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兔兒爺、做月餅 民俗博物館院體驗地道中秋節

2020-12-24 新華網北京頻道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10月1日正值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北京民俗博物館院內再次搭起高十多米共八層的兔兒爺山,並設置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陪伴市民體會地道傳統中秋節俗。

  請兔兒爺、做月餅、學中秋民俗、聽琴樂……「月滿京城 情系中華」中秋節民俗文化系列活動首先從節令食品製作入手,抓住市民和遊客的興趣。特邀而來的麵點師傅在民俗博物館院內擺上一方案臺,細心講解月餅的製作步驟。圍觀的市民領取麵團、餡料、模具後,紛紛動手跟著大師傅學習壓皮、包餡。

  在傳統手工藝製作區,不少舉家前來的市民學習扇面、兔兒爺、燈籠的製作工藝。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兔兒爺上畫上自己喜愛的色彩,雖然配色與常見的傳統兔兒爺大相逕庭,卻也充滿童趣。現場進行的手工製作體驗評選還為優勝者發出精美紀念品。(記者 李洋)

北京要聞

  • 京津冀區域:區域創新活力和生態協同進一步增強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關桂峰)北京市統計局近日發布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度京津冀區域創新質量穩步提升,區域綠色發展進展明顯。

  • 中秋國慶共迎圓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0月1日 中秋國慶共迎圓月 這是10月1日在北京正陽門城樓下拍攝的月亮。

  • 首博連線和田話"團圓" 兩地50個家庭同賞一輪月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吳昌碩石鼓文《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是首博的館藏,這句話格外應景。中秋夜,和田的觀眾親手繪製兔兒爺,並和北京首博的觀眾連線,互祝中秋,「月華明,小家團圓,大家圓滿」。

  • 北京:豐臺園博園裡 詩境美景交融讓人耳目一新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10月1日晚,一首寄託中秋佳節美好祝願的《但願人長久》,在北京園博園嶺南園的水韻亭臺中響起,以天地為舞臺,拉開「盧溝曉月」中秋詩會的序幕。在北京園博園「盧溝曉月」中秋詩會活動現場,湖面上漂著烏篷船,沿岸點綴著兔兒爺、宮燈,水天一色,將園博園的美景與詩詞意境融合在一起。

  • 請兔兒爺、做月餅 民俗博物館院體驗地道中秋節

    10月1日正值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北京民俗博物館院內再次搭起高十多米共八層的兔兒爺山,並設置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陪伴市民體會地道傳統中秋節俗。在傳統手工藝製作區,不少舉家前來的市民學習扇面、兔兒爺、燈籠的製作工藝。

請兔兒爺、做月餅 民俗博物館院體驗地道中秋節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531126568717

