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十餘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學生,按照事先決議好的計劃湧向天安門廣場。
學生們以無比熾烈的愛國熱忱,揮舞著「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淳餘孽死有頭」、「還我青島」等橫幅口號,發洩對北洋政府的不滿。
五四運動浮雕
學生隊伍很快遊行到東交民巷,東交民巷是使館區,軍警進行了阻攔不容許通行。中國人不能在中國的國土讓行走,這更讓學生無比憤怒。
憤怒的學生中有人提出去賣國賊曹汝霖家中,於是整個隊伍便向著那位「曹瞞遺種」家所在的趙家樓胡同去了,接著便發生了「火燒趙家樓」事件。
歷史上到底是誰首先縱火燒了趙家樓呢?
根據事後諸多親歷者的回憶,首先爬牆衝進曹宅的北京高等師範學生匡互生是最有可能的點火者。
遊行組織者之一的北京大學學生羅家倫在事後明確說過,放火者不是北京大學的學生,而是北京高師的學生。
羅家倫
北京高師的學生劉薰宇後來曾回憶說:「抵趙家樓曹汝霖宅,宅門緊閉,(匡)互生首先攀牆破窗而入。」
北京高師的周為群在回憶中則直接說,放火的就是匡互生。
周為群說道:「學生群眾走進曹宅,先要找賣國賊論理,遍找不到,匡互生遂取出預先攜帶的火柴,決定放火。事為段錫朋所發現,阻止匡互生說:『我負不了責任!』匡互生依然回答:『誰要你負責任,你也確實負不了責任。』結果仍舊放了火。」
也有人回憶說放火者為北京高師學生俞勁,不過俞勁自己卻說放火者是首先翻牆的匡互生。
不管怎麼樣,放火的是北京高師的學生,而不是北京大學的學生,這一點是共識。
而率先翻牆進院的匡互生最有可能是點第一把火的人。
匡互生不是的一般人物,在五四運動中他也是組織者之一,而且是北京高等師範的帶隊者,在他的帶領下,當天下午最先到達天安門廣場的便是北京高師,那個「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淳餘孽死有頭」的橫幅便是北京高師打出來的。
匡互生
眾多親歷者的回憶性文章多指向匡互生,因此現在我們基本認定他就是第一個點火火燒趙家樓的人。
這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定論。
然而在五四運動過去近90年後,一個新的觀點產生了。
大概從2009年開始,網上有人發布文章,指出火燒趙家樓中,點第一把火的是北大學生梅思平,把梅思平塑造成參加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1938年梅思平投靠日本,成為大漢奸)。
梅思平
文章被大量轉載傳播,由此梅思平一度熱起來,大漢奸原來還曾是愛國青年,大有洗白的勢頭。
然而這樣的文章根本經不起推敲。
從1919年到1938年梅思平變節的這近二十年間,關於五四運動的回憶文章極多,提到火燒趙家樓他們都沒有提到梅思平。
如果說因為後來梅思平成為了大漢奸,人們有意隱諱此事,那也應該是從三十年代以後的文章中不提他,為何之前的文章也沒有提到他呢?
事實只能是,並不是因為梅思平後來變節而有意不提他,在他變節前,親歷者的回憶沒有提到梅思平因為他根本就不是那個人。
所以2009年開始梅思平暴熱,並不是正常的現象,是有人打著學術旗號混淆視聽。
這樣的奪人眼球的文章,說到底是近來歷史翻案風體現,它們枉顧事實,顛倒黑白,會產生極壞的影響,不能不讓人警惕。