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上市公司都玩起了收購境外足球資產。但是客觀來說,這一類舉措究竟是價值投資還是炒作,誰也無法確定。撇開這些不談,眼下足球產業的市場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
近日萊茵體育大股東萊茵達集團發布公告,稱將由集團實際控制人收購聖瑪麗足球集團有限公司80%的股權。上述收購正在穩步進行,不久前,該公司終止了對標的公司的收購,此次重啟意味深遠。
標的公司旗下有多家足球俱樂部,主要從事的是對足球產業、足球俱樂部的運營。
按照原來的方案,萊茵體育要通過境外標的公司(萊茵體育投資)來完成體育投資,然後通過現金購買火發行股份等方式,將境內標的公司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
這一資產重組方案由於涉及海外資產,而眼下海外併購相關政策趨嚴。商務部、發改委、外匯局更是聯合發布聲明,表示關注體育俱樂部、娛樂業等領域出現的非理性對外投資行為。也正是在這樣的趨勢下,萊茵體育對原有的收購方案做出了調整。
在過去的一年間,中企頻頻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其中也有一些是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進行資產轉移。因此,雖然足球產業併購熱潮風起雲湧,但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還是要理性篩選。尤其是在投資一些俱樂部的時候,與我國的一些政策不符,即便收購過來,未來發展也堪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足球產業商業價值與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的分析,預計到2025年我國足球產業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萬億元。
從人口基數上來看,我國擁有3億球迷,中超聯賽的平均收視率更是達到了1.78%,每年到球場觀看比賽的觀眾多達2620萬人次。
政策方面,更是有《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文件指出未來我國足球產業的發展重心是做大做強足球用品製造業、研究發行足球博彩業、大力發展足球服務業。而眼下各地更是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推動配套產業的發展,足球產業內投資熱情不減。
但是客觀來說,想要開發足球這一多層次、產業鏈長、附加值高、影響範圍廣、帶動性強的產業,還需要投資者聚焦細分領域。
例如在俱樂部層面,由於國內聯賽體系並不完善,大多數俱樂部都長期虧損,只能靠球隊的資本運作,偏離了發展的本質。因此,雖然眼下不少企業投資足球俱樂部,但是想要發展起來並不容易。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