國大顯身手的舞臺已拉開帷幕,形形色色的角色正爭先恐後擠上臺來。

相關焦點

  • 15000億級體育消費市場爆發 體育「新基建」布局加速到來
    在2019年的《追我吧》綜藝節目中作為「高配」運動素人,鐵豆與多位明星共同競逐。越來越多健身達人「出圈」背後,是一個漸漸浮出水面的萬億級消費市場。多份行業內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0億元,相比三年前,同比增長高達110.87%。
  • 超1億幼兒人口和3000億幼教市場下,幼兒體育教育擁有怎樣未來?
    ,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嬰兒潮,預計到2020年學前教育適齡人口將超過1.26億人。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發展幼兒體育教育對於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意義同樣重要。「體育產業的基礎是體育教育,沒有體育教育就沒有體育產業。」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表示,從幼兒到青少年時期是培養體育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對於培養體育人口進而帶動體育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英超向中國市場「妥協」,樂動體育看好體育資本回歸常態
    隨著健康意識的覺醒,體育運動與體育消費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全民體育運動的熱潮更是助推了體育市場的火爆增長。在這種背景下,各大企業紛紛看好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前景,甚至不惜以跨界發展的方式進入這片市場藍海。因此,體育行業的產業規模、市場價值也不斷「水漲船高」,發展速度驚人。
  •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研究
    與此相適應,今天,與居民體育消費相關問題的學科和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國大地上。「體育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體育市場營銷」「體育營銷管理」等學科和課程的相繼出現,大大豐富了對體育消費問題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體育經濟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也在一些專門院校火爆登場。體育消費領域的知識傳播和科學研究漸成炙手可熱的領域。
  • 中國體育場館市場深度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P) 34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341、我國體育產業管理體制的沿革 342、體育產業管理的機構設置及權限劃分 423、體育產業管理體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2二、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45章 中國體育場館消費情況調研分析 138第一節 中國居民體育消費分析 138一、居民體育消費現狀分析 138二、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分析 139三、居民體育消費展望 140第二節 中國體育場館健身消費人群現狀調研
  • 愛奇藝+新英體育加碼體育市場 「騰愛優」體育版權大戰越發激烈(圖)
    2018年4月中國體育直播APP月活躍用戶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騰訊體育,4月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508.1萬人;排名第二的是PP體育,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088.9萬人;直播吧排名第三,月活躍用戶數達到938.9萬人。
  • 早知道:國務院確定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的措施
    中信證券馮重光認為,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具備長期投資的高確定性。目前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僅約1%,對標發達國家2%-3%成長空間巨大,預計2025年體育產業總產出超5萬億元,體育用品、體育裝備和器材等領域,潛在市場空間大。相關公司方面,中體產業從事賽事和體育場館管理運營,探路者主營戶外用品。
  • 全民健身成熱點助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全民健身成熱點助體育消費市場穩步增長 發布時間:2020-01-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輝 字體:
  • 京東體育×體育產業生態圈,揭示2019體育消費的N大趨勢|研報解讀
    過去,中國民眾更多地只能從電視轉播,或者說競技體育層面去認識體育,了解體育。但如今的體育內容更多,渠道也更豐富,民眾主動將體育納入日常生活的需求更為強烈,也更願意為自己的運動愛好和健康消費買單。越來越多的所謂「冷門運動」,或者說國內群眾基礎不好的運動,正在從消費領域展現出市場價值。
  • 2016路跑賽事仍處井噴狀態 中國跑步市場有多大?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裡,各種級別的馬拉松、路跑賽事依然呈井噴態勢,整體賽事較上一年度增長了近1.5倍,達到306場;參賽人數達280多萬,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30萬,再次刷新了歷史新高。中國跑步產業究竟有多大的市場?疾奔之下,新的跑步花樣和消費增長點會在哪裡出現?2017年4月斯邁夫全球體育產業大會上將舉辦「中國跑步產業峰會」,屆時我們一探究竟。
  • 如何搶佔2025年體育戶外旅遊萬億市場
    首先,歐洲戶外品牌一直以來就佔據著國際市場的較大份額,據COCA統計,在2014年,中國市場上的歐洲戶外品牌達196個,佔國外品牌的44.44%。據中國戶外聯盟(COA)統計,我國目前每年已有1.3億人開展徒步旅行、休閒戶外等泛戶外運動(佔總人口的9.5%),有6000萬人進行登山、攀巖、徒步等戶外運動(佔總人口的4.38%)。
  • 我國幼兒體育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根據體銀智庫正在編制的《中國幼兒體育現狀及發展研究報告2019》》最新研究成果,隨著我國人口戰略的轉變、健康中國2030計劃的實施、幼兒教育觀念的提升,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原因將推動幼兒體育迎來黃金髮展期。一、什麼是幼兒體育?
  • 【圖文直播】《貴州省體育產業統計》、《貴州省體育場地普查...
    是實現健康中國夢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這次發布的數據也反映出,貴州體育產業整體持續向好,各個領域和業態的融合發展都呈現出較好的態勢,對經濟的貢獻作用進一步擴大,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消費升級的新動能。
  • 雙循環新格局下,體育用品「狂飆突進」 資本市場持續看好國內行業...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全球運動品消費市場格局正在改變。欣喜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潛力得到充分激發的中國市場將為世界帶來更多需求。近段時間,我們看到,中國體育用品公司,有了成為主角的可能。
  •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接任之前,2015年1月30日,騰訊與NBA共同宣布,雙方將籤訂一份為期5年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騰訊將擁有大陸地區NBA獨家的網絡播放權;接任之後,不久,也即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5年80億元的價格購得中超版權(2016年--2020年)。弄潮兒也遠不止騰訊、體奧動力這兩個。而中國體育行業,隨著46號文件的頒布,早已風起雲湧。
  • 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新冠疫情將對體育服務...
    1、中國體育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和《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將進一步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 萊茵體育併購聖瑪麗足球 投資火爆背後疑點重重
    萊茵體育併購聖瑪麗足球 投資火爆背後疑點重重  2017-04-18 17:56:07  撇開這些不談,眼下足球產業的市場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近日萊茵體育大股東萊茵達集團發布公告,稱將由集團實際控制人收購聖瑪麗足球集團有限公司80%的股權。上述收購正在穩步進行,不久前,該公司終止了對標的公司的收購,此次重啟意味深遠。標的公司旗下有多家足球俱樂部,主要從事的是對足球產業、足球俱樂部的運營。
  • 李寧興衰真相揭秘:中國體育品牌營銷20年
    第一次出差去晉江,一下飛機我就被震憾了,道路兩旁林立的廣告牌,當時但凡我聽過的體育品牌,悉數匯集於此。晉江,這個改革開放前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鞋都。這裡有3000多家鞋廠,近100個體育品牌,光一個晉江就佔了中國體育製造業總產值的34.07%(2016年晉江體育製造業總產值1472.33億元)。
  • 運動品牌排名 中國體育用品十大品牌榜
    為擴大優勢體育用品品牌的市場影響,促進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發展,中國排行榜網聯合中國上市公司發展研究院、中國排行榜經濟研究院,深入體育用品市場調查研究,從眾多國內體育用品品牌中,根據各品牌2010-2011年度的市場佔有率、品質、安全指數、品牌影響力、市場推廣、產品認證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以及網絡調查,評定出「中國排行榜2011中國體育用品十大品牌」排行榜。
  • 途牛發布《2017體育旅遊消費報告》
    中國體育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世界體育旅遊組織公布的信息,全球體育旅遊市場規模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長。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體育旅遊僅佔旅遊行業的5%,而發達國家佔20%,旅遊產業總值達到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