相關焦點

  • 2019北京民俗博物館中秋節活動攻略(時間+地址)
    北京民俗博物館中秋節活動  (東嶽廟)  具體活動安排  9月12日  1.中秋節主題文物展  2.花團錦簇 「兔爺山」  3.傳統拜月場景復原  4.傳統習俗動態演出  5.月餅、兔兒爺製作比賽  6.月滿中秋之《芳香中華
  • 兔兒爺與中秋節,老北京兔兒爺的來歷
    以前老北京人過中秋節,祭月是主要民俗活動之一。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戶戶都要在庭院裡擺一張八仙桌,擺上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等供品祭拜月神。瓜果、月餅好理解,那毛豆枝是幹什麼用的呢?那是專門為「兔兒爺」準備的。
  • 請兔爺兒、做月餅、猜燈謎!重溫中秋習俗
    中青在線北京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奪)請兔爺兒、做月餅、猜燈謎、誦經典、聽琴樂……9月21日至24日,以「月滿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行,各項蘊涵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民俗活動,讓遊客們一邊參與互動體驗,一邊感受中秋氛圍
  • 北京民俗博物館今天堆起「兔兒爺山」,可自制兔爺還能現場拜月
    中秋佳節將至,北京民俗博物館「月滿京城、情系中華」為主題、為期四天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今天開幕。活動以傳統民俗再現和體驗活動為重點,讓遊客在多彩有趣的民俗活動中,體會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 老北京「兔兒爺」見證中國傳統文化回歸
    9月24日,市民和遊客在北京民俗博物館參觀「兔兒爺山」。當日是中秋假期第三天,北京民俗博物館推出中秋民俗展示系列文化活動,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賞民俗、過中秋。曾有一段時間,兔兒爺等傳統老北京文化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但近些年,作為北京中秋「形象大使」的兔兒爺回來了。「老北京的中秋節一定會有兔兒爺。」北京泥塑世家「泥人韓」第四代傳承人韓寶才的兔兒爺作品被擺在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兔兒爺山」上。從21日至24日,他製作的兔兒爺在這裡得以呈現。
  • 兔兒爺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講述兔兒爺和中秋故事
    兔兒爺曾經歷興衰波折,險些絕跡,如今正逐漸重回大眾視線。老人尋回兒時記憶裡的兔兒爺,年輕人也愛上這一傳統文化。   中秋節當天,泥塑兔兒爺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在月壇公園支了個攤位,為遊客講述兔兒爺和中秋的故事。   在他看來,手工兔兒爺再次煥發活力,回歸老百姓視野,是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徵。
  • 萬戶享團圓 各地慶祝中秋節
    遊客在博物館中參與猜燈謎、吃月餅活動。記者 陳曦 攝 9月12日,北京民俗博物館以「月圓京城,情系中華」為主題舉辦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包括祭拜月神、兔兒爺「出山」、猜燈謎、做月餅、中秋主題館藏精品展等,讓市民在節日中走進博物館,體驗經典民俗,感悟團圓和諧、愛國思鄉的文化理念。 月圓中秋,花開華夏。千百年來,文化深厚、民俗豐富的中秋節深深寄託著國人對團圓的眷戀、對家國的情懷。
  • 張忠強:老北京兔兒爺的守藝人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每逢中秋佳節,在商場貨架上,各式月餅品類繁多、琳琅滿目。然而,老北京的傳統中秋節,可不止只品月餅、賞月亮,還要祭拜兔兒爺。  祭拜兔兒爺是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寫照,他們在兔兒爺身上寄託著殷切希望。
  • [都市晚高峰]中秋節 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都市晚高峰]中秋節 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中秋節,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 不可不知的中秋節民俗
    人們在大香案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等月亮掛到半空時便開始祭拜。民間中秋賞月活動大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是沒有形成習俗。到了唐朝,中秋賞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 中秋將至,給您講個兔兒爺的傳說
    [摘要]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時令的傳統物件,也是唯一的一個能拿在手裡玩兒的神仙。相傳兔兒爺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廟,這是北京本土的神仙。兔兒爺首先是兔,也是人(穿盔甲擬人化),也是可供奉的神仙。明天就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是不參加的。
  • ...吃月餅、做燈籠 西安新城區築夢幼兒園舉辦中秋節活動
    9月28日,西安市新城區築夢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喜迎中秋節,團圓在築夢」的主題活動。中秋主題的詩詞朗誦、歌曲和舞蹈,親手繪製「兔兒爺」燈籠和「中秋佳節」的長卷繪畫,小朋友們紛紛秀出了各自的才藝。
  • 那些已經失落的中秋節傳統
    提起這中秋拜月的習俗,民俗學者韓碩覺得挺惋惜,「吃對於中秋節來說,本來算不上什麼大事兒,但現在這社會節奏,搞得人們只剩下吃的時間了,沒空琢磨這些老傳統的味道。」  他介紹,過去的拜月儀式很普遍,大戶人家以條案,擺上香爐、五供、蠟扦,中間的兔兒爺則是大號有傘蓋的。老北京祭祀用的月餅大多是自來紅,因為自來紅為素油製成,更顯虔誠。
  • 中秋節哪天:怎麼樣做月餅
    業主,財經,安徽省,中國,月餅,搶奪,財經其他,社會,合肥市,免費,國內新聞,活動【中秋佳節】【1】業主,財經,安徽省,中國,月餅,搶奪,財經其他,社會,合肥市,免費,國內新聞,活動【中秋佳節】【2】業主,財經,安徽省,中國,月餅,搶奪,財經其他,社會,合肥市,免費,國內新聞,活動【中秋佳節】【3】國內新聞,北京,稻香村,月餅,生活休閒
  • 風靡老北京600多年的兔兒爺,它的來歷您知道嗎!
    在我的概念裡,過中秋請兔兒爺就跟過年要放鞭炮一樣,我記得曾經有個作家說過:童年時候兔兒爺就是中秋節的象徵,沒有了兔兒爺好像就不是中秋節。孩子們都得買兔兒爺,大家都覺得要是連兔兒爺都不買那還怎麼得了。所以手工藝人們也根據這一傳說,也做了很多坐騎給兔兒爺:①坐象兔兒爺
  • 京城百姓為何中秋都會供奉兔兒爺? 原來這麼「神」
    在老北京,一進入八月,街上就出現了賣兔兒爺的,他們或在街邊擺攤,把大大小小的兔兒爺由低往高擺成兔兒爺山,迎來人們的關注和選購,或挑著挑兒沿著胡同叫賣,由此拉開了北京人過中秋節的序幕。人們對兔兒爺的喜愛一直延續至今,如今一提到老北京的民俗玩具,大家還是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兔兒爺,它幾乎已經成了老北京文化的一種象徵性符號,北京人為什麼這麼愛兔兒爺呢?
  • 中秋節將至|除了吃月餅、賞月,兔兒爺這些你是否知道?(收藏)
    中秋節在農曆的八月十五,因居在三秋之中而得名,又被稱作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中秋節在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節日。據歷史記載,早在秦漢以前,古代帝王就已經有中秋拜月的禮制。《禮記》中記載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中秋節傳統小故事——《一家人的中秋》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雖然每年都有吃月餅的經歷,但對中秋節的意義和習俗都不是很了解。二、感知體驗(通過兔兒爺了解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1.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引出中秋節)2.中秋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小結:中秋節又叫月餅節、團圓節。今天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一家人的中秋》,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的。三、探索發現(閱讀繪本,了解中秋節及其習俗)1.月月在看什麼?月亮裡有什麼?
  • 2019北京中秋節文化活動匯總表一覽
    設置中秋燈謎巧心猜環節,並通過親手做月餅、繪製兔兒爺等互動環節調動公眾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月餅、兔兒爺製作限60個免費名額,通過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 青少年們可在博物館教員的指導下,結合在展廳中學習到的內容,完成《自來水探秘小地圖》,參與互動問答和制水工藝排序等環節,邊聽邊看邊感受,親自體驗「自來水不自來」,增強節水意識。博物館藉助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大家走進博物館,體驗博物館,愛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