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連結世界,南京又多一座「橋」

2020-12-16 網信江蘇

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奠基儀式在江北新區舉行。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託普,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等出席。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該校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也是劍橋大學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去年3月南京江北新區與劍橋大學籤訂合作協議,7月中心正式掛牌,目前首批研究項目已正式啟動。中心採取全新的合作模式,通過與江北新區國際健康城公司深度合作,推動開展高端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國際學術交流,促進全球創新資源要素加快集聚。

張敬華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對中心奠基表示祝賀。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南京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主動接軌國際開展高水平開放合作創新;劍橋大學作為世界頂級高等學府,一直秉持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劍橋走進新時代中國的標誌性引領性項目,也是南京與世界科技創新攜手同行的重要標誌。

張敬華說,劍橋與南京雖相隔萬裡,但攜手合作有著先天的緣分、紮實的基礎、諸多的必然。「古老」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特質,「美麗」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標識,「科學」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追求,「創新」是劍橋與南京共同的願景。科學沒有國界,創新引領未來。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奠基建設,為劍橋與中國、劍橋與南京搭建了攜手發展、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我們要共同建好這座科學探索之橋,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形成突破性成果;共同建好這座成果轉化之橋,通過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等方式和市場化動力機制,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中心;共同建好這座交流連結之橋,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使之成為劍橋聯繫中國、南京連結世界的戰略支點。

張敬華表示,南京將把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創新名城建設的重大項目,搭建一個工作專班,建立一支創投基金,提供一筆專項資金,落實一批專門政策,形成一套服務機制,全力支持中心發展壯大。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一定能夠成為名城名校合作的新典範、城市創新跨越的新樣板。

史蒂芬·託普感謝南京各有關方面對中心成立和建設的大力支持。他說,南京是一座極具創新活力的城市,劍橋大學已經與南京以及中國的高校開展了廣泛和長期的合作。劍橋大學非常看好中國和南京的發展前景,劍橋大學南京中心的設立是劍橋大學歷史上的首次,

通過中心,我們將充分發揮劍橋大學的優勢,與中國政府、產業界、科技界深度合作,在智慧城市、醫療保健、生態環保等方面加快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在南京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項目已經啟動並順利推進。南京有優良的創新生態,相信中心一定能產生出更多造福人類的創新成果,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幸福。

奠基儀式後舉行了劍橋大學中國夥伴關係建設論壇,與會嘉賓圍繞劍橋大學與中國的合作、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運作等主題開展具體研討。

劍橋大學有關負責人皮特·菲利普斯、理察·普拉格、初大平、託尼·維達普伊格,部分企業和研發機構負責人譚躍、崔根良、符冠華、劉慶、周文生,市領導羅群、徐曙海、蔣躍建參加。

