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奠基儀式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據介紹,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成立和建設,是劍橋大學實質性走進新時代中國的第一步,也是南京與世界科技創新攜手同行的重要標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出席儀式並致辭。

劍橋與南京攜手合作有著先天的緣分、紮實的基礎

張敬華說:「劍橋與南京,雖然相隔萬裡,但我們攜手合作有著先天的緣分、紮實的基礎、諸多的必然。」

古老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特質。劍橋大學有800多年的建校史,是全球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古樸典雅的校園風貌彰顯著劍橋的厚重歷史。南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近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以及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牆,都記載著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

美麗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標識。劍橋的美,聞名遐邇。中國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把劍橋的美景寫進了無數中國人的心裡。南京的美,鍾靈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既有山的巍峨、也有水的秀美,既有都市繁華、也有鄉村靜謐,梧桐樹是南京一張獨特的綠色名片。當前,南京正在加快建設「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美麗古都。

科學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追求。科學沒有國界。劍橋是引領世界的科學中心,走出了牛頓、達爾文、培根、霍金等世界級大師和100多位諾獎得主,催生了許多重大科學成果,持續拓展著人類的認知邊界。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如今作為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擁有53所高校、80多萬大學生以及12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對城市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性,正在發揮優勢聚力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並重點在網絡通信與安全、生命科學等領域加緊布局、孕育突破,致力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創新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願景。唯有創新、才有未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所大學都是如此。在託普校長的帶領下,劍橋大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創新、持續創新。這些年來,南京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作為目標願景,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創新生態優良、走在全國前列。在此過程中,南京非常重視面向全球開展高水平開放合作創新,今年6月成功舉辦的首屆「南京創新周」,吸引了4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名中外院士參加。正是創新的有力驅動,南京GDP增速連續9個季度保持在8%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保持在10%以上,成為中國東部經濟增長最快的特大城市和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的中心城市。

劍橋與南京搭建攜手發展、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

劍橋以「橋」得名,劍河上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的橋,構成了劍橋大學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南京作為一座依江而建、跨江布局的城市,也是因為「橋」變得潛力無限、生機無限。

張敬華指出,奠基建設的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為劍橋與中國、劍橋與南京搭建了攜手發展、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

科學探索之橋。要共同建好這座科學探索之橋,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發揮雙方優勢,加強協同攻關,努力在科技研發、學術研究等方面形成一批務實合作成果。

成果轉化之橋。要共同建好這座成果轉化之橋,聚焦生物醫學、環境科學等重點領域,通過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等方式,構建市場運作、開放合作的動力機制,搭建轉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業的多元渠道,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中心。

交流連結之橋。要共同建好這座交流連結之橋,以劍橋大學南京中心為載體深化交流交往,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使之成為劍橋聯繫中國、南京連結世界的重要戰略支點。

全力支持劍橋大學南京中心發展壯大 南京將做到「五個一」

張敬華指出,南京將立足新的起點、搶抓新的機遇,全力支持劍橋大學南京中心發展壯大,更好地與世界科技創新攜手同行。具體是做到「五個一」:搭建一個工作專班。安排專門人員,對中心建設提供全流程跟蹤服務,最高效率解決各類問題;建立一支創投基金。由市屬投資平臺出資引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專門的創投基金,支持中心與龍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一筆專項資金。在中心起步階段,由市區兩級財政每年給予一定的獎勵,保障中心健康運行;落實一批專門政策。對南京主導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已重點支持了首期2個項目,下一步將促成科技企業與中心開展更多的項目合作、研發協作。對劍橋大學、南京中心以及有關高校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在規劃、場地、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中心申報國家級科創平臺、參與中英兩國以及全球合作重點研發項目給予大力支持、一事一議;形成一套服務機制。完善國際化功能設施,建立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綠色服務通道,為各類人才在南京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最優保障。

據悉,劍橋大學南京中心是劍橋在中國開展創新合作的標誌性平臺和引領性項目。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劍橋大學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 ,也為迄今劍橋大學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功能複合,涵蓋國際化高端的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國際學術交流等。(寧軒)

