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母親在甲午戰前,希望兒子戰死,與清軍家書形成強烈對比

2020-12-11 麻辣歷史大課堂

在滿清末年,清朝軍隊朝廷腐敗,當時與日本進行的中日甲午戰爭更是體現出來了中國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這場戰爭可以說的上是一場國家命運的戰爭,雖然滿清腐敗,但是經過洋務運動和從國外大批量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還是相當強悍的。

命運之間的對決,誰贏誰就是王者,日本戰勝了中國滿清政府,日本就會成為亞洲王者,而如果日本被中國滿清政府擊敗,那麼同樣的中國滿清則會稱霸亞洲,不過封建腐敗還是打不過開放先進的,甲午戰爭的失利,使得滿清最後一搏的洋務運動也宣告了破產。

不得不說,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清朝軍隊軍力並不是完全處於下風的,首先從時間上來說,中國清朝的洋務運動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早了整整七年,因此軍力方面,滿清領先於日本七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滿清政府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之前的排名在全世界第六位,而亞洲雄踞第一。

所以說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應當歸咎於武器裝備的落後,因為當時的日本軍隊裝備與滿清裝備是同樣先進的。

拋去這些客觀原因,滿清甲午戰爭的戰敗一大原因就是心態方面,大家都知道的在甲午戰爭之前,慈禧太后為了給自己過生日竟然將北洋海軍的軍費挪用做己用,雖然大部分人反對,但是迫於慈禧的權勢,這七百萬軍費就成了慈禧的「壽禮」了。

同樣的日本也在為了軍費發愁,不過日本政府的大小官員紛紛捐款,平民也在儘自己的力量捐款,這樣的凝結日本人全部的心血打造的部隊肯定士兵的心態也會不一樣。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有一位母親對將要去打仗的兒子說道:你今天上了戰場,我就再也不想看到你了,我希望在靖國神社當中看到你的名字。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戰死沙場,可見當時日本國內對於戰爭空前團結的現象,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滿清一位士兵的家書,家書中,妻子勸丈夫,你還年輕,家裡還有著一大家子人指望你,打仗不要衝到最前面。