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韓震霞

審核:王海超

相關焦點

  • 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
    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奠基儀式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據介紹,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成立和建設,是劍橋大學實質性走進新時代中國的第一步,也是南京與世界科技創新攜手同行的重要標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出席儀式並致辭。
  • 今天,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
    今天,南京多了一座「橋」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來了它是一座攜手發展、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將打造成為科學探索之橋、成果轉化之橋、交流連結之橋……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奠基儀式在國家級江北新區舉行。
  •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首次路演
    7月24日,2020國家化創新和成果轉化研討會暨生物醫學與健康醫療項目路演活動在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舉辦。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參加。劍橋大學科研副校長克裡斯·艾貝爾,劍橋大學工程系主任理察·普拉格,先進光電子研究中心(CAPE)主任、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CEO、學術主任初大平線上參與研討。
  • 劍橋大學在英國境外的首個合作研究機構於南京奠基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託普,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等出席。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是該校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也是劍橋大學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
  • 搭建合作之橋!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共話創新
    他表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加強國際創新和科技交流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 張敬華指出,創新是南京與劍橋大學的共同追求,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是建設創新名城的重大項目,是南京與劍橋共同搭建的一座攜手創新、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希望依託中心,雙方能夠在原始創新、產業創新、項目建設、資源聚集四個方面深化合作。
  • 相隔8900公裡,劍橋的「橋」無縫對接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張敬華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劍橋大學給予南京創新發展的支持表示感謝,對線上線下的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對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他說,劍橋南京中心是南京與劍橋共同搭建的一座攜手創新、共贏未來的合作之橋。
  • 一座特別的「橋」
    👉2019年,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江北新區成功奠基,成為劍橋建校800年來,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
  • 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舉行
    南京的朋友,下午好!」北京時間9月25日下午3點,倫敦時間9月25日上午8點,一場跨越萬裡的交流「無時差」進行——南京—劍橋大學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會舉辦。一年前,劍橋大學在海外唯一一個以劍橋大學命名的創新中心,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在江北新區舉行奠基儀式。目前,劍橋南京中心已開展兩批次科研項目,今年年底,劍橋南京中心的一期主體建築將全面竣工。
  • 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再一次驚豔世界!
    就在今天,南京又多了一個新頭銜——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城內活躍著數以千計的文學社團和協會組織僅讀書會就有450多家!南京,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古典與現代融合經典傳統與創新挑戰並存!圖源:@光影劍客N今年9月劍橋大學與南京籤約創立南京科技創新中心!
  • 採訪錄|劍橋校長:合作創新,四海一家
    「輕輕」的他來了,留下「四海一家」的願景「悄悄」的他走了,帶走了夢想逐步變為現實的滿足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史蒂芬託普參觀新區規劃展示館,羅群陪同史蒂芬託普是8日抵達南京的,在4天的行程中,他走過南京很多地方,待在江北新區的時間就佔了近半。在新區規劃展覽館的40多分鐘裡,他詳細了解新區的方方面面,「這些規劃全部實現大概要多少年?」「地下管廊是有供熱系統?地下管廊熱能從哪裡來?」「新區新增人口的來源是?」
  • 劍橋大學在國內首個科創中心落戶江北新區
    推動全球最新技術及應用成果落地劍橋大學在國內首個科創中心落戶江北新區南報網訊(記者 朱曉露)今天(3月27日),英國劍橋大學與江北新區在北京籤署合作協議,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落戶江北新區。
  • 用創新講好南京故事
    目前南京累計組建近400家科研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引進5000多家科技企業,包括清華、北大、魏茲曼研究院等全球頂尖高校院所都廣泛參與。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引領創新矩陣。近兩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1.5倍,從1800多家躍升到4680家,今年有望突破6000家。全市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600多家,連續兩年在《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年度報告》中躋身前列。
  •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南京大學)
    始終貫徹創新是學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和源泉的思想,二十年來我校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並為社會所承認的成績,取得了一批原始性創新成果,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公認。然而由於歷史、體制、經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科技創新方面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與國際高水平大學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 集聚「中科系」創新資源,麒麟科技創新園未來可期|探尋南京高新...
    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主任趙洪斌介紹,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中,園區和中科院形成了「1+N」的合作模式。   北鄰仙林大學城,南接江寧大學城,麒麟科創園周邊集合了30多所高校。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園區十分注重強化與高校的協同創新。
  • 南京大學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
    校友資源是城市和高校共同的戰略資源和巨大的隱形資產,最有條件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最有優勢打造創新產業集群。今年市委一號文提出,要促進校地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校友經濟」。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大學依託人才和科研力量,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精準對接,通過校友經濟模式,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無論是畢業後投入南京創業大潮,還是籌建校友創投基金,都成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中的創新生力軍。
  • 南京金洽會遇到倫敦科技周「南京經開區英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
    9月8日下午,金洽會海外專場活動-2020倫敦科技周中英合作交流會成功舉辦。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華、倫敦科技大使兼全球科技倡導組織(GTA)主席Russ Shaw出席了活動並通過線上形式與參會嘉賓探討中英在人工智慧等創新領域的合作。
  • 「南京創新周」南京—矽谷創新發展智慧城市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
    「在南京,我被看作來自矽谷,在矽谷,我又介紹自己來自南京。可以說,我既是矽谷人,又是南京人。歡迎矽谷人來南京創新創業。」 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6月13日,2019中國南京創新周矽谷站活動之一的南京—矽谷創新發展智慧城市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南京傑邁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穆科明現場當起「南京宣傳大使」,很多參會的斯坦福專家對南京產生興趣。
  • 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
    ■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一室一中心」分別發布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龍虎網訊 12月8日上午,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
  • 南京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打造國際創新合作強磁場
    疫情期間第二屆南京創新周吸引來自44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諾獎獲得者、政府首腦、總領事、高校院所負責人、知名企業高管等高層次嘉賓通過線上線下參會。活動期間,線下超10萬人次參與,線上超2億人互動。通過活動達成籤約項目及合作意向346項,總投資額達1080億元。南京自2018年以來啟動「生根計劃」,旨在通過結合各片區主導產業,聚焦全球創新熱點區域,深耕目標國家創新資源,取得明顯成效。
  • 盤點:南京這29座橋,哪一個才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橋?
    這座橋就像是兩座橋被「綁」在了一起,雙拱敝肩,橋拱呈十字交叉,共計16個橋拱。五城圩十字橋建於1977—1978年,橋體上留下了濃烈的時代氣息。橋正中間欄板內側分別刻有「農業學大寨」、「艱苦奮鬥」、「抓綱治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等標語口號。在江蘇有不多的幾座「十字橋」,而在南京,五城圩十字橋可能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