相關焦點

  • 今天,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
    今天,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它是一座攜手發展、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將打造成為科學探索之橋、成果轉化之橋、交流連結之橋……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奠基儀式在國家級江北新區舉行。
  •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連結世界,南京又多一座「橋」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託普,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等出席。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該校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也是劍橋大學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
  •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首次路演
    7月24日,2020國家化創新和成果轉化研討會暨生物醫學與健康醫療項目路演活動在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舉辦。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參加。劍橋大學科研副校長克裡斯·艾貝爾,劍橋大學工程系主任理察·普拉格,先進光電子研究中心(CAPE)主任、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CEO、學術主任初大平線上參與研討。
  • 搭建合作之橋!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共話創新
    他表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加強國際創新和科技交流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 張敬華指出,創新是南京與劍橋大學的共同追求,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是建設創新名城的重大項目,是南京與劍橋共同搭建的一座攜手創新、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希望依託中心,雙方能夠在原始創新、產業創新、項目建設、資源聚集四個方面深化合作。
  • 劍橋大學在英國境外的首個合作研究機構於南京奠基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託普,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等出席。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該校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也是劍橋大學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
  • 相隔8900公裡,劍橋的「橋」無縫對接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張敬華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劍橋大學給予南京創新發展的支持表示感謝,對線上線下的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對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他說,劍橋南京中心是南京與劍橋共同搭建的一座攜手創新、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
  • 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舉行
    南京的朋友,下午好!」北京時間9月25日下午3點,倫敦時間9月25日上午8點,一場跨越萬裡的交流「無時差」進行——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舉辦。一年前,劍橋大學在海外唯一一個以劍橋大學命名的創新中心,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在江北新區舉行奠基儀式。目前,劍橋南京中心已開展兩批次科研項目,今年年底,劍橋南京中心的一期主體建築將全面竣工。
  • 一座特別的「橋」
    👉2019年,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江北新區成功奠基,成為劍橋建校800年來,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
  • 採訪錄|劍橋校長:合作創新,四海一家
    「輕輕」的他來了,留下「四海一家」的願景「悄悄」的他走了,帶走了夢想逐步變為現實的滿足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史蒂芬託普參觀新區規劃展示館,羅群陪同史蒂芬託普是8日抵達南京的,在4天的行程中,他走過南京很多地方,待在江北新區的時間就佔了近半。在新區規劃展覽館的40多分鐘裡,他詳細了解新區的方方面面,「這些規劃全部實現大概要多少年?」「地下管廊是有供熱系統?地下管廊熱能從哪裡來?」「新區新增人口的來源是?」
  •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南京大學)
    始終貫徹創新是學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和源泉的思想,二十年來我校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並為社會所承認的成績,取得了一批原始性創新成果,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公認。然而由於歷史、體制、經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科技創新方面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與國際高水平大學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 劍橋大學在國內首個科創中心落戶江北新區
    推動全球最新技術及應用成果落地劍橋大學在國內首個科創中心落戶江北新區南報網訊(記者 朱曉露)今天(3月27日),英國劍橋大學與江北新區在北京籤署合作協議,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落戶江北新區。
  • 南京金洽會遇到倫敦科技周「南京經開區英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
    9月8日下午,金洽會海外專場活動-2020倫敦科技周中英合作交流會成功舉辦。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華、倫敦科技大使兼全球科技倡導組織(GTA)主席Russ Shaw出席了活動並通過線上形式與參會嘉賓探討中英在人工智慧等創新領域的合作。
  • 「南京創新周」南京—矽谷創新發展智慧城市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
    「在南京,我被看作來自矽谷,在矽谷,我又介紹自己來自南京。可以說,我既是矽谷人,又是南京人。歡迎矽谷人來南京創新創業。」 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6月13日,2019中國南京創新周矽谷站活動之一的南京—矽谷創新發展智慧城市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南京傑邁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穆科明現場當起「南京宣傳大使」,很多參會的斯坦福專家對南京產生興趣。
  • 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
    ■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一室一中心」分別發布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龍虎網訊 12月8日上午,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
  • 集聚「中科系」創新資源,麒麟科技創新園未來可期|探尋南京高新...
    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主任趙洪斌介紹,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中,園區和中科院形成了「1+N」的合作模式。   北鄰仙林大學城,南接江寧大學城,麒麟科創園周邊集合了30多所高校。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園區十分注重強化與高校的協同創新。
  • 用創新講好南京故事
    目前南京累計組建近400家科研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引進5000多家科技企業,包括清華、北大、魏茲曼研究院等全球頂尖高校院所都廣泛參與。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引領創新矩陣。近兩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1.5倍,從1800多家躍升到4680家,今年有望突破6000家。全市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600多家,連續兩年在《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年度報告》中躋身前列。
  • 哈佛助力適老發展 國際化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落戶南京溧水
    12月8日,由哈佛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溧水區三方共建的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落戶江蘇省唯一健康實踐示範區-南京市溧水區。  哈佛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項目籤約  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依託哈佛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核心資源,計劃在溧水形成以「適老」為關鍵詞
  • 哈佛大學與省產研院、溧水區籤約共建 南京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成立
    、溧水區籤約共建 南京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成立 2020-12-09 20:23:08
  • 樂加樂南京分校設劍橋備考中心
    多知網9月11日消息,今天好未來樂加樂英語南京分校正式成立劍橋考試備考中心,這也是南京首家由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官方認證的備考中心。  成為備考中心後,南京樂加樂可以獲得的官方支持包括:獲得由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頒發的授權證書;獲準使用Prep Center的專用標誌;獲得劍橋考試相關活動官方支持;參加劍橋舉辦的教研活動等。
  • 南京大學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
    校友資源是城市和高校共同的戰略資源和巨大的隱形資產,最有條件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最有優勢打造創新產業集群。今年市委一號文提出,要促進校地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校友經濟」。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大學依託人才和科研力量,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精準對接,通過校友經濟模式,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無論是畢業後投入南京創業大潮,還是籌建校友創投基金,都成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中的創新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