可見,當時清軍當中的士兵都存在著消極的心態,以消極對抗積極,那麼必敗無疑。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日本打敗清朝,則日本崛起,但假如清朝打敗日本,日本同樣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所有成果都將化為烏有,就像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一樣。但最終還是日本賭贏了,日本得到了崛起的機會,清朝則從此一蹶不振。雖然日本獲得了勝利,但從戰前的兩軍軍力對比來看,清朝並非沒有取勝的可能。
  • 強兵還是富民:甲午戰前的日本經濟迷局
    這道勅旨充分表達了,這條鐵路的建成不僅意味著日本交通變革的開始,更是日本邁上以發展近代產業為中心的近代化國家發展軌道的象徵。  無論從120年前的當時還是現在來看,甲午戰爭的結局讓人有些驚訝,東亞地區一個長期默默無聞的小國竟然能夠擊敗清朝,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發展的綜合國力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從甲午戰前的情況看,日本人為了積累獲得戰爭勝利的經濟實力,走過一條並不平坦的路。
  • 鄭成功的母親真是日本人?鄭成功又為何將自己的母親開膛破肚?
    鄭成功回國時,因為日本江戶幕府禁止日本人出國,他的母親未能一起返回泉州。後來,鄭芝龍還是通過關係,取得幕府特許,才將田川氏接回了泉州。而田川氏所生次子則過繼給了田川家,留在了日本,即後來的田川七左衛門。從這一點來看,田川氏應該是日本平戶田川家族的女兒,鄭成功的母親的確是日本人。鄭成功好不容易才和遠在日本的母親團聚了,為何卻又將自己的親生母親給開膛破肚了?
  • 《傅雷家書》:一封封家書的背後,是一位女性極致的愛情觀
    從傅雷夫妻在1954-1966年期間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精選出112篇,分為「人生」、「藝術」、「修養」和「感情」四大主題,將傅雷夫妻對孩子的教育、關心、甚至歉意都濃縮在一張張書信、一句句話語,甚至一個個標點符號上。
  • 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清軍慘敗 600多百姓喪生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整個戰略鏈條的重要節點。甲午戰後,日本獲得了巨額戰爭賠款和戰勝中國的信心。日俄戰爭後,日本完成了侵華的戰爭準備。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成為日本全面侵華的大本營和根據地。
  • 好書推薦|《傅雷家書》,一部家書,三大主線,萬千人生指南
    《傅雷家書》,匯集了從1954年至1966年間,歷時12年的186封書信。所刊錄的,多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件,也有母親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兒媳彌拉以及互通的書信匯總。這部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書信集,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去啟迪,並為之一讀再讀。初次接觸《傅雷家書》,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那時初中住校,父親送了我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寫信。
  • 清朝最後一位疆臣:溥儀退位後誓死保皇,還找日本人幫忙復闢清朝
    前面小編介紹了閩浙總督松壽、兩廣總督葉名琛,今天繼續來介紹晚清總督,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總督,他對清廷忠心耿耿,清帝溥儀已經宣布退位,但他卻誓死保皇,仍率清軍和革命軍作戰,還親自去找日本人幫忙,企圖復闢大清王朝,他就是最後一位陝甘總督升允。
  • 母親受辱自盡,鄭成功卻把母親開腸破肚,真相令無數做子女的深思
    鄭芝龍是海盜出身,手下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壟斷著東南沿海、臺灣、日本之間的走私生意,勢力非常強大。鄭芝龍為了穩固在日本的利益,就迎娶了好友的養女田川松,並和她生下了兩個兒子:鄭成功和田川七左衛門。鄭成功的童年是見不到父親的,一直跟田川松生活在日本,田川松是一個性格剛烈的女子,她對鄭成功要求特別嚴格,鄭成功學了日本武士道的那一套,劍術也十分精湛,刻苦的訓練培養了他「果敢剛毅」的性格,而這個性格卻是傳承自母親。
  • 鄭成功的母親竟然是日本人?鄭成功將自己母親開膛破肚所為何事?
    鄭成功的母親確實是日本人,雖然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可是事實就是這樣。但是這不妨礙鄭成功的偉大,鄭成功的母親雖然是日本人,但是她確實培養出來這樣一位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由此可見,鄭成功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 100年前的罕見照:駕駛飛機的美國前總統,圖7被鬼子屠殺的清軍屍橫...
    圖1:1865年,正在洗頭的女人,漂亮嗎? 圖2:日本古時候人們出行,沒錢的靠腳走,有一點錢的呢,就能坐坐轎子。這方面,日本跟中國也是一樣的。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讓人潸然淚下的英烈臨終家書
    【左權: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 下面這封家書是左權將軍寫於大戰開始前的午夜,原打算只寫十幾個字,結果將軍一下筆,就寫了600多字。信中滿溢著將軍愛妻愛女愛家的深情,寫完這封家書三天後,1942年5月25日,左權將軍在戰鬥中犧牲,年僅37歲。
  • 史上三大最牛書生: 一位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一位抗清戰死乾隆追諡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愛心善心孝心」,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精彩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抗清名將。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諡之為「忠靖」,就連清乾隆帝都非常敬佩,追諡為「忠正」。
  • 有聲家書第六期|給兒子的一封信
    有聲家書第六期|給兒子的一封信 2020-05-11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傅雷家書》 暢銷25年的父子書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關於傅雷、傅聰父子的通信情況,樓適夷記得,1957年的春末,他得到假期去南方旅行,路經上海,依然同解放前一樣,被留宿在傅雷的家裡聯床夜話。傅雷對他談到了正在海外學習的兒子傅聰,並找出他寄來的家信給樓適夷看,同時也把自己已經寫好,還未發出的一封長篇復書,叫樓適夷一讀。雖然樓適夷所見的只是幾封信,但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不禁為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感動。
  • 不懼坎坷不懼難——湘雅醫生「盪氣迴腸」家書的家國情懷
    清明時節,一封寫於50天前、舉國戰疫初期的家書公之於眾,其中滿滿的報國之志、愛國之心感動了眾多網友。書信人是湖南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親和母親。
  • 朗讀者麥家最美家書《致信兒子》全文 收好這封家書
    昨晚央視播放的《朗讀者》中,作家麥家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為《朗讀者》開播來的一枚催淚彈。《朗讀者》現場,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後」、「00後」直接哭了.....這封被網友稱為「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希望能看到麥家的信。如果你還沒有收看這檔節目,那麼請收好這封家書吧,或許對你有啟迪。
  • 摧殘太平天國俘虜,湘軍和清軍誰更無情?英國人:清軍令人切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奇聞怪事大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秦國士兵的一封家書,2000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是感動的想哭
    而家書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漢代,而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封家書,是在戰國末期的秦國。在1975年的時候,湖北省雲夢縣出土了一個在2239年前的戰國木牘家書,這是兩位秦國的士兵「黑夫」和「驚」倆兄弟寫給他們哥哥「衷」的,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平民家書。當時黑夫和驚在外出徵打仗,但是忍不住思念家人啊,就寫了這一共527字的家書寄到湖北給家裡務農的哥哥,換到現在很多人讀起來還是會感動的想哭。
  • 石達開帶著五歲兒子與清軍談判,石達開被凌遲,其子下場更為悽慘
    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眾多將領中,受到後人褒獎最多的一位。作為對手,曾國藩也給予石達開較高的評價,「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率軍來到大渡河紫打地。
  • 名師劉聰達:《傅雷家書》可以這樣讀
    這些熨帖心懷的家書,字字句句皆是父親的深情與期許——它潛藏在對生活細節的悉心指導中,對為人處世的嚴格要求中,對人生問題的未雨綢繆中,對藝術和音樂的探討中……這教子之道背後,是中國文人滿腔的教育熱忱,他要教導他的孩子做一位真正的赤子。      那麼,面對這樣一本滿懷深情與智慧的書信集,我們應該如何真實而有效地進行名